广汽集团冯兴亚:埃安混改国有股比降至2-3成 明年择机上市
原标题:广汽集团冯兴亚:埃安混改国有股比降至2-3成 明年择机上市
近年来,车企先后推行混改,广汽集团也加入了混改大军。
“现在广汽埃安的国有持股比例在50%左右,在混改后,国有持股比例可能会下降到20%-30%”,在2021年广州车展现场,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采访,介绍了未来广汽集团新能源子公司广汽埃安的混改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冯兴亚向记者表示,“别人(车企)利润不如自己,但估值就是更高”“希望广汽埃安混改后,能助力母公司各方面提升”。
记者注意到,截至今年11月19日收盘,广汽集团市值为1703.82亿元,在汽车概念股中只有三家车企高于广汽集团,分别是比亚迪、长城汽车和上汽集团,市值分别为8078.88亿元、4495.16亿元、2416.14亿元。
提及最新进展时,冯兴亚向记者表示,目前广汽埃安有关员工持股的方案已经做好了,年底前或可以完成员工持股。明年企业或将完成混改,并择机上市。
称集团市场估值不高
盼埃安混改后助力母公司“水涨船高”
“广汽埃安的混改,是广汽集团发展的重要支柱”,冯兴亚告诉记者,广汽集团十分重视广汽埃安的混改进程。
“广汽集团目前的处境是卖出200万辆车,表现很好,但市场估值不高,别人利润不如自己,但估值就是更高”,聊到股价,冯兴亚表示,广汽集团希望外界将埃安看作新势力企业,希望埃安发挥好,不断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创造佳绩,助力母公司各方面的提升,“水涨船高”。
冯兴亚所说的车企是哪家呢 ?
记者注意到,截至今年11月19日收盘,广汽集团市值为1703.82亿元。同花顺数据显示,目前汽车概念股中,广汽集团的市值排名第四,只有三家车企高于广汽集团,分别是比亚迪、长城汽车和上汽集团,市值分别为8078.88亿元、4495.16亿元、2416.14亿元。
“广汽埃安的混改预计明年完成”,冯兴亚表示,未来企业将引入新的机制、新的考核方案助力市场化。他表示,现在广汽埃安国有持股比例在5成左右,未来的国有比例会有所下降,可能只占20%-30%,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投资人,更好地完成市场化改革。
8月30日,广汽集团曾发布公告称,企业拟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及业务、资产的重组整合,对广汽埃安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对其增资扩股并引入战略投资者,相关工作正在紧密筹备中。
广汽集团发布的公告中也表示,广汽埃安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将仍为广汽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未来,广汽埃安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积极寻求于适当时机上市,建立独立资本平台和市场化激励机制。
年底或完成员工持股方案
以科技和人才支撑企业发展
根据冯兴亚介绍,广汽埃安的混改也是为了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好地发展。
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有四大特点,分别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引领”;拉着企业前进,不走不行的“资本拉动”;科学、生态、商业模式、组织架构、创新驱动、经营思想、客户关系处于创新状态的“创新驱动”;人才与科技支持下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冯兴亚着重提到了资本和人才。资本和人才看似是两个因素,实际有关联。这位广汽集团的总经理表示,如果不进行混改,员工的利益,特别是骨干员工的利益不和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单单靠工资那么一点钱是不行的。
工资发得少,员工不干;工资发得多,成本上没有竞争力。用资本的力量把企业发展成果和工作成果联系在一起,既能低成本地生产产品,又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这也是广汽埃安推进混改重要的出发点。
提及最新进展时,冯兴亚表示,目前广汽埃安有关员工持股的方案已经做好了,年底前或可以完成员工持股。明年企业或将完成混改,并择机上市。
责任编辑:李昂
段永平否认牵头OPPO、vivo联合造车,称绝不会“重出江湖”
记者|陆柯言近日,据《IT时报》报道,步步高系“教父”段永平将“重出江湖”,牵头OPPO、vivo成立新公司,共同造车。对此,段永平本人否认了这种说法。报道称,vivo和OPPO有意造车,但并非单独造车,而是由段永平直接操盘。段永平将牵头成立全新的公司,出资方是OPPO、vivo和小天才,以及段永平本人。目前,段永平已从美国家中回到国内。0003楼市还未到天花板,房企如何穿越“红线”和周期发展?
进入2021年,中国房地产仍将继续在分化中发展,土地、资金等各类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房地产企业应如何应对?在规模与降杠杆之间怎样均衡?3月23日,2021观点年度论坛在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的广州举行。论坛上,与会经济学界大拿、房企领航者、金融投行高层等齐聚一堂,试图为行业抚平“焦灼”的涟漪,共同明晰前路。0002北京将推出大波租房利好!租金暴涨、超收,甲醛房、群租房等问题如何一一破解?
来源丨北京商报(记者杨月涵)、北京日报大城市的新市民租房问题广受关注:一面是租房需求持续旺盛,一面是以乱收费、“黑中介”“群租房”为代表的乱象不止,迫切需要立规矩。0002中企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保标准也要注意了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对沿线国家投资风险评估和保护机制不健全,亟待优化升级风险评估理念、评估架构、评估工具如果东道国(地区)没有相关环境管理标准或标准要求偏低的,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的中国企业该怎么办?随便干当然不行。正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遇到这种情况,“在生态环境保护许可的基础上,鼓励采用国际通行规则或中国更严格标准”。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