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307

人民日报评论:成长“破圈”突围 青春未完待续

人民日报2020-06-27 00:07:462

原标题:成长“破圈”突围,青春未完待续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晚上好。

在“Bilibili十一周年”的活动中,法学教授罗翔这样解释自己化身“阿婆主”的初衷:“真正的知识一定要走出书斋,要影响每一个愿意思考的心灵。”事实上,不久前关于《后浪》的讨论,也让B站的“破圈”之路接受更多目光的审视。从“二次元小众平台”到“年轻人泛兴趣社区”,再到“内容创作分享空间”,B站在过去十一年间一次次的“破圈”之举,恰如年轻人一场场事关成长的“突围”、一个个牵涉未来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十一年来,玩法层出不穷,内容包罗万象,但一些挑剔的用户并不“感冒”。在去年上线的《十年前的B站长啥样?》活动里,那个陈列简单、排版粗糙,甚至在今天看起来有些“无法直视”的“远古网站”,竟然引起网友格外的共鸣。在1万多条留言里,有人这样写道:“很多人说你变了,不再是最初的那个你了。其实我觉得,是我们变了,我们长大了,老去了。你还是你,那个接受一颗颗年轻的心的你。”

(今天的B站)

{image=1}

对不少年轻人来说,这种因“破圈”而“怀旧”的心绪,藏在“青春再见”的别愁里,躲在“不想长大”的自语中。与其说新世代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不如说他们乘上了一趟奔驰不息的列车,窗外的风景委实换了又换。论坛BBS蔚为壮观的“高楼”已不多见,热闹一时的博客也“田园将芜”,门户网站不再是打开网络世界的唯一通道,微信微博从一叶扁舟成长为汪洋巨轮……在今天,信息的传递不再拘泥于一种形式,流量的产生不再垄断于一个入口,技术的变革不再受限于一个关卡。面对“无人可以预测的未来”,究竟是要“等风来”,还是要“迎风去”?

种子总要破土而出,成长必须破茧成蝶,“破圈”势在必行。向外,“破圈”意味着与更多客体的广泛连接,拥抱万千世界,包容多元价值。告别了儿时的伙伴,长大后相遇的朋友同样珍贵;默默欣赏的“宝藏偶像”火了,既是自己的眼光,也是大众的青睐。当“画地为牢”变为“破圈而出”,文化长河就能在更大范围流淌,思维触角就能向更多方向延伸。向内,“破圈”代表着与个体心灵的深度交流,走出舒适空间,突破自我设限。偏爱公益?不妨了解一下UP主支教的故事,再多的困难也会在孩子们的笑容中融化。喜欢音乐?听听六岁的MiuMiu指尖上跳动的音符吧,再矮小也能够到精彩的世界。只有翻过一座座高山、打破一道道壁垒,才能领略一处处风景、实现一种种可能。

纵然从商业角度考虑,“破圈”也是发展的必然。商品品类从单一走向丰富,用户圈层从年轻闭环向全龄开放……青春的烦恼,只有成长能解决;发展的瓶颈,只有成长才能突破。最精明的策略,不是一心高筑产品的护城河,而是降低门槛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时代馈赠;最贴心的陪伴,不是固守一方天地、重复一个套路,而是随需求因时而动、和用户一起成长。当然,在内容迭代的过程中,情怀可能会受伤;在公共空间的交流时,观点难免会碰撞。在个人选择更多元、诉求表达更多样、思想意识更多变的背景下,成功“破圈”不仅需要“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的勇气,更需要“追求个性、凝聚共性”的智慧。

岁月流转,留下无数拔节的回响,正是成长的迷人之处:既能惦念曾经的美好,也能享受当下的时光,更能心怀未来的希望。专注并深入、探索与发现、执着更热爱,成长“破圈”突围,青春未完待续。

这正是:今朝一梦回,初心不相悖。

(文 | 林克)

责任编辑:张玉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