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将连任美联储主席,美国货币政策将走向何方?
{image=1}
11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提名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连任美联储主席,而主席职位的另一热门人选莱尔·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则将被提名为副主席。
拜登此举回归了美联储主席无论党派都能被提名连任的传统。此前,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先后被小布什和奥巴马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他的前任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更是担任美联储主席二十年之久,其间经历了4任美国总统。
特朗普打破了惯例,2018年并未提名前任总统奥巴马的美联储主席耶伦连任,而是选择了鲍威尔。拜登周一恢复了这一传统,既表明他在决定主席人选时最终并未屈从于民主党进步派的压力,也表明他希望美国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能够平稳延续。
鲍威尔连任获两党支持
鲍威尔获得连任提名符合此前外界和市场的普遍预期,只是由于拜登迟迟没有作出最终决定,才显得有一定悬念。鲍威尔获得了包括财政部长耶伦在内的大多数经济学家以及两党议员的广泛支持,而反对声音主要来自于民主党进步派。
被提名为副主席的布雷纳德就是进步派希望的主席人选。布雷纳德是美联储现任6名理事中唯一一个民主党人,在美联储中属于鸽派。她在金融监管、气候变化等方面与鲍威尔意见相左。
金融监管方面,特朗普执政时期美联储曾多次放松金融监管,也获得了鲍威尔的支持,而布雷纳德每次都投票反对。民主党进步派认为,鲍威尔任内放松金融监管的举措对华尔街太过宽容,有将美国引向下一次金融危机的风险。
气候变化方面,布雷纳德希望气候变化在美联储的决策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而鲍威尔虽然鼓励金融机构重视气候变化,但认为它在央行决策的范围内并不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更加重视气候议题的进步派也希望提名布雷纳德担任主席,从而在货币政策中体现气候影响。
另外,美联储近期还陷入了一场道德风波。达拉斯联储主席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波士顿联储主席埃里克·罗森格伦(Eric Rosengren)9月初被曝出在美联储高官任上持有股票,存在利益冲突的可能。风波发酵之后,二人于9月末辞职,鲍威尔也在压力下修改了美联储内部道德准则,禁止美联储高官持有个股和债券。
民主党内的财税专家、进步派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就曾在9月末的一场听证会上当面表示鲍威尔是一个“危险人物”。本周一她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自己将给鲍威尔的连任提名投下反对票,批评鲍威尔在“监管、气候、道德等方面的失败”。
不过,鲍威尔还是获得了两党大多数议员和经济学家的支持。耶伦曾多次表示支持鲍威尔连任,认为他“干得很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谢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赞扬鲍威尔在疫情期间对经济复苏的引导。该委员会中的约翰·泰斯特(Jon Tester)等民主党温和派参议员也纷纷支持鲍威尔连任。
共和党方面,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副主席帕特·图米(Pat Toomey)称赞鲍威尔在疫情期间稳定经济、稳定金融市场的努力,并表示对鲍威尔治理通胀有信心。图米与委员会中多名共和党成员都将对鲍威尔连任投下赞成票。
鲍威尔上一次由特朗普提名担任美联储主席时,在参议院就以84-13高票通过。如无特殊意外情况,鲍威尔本次的连任提名也将顺利通过参议院。他的第二个任期将从明年2月开始。
鲍威尔首个任期大事频发
鲍威尔的首个美联储主席任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8年初至2020年初。当时,随着美国经济走势强劲、失业率屡创新低,美联储也就开始逐步加息。但时任总统特朗普反对加息,称美联储犯了一个“大错误”,还威胁称要将鲍威尔解雇或降职。
鲍威尔顶住了特朗普的压力,坚持既定的加息步伐,有效地维护了央行独立性和美联储以及鲍威尔本人的声誉,避免了美联储因政治压力下的政策转向乃至人事变动带来金融市场动荡,为此受到了广泛好评。
鲍威尔首个任期中的第二个阶段则是2020年3月至今。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得美国数千万人面临失业,经济一度陷入停滞。美联储果断出手,再次将利率降至最低水平,同时实行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救市。
2020年8月,面对短期的经济低迷和长期的低通胀,鲍威尔决定修改美联储的通胀目标,采用平均通胀目标制,也就是将通胀目标由“不超过2%”修改为“平均2%”。这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数十年来最重要的修改之一。
今年,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美国经济复苏、通胀升高。11月初,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认为通胀和就业两大目标已取得“实质性进一步进展”,决定开始缩减购债。由于鲍威尔在缩减购债之前数个月就多次给市场打“预防针”,因此本次缩减购债决定宣布后市场并未发生动荡,避免了2013年的“缩减恐慌”重演。
美联储未来面临货币政策难题
随着鲍威尔的第二个任期临近,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也变得越发棘手。当前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胀飙升但就业远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使得这两大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出现冲突,给鲍威尔带来了新的难题。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4月以来美国的通胀率一直高于5%,10月的通胀率则升至6.2%,创1990年以来新高。而就业方面,美国10月就业恢复速度虽明显提升,但距离疫情前仍有420万个就业岗位的缺口。4.6%的失业率与疫情前的3.5%也有一段距离。
因此,美联储需要决定是否以及如何采取新的措施应对高通胀。此前鲍威尔多次坚称高通胀是“暂时的”,这一说法也被写入美联储会议的政策声明,但“通胀暂时性”已受到多名美联储鹰派高官的质疑。
现在最为紧迫的政策问题就是美联储是否应加速缩减购债。根据目前的缩购步伐,美联储每个月缩减购债的幅度为150亿美元,到明年6月全部结束。由于鲍威尔已屡次表示在缩减购债全部结束前不会加息,因此缩减购债的速度不仅会决定量化宽松政策何时退出,也很可能会决定加息的最早时间。
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明年6月前加息一次的概率已达40%以上,加息两次的概率也已达20%。可以看出,加速缩减购债乃至提前加息已成为一个现实的可能。
不过,是否收紧货币政策的问题仍然十分棘手。包括鲍威尔在内的美联储政策制定者担心一旦过快紧缩,在遏制通胀升高的同时也会导致经济过冷,不利于就业的恢复。今年8月至9月,由于德尔塔毒株席卷,美国就业恢复就十分缓慢。因此,鲍威尔治下的美联储面临着货币政策的两难局面。他如何做出抉择,将影响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市场表现和经济复苏进程。
责任编辑: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