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0236

施耐德电气尹正:碳中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泛的朋友圈

澎湃新闻2021-11-26 14:10:570

全面碳约束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写各行各业的竞争格局。传统观念里的碳减排或许意味着束缚或“天花板”,但站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历史性时刻,低碳已日渐成为各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产业偏重,工业在中国经济总量占比近40%,且单位GDP能耗仍然较高。“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并举。”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表示,相比其他技术,数字化不仅绿色、可立即使用,而且能大规模使用,帮助企业提升业务韧性、提高效率。施耐德电气的经验和实践数据表明,数字化帮助客户碳足迹实现了最高50%、平均20%的优化;在节能降耗方面,实现了最高85%、平均24%的优化。通过数字化升级,过去三年,施耐德电气中国工厂的单位能耗降低了12.4%。

独行快,众行远。碳中和事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到国家、小到行业和企业,都亟需加强合作、协同并进。“碳中和需要广泛的朋友圈。”尹正认为,要找到碳中和“最优解”,离不开技术合作、产业链协作和系统协作。

从零碳工厂到零碳城市

据统计,已有23%的财富500强公司做出了碳中和承诺。新一轮转型浪潮下,先行者往往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越来越显著的迹象表明,积极推进减碳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获得了政府、行业、资本、员工等各个层面的更多认可。绿色转型,已经成为疫情后不确定性增加的市场环境中最大的确定性。

目前来看,实现低碳发展的有效方法是提升新能源比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排放“三管齐下”,也即对应清洁化、数字化、电气化三大方向。这是因为,仅靠能源供应端的转型难以实现碳中和目标,零碳生态圈的形成,同样需要用能侧提高绿色能源比例和整体能源使用效率。

“实现双碳目标既需要大量技术,也需要大量执行力。”尹正表示,“从供给侧来看,长期以来中国的煤电占比很高,目前采用的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比例在上升。需求侧也要向更加节能、更加绿色的方向转变,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组合中的占比,从原来100%变成90%、70%,甚至50%。我认为这需要供需双方共同努力。”

工业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攻坚领域。地处浙江萧山的欣美电气,为这一长三角制造业重地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绿色转型样本。在设计好路径和工具的前提下,减碳未必意味着成本增加。如果措施得当,减碳投入能够倒逼企业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进而实现成本下降。

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旗下欣美电气是一家致力于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企业,年生产用电量约200万千瓦时。尹正介绍说,施耐德电气为欣美电气打造了以微电网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以数字技术实现对屋顶光伏、储能、柔性负荷的预测和优化控制,实现以电为中心“多能互补”的功能。通过这一项目,欣美电气2020年新能源发电量年度增长146%、年度电费总支出节省30%以上,率先获得浙江省企业首张“碳中和”证书,也为实现“绿色工业园区”及未来的“零碳工业园区”打下了基础。

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实践均非一日之功。实际上,在更早之前,长期深耕能效管理与自动化领域的施耐德电气已经在内部工厂持续推进“零碳”实践多年,同时利用自身的经验和能力助力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合作伙伴降低能耗。双碳时代到来后,上述技术积累和实战经验迎来了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借鉴国际通行的净零排放建筑(Net Zero CO2 building),施耐德电气制定了内部认证体系,定期审核。以数字化、电气化、自动化为基础,并大量使用工业物联网技术来促进和达成净零排放。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在全球建成30个“零碳工厂”,其中14个在中国。到2025年,施耐德电气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150家“零碳工厂”的目标。

以近期获评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的无锡工厂为例,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整体管理,仅暖通空调一项就实现32%的能耗节约。

基于能源管理经验和数字化技术,施耐德电气还携手合作伙伴以及德国能源署,把柏林欧瑞府园区从一座废弃煤气站,打造成欧洲第一的零碳园区。施耐德电气微能网与楼宇自动化方案对园内用能对象和各类分布式能源建模,提供预测和智能能源调度服务,从而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更进一步,该公司正联合意大利电网Enel及公有部门、企业和大众,通过推进清洁电气化、打造智慧基础设施和节能建筑等方法,到2030年在全球帮助100个城市实现“净零碳排放”转型。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素来是观察中国乃至全球市场风向标和前沿技术的最佳窗口。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进博会上,施耐德电气不仅展示自身的零碳和数字化成果,包括“零碳工厂”和“灯塔工厂”建设,还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零碳园区、端到端绿色供应链等业态,为建设“零碳城市”和推动产业低碳转型提供了范本。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供应链是重要一环

要实现碳中和,仅靠一家企业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生态系统中的各方共同参与。施耐德电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涵盖了整个价值链,把客户、合作伙伴、供应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分销商,以及员工、大众等每个环节的生态伙伴都纳入考量。

从自身出发,施耐德电气设定了循序渐进的减排目标:到2025年,在公司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在公司运营层面实现净零碳排放;到2040年,端到端供应链实现碳中和;到2050年,供应链运营层面实现净零碳排放。“我们自己的工厂大概占整个垂直产业链能耗的10%,如何帮助和带动上下游一起减碳是关键。”尹正表示,在过去三年帮助供应商累计降低碳排放超过10万吨的基础上,施耐德电气在2021年启动了全球供应商“零碳计划”,旨在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全球前1000位主要供应商到2025年将其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降低50%,其中包括中国近200家核心供应商。

在大型企业通往碳中和的道路上,供应链减排是任务最为艰巨的关键环节之一。非营利机构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曾做过相关测算,供应链的平均碳排放水平是企业直接排放的5倍以上。以施耐德电气为例,90%的碳足迹来自于供应链上下游。从这个角度而言,推动供应链减排,是大型企业实现气候承诺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协同上下游一起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期,对行业整体减碳的有积极带动效应。

面向纳入供应商“零碳计划”的企业,施耐德电气将实施一系列具体举措,包括:“定标准”,强化第三方供应商评估,实施绿色采购,也就是说,供应商的碳排放水平会影响采购方的采购决定;“摸清家底”,深化对供应商的绿色培训,为他们提供碳足迹分析和碳轨迹定义等技术培训和脱碳解决方案,以及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其建立减碳能力,增效减排,实现绿色转型;共享经验,举办施耐德电气Smart Factory、Smart DC、Smart Office现场参观活动和减碳相关的探索研讨会,为供应商减排提供建议和支持,集生态圈的力量共同实现整个价值链的碳排放目标;跟进减碳进程,在减碳50%的框架内,建立针对供应商的零碳项目平台,协助各个供应商设定各自的减碳目标,并监控项目进度,加强供应商系统内的减碳报告分析,同时保持内外部沟通,分享最佳实践。

据尹正介绍,今年4月,中国所有关键供应商均已签署零碳项目承诺书,5月,已全部完成碳排放调查,截止今年6月,施耐德电气已经组织了8场在线技术培训。目前,施耐德电气正在和供应商一起利用数字化工具量化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减少碳排放的具体目标和行动计划,并将依托数字化平台定期跟进。

据其观察,上述200家供应商中,大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雄厚,精益生产基础较好,因此转型相对较快;规模较小的企业,则会慢一些。此外,由于行业属性的不同,不同行业的碳排放基础存在差异。“供应商在相互比较和交流中也会看到绿色转型的好处。供应链企业对减排态度积极,但需要循序渐进、小步快跑来实现减碳。”

可持续发展是压力更是动力,先行者将得到更多发展机遇。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2021年对100多家领军企业进行碳中和相关调研显示,过半企业希望成为行业先锋,近9成企业希望超越行业平均水平,且超过四成企业已经制定了碳中和时间表,展现出相当强的减碳意愿和执行力。

尹正表示,双碳目标指出了中国未来各行业发展的宏观方向,尽早实现目标则需要各个行业群策群力。施耐德电气是全球最早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之一,能在中国全面推动自身和生态圈的减碳,正是来自生态伙伴的助力与协同。作为中国企业迈向高效和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伙伴,施耐德电气将继续携手广大的朋友圈伙伴,共同迈向绿色低碳未来。

责任编辑:张亚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