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仅新增14家上市物企 丁祖昱:物管走下神坛,回归理性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日前,来自克而瑞、嘉和家业等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新交表企业数量高达36家,创下历史之最,但全年仅新增14家上市物企。尽管如此,业内对于物管行业的未来仍充满信心。正荣服务控股集团副总裁王群近日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2年物业管理公司仍然会平稳健康发展。”其称,物业管理的基本逻辑没有发生改变,行业仍非常健康。同时,城市服务等新的发展方向已经进入到了各大型品牌物业公司的视野,对物业管理的规模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好的支撑,将会在物业管理行业内掀起一波新的小高潮。
去年下半年物业资本市场陡生变局
2021年12月24日,据港交所披露,来自杭州的众安智慧生活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安智慧生活”)招股书失效,众安集团未能如愿迎来第三家上市平台。
这家物企在上市前折戟并不令人意外。12月23日,众安集团就发布公告称,“建议分拆取决于(其中包括)联交所批准、市况及其他考虑因素。因此,建议分拆可能会亦可能不会进行”。而在6月份其递表之初,《华夏时报》即报道,众安智慧生活规模偏小,业务在管项目仅有70余个,且颇为依赖母公司“输血”。以财务数据来看,若按照港交所上市新规,众安智慧生活也不符合上市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众安智慧生活并不是特例:过去一年,“招股书失效”已经是物管行业的普遍现象。据公开信息,2021年6月,包括众安智慧生活、俊发服务、长城物业等10家物企密集递表,打破了物企单月递表数量的记录。但截至目前,这10家物企无一家通过港交所聆讯,招股书已“批量”失效。
另据亿翰智库旗下的嘉和家业物业服务研究院(以下简称“嘉和家业”)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年共有14家物企递表失效。其中,禹佳生活服务物企已是二次递表,但仍未逃脱“失效”命运。
“2021年对于物企(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市行情出现了较大的转折。”嘉和家业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交表企业累计有36家,但只新增14家上市物企,其中12家企业经IPO上市,数量较2020年(17家)相比明显下降。
整体来看,2021年上市行情呈现“前高后低”趋势:1-7月间,物管市场延续近2年来的火热行情,28家物企(不含上房服务)赴港交表,仅7月上旬就有6家企业成功上市;但7月下旬行业“拐点”突现,物企IPO之路变得崎岖起来。自此开始直至年末,仅有6家物企递交招股书,其中近四个月无一家物企通过聆讯。同期,物业股股价、市值也双双下跌。
2021年,物管行业还首次出现物企主动终止IPO、上市进程首超200天、新递表企业规模明显下降等低迷现象。嘉和家业统计发现,从企业上市总用时来看,2021年上市物企上市平均用时190天,相较于2020年拉长51.2天;除逾期失效外,亦有多家物企因主动放弃失效。例如,阳光智博服务与万物云达成换股、 富力物业被碧桂园服务收购等。
即使是通过聆讯等待上市的物企们,其上市节奏较此前也有所放缓。例如,11月12日中南服务经过两次递表后终于过会,但之后一直没有发布后续配股进展以及上市时间表,引发业内对其终止上市的猜测。
毫无疑问,“物管走下神坛,回归理性”。12月31日,在“丁祖昱评楼市”线上年度发布会上,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直言,2021年,物业资本市场承压下滑:“今年恒生物业服务的指数从年初到现在已经下滑了46.5%,我们大多数物管公司都是在香港上市的,上市物业企业PE倍数腰斩,和去年相比下降53%。”
同时,物企的规模增长也蕴藏诸多风险。丁祖昱透露,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参与并购的物企,50%毛利率下降;2021年成交10亿以上的并购中,43%的买方披露交易后股价下跌。
物管行业基本逻辑未变
对于2021年物企上市进程减速,以及股价、市值、市盈率纷纷回调的情况,嘉和家业方面表示,主要是系统性风险及非系统性风险两方面相互影响作用而产生的。
其中,系统性风险包括政策及美股市场的影响,而非系统风险则主要是房企流动性风险剧增的问题。例如,2021年,多家物企被售出以助母公司回血,而物企自身的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在管面积的可持续增长受到房地产行业低迷的影响,导致物企发展未来不确定性增强。基于上述种种因素,资本市场对物业行业的估值以及经营存续性产生一定程度的担忧。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这些物业公司本身的规模偏小,或者在管面积较为集中,盈利能力在同行中也并不出色;另一方面,2022年1月1日,联交所刊发的主板IPO盈利新规开始生效,对于目前“失效”的中小物业公司而言,上市之路自然变得更难。
“上市物企的股价市值和市盈率纷纷回调最直接的原因,是受制于地产的宏观调控、地产增量大幅度下滑,市场的预期在下降。”正荣服务控股集团副总裁王群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物业管理公司预期的发展模型没有达到投资者的预判,增值服务的模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深挖。”
不过,对于物管行业接下来的走势,业内仍普遍乐观。
“2022年物业管理公司仍然会平稳健康发展。”王群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说:“主要是物业管理的基本逻辑没有发生改变,行业仍旧是一个非常健康的行业,且城市服务等新的发展方向已经进入了各大型品牌物业公司的视野,对物业管理的规模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好的支撑,将会在物业管理行业内掀起一波新的小高潮。”
“2022年依然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黄金时代。”克而瑞物管也强调,2021年虽然物企在资本市场上表现惨淡,不再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但行业发展的基本逻辑和属性没有发生变化。2022年,随着中央定调稳增长、调控政策放松、走过政策底,房地产企业会逐渐企稳,地产传导给物企的负面效应会减弱,前期利空也已经充分在市场显现,而“眼下已经是物企估值的最底部,未来会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修正”。
目前,万科旗下的万物云已经正式进入上市流程。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头部物企上市效应之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市场对物业行业的认可,带动更多物企成功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克而瑞物管认为,经历2021年的地产大变局,地产向物业输送利益的方式在2022年往后将会逐渐变缓。这是因为随着房企的发展收缩、未来几年后的持续交付面积会有缩减;地产企业资金链的紧绷,也很难在非业主增值服务方面大手笔支持;同时,资本市场投资人也已经更为专业理性,分拆各个业务独立计算估值,给予非业主增值服务较少甚至几乎为0的估值,并购市场也是如此。
在这样的环境下,“打铁还需自身硬”。克而瑞物管建议,物企在上市审核时就需要将关联交易占比持续下降,物企要能证明自己能独立发展而非依赖母公司。“市场喜欢母公司能提供大规模合约面积的物企,更喜欢在此基础上,还有能力大量拓展第三方面积的物企。”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责任编辑:马婕
港交所:前三季股东应占溢利85.8亿港元创九个月新高 同比升16%
11月11日消息,港交所发布业绩报称,前三季度收入及其他收益同比升12%;股东应占溢利85.8亿港元,创九个月新高,同比升16%。前三季度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在集资额方面位列全球第三,新股上市数目上排行全球第四;沪深股通及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达人民币900亿元及232亿港元。{image=1}责任编辑:马婕0000京东健康午后涨幅扩大逾70% 总市值超越阿里健康
新股京东健康(06618)早盘高开近34%,午后涨幅扩大逾70%,股价突破120港元,总市值亦超越阿里健康(00241)。截至发稿,京东健康涨70.02%,报120港元,成交额137.88亿,总市值超3700亿港元。责任编辑:卢昱君0000富力地产:月内销售收入126.1亿元 半年销售收入650.8亿
富力地产(02777.HK)发布公告,本集团于二零二一年六月的月内总销售收入共约人民币126.1亿元,销售面积达约900,900平方米。与上月相比,销售收入上升3%,销售面积下降1%。截至二零二一年六月底,公司半年销售收入约人民币650.8亿元,销售面积达约4,851,700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上升18%,销售面积上升6%。责任编辑:张海营0000午评:港股恒指涨1.14%恒生科指涨超2% 三生制药暴跌18%
美国总统拜登与参议院跨党派小组达成基建协议,规模约1万亿美元,刺激隔晚美股造好,标指和道指创新高。港股今早挑战两万九。今日早盘,恒指高开高走,截至午盘,恒指涨1.14%,报29210.31点,重返29000点,国企指数涨1.58%,红筹指数涨0.78%。恒生科技指数大涨2.21%,快手、B站涨超7%,美团涨近4%。快手宣布从7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员工按需加班,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向员工支付加班工资。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