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聚焦不平衡不充分,强化金融机构创新主体地位
原标题:最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聚焦不平衡不充分,强化金融机构创新主体地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愿 北京报道 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央行于去年底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下称《规划》),这是继《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后,央行第二次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获得的《规划》全文显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容忽视,也正是未来一段时期深化金融与科技融合,推动金融业数字化发展亟需攻关的重要课题。
根据《规划》,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数字化浪潮下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区域间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向金融领域无序扩张造成竞争失衡,大小金融机构间数字化发展“马太效应”尚待消除,技术应用百花齐放而关键核心技术继续突破。
为此,《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提升的发展愿景,金融机构数字化经营能力大幅跃升、关键软硬件技术金融应用研究攻关持续深入等发展目标,以及经济打造“第二发展曲线”、强化金融机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提升金融科技整体发展水平等重点任务。
“要坚持自主创新,带头打好银行业核心技术创新攻坚战,助力强链补链,有序推进信息系统创新工程,为维护金融稳定与保障国家金融安全贡献力量。”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曾就金融科技为主题发表演讲时表示。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引擎。
《规划》在指导思想部分提出:要以深化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支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以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从健全科技治理体系、夯实数字基础底座、加强技术创新引领、激活数字化经营动能、强化创新审慎监管、践行数字普惠金融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为此,《规划》提出了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四大原则。
“数字化金融创新不能搞噱头、玩概念、做盆景,要走进服务现场,找准客户痛点,扎扎实实地推进问题导向型和体验驱动型创新,运用金融科技赋能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为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农业银行副行长徐瀚日前谈到“数字驱动 智慧为民”的话题时表示,“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数字金融的根本原则,来不得半点的投机取巧,要靠过硬的科技实力。
如,《规划》具体要求:在小微金融领域,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雷达作用”,捕捉小微企业更深层次融资需求,综合利用企业经营、政务、金融等各类数据全面评估小微企业状况,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与企业生产经营场景相适配的精细化、定制化数字信贷产品;运用科技手段和基础设施动态监测信贷资金流向流量,确保资金精准融入实体经济的“关键动脉”,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看来, 科技赋能金融,是对金融的提质增效,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因此科技赋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
强化金融机构创新主体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对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努力形成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社会团体等紧密配合、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着力提升数字经济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把握能力、先进技术应用创新能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为此,《规划》提出了关键软硬件技术金融应用研究攻关持续深入的发展目标。具体措施上,要加强核心技术的应用攻关:聚焦金融科技应用前沿问题和主要瓶颈,实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通过行业组织、孵化平台、专项合作等方式,加大关键软硬件技术金融应用的前瞻性与战略性研究攻关;从实际金融需求出发做好技术选型和应用融合,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迭代完善,安全规范使用开源技术,打造具有竞争力、可商业化运营的科技产品,为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同时,构建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强化金融机构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型金融机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加强金融科技共性技术、资源和服务的开放合作、互惠共享,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强化金融机构创新主体地位,应发挥大型金融机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实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加大关键软硬件技术金融应用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攻关,推动金融科技共性技术、资源、服务开放共享。”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也曾表示。
互惠共享方面,张文武曾介绍称,工商银行持续发挥在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安全方面的大行担当,积极向中小金融机构共享风险防控、业务管理等领域实践经验,推出客户资金保护、智慧信贷决策、交易风险管理、合规反洗钱管理等5大类近20款产品,服务超过300家金融机构,共筑风险防线。
加强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规范管理
在重点任务方面,《规划》还提出要强化金融科技创新行为监管:按照金融持牌经营原则,坚持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依规纳入监管,严格厘清金融业务边界,加强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的规范管理,对金融科技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防范以“科技创新”之名模糊业务边界、层层包装产品等行为;坚持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强化金融科技创新行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为规范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印发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的通知》,加强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明确不得将信息科技管理责任、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外包;涉及信息科技战略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科技内部审计及其他有关信息科技核心竞争力的职能不得外包。
同时,为鼓励积极开展先行先试,《规划》明确围绕发展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前提下探索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与最优路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布局,注重实践积累和经验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科技样板项目、典型做法、模范机构和示范区域。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转型升级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加快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性发展态势,全面提升金融数字化转型广度与深度。
在试点经验方面,徐瀚曾介绍,农业银行运用物联网等技术,帮助农户实时掌握农业生产信息数据,相应提供了精准的贷款服务。比如,在青海省,支持农民给活牛打耳标,依据精准实时的畜牧业养殖数据,创新推广了乡村振兴活畜贷,初步破解了活体抵押的难题,目前试点贷款的余额已经突破1亿元。此外,在陕西、福建、山东等地也开展了苹果、茶叶和肉牛的试点项目。今年智慧农业将在全行大范围推开。
责任编辑:李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