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策略:指数见顶前大金融还有最后一舞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方正策略】指数见顶前大金融还有最后一舞
来源:策略研究
核心结论:
1、近10年来,大金融板块大幅上涨的情形大致出现过四次,分别是2012年底、2014年底、2018年初以及2019年初,金融股在年底年初爆发的概率较高。
2、金融大幅上涨的宏观背景要么是经济加速复苏,要么是流动性大拐点。
3、金融大幅上涨前估值大多在低位,且存在强势板块补跌的现象。
4、金融大幅上涨后市场大多进入到“找机会”的阶段,但18年初经济周期见顶后是一个最终确认,是一个下跌的开始,其他3次像12年底、14年年底、19年年初之后都存在结构性行情。
5、当前金融“最后一舞”需要经济复苏反复确认,需要国内外经济修复形成共振,目前判断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概率更高,在此之前市场都是消费和科技主导的结构性机会为主。
摘 要
1、金融大幅上涨的宏观背景要么是经济加速复苏,要么是流动性拐点。2012年底金融大幅上涨的背景是经济短暂反转,流动性环境充裕,政策也较为积极。2014年底金融板块大涨发生在经济下行略有失速、流动性大宽松、改革举措不断发力的背景下。2018年初金融大幅上涨的背景是全球经济加速复苏形成共振,但国内政策严监管及流动性边际收紧对于经济复苏预期形成牵制,导致金融风格对经济复苏滞后定价。2019年初金融大幅上涨的背景是2018年猛烈去杠杆下,债务违约及股权质押等风险的大量出清,流动性拐点的到来以及政策全面转向积极。
2、金融大幅上涨前估值大多在低位,且存在强势板块补跌的现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并且在宽信用的角度上对“两个积极”进行了力度明确,包括3.6%以上赤字率、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专项债3.75万亿,总共多达8.5万亿的政府债券规模,这较去年提升了73%。目前政府债发行进度仅为预设的36%,显著低于最宽松假设下的时间进度和实际情况下的应有进度,后续仍将有5.45万亿的政府债等待发行,预计发行有望加速并持续更长时间。
3、金融大幅上涨后市场大多进入到“找机会”的阶段。2012年底金融大涨后,2013年2月开始市场分化,成长和部分消费细分领域行情贯穿2013年全年;2014年底金融大涨确立全面牛市行情,2015年初成长风格重新回到主导位置,金融板块在2015年表现平平。2018年初金融的上涨成为最后一舞,随着金融的见顶,指数也开始大幅杀跌,2018年全年进入熊市。2019年初大幅上涨后,其余风格普涨,在5月贸易战重燃市场调整之后,市场依次开启了6-8月以消费为主、9-12月以成长为主的结构性行情。
4、当前金融“最后一舞”需要经济复苏反复确认,需要国内外经济修复形成共振,目前判断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概率更高,在此之前市场都是消费和科技主导的结构性机会为主。从经济和流动性的关系来看,疫情之后经济将处于恢复期,直至潜在增速,由于疫情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存在二次甚至多次爆发的风险,经济恢复所需的时间被拉长,因此经济复苏需要反复确认。具体到金融板块,2018年开始的经济下行周期压制了其估值水平,绝对估值水平目前为7.9倍,其中银行PB仅0.7倍,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此外,金融系统改革不断,估值具备提升的契机。经济确立复苏之前市场仍将延续消费和科技主导的结构性行情,全面牛市的概率不大,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大金融最后一舞对应指数的相对高点,但后续是如2013年或2019年的结构性行情还是如2018年的全面下跌,取决于经济周期的变化。
正 文
1 指数见顶前大金融还有最后一舞
近10年来,大金融板块(银行、非银、地产)大幅上涨的情形大致出现过四次,分别是2012年底、2014年底、2018年初以及2019年初,这四次金融大幅上涨的宏观背景、市场环境是什么?大涨之后市场怎么走,对目前的行情有什么借鉴意义?我们将逐一进行解析。
1.1 2012年底金融大幅上涨的背景和演绎
2012年底金融大幅上涨的背景是偏暖的基本面和流动性环境,政策也较为积极。从经济的周期来看,2012年四季度GDP反转,由三季度的7.5%回升至8.1%,并在2013年保持7.5%以上的增速,结束了2011-2012年快速下行期。PMI在2012年8月跌破50之后快速回升,从9月份的49.8上升至12月份的50.6并一直保持在荣枯线上方。流动性环境保持充裕,央行在2012年6、7月连续降息,下半年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达到9410亿元,远超上半年的4970亿元,资金利率明显回落,货币供应量明显扩张,M2增速拾级而上。与此同时,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不断加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2年9月美联储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较为积极,2012年9月发改委加快批复项目,追加1000亿铁路投资,10月温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国家将用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保障重点支出,并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11月IPO暂停,12月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指导意见》,旨在缓解银行资本压力、提高内生增长能力,此外,华夏银行兑付门事件得到妥善处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理财产品的担忧。
金融大涨前市场估值处于绝对低位,各强势板块相继补跌。从市场环境来看,年底行情之前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估值处于绝对低位,2012年12月初全部A股估值仅11.9倍,创业板估值仅为28.1倍,金融估值仅为7倍,均是2009年1月以来的最低点,市场经过2011-2012年连续两年的震荡下跌之后已经非常便宜;二是创业板从9月开始大幅补跌,9月12日至大盘见底的12月3日,上证指数下跌了7.58%,但同期创业板指大幅下跌22.06%,之前抗跌的行业在该阶段大幅补跌,传媒、计算机、电子下跌幅度均在20%以上,补跌的原因为三季度月份的业绩预报不及预期以及10月份的大量限售股解禁;三是白酒塑化剂事件导致的最后补跌,2012年11月19日爆出酒鬼酒塑化剂含量超标260%,酒鬼酒因此出现四个跌停,11月19日白酒板块大跌5.2%,至12月3日累计下跌17%。
金融上涨后的市场:结构性行情。2012年12月4日至2月6日,上证指数上涨24.2%,上证50上涨35.7%,创业板指上涨33.3%。从风格层面来看,金融上涨43.7%表现最好,成长上涨32.1%紧随其后,消费表现最差。从行业表现来看,银行上涨50%领跑所有申万一级行业,国防军工上涨49.1%紧随其后,非银金融上涨47.8%排名第三。在金融领跑两个月之后,从2013年2月开始市场开始明显分化,金融和周期回落、消费总体震荡,成长继续上行,核心原因在于三点,一是经济V型证伪,2013年一季度GDP增速7.9%,工业增加值重回10%以下的增速,与经济高度相关的金融和周期业绩持续回落,消费则明显分化,食品饮料受白酒的影响继续下行,医药生物继续上行,成长则明显具备业绩的相对优势;二是流动性有边际收紧的迹象,2013年2月19日央行时隔八个月之后重启正回购。理财业务逐步收紧,3月27日监管加码,银监会颁布“8号文”,对理财规模进行总量控制。地产政策再度步入从紧周期,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新国五条”,释放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力度不放松的房地产调控信号;三是科技创新强化,1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市场对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抱有强烈预期,加上手游、电影产业趋势爆发,2013年成长走出强结构行情。
{image=1}
{image=2}
{image=3}
{image=4}
{image=5}
1.2 2014年底金融大幅上涨的背景和演绎
经济进入触底前的窄幅温和下行,流动性在平稳适度基础上再加码,宏观政策也进入新一轮大宽松周期。在2014年底金融独舞期间,经济运行已经从2010-2012年季均0.8个百分点的单边快速下滑、2013-2014年中季均0.1个百分点的宽幅震荡下行,过渡到了经济触底前的窄幅波动、温和下行阶段,这期间经济季均下行0.05个百分点,整体显得波澜无惊。流动性方面维持平稳适度再加码,一者2014年年中央行进行了两次定向降准,一次是4月下调县域农商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和0.5%,另一次是6月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对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下调准备金率0.5%。再者从珠三角6个月票据直贴利率、1周shibor短端利率、各评级产业债信用利差等市场利率水平看,均处在一个整体较低且较平稳的状态。三者在流动性维持此前平稳适度的情况下,央行于11月22日进行了非对称降息,释放了宽松政策宽松加码的强烈信号,这也成为这一短期金融起舞最重要最直接的催化因素。政策方面迎来总基调大宽松,2014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大内需发力,要求扩大消费需求和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迎来理论上和过去实践中最积极的组合,其显著的变化反应在货币政策上,年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货币政策的定调正式转向宽松,央行开启了连续降准降息的新一轮宽松周期。
{image=6}
{image=7}
{image=8}
{image=9}
{image=10}
估值具备显著优势,成长牛行情期间降息催化出的一段金融独舞插曲。2014年11月中旬起步的金融大涨发生在大牛市启动的普涨行情之后,普涨行情期间,金融板块的涨幅略微小于其他板块,上涨了15.6%,而成长、消费、周期分别上涨了26%、17.2%、25.1%。此外,在金融起舞前,金融类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具备显著的优势,截止2014年11月20日,上证50的PE估值为7.4倍,处在历史的6.4%分位水平;非银金融行业的PE估值为18.2倍,处于历史的不到20%分位;房地产行业的PE估值为14.4倍,处在历史的不到17%分位;银行业的PB估值更是仅为0.87倍,处于历史最低分位水平。而其他板块,如创业板指PE估值为57.6倍,处于接近历史的70%分位;成长类行业除传媒估值分位在1/3水平外,其余行业估值分位多在60-70%之间,国防军工和计算机估值分位更是高达90%及以上;消费类行业除家电和食品饮料估值分位低以外,其余行业估值分位也多在50%以上;周期类行业除建筑建材和公用事业以外,其余行业也多在60%分位以上。相比较,金融板块的历史估值分位水平整体是最低的。在如此显著的估值优势背景下,随着非对称降息催化,金融板块上演了一场成长牛行情期间的独舞插曲。从11月中旬到12月底的1个半月时间里,金融风格大涨62%,远高于周期的8.86%、消费的5.78%以及成长2.33%的涨幅,金融成了这段时间里唯一闪耀的明星。而这段极致的金融风格演绎最主要的催化剂即是降息,并且降息所带来的估值催化几乎全部体现到了金融风格上,金融的涨幅里其中有88%可以通过估值驱动来解释。
{image=11}
{image=12}
{image=13}
金融上涨后的市场:重回成长牛主线,金融沦为配角和陪跑。本轮的金融上涨行情由估值催化,然而业绩增长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估值上涨的幅度,这决定了金融的上涨行情缺乏持续性。2015年初开始,大牛市经过启动普涨行情、和金融独舞插曲后进入到了加速阶段,市场风格也重新回归到了成长主线,由于2014年底金融的过度透支,在后续的行情中,金融板块彻底沦为了配角和陪跑,主要体现在:① 2015年初到2015年6月中旬的大牛市加速期,金融板块上涨幅度仅32%,在各类板块中涨幅最低,而且是远低于其他板块,如全A上涨102%、上证综指上涨近60%、创业板指上涨165%、成长风格上涨161%、周期风格上涨125%、消费风格上涨120%;② 2015年6月中旬到9月中旬熊市雪崩阶段,金融板块也难逃大跌,跌幅为39%,仅比其他板块略好一些,如上证综指跌幅42%、全A跌幅51%、创业板跌幅54%;③ 2015年9月中旬到年底的估值修复行情,金融板块同样垫底,上涨了32%,与成长板块反弹64%、消费反弹45%和周期反弹45%都有较明显差距。
{image=14}
1.3 2018年初金融大幅上涨的背景和演绎
2018年初金融大幅上涨的背景是全球经济加速复苏形成共振,但政策强监管及流动性边际收紧导致市场对经济复苏滞后定价。2016年全球经济开始步入复苏周期,2017年复苏出现明显加速的迹象,全球摩根大通制造业PMI于2016年2月见底收于50.8,之后持续走高直至2018年2月的54.8,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2017年GDP增速逐季抬升,全球能源品价格持续走高,需求端明显回暖,全球经济复苏形成共振之势。国内来看,经济增长在2016年四季度企稳并小幅回升,工业增加值同比走高,PPI转正走出通缩困境,复苏势头较为明显。政策层面在2017年是延续强监管的一年,减持新规、再融资新规、资管新规相继出台,10月提出三大攻坚战,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了三大任务之首,金融监管成为了防风险的重点和底线。流动性层面来看,社融存量增速拐点在2016年底出现,2017年处于不断回落的过程中,同时M2增速也在持续下滑,整体货币信贷环境难言宽松。正是由于国内政策严监管及流动性边际收紧对于经济复苏预期的牵制,导致国内市场对经济的实质性复苏滞后定价,大金融在2017年底2018年初迎来一波明显上涨。
金融上涨前市场估值已经经过了两年的持续修复,整体已经处于相对高位。从市场环境来看,2018年初的大金融行情在爆发之前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经过近两年的修复,上证综指估值水平已经回到熔断前,整体处于2010年以来超过80%分位,同时无风险收益率在2017年大幅上行,对估值形成压制,估值进一步修复的空间已经不大;二是周期风格已经于2017年9月中旬率先见顶,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为上游周期品创造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叠加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共振对需求端的拉动,南华工业品指数不断走高。历史上来看,同样对经济周期较为敏感的金融与周期行业中长期走势基本一致,难以长期背离,但周期风格指数却在2017年9月中旬率先见顶;三是机构抱团品种出现极致化演绎倾向,以食品饮料、医药、家电为代表的白马蓝筹股机构配置比例快速提升,而大金融的持仓比例却在不断下滑。
大金融的上涨成为最后一舞。2017年上证综指全年上涨7%,万得全A上涨5%,申万一级行业中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涨幅排名前2,分别上涨54%及43%。在经济企稳回升,全球主要指数普涨的大背景下,大金融行情在2018年初滞后启动,于2018年1月中下旬结束,持续时间将近1个月,期间金融风格上涨13.34%,消费风格上涨6.07%,万得全A上涨5.19%,周期风格上涨1.74%,成长风格上涨0.69%,金融风格明显跑赢。伴随着金融风格的见顶,指数也开始大幅杀跌的过程,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本轮金融风格的上涨是在经济复苏,名义增速回升,市场对金融资产质量改善的一次滞后定价。在连续两年的估值修复叠加业绩回升后,指数级的行情缺乏增量因素的支撑。其次,宏观环境内忧外患出现,对内而言政策强监管叠加金融去杠杆,对市场的风险偏好抬升以及金融企业利润空间形成明显掣肘。对外而言2月份美债收益率倒挂导致美股大幅回调,全球经济复苏共振戛然而止。最后,前期带领指数上行的主要行业在业绩高增后面临持续性的考验,市场对优势行业的业绩增速有一定程度的担忧。
{image=15}
{image=16}
{image=17}
{image=18}
{image=19}
1.4 2019年初金融大幅上涨的背景和演绎
2019年初金融大幅上涨的背景是风险的出清,流动性拐点的到来以及政策全面转向积极。经济层面,在经历了2018年猛烈的去杠杆冲击后,债务违约以及质押暴雷等风险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出清,同时长期压制经济前景,经济有望结束快速下行趋势,阶段性企稳。流动性层面,社融存量增速拐点在2018年底出现,2019年1月4日市场首个交易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流动性拐点确认。政策层面,在去杠杆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后,政策在2018年7月政治局会议上就出现了转向的迹象,10月基础设施补短板101号文的出台宣布了逆周期调节的开始,政策也全方位的转向积极。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前期表现欠佳的宏观环境和市场走势预期过于悲观,在政策力度逐步加码的过程中经济复苏预期被率先拉起,金融风格在2019年初领先与经济周期表现。
2019年金融上涨前,市场估值再次回到历史低位。从市场环境来看,2019年初的金融上涨与2018年市场特征截然不同,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过2018年全年的杀跌后,上证综指下跌25%,估值水平重回历史20%的低位,创业板估值处于10年2%分位,估值修复空间巨大,做多动能充沛;二是全年防御属性明显,相对抗跌的金融风格在2018年12月中下旬开始出现补跌,导致了指数的进一轮下探,上证综合最低下探2440点,低于2016年的2638“熔断底”,客观上来讲,本轮金融风格的补跌是上一轮熊市末尾的确认,配合着外围环境的缓和和积极政策的加力,金融风格带动指数见底回升。
2019年初金融与市场普涨,并非一轮行情的尾部。本轮金融风格上涨的主要逻辑是政策温和刺激下全市场估值的同步修复,并未与其他风格和主要指数表现出鲜明的领先滞后性和强弱关系,在4月政治局会议出现政策边际收紧的迹象,金融风格与市场再次同步阶段性见顶回调,本轮金融估值修复的力度较强,由2018年底的0.98倍PB修复至2019年4月中旬的1.26倍PB,修复幅度接近30%,同期上证综指PE-TTM由10.99倍修复至14.47%,修复幅度为31.66%。拉长周期来看,本轮金融风格的上涨是一轮行情的开端,表现为全市场的估值修复,核心原因是积极政策配合较低的估值分位水平使得股票配置的性价比较高,万得全A股权风险溢价降至10年来的较低水平,安全边际较高。
{image=20}
{image=21}
1.5 指数见顶前大金融还有最后一舞
当前金融“最后一舞”需要经济复苏反复确认,需要国内外经济修复形成共振,目前判断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概率更高。从经济和流动性的关系来看,疫情之后经济将处于恢复期,直至潜在增速,在此之前流动性将持续保持宽裕,收紧的可能性不大,由于疫情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存在二次甚至多次爆发的风险,经济恢复所需的时间被拉长,因此经济复苏需要反复确认,需要国内外经济修复形成共振,目前判断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概率更高。
国内外经济复苏背景下,大金融最后一舞不会缺席。具体到金融板块,2018年开始的经济下行周期压制了其估值水平,绝对估值水平目前为7.9倍,其中银行PB仅0.7倍,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此外,在疫情的影响下,金融让利是表象,核心是金融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直接融资,支持资本回报率高的行业尽快成为经济新的驱动力。因此,当前金融系统的改革逐步酝酿,如近期美国沃尔克规则的修改,将允许银行增加对创业投资基金等的投资,国内商业银行将获券商牌照。
指数见顶前大金融还有最后一舞,在此之前市场都是消费和科技主导的结构性机会为主。目前经济处于复苏的确认过程,政策的基调是稳中有进,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这一步调将延续至经济确立复苏,因此,在此之前市场仍将延续消费和科技主导的结构性行情,全面牛市的概率不大。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大金融最后一舞对应指数的相对高点,但后续是如2013年或2019年的结构性行情还是如2018年的全面下跌,取决于经济周期的变化。
{image=22}
2 三因素关键变化跟踪及首选行业
经济、流动性、政策三因素跟踪:经济方面,二季度即将收官,小区域范围内的疫情反复不会改变经济强劲复苏的态势,恢复情况仍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流动性方面,维持充裕状态的平衡,降息需要较强的冲击条件,如出口大幅下行或物价大幅回落,而降准需要看政府债发行的节奏,短期内降准降息发生的概率都较低;风险偏好和政策方面,市场情绪在稳步上行,主要关注美股大幅波动风险对A股可能的短期扰动,政策上需关注7月中下旬政治局会议的定调和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安排。
2.1 经济、流动性、风险偏好三因素跟踪的关键变化
经济强劲复苏态势未变,存在超预期可能。近期北京新冠疫情复发,但我们认为这不会对全国经济复苏强劲的态势造成明显扰动或影响,原因在于:首先,疫情发现后,迅速启动采取了严格的防控、防蔓延措施,在过去面对新冠疫情切断防治丰富经验下显得行之有效,因此本次疫情爆发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蔓延的范围也不会很宽,甚至也仅在北京一隅地区;其次,哪怕在北京本次疫情严控下,也并未造成停工停产,生产生活基本正常,造成的影响较春节后的几可不计。因此就中国全盘来看,经济形势不会因为极小部分地区疫情反复有所改变,实质上自疫情严防严控取得显著成效后,经济形势的恢复情况远比想象的乐观,二季度及后续的经济复苏态势预计也会比市场普遍预期的更好。经济中需要担心的在于出口方面,目前2019年全球经济的滑落、今年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显著冲击对出口外需的抑制仍未显现出来,因此在最积极的内需扩大战略指引下,国内经济形势可以更乐观一些。
信用扩张有望加速,资金维持目前充裕平稳状态。目前的流动性水平仍属于充裕状态,但货币政策短期内是否会更加宽松,比如降息?我们觉得这需要比较强的冲击条件,如对外出口的增速出现大幅下行或者物价水平指数出现大幅回落,甚至出现了通缩的迹象,在面临如此强烈的冲击时,政策才会更加宽松。那货币政策短期内是否会降准呢?我们判断短期内也不会,但后续仍有降准的可能与必要。目前属于宽松信用的阶段,并且根据两会期间预设的今年政府债规模和目前已发行规模匡算,6月及后续的年内仍有5.45万亿的政府债规模需要发行,并且考虑到开工条件和形成实物工作量,这很可能需要在9月10月底之前发行完毕,因此后续政府债发行有可能加速,短期内政府发债所需资金可以通过抑制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促进脱虚向实来周转,因此降准还需要关注政府债发行的节奏,当政府债发行加快、规模加大便有望进行降准支持。那货币政策是否会从此收紧呢?我们觉得也不会,在经济恢复至疫情前的潜在增速水平之前,并且货币政策的掣肘因素在减少,货币政策就不具备收紧的条件。
市场热情稳步上行,后续关注7月中下旬政治局会议的定调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近期内市场的风险偏好仍呈稳步上行趋势,这主要源于政策的催动、改革的推进以及经济基本面的确定性恢复。后续需要关注有:其一,国内疫情有所复发,但仅是小区域内,且严防严控措施到位,出现大幅蔓延可能性低;其二,国外疫情传播情况仍居高不下,甚至出现加速传播的迹象,美股近期也在剧烈波动,需注意这可能对A股造成了阶段性干扰;其三,近期的市场担忧,无论是货币政策方面还是后续政策力度方面,皆需关注7月中下旬的政治局会议定调和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安排。资本市场的改革蜂拥而至,先有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现有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总体来看,在目前情况下市场的风险偏好继续提振的可能性仍大。
2.2 6月行业配置:首选汽车、家用电器、轻工家居
行业配置的主要思路:市场整体呈现上有顶、下有底的结构机会震荡格局,欧美复工复产节奏等影响,配置上仍倾向于偏内需领域的确定性机会。经济增长层面,5月PMI维持荣枯线以上,显示经济仍在不断缓慢复苏,今年经济节奏整体呈前低后高、节节向上的走势,但需关注的是外需冲击仍旧还未体现;货币政策及流动性层面,目前仍然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环境,全球流动性大宽松的背景短期内也不会改变,央行呵护流动性宽裕的态度不变,至少在主要经济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前,流动性不会收紧。货币政策上,专项债、特别国债发行在即,预计6月份会有一次降准,但降息仍需视外需冲击情况而定,关注货币创新工具的使用;政策与风险偏好方面,两会后的经济政策已敲定,后续需关注政策的执行和落地情况,市场情绪上短期受中国香港问题、欧美复工复产节奏等的影响,风险偏好依然较低。综合判断,全年市场呈现出非牛非熊的结构市行情,不会出现2018年持续下行的熊市,也不会出现2009年一路上行的牛市。行业配置上,倾向于偏内需的确定性机会,关注四条线索:一是汽车、家电、地产等地产后周期品种;二是传统投资稳增长领域,如旧改、铁路投资等;三是新基建调结构领域,如5G、数据中心、充电桩等;四是日常消费领域,如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综合来看,6月首选汽车、家电、轻工家居。
汽车
标的:宇通客车、比亚迪、华域汽车、长城汽车、腾龙股份、银轮股份等。
支撑因素之一:汽车销售景气度持续回暖。根据乘联会跟踪数据,4月月中两周的汽车零售增速转正,而5月前三周,汽车零售销量增速分别录得-5%、-7%、-3%的增速,销售情况在不断的改善好转,景气度维持继续复苏态势。
支撑因素之二:受一季度业绩影响估值大幅计算性抬升,但随着二季度业绩回暖,估值有望回落。截止目前,汽车行业估值为23倍,处于2000年以来和近10年以来的60%和85%分位水平。目前估值水平较高的原因在于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影响,并非股价上涨所致,后续随着二季度业绩释放,估值有望呈计算性回落。
支撑因素之三: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政策齐发,特斯拉产业链持续火爆。国内方面,近期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发布,整体上平缓了补贴的退坡力度和节奏时间;国外方面,欧洲新能源汽车促进政策频发出台,且支持力度比预期更大;最火爆的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在国内外风靡,目前已经复工复产。
家用电器
标的: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三花智控、苏泊尔、老板电器、九阳股份、海信视像等。
支撑因素之一:行业景气回升趋势明显,结构性亮点突出。2、3月份整个家电行业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根据奥维云网数据,4月空调销量增速-6.54%,较上月提升了44.6个百分点。进入5月,五一黄金周跨越的两周空调销售增速分别为52.68%和311.53%,家电消费开始回补。此外,疫情期间大家电虽遭受明显冲击,但小家电销售活跃,结构性亮点突出。
支撑因素之二:二季度业绩释放后,有望导致估值下降至合理水平以下。截止目前家电行业整体估值为19.37倍,分别位于2000年以来和近10年的43%和77%估值分位,家电行业估值受一季度业绩影响较大,但二季度业绩体现后,估值有望回落,业绩改善也有望体现在股价上。
支撑因素之三:扩内需战略引领下,家电有望成为扩大消费的主要战场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多措并举提振扩大总消费,而家电行业的体量在整个消费板块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提振家电消费成为扩大消费的重要部分,如5月15日,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文件。
轻工家居
标的:索菲亚、晨光文具、帝欧家居、志邦家居、惠达卫浴、欧派家居、公牛集团等。
支撑因素之一:疫情过后,家居零售市场正在逐步复苏。疫情正处于拖尾影响阶段,家居零售市场也正经历缓慢复苏。截止4月,限额以上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速-5.4%,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同比增速-37.73%,较上月增速分别大幅提升了17.3、26.1个百分点。5月以后仍会继续边际改善。
支撑因素之二:板块估值在历史低位附近。目前家用轻工行业的PETTM为29.46倍,分别位于2000年以来和近10年历史估值的不到16%和不到18%的分位水平。板块整体的估值水平较低,仍在历史低位附近。
支撑因素之三:政策效力释放叠加地产竣工回暖。2017年住建部发布《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动房地产行业进入精装房时代,计划2020年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的目标。此外,疫情过后房地产行业率先恢复,竣工情况总体回暖趋势延续,有望推动家装产业链景气上行。
{image=23}
{image=24}
风险提示:比较分析的局限性,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国内外新冠疫情超预期反复、外围市场大幅下跌等。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逯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