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美联储激进,市场疲弱
原标题:陶冬:美联储激进,市场疲弱
QE不死,但会打盹。
美国货币政策的阴影,继续打击全球资本市场的情绪。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他的副手布兰纳德在国会听证会上,先后表达了更强硬、更激进的货币政策立场,美国国债遭遇抛售,对政策最敏感的两年期国债利率升至0.97%,这是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十年期国债利率也涨到1.78%。国债市场动荡,直接冲击股市气氛,标普500和纳斯达克连续第二周下跌,上次惨跌两周是WHO曝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时候。美元指数DXY上周下挫接近一个百分点。美国/北约与俄罗斯谈判破裂,乌克兰风险增加,布伦特石油期货升超过5%。避险情绪下,黄金期货涨1%。
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说,“尽管仍在疫情中,经济动能在迅速增强,加大了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导致高企的通货膨胀”。“我们知道高通胀的代价,我们会使用工具来支持经济和强劲的劳工市场,来防止高通胀扎根。”他对通胀形势的判断和未来政策的布局,变得更强硬,更激进。联储理事及候任联储副主席布兰纳德,在另一个国会听证会上也强调,“遏制通货膨胀是联储最重要的任务”,她同样将货币政策的焦点从就业转向通胀。联储高官准确清晰地表达了更快速、更密集、更凶狠地推进货币环境正常化政策这个意向。
美国消费者的资产负债表,是过去几十年最强劲的,带来了消费的兴旺(尽管疫情对出行有影响)。消费者负债水平相对较低,工资涨得快,这一方面令增长强劲复苏的底气更足,另一方面也令通货膨胀持续高企的风险更高。目前CPI达到7%,为四十年新高,今年晚些时候由于基数效应和供应链短缺得到舒缓,美国的CPI数字会有所回落,但是实际上物价压力会持续,通货膨胀距离中期政策目标2%还是非常远的。
在民意调查中,物价上涨已经取代了疫情、就业等,成为美国选民最关心的话题。拜登上任第一年的民意支持度是过去四十年倒数第二差的。鲍威尔联储的独立性不高,愿意为总统助力,所以笔者认为为了中期选举,联储也需要把货币环境正常化的动作做得大一点,声音响一点。
联储3月份完全停止买债,基本上大局已定,市场也已经将此充分反映在资产价格上了。联储调高政策利率,目前的官方预测(利率点阵图)是2022年三次,2023年三次,2024年两次,但是加息步伐有可能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分析员预计未来两年每季度加息一次,笔者也感到这种机会越来越高,直至经济出现下行的征兆或市场出现持续动荡。
2022年的最初两个星期,市场在调整对美联储政策举动的预期。对货币政策最敏感的,美国两年期国债利率升到了0.97%,这是疫情以来从未见过的,22万亿美元规模的美国国债市场因为联储鹰派言论而疲弱。期货市场的利率掉期价格,已经接近百分之一,也就是说预计联储今年加息四次开始成为市场的主流看法。
当然,最让市场担心的是联储是否会突然宣布收缩其资产负债表,把已经制造出来的流动性部分回收。相对于买债减码和提高利率,缩表的不确定性更大,对流动性的冲击更强,可能逼迫市场降低杠杆,我们已经看到基金主动调整杠杆,准备流动性池的下降。
从历史数据看,美联储在2008年底开启了激进的货币扩张政策,先后推出三轮QE(量化宽松)和一轮OT(扭转操作)。随着美国经济全面复苏和欧债危机基本平复,它在2013年启动了货币环境正常化的程序,时间横跨了伯南克、耶伦和鲍威尔三任联储主席,至2019年底结束。回顾上次联储回收流动性的操作和市场反应,有助于理解未来市场的思维逻辑和资产价格走势。
联储从2013年12月开始Taper,为期十个月。美股继续上升,不停上升。背后的逻辑是,流动性依然充裕,经济已经复苏,欧债危机基本平复,于是增加风险权重。联储于2015年12月开始加息,加息九次,三年后结束。加息的多数时候,美股还是升的,逻辑也类似,哪怕加息资金成本依然很低,经济和盈利前景依然不错。
应该说伯南克和耶伦在管理市场预期上十分成功,股市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直至鲍威尔接手后连续加息四次,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股在2018年第四季度暴挫。市场对鲍威尔联储的加息意图感到迷惑,他与市场的沟通不畅。更重要的是联储实施了收缩资产负债表,联储于2017年6月宣布缩表,2018年底资产负债表缩至4.1万亿美元,2019年底缩至3.5万亿美元。缩表意味着流动性下降,资金一起下调杠杆,市场出现共振,在股市造成了两次踩踏式暴跌。
再看债市,国债在Taper宣布之前已经跌了,真正到了减少购债时反而坏消息出尽,债券受到追捧。债市对最初的加息决定反应是正面的,但是之后就进入了调整期,利率有两波大的上升。之后鲍威尔做了激进加息、缩表动作,美债却再次作好,因为美国经济开始放缓,市场预期联储的加息周期结束。尽管缩表动作在2019年结束了,故事却没有结束。由于流动性被抽离出金融体系,银行间借贷成交放慢,直至2019年9月,美国的Repo利率飙升。这在十年期债券利率图上反映不出来,但是当时的短期利率升得很夸张,迫使纽约联储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接着疫情暴发了,新一轮QE开始了。
从上一轮QE退出过程中的市场表现看,市场并不畏惧Taper,对加息的冲击有反应,但是整体状况可控。市场怕的是缩表,担心流动性萎缩。资金因此主动去杠杆,却可能导致连环反应,触发更大的去杠杆。不过最大风险是联储与市场的沟通不充分,货币政策鲁莽行事,市场无所适从,无法量化风险的话,就可能造成自相践踏现象。
上次货币政策正常化操作在最后阶段,政策的操盘手就是鲍威尔。疫情在股灾后不久暴发,美股连续熔断,给了联储一个机会重新回到QE上来。联储2020年3月再祭QE之后,股市和债市一起上扬。笔者相信,QE不会结束,不然美国29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根本无法处理,但是在未来一两年,可能有一个政策调整期。不仅美国,欧洲和日本也一样。用笔者的语言,就是“QE不死,但会打盹。”我们必须要安全度过这个调整期。
本周有三个焦点:第一个是中国2021年第四季度GDP数据,尤其是12月份零售和基建数据。第二个是英国2021年12月CPI,对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有直接影响。第三是美国重磅公司的盈利状况。日本央行开会,不过预计政策不变。另外,应该关注乌克兰危机的进展。
(作者系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责任编辑:张亚楠
欧盟首席谈判代表Barnier称10月份将是英欧协议的关键时刻
欧盟首席谈判代表MichelBarnier表示,10月份将是英国与欧盟之间贸易协定的“关键时刻”,届时欧盟27国领导人将举行峰会并希望看到一项协议草案。Barnier周三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洲政策中心视频会议上说,这将使各国有时间在英国的过渡期于年底前结束前批准任何协议。0000美不断煽风点火 俄总统:若欧洲爆发战争 无人是赢家
连日来,美军以所谓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为借口,多次增兵波兰,同时加大信息战攻势,威胁对俄欧关系至关重要的“北溪-2”管道,不断为所谓的俄罗斯“入侵”剧情煽风点火。美拱火威胁“北溪-2”德总理避而不谈{image=1}美国总统拜登7日在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时表示。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溪-2”项目将不复存在。但他没有就美国将如何终止“北溪-2”项目回答记者的提问。0000辉瑞CEO:美国民众或可在年底前获得新冠疫苗
辉瑞公司首席执行官AlbertBourla表示,美国“有可能”在年底之前向公众分配一款新冠疫苗,且该公司正在为这种情况做准备,回应了卫生部门相对谨慎的预期。{image=1}Bourla周日表示,对辉瑞公司与BioNTechSE合作开发的疫苗的安全性相当自信,如果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可能在2021年之前提供给美国民众。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