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经济压力是什么?
{image=1}
2021年,面对内外严峻复杂形势,中国经济砥砺前行,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多项数据有亮眼表现。
多位分析人士在17日由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分析,我们在看到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到,2022年是中国经济逐步回归常态运行的一年,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也有压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就业
2021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但展望今年,就业压力也仍存。
{image=2}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今年就业压力或大于去年。从数据上看,中国大学生数量在逐年攀升,这些年轻人都受过良好教育,充满活力、理想和憧憬,社会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想、大有作为、有发展的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他认为,一定要让经济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工作着力点应该要放到市场主体上,让市场主体能够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使经济预期转弱到转强,让市场主体更多地去吸纳就业,创造更多价值和更高劳动生产率。
在他看来,让市场主体能够保持生机保持活力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一步为市场主体融资降低成本,为市场主体减税减费,让市场主体能够轻装上阵,让市场主体能够施展得开、有能力、有活力、有实力。
粮食安全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中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增长2.0%,达到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
{image=3}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春顶认为,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但从外部环境看,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带来了一些风险与挑战。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食品价格创10年来新高。李春顶指出,未来如果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不断持续上升,会带来输入性的通胀。
“可以看出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对我们未来粮食进口所带来的风险、不确定性,以及对粮食安全都形成了一定挑战和风险,也会形成输入性通货膨胀加剧的可能性。”李春顶说。
他表示,从趋势上来看,价格上涨恐怕很难改变,即便2022年供应生产商有一定幅度提高,但短期内还是没办法提升。
针对这一风险,他认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尽管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但也要未雨绸缪,看到不断增加需求的情况下,未来增加的一些风险,以及国际市场带来的风险。
外贸增速
面对内外严峻复杂形势,2021年中国外贸表现强劲,首次突破了6万亿美元关口。
{image=4}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指出,贸数据是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大亮点,且整体远超预期。
他分析指出,这种表现这既得益于中国一系列的稳外贸政策,也得益于中国自身采取的严格防疫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使中国在全球发挥了作为制造业中心国家的作用和能力。
他表示,外贸数据创新高的同时,从结构上看,也反映了中国外贸结构明显优化的趋势。如中国近年来加强了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培育自主品牌,推动一般贸易的发展,降低了对加工贸易的依赖。此外,民营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进出口总值占整体的比重已提升至逼近50%等。
展望2022年中国外贸形势,他强调,挑战和机遇并存犹存。
挑战方面,他指出,当前全球疫情尚未结束,对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还将带来持续的影响。目前,国际机构预计,今年全球经济整体增长将低于去年。这就意味着全球对中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有一定程度下降,且最近这几个月外贸增速已开始逐渐下降。此外,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国际海运的高企,再叠加2021年外贸基数较高的因素,2022年外贸运行将面临不小压力。
但也应看到,外贸也有利好的因素。他指出,今年年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正式生效,这个全球超大规模的一体化市场,势必会带来庞大的贸易创造效应、投资增加效应和就业增长效应。这也意味着区域内部的贸易增量将会得到显著提升。此外,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发力等也将为2022年稳外贸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美联储紧缩
当前,全球通胀带来的严峻挑战日益受到关注。
{image=5}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中美目前都面临经济增速逐步下行态势,但是由于两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不同,所以货币政策取向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在他看来,12月中国CPI同比只涨了1.5%,美国是7.0%,美国CPI达到过去近40年来新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胀上行将逼迫美联储加快货币紧缩进程。
面对上述情况,中国应如何防范化解美联储货币紧缩引发的溢出风险?
管涛指出,第一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强则货币强。第二要用好经济政策,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提高宏观政策有效性,实现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目标,圆满完成“六稳”“六保”任务。第三要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助于吸收内外部冲击,增强货币自主性。第四要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第五是要引导市场主体强化防风险意识。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