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31

海鲜业至暗时刻:扇贝臭了小龙虾死了 这些城市销售旺季不再

每日经济新闻2020-06-28 20:45:580

原标题:海鲜业至暗时刻:扇贝臭了、小龙虾死了、三文鱼没了,这些城市销售旺季不再

每经记者 李少婷 张明双 鄢银婵 张潇尹 方京玉 朱万平 赵李南

“我干了20多年,之前‘非典’都没遇见过这个情况,现在快赔死了。”周末(6月20日)的下午,刚过3点,老王夫妻就准备关店回家了。他们经营着位于北京丰台区岳各庄批发市场的一个海鲜商铺,周末本是生意人最盼望的时刻,但此情此景却只能提前关门。

岳各庄批发市场距新发地批发市场仅10公里,自相关部门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又称“三文鱼事件”)以来,新发地批发市场火速封锁,京深海鲜市场等也暂停营业,岳各庄海鲜大厅成了丰台乃至全北京规模最大的海鲜供应地之一。

尽管专家再三强调海鲜可以放心食用,但从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最早检测出新冠病毒到北京的“三文鱼事件”,消费者的担心蔓延到了大多数海鲜上,也让刚回暖的市场再次遭遇重创。在这本该人头攒动的销售旺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武汉、厦门7座城市的十余家海鲜市场后,发现如今大都冷冷清清,有扇贝库存臭了,有小龙虾滞销死了,三文鱼更是难觅踪影。

海鲜产品对“鲜”、“活”的要求颇高,存放难度大,商户们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以从业二十余年的上海市浙江水产商会副会长薛永标为例,其客户大多集中在上海及上海周边城市,今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商铺损失已近千万元。

削减成本、等待疫情结束,这是众多海鲜商户无可奈何的选择。经历了连续冲击后,海鲜行业资深人士樊旭兵建议,批发市场应从此彻底抛弃本就边缘的零售业务,同时趁此机会升级软硬件设施,避免暴露感染的风险。

制图/梁枭

恢复期遭遇二次打击 7城海鲜市场客流一落千丈

来自广东的林强早已习惯了重庆,不过今年夏天,他却有了不一样的体验。6月18日上午,林强坐在椅子上刷着抖音,后面一排排水箱里发出嗡嗡的制氧声,前面的街道空空荡荡,“人流量少的可怜,只能玩手机”。

很难看到这样的景象在七大城市同时上演:商户们不是面对着市场的入口寻觅着来往的潜在交易者,而是各自无所事事地坐在自己的商铺旁,企望捱过这难熬的夏日——这本是大排档的好时节,在往年,如小龙虾等水产早就霸占了餐桌,但今年却少人问津。

“怎么可能不受影响,第一次是海鲜市场,这次又是海鲜市场,谁还敢出来吃?”在北京三旗百汇市场海鲜大厅内,一位小龙虾商户反问道。这里距丰台有着二三十公里的距离,而且隔壁牛羊肉大厅都已经活跃起来,但6月22日下午两点多,海鲜大厅仍难见顾客。一些死去的小龙虾被挑出来堆在水箱上的托盘里,这本是人见人爱的河鲜,受到“三文鱼事件”的波及,却意外失宠。

最早被波及的三文鱼,已经几乎在海鲜市场中绝迹,多数主要经营三文鱼的商户选择关门歇业。6月22日下午,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内,一位此前专卖三文鱼的档口老板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因为三文鱼的利润比较高,所以之前市场内很多商户都卖点三文鱼,但是现在三文鱼卖不出去了,所以很多商户一周都有没进货,而他自己的档口“一星期卖不了10斤三文鱼”。

{image=2}

6月22日,广州黄沙水产市场,原本售卖三文鱼的档口已将它撤下。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方京玉 摄

成都青石桥水产海鲜市场也全部下架了三文鱼,“现在所有三文鱼都不准卖了,不仅是零售的商户不准销售,而且国内的三文鱼养殖厂家也不能对外销售三文鱼了。”6月18日,一位市场内的商户告诉记者。

“遭殃”的远不止三文鱼。“三文鱼起码可以做成冻品,滞销之后也有段储存期,最多就是价格跌掉一些。可我们做活鲜生意的,滞销之后海鲜就全死了,损失更严重。”薛永标的店铺光是春节期间就亏损了三百余万元,“因为春节本是生意最好的时候,我们会囤很多货。但春节前夕出了疫情,销量明显少了,活鲜的囤货如果不及时卖出,损耗率是很高的”。

不同于蔬菜肉蛋等必需品,海鲜并非消费刚需。在海鲜市场两次成为疫情新闻的“震中”后,尽管专家们多次表示海鲜食用不受影响,但至今病毒源头仍未查清,消费者们对海鲜是否“无辜”保持谨慎,大多不敢再冒险尝试。

{image=3}

6月18日,成都青石桥海鲜市场内大量商户没开门。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万平 摄

损失超“非典”时期 从业20余年从未经历这般景象

消费者可以避险,但海鲜商户们无处可躲。

身处重庆的林强,过于乐观地估计了疫情对海鲜市场带去的影响。早在2019年12月底,新冠疫情最早在华南海鲜市场暴发后,林强和重庆三亚湾水产综合交易市场里的海鲜批发商户就很关注时态进展,但后来得知和海鲜没有多大关系后,林强等人就放心了,还是根据以往春节期间的大概需求量备货,“我们老板有4家店,总共备了有80多万的货品”。

但防疫形势的变化比想象中快很多,过年前一天,春节不聚餐成为全国共识,大量餐厅预订的团年饭被取消,此前备下的货品全都堆在仓库里。这对于海鲜商户而言就意味着赔钱:以虾为例,鲜虾的价格是冻虾的1倍以上,如果鲜虾不能及时出售就会死掉,为减少损失商户多会选择及时冷冻,以冻虾的形式再寻机出售,但这时价格往往就比进价还要低。

“可以说是挥泪大甩卖。”林强说,自己老板备下的价值80万元的货品,大部分只能急冻后折价销售,“估计老板亏了有20多万”。

亏损是海鲜商户的普遍现象,根据走访情况,商户的亏损额从数千元到上千万元不等,其中提前备货的商家,损失往往较一般商户更大。海鲜进口商张宇表示,他早先预定了每周六条、每条200多斤的蓝鳍金枪鱼,以前每天开一条卖光是正常情况,但现在一天都卖不到5%。而此刻,货物的定金早已打到国外,不是想停就能停下来的。

上一个“震中”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大部分海鲜商户,都已迁至今年“五一”新开业的四季美海鲜市场,李昌就是其中的一个。2019年底,距离春节不过一个月时,李昌进了价值十多万元的海鲜。之后,特殊的休市整治自1月1日开始,包括李昌在内的很多商户的货物并没有及时取出,而是堆集在仓库,4个多月后,2019年底进的贝类早已发臭,李昌不得不忍痛扔掉,损失了十几万元。而从5月重新开业至今的两个月内,李昌每天只能做几笔生意,小小的出货单上,一天的销售清单连一页都写不满,销售额也就几百元。

{image=4}

6月22日,武汉四季美海鲜市场内,人流量很少。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明双 摄

有零星顾客都是幸事,北京三旗百汇市场内的一位海鲜商户6月22日告诉记者,当天都没有“开张”,没有进账一分钱。而从业二十余年的老王夫妻,是经历过“非典”时期北京的,就连他们也没见过如今这景象,“‘非典’几个月没这么严重,4~6月份就结束了,七八月份就慢慢正常了,但现在都有半年了”。

海鲜销售旺季转瞬即逝。在林强看来,重庆海鲜市场的销售旺季有两个,一是春节前后,二是盛夏时节。这些时候,大排档、夜啤酒都要搭配海鲜,“一年能不能赚钱,基本就看这两个时节了。(但)今年肯定是不行了,惨!”

扛过了冬天“死”在了夏天 商户入不敷出盼疫情结束

“我们现在快赔死了!”三旗百汇市场一位海鲜商户坦言,现在“没有一天是不赔钱的”,他苦笑着说,自己是扛过了冬天,“死”在了夏天。

受新冠疫情影响,北京、重庆等地原本应在春节后恢复开市的海鲜批发市场,直到三月中旬全国防疫形势稳定或方才开市,随着各地防疫应急响应等级的下调,消费市场才重新爬坡,逐步恢复。薛永标回忆道,在“三文鱼事件”前,店铺流水已经大约恢复到正常时期的60%,但现在又一落千丈。

近来,林强所在的店铺流水仅有正常时期的2%。“以前我这家店一个月的流水好一点有50多万,差一点也有40来万,这几个月好的时候10多万,差一点只有几万块。”林强说,最近北京的情况,直接冲击着海鲜市场的生意,从6月11号到18号,总营业额还不到1万块,业绩越来越差。

尽管一些市场管理方主动为商户们免除了部分房租和制冷费,但成本的压力仍然很大。林强的老板此前已经主动削减了人员成本,将4家店共计20多位员工缩减成“2个留在重庆看店,其他员工回老家等通知”,但现在的情况仍然是开一天亏一天。“没有为老板赚到钱,营业额起不来。”林强迫切期待疫情结束,只有结束后海鲜生意才能恢复正常。

此前,薛永标已经将原来的40多名员工缩减至20多人了。现在剩下的员工都有感情,有的甚至已经跟着他干了20年。但现状依然残酷,“很多客人都不敢进来市场,饭店的生意也减少了好多,我们现在一天的营业额只有几万块。员工工资加房租成本每个月需要支出五十万元左右,现在完全是入不敷出。”薛永标说道。

如果10月份还没有恢复正常,薛永标的企业现金流就真的撑不住了,因为那时候基本上就到了年底,员工工资、商铺续租都要有一大笔支出。

对于何时能够好转,武汉的李昌现在也没有多少信心,他预计今年全年都是淡季无疑,损失恐怕会有几百万元。但是就算去做其他生意,也会有一样的问题。现在,李昌只好守着自己的海鲜店,盼着疫情早点过去。

{image=5}

6月20日,上海江阳水产市场内客流稀少。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潇尹 摄

海鲜市场如何杜绝隐患?业内人士建议放弃零售业务

如果说“华南海鲜市场事件”和此次“三文鱼事件”是海鲜批发市场遭遇的“黑天鹅”,那么隐患不除,海鲜批发市场和海鲜商户们就将面临着可能会反复出现的“灰犀牛”,这对我国的海鲜消费市场是不利的。

消费升级之下,动物蛋白中海鲜的消费节节攀升是全球趋势。海鲜行业资深人士樊旭兵向记者介绍,海鲜消费内部也有着明显的分化,中低档水产消费近年来停止增长甚至萎缩,如草鱼、鲤鱼这些淡水鱼的销量在近年来都没有亮点,但中高档水产消费的增长趋势明显,比如鲈鱼、鳜鱼、银鳕鱼、北极虾等。此外,受我国的环保政策以及部分关税调整影响,进口海鲜消费增长较快,京东、盒马等零售电商也助推了进口海鲜走入消费者视线。

制图/梁枭

新冠疫情的出现,打断了近两年来我国海鲜消费的强力增长势头,但目前看这并不会是长期影响因素。

目前,欧洲一些食品厂出现聚集性疫情,加之“三文鱼事件”的影响,让消费者担忧进口海鲜的安全性。“进口海鲜的冷链比较长,可能会有不完整的地方,任何风险都是可能会存在的,我们要谈的是它的可能性有多高。”樊旭兵认为,消费者对海鲜产品了解过少,引起了过度的担忧。比如,我国从国外进口的三文鱼,其加工厂大多数都是自动化流水线,亦有生产流程标准,就算没有疫情,工人进车间之前都要经过消毒、清洗等这些过程。

“我觉得目前冷链这个环节当中比较薄弱的一环就是在批发市场,因为我们的批发市场很多不光做批发,还做零售。”在樊旭兵看来,一级批发市场(如新发地、京深市场等大型市场)应该关停零售业务,零售业务本就不是批发市场的主流业务,其主要场景应该在小型农贸市场和超市渠道。

外界常诟病海鲜流通溯源难,这也多是因为批发市场夹杂零售致使流通环节混乱。鲜活的海鲜主要流向饭店或酒店,较大规模的饭店或酒店多有固定的供应商,直接送货上门,而小型饭店即使自己采购,也很少需要买零售的产品,多是成箱买走。

樊旭兵以新发地的“三文鱼事件”为例,拿出来切的三文鱼多是零售的,一般批发并不需要拆箱,这就减少了海鲜暴露于复杂环境下的风险,而同样是大型海鲜批发市场的京深市场并没有检测出阳性样本,这就很难说是“锅”在进口三文鱼本身。

此外,樊旭兵认为批发市场的硬件也需升级,不少批发市场仍存在脏乱差的情况,日常消杀工作存在死角,管理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樊旭兵认为:管理上可以参照国外较先进的批发市场,批发大厅可以取消固定摊位,在每天休市后,所有货物离开,对批发大厅进行无死角消杀。另外,相较于如今采用的固定摊位模式,流动摊位模式可以更好地保障安全性。

责任编辑:赵慧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