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走出疫情的中国不一定变强,但肯定比美国强大
原标题:美媒确定:走出疫情的中国不一定变强,但肯定比美国强大
美国雅虎财经网6月27日文章,原题:为什么走出新冠疫情的中国会比美国更强
{image=1}
新冠肺炎病例数在美国创下新高,看来疫情不会很快消失。但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目前的疫情正如何重塑一个大趋势,那就是中国的崛起。对我们来说,是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这是一个复杂的情况,因为除了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雄心的影响,还夹杂着持续的贸易战,以及特朗普总统的竞选言论。理清这些会很困难,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我认为疫情过后中国的情况会好于美国。
首先是一些基本事实。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去年的GDP为21.4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为14.1万亿美元。确实,按照这个标准,美国经济还是大了50%。但不要忘了,1990年美国GDP为5.9万亿美元,而中国仅3600亿美元,也就是说30年前美国经济规模是中国的16倍。中国人追赶得飞快。如果美国继续以2%到3%的速度增长,而中国以2到3倍的速度增长(其增长速度一直在放缓),那么在2025年到2030年之间,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会超过美国。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玛丽·拉夫利说:“(美国)一边要中国遵守协议购买农产品,一边又对中国发表相当煽动性的言论,这是想两头占便宜。”事实是,特朗普需要中国——美国也需要中国,原因数不胜数。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美债第二大持有者。中国还是我们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
然而,特朗普及其幕僚仍然不断抛出“中国是祸首”的种种说法。而疫情提供了新的攻击点。我们在应对病毒问题上做得越糟糕,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就会越频繁攻击中国。
我的意思是,在很多方面(电信、支付、基础设施)领先于我们的中国可能最终会以比美国更好的状态走出疫情。
首先,中国的死亡人数少得多。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只有4600多人死于新冠肺炎。顺便说一句,美中两国的新冠死亡人数差距肯定会拉大。当然,中国能够通过严格的检测、隔离和追踪来控制疫情,而美国很难做到。其次,和美国一样,中国也投入数千亿元,快速推进疫苗和疗法的医学研究,但中国在接触者追踪、医院和设备上花费更多。这笔花费可以说是应对下一次疫情的投资。最后是花钱支撑经济。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中国在疫情相关的经济刺激措施上的花费约为9000亿美元,约占其GDP的6.5%。相比之下,德国为34%,日本为20.5%,美国为11.1%。
目前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从最糟糕的状态中走出来。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将成为2020年唯一GDP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产阶层将在未来十年继续保持非常强劲的增长。
因此,即使存在结构性问题,中国在避免数万人死亡、少花1万亿美元刺激经济的情况下,在医药、医疗和相关技术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发展了新的全球关系,最终可能会从疫情中脱颖而出,不一定变得比以前更强大,但相对于美国肯定会更强大。
责任编辑:范斯腾
时速600公里多地争先布局 高速磁悬浮的时代要来了?
高速磁浮未来实际上会是一种走廊型、自然形成的局部网络这是目前能够看到的未来应用场景{image=1}高速磁悬浮如何在争议中重启本刊记者/杨智杰发于2020.7.06总第954期《中国新闻周刊》一节蓝灰相间的高速磁浮样车,在1.5公里长的磁浮试验线上驶过。0003北京昨日新增7例确诊病例,其中丰台6例大兴1例
6月29日0时至24时,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治愈出院病例1例;无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6月11日0时至6月29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25例,在院324例。尚在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7例;无新增报告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确诊病例中,丰台区6例、大兴区1例。0000湖北昨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
截至2020年6月13日24时,湖北省现有确诊病例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8135例,累计治愈出院63623例,累计病亡4512例。全省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285008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157人6月13日,湖北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荆州市、鄂州市各1例),转确诊0例,新增死亡病例0例。解除隔离0例,原标题:湖北昨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0001“75后”何淳宽,成安徽地级市最年轻市长
据安徽宣城市广播电视台消息,6月19日下午,宣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应到代表344名,出席会议的代表319名,符合法定人数。第二次全体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业峰主持。会议选举何淳宽为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市委书记孔晓宏讲话。{image=1}今年5月31日上午,安徽省宣城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宣布安徽省委关于宣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职的决定。0000习近平: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
习近平: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责任编辑:武晓东SN24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