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走出疫情的中国不一定变强,但肯定比美国强大
原标题:美媒确定:走出疫情的中国不一定变强,但肯定比美国强大
美国雅虎财经网6月27日文章,原题:为什么走出新冠疫情的中国会比美国更强
{image=1}
新冠肺炎病例数在美国创下新高,看来疫情不会很快消失。但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目前的疫情正如何重塑一个大趋势,那就是中国的崛起。对我们来说,是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这是一个复杂的情况,因为除了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雄心的影响,还夹杂着持续的贸易战,以及特朗普总统的竞选言论。理清这些会很困难,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我认为疫情过后中国的情况会好于美国。
首先是一些基本事实。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去年的GDP为21.4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为14.1万亿美元。确实,按照这个标准,美国经济还是大了50%。但不要忘了,1990年美国GDP为5.9万亿美元,而中国仅3600亿美元,也就是说30年前美国经济规模是中国的16倍。中国人追赶得飞快。如果美国继续以2%到3%的速度增长,而中国以2到3倍的速度增长(其增长速度一直在放缓),那么在2025年到2030年之间,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会超过美国。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玛丽·拉夫利说:“(美国)一边要中国遵守协议购买农产品,一边又对中国发表相当煽动性的言论,这是想两头占便宜。”事实是,特朗普需要中国——美国也需要中国,原因数不胜数。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美债第二大持有者。中国还是我们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
然而,特朗普及其幕僚仍然不断抛出“中国是祸首”的种种说法。而疫情提供了新的攻击点。我们在应对病毒问题上做得越糟糕,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就会越频繁攻击中国。
我的意思是,在很多方面(电信、支付、基础设施)领先于我们的中国可能最终会以比美国更好的状态走出疫情。
首先,中国的死亡人数少得多。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只有4600多人死于新冠肺炎。顺便说一句,美中两国的新冠死亡人数差距肯定会拉大。当然,中国能够通过严格的检测、隔离和追踪来控制疫情,而美国很难做到。其次,和美国一样,中国也投入数千亿元,快速推进疫苗和疗法的医学研究,但中国在接触者追踪、医院和设备上花费更多。这笔花费可以说是应对下一次疫情的投资。最后是花钱支撑经济。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中国在疫情相关的经济刺激措施上的花费约为9000亿美元,约占其GDP的6.5%。相比之下,德国为34%,日本为20.5%,美国为11.1%。
目前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从最糟糕的状态中走出来。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将成为2020年唯一GDP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产阶层将在未来十年继续保持非常强劲的增长。
因此,即使存在结构性问题,中国在避免数万人死亡、少花1万亿美元刺激经济的情况下,在医药、医疗和相关技术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发展了新的全球关系,最终可能会从疫情中脱颖而出,不一定变得比以前更强大,但相对于美国肯定会更强大。
责任编辑:范斯腾
四川十区县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记者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据四川气象消息,8月4日20时到8月5日20时,四川广元、绵阳、德阳、成都、雅安、眉山、乐山7市多云间阴天有阵雨或雷雨,部分地方雨量小到中雨,局部有大雨到暴雨,盆地其余各市以多云间晴天气为主;甘孜州多云间晴,阿坝州和攀西地区多云间阴天有分散阵雨或雷雨。{image=1}0000北京邮政密码投递 为央美高考云复试加一把"安全锁"
因为疫情影响,中央美术学院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复试变成了“云考试”。高考用料怎么发到考生手里?北京邮政特启用密码投递的方式,为“云考生”们邮寄高考用料。{image=1}7月6日,近2.7万份涵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考生的中央美术学院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复试考试用料(含考试用纸与石质材料)邮件由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营业部完成收寄。这也是中央美术学院首次使用邮政渠道寄递高考用料。0000我们习以为常,它对美国却有这种级别影响!
戴口罩不仅能防病毒,还能帮人们省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9日一篇文章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每个人都戴口罩可以帮美国免受一万亿美元的GDP损失”,CBS这篇以此为题的文章援引投资银行高盛的一项分析称,如果美国强制要求所有人都戴口罩,这将使美国免于陷入经济封锁,而这种封锁会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少5%,约合1万亿美元。{image=1}000012万余吨优质基酒不实?舍得酒业澄清
10月20日电舍得酒业20日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老酒储量真实,拥有12万余吨老酒;公司老酒品质真实,有计划保证存储与销售的平衡,品质得到市场广泛认同;公司存储的老酒未勾兑食用酒精。0000三问“暴力梅” :长江流域会再现“98”大洪水吗?
今年入梅以来,武汉先后遭遇多轮强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计梅雨量已达771.0毫米,排历史同期第二位,成为2016年后最强“暴力梅”。同时,截至7月11日,武汉梅雨期长度已达34天,为2015年来最长梅雨季。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时武汉能出梅?是否还会再现“98”大洪水?11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湖北省和武汉市相关气象专家,请他们一一解答。一问:为何出现罕见“暴力梅”?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