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165

火山喷发灾害后,在汤加的1000多中国人近况如何?

新浪新闻综合2022-01-28 17:18:280

原标题:独家调查:火山喷发灾害后,在汤加的1000多中国人近况如何?

来源:新民晚报

要不是这场火山喷发,你或许不会知道在南太平洋上有这样一个汤加岛国,更难以想象这个总人口仅10万的国家竟然有1000多名中国公民和公司员工。

1月中旬,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海底火山持续喷发并引发海啸,波及大半个世界。身处灾难中心的汤加受灾尤其严重,大批房屋和设施被毁,电力、通讯及航运至今未完全恢复。中国为汤加提供了多批援助物资,汤加主岛上1000多名中国公民和公司员工的安危更是令人牵挂。

{image=1}

要不是这场火山喷发,你或许不会知道在南太平洋上有这样一个汤加岛国,更难以想象这个总人口仅10万的国家竟然有1000多名中国公民和公司员工。他们为何选择生活在汤加?天灾之后他们过得怎样?

店铺已经恢复营业

“主岛上的1000多名中国公民和公司员工,全部平安!”1月18日,中国驻汤加大使曹小林通过卫星电话向国内传来了好消息。但海啸吞没了主岛周围一些小岛上的房屋,火山灰污染了整个汤加的水源,农作物更是遭受毁灭性打击。当地的生存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image=2}

事实上,扛过火山喷发与海啸的袭击,只是劫后余生的第一步。据当地中国人介绍,火山爆发后,华人华侨的店铺普遍受到较大影响。海啸导致部分店铺进水,大面积区域又被火山灰覆盖。首都努库阿洛法主岛中部地区受灾相对较轻,但靠近沿海地区的店铺损毁较严重。

王先生于1998年前往汤加,一家人长期在努库阿洛法工作生活。新冠疫情暴发前,王先生碰巧回国,因为疫情,他至今未能与家人团聚。据他讲述,汤加的通讯仍不通畅,家人想尽办法借到卫星电话才得以向他报平安。

“我家附近的中国人都没什么事,在汤加的华人华侨有微信群聊,会互相沟通。”王先生说。汤加华人联合协会也在捐款捐物,帮助当地华人尽快恢复生活与工作。

目前,经华人华侨与当地人共同努力,首都地区路面的火山灰已基本清理完毕,大多华人店铺也基本完成清理工作,王先生家人经营的超市已经恢复营业。

疫情仍是最大挑战

“网络现在只是勉强能用,收发信息比较艰难。”1月22日,汤加的通讯网络刚刚恢复。

陈先生来自广东,目前也定居在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他主营旅游业,还是几家超市店铺的房东。火山爆发并引起海啸后,陈先生的一家超市进水,所幸房屋没有受到较大损毁,只需要一些修补。陈先生说,灾后主要工作是清理火山灰,“除了房顶上的,基本清理完毕了”。

{image=3}

1998年,从福州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的陈先生前往汤加创业,“汤加华人做过的生意我都做过”。到汤加以来,陈先生开过餐厅,收过檀香,卖过海参、龙虾、鱼翅,加工过香草,后来开始稳定经营百货业,开了几家小超市,从中国订货到汤加批发销售。起初陈先生的生意还算可以,但随着当地华人越来越多,经营百货业的华人也多了起来。

2006年,在当地一次颇具种族主义色彩的动乱中,陈先生的一家超市被洗劫一空,还有一家超市也受损严重。2013年,陈先生决定另辟蹊径,开始从事旅游业。为了集中精力,他将超市卖的卖,出租的出租,自己专心主营旅游业。“我们是个地接社,主要服务来汤加旅游、商务考察的人群。”

但在陈先生看来,火山海啸袭击并非最难的关口,后续恢复经营最大的困难还是新冠疫情。受疫情影响,汤加的对外交通本已极其不便,旅游业发展阻力很大。此外,超市的货源也成问题。

“复苏还需要大笔资金做宣传,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陈先生的言语中充满担忧。

汤加创业有苦有甜

不过,即便这几年经营困难,陈先生仍坚守在汤加。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回国发展,但是由于大学一毕业就来到汤加和家人一起创业,他在迷茫中也有不舍。

“最重要的是我的母亲。”陈先生说,“母亲已经习惯了汤加的气候和饮食,特别是海鲜。父亲去世后,母亲就剩下我一个至亲,自然要陪她留在汤加。”

其实,陈先生就是追随长辈的步伐来到汤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福建一带掀起出国潮,陈先生的母亲也想出去闯荡,挣些钱补贴家用。她先到了斐济,又得知附近还有一个叫汤加的国家。考察过一番之后,她觉得汤加的气候和物产条件都更好,1996年就留在汤加创业。

{image=4}

陈先生自己毕业在一个大学生工作包分配的年代,本可以接受国家安排,安安心心在福州工作。但想到母亲在国外打拼,自己在国内享受安稳生活,他总觉得有些不是滋味,便跟随着母亲的脚步出了国。没有想到,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来,生活不乏酸甜苦辣。陈先生说,去汤加的中国人绝大多数在国内时生活节奏比较快,汤加人生活则比较安逸,习惯了慢节奏。早年还在以经营超市为主业的时候,陈先生曾断断续续雇佣过本地人,但由于文化差异,双方步调经常不一致。

撇开这些,陈先生还是被汤加当地人的纯朴和友善打动。“刚到汤加的时候,有一次我只是想在海边散散步。结果才走了十分钟,先后就有四五部车停下来问我要去哪里,说可以带我一程。还有一次我的车胎爆了,还没等我拿工具去修,就有两辆车子停在我后边,车上的汤加人下车帮我换轮胎,还不收钱。”陈先生的母亲坐巴士去购物的时候,车上不认识的汤加人也会主动为她让座。

多年来的努力、融入与贡献,也让陈先生的事业受到当地的认可。2018年,因为陈先生对中汤两国往来作出的贡献,汤加政府授予他“对华旅游以及贸易专员”称号。

中国专家带来改变

一家人定居汤加的王先生、追随母亲来到汤加的陈先生,都是生活在汤加的华人华侨的缩影。

据山东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教授赵少峰介绍,在汤加的华人华侨多来自广东、福建,往往是一个家族都在汤加生活,从事行业也较多,有商品零售业、养殖业、种植业……除此之外,汤加当地还有一些中资机构,如中国土木工程建筑有限公司等。

“不管当初前往汤加的原因是什么,华人华侨都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 赵少峰表示,华人主导的零售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完全依赖高价进口货物的状况。有了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汤加人也可以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更优质的商品。而中资企业承建的项目,包括道路、房屋、供水排水设施等,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汤加政府大楼、学校和一些重要道路都是中国援建的,想要认出它们也不难,挂有中国结的道路就是。

华人华侨给汤加带来的改变不止于此。汤加人原本的饮食结构较为单一,非常喜爱烤全猪等肉食,但缺乏蔬菜。这种不平衡的饮食结构,事实上并不利于身体健康。

2012年,山东聊城大学成立了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并参与建立了鲁太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推广中心,开始研究汤加的蔬菜种植问题。学校每年会派遣几位老师到汤加学院进行农作物种植推广培训,并且教当地人烹饪蔬菜。

{image=5}

2020年,聊城大学派出赵培宝、任爱芝、张剑锋三位老师前往汤加,因疫情无法回国,如今又遭遇火山喷发,幸运的是他们一切平安。

在汤加的这些日子里,来自中国的专家们不断探索并传授易于管理的规模化栽培模式。如今,汤加学院的菜园逐渐扩大,收获的蔬菜做成学生的免费午餐,还分享给当地居民。中汤高校间持续至今的合作项目,不仅提高了当地人农产品种植的技能,也极大改变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进而改善了他们的健康状况。

{image=6}

“这一次汤加的火山喷发和海啸加深了中国人对汤加和太平洋岛国的认识,但太平洋岛国在多数中国人的认知中仍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赵少峰说,“现在有一些人表示将来有时间要到汤加,或其他太平洋岛国旅游或生活,希望这将有利于中国和太平洋岛国的民间交往和相互理解。”

事实上,在去过汤加的游客眼里,那的确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上海游客朱妮淇对此就深有体会。

“尽管那里的酒店没有国内的豪华,但出门就能看到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当地人安逸又乐观的生活态度。”提及2018年赴汤加旅游的经历,朱妮淇感叹去过之后才体会到汤加的美。也许等你去过以后,也会像她一样喜欢上这个曾经鲜为人知的南太平洋岛国。

微博热议

汤加火山喷发时间轴

责任编辑:刘德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