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华安基金崔莹卸任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
每经记者 每经牛眼
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华安基金于今日公告称,崔莹将卸任华安逆向策略、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华安幸福生活等5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作为华安基金的绩优基金经理,崔莹自2014年3月加入华安基金至今,也有近8年时间,其中管理基金的时间超过6年。而对于其下一步动向,虽然业内也有“奔私”的猜测,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去向,可能会先休息一段时间。
崔莹卸任5只基金
根据华安基金的公告显示,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崔莹已于1月26日卸任华安逆向策略,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华安幸福生活、华安创新、华安汇嘉精选这5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崔莹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不管是在华安基金还是在基金行业,崔莹可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基金经理。其代表作华安逆向策略混合,任职时间超过6年,任期回报超过180%。
随着崔莹卸任,投资者可能比较关心的是这些基金将由谁接棒?
据记者了解,华安逆向策略将由万建军接任。万建军现任华安基金投资研究部联席总监,从业超过14年,担任基金经理接近4年。
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由胡宜斌接任。胡宜斌和崔莹同属于成长组成员,拥有超10年的证券从业经验,管理公募基金超过6年。
华安幸福生活过去由崔莹和孔涛合作管理,未来将由孔涛独自管理。孔涛拥有9年以上的证券从业经验,2021年1月起担任基金经理,具有1年以上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经验。
华安创新此前由杨明和崔莹共同管理,杨明此次和崔莹同时卸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不同的是,杨明继续担任其他基金的管理工作,而该基金未来将由蒋璆接任。蒋璆是华安基金成长组的核心成员,曾在韩国浦项制铁公司首尔总部工作3年,14年以上证券从业经验,超6年的基金管理经验。
另外,华安汇嘉精选A将由王斌接任。王斌拥有10年以上的基金行业从业经验,超3年的基金管理经验,是华安基金内部培养出来的基金经理。
{image=1}
崔莹2022年看好4大方向
从接棒的情况来看,其实变化还是比较大,除了华安幸福生活,变成孔涛独立管理,其余都是换了新的基金经理。
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而言,基金经理对基金运作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从过往的不少案例都可以看到,更换基金经理之后,重仓股出现明显调整的不在少数,那么这几只基金接下来是不是也会大面积调仓,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如果从时间节点来看,刚刚过去的四季度,是崔莹管理这几只基金的最后一个季度,根据不久前披露的基金四季报显示,崔莹管理的几只基金,股票仓位普遍不高,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大多集中在74%~77%之间,仅有华安幸福生活混合的股票仓位较高,达到86.94%。
具体到操作,崔莹在2021年四季度主要减仓了新能源,加仓了TMT、军工、化工等板块。
此外,崔莹在四季报中也谈到了自己对于2022年的看法。并表示主要看好四个方向,具体而言:
一是高端制造全球化: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未来20年~3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市值全球排名靠前的公司,中国企业的天花板会越来越高。高端品制造业全球化:医药行业从仿制药到Big Pharma;电子行业从供应链到芯片;
二是碳中和是中长期国家战略,也是全球合作的核心议题。这在投资上主要带来两方面的变化,一个是用电侧,一个是发电侧。发电侧主要包括清洁能源,电网改造和储能等;用电侧涉及最大的是电动车行业,也包括储能等。(电动车不仅仅是电动化,未来更是智能化);
三是全球化带来的效率优先,在目前非常激烈的竞争格局下,一定程度会让位于本国的供应链安全。国产化涉及半导体、计算机、军工、化工新材料和高端机械制造等领域。
四是物联网时代,可联网的终端数量可能从几十亿到几百亿甚至上千亿量级,所有的物品都有数字标签。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相关投资机会会不断孕育,“元宇宙”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责任编辑:杨红卜
中欧基金:外部因素短期扰动资本市场 建议关注银行、保险和地产行业
一周市场回顾上周沪深300下跌2.49%,上证综指下跌0.81%,深证成指下跌3.50%,创业板指下跌5.85%;分行业来看,休闲服务、医药生物和电子跌幅居前。?休闲服务板块(-7.66%)跌幅第一,主因五一假期期间数据符合预期,利好出尽;?医药生物板块(-6.14%)跌幅第二,主因美国政府劝阻企业豁免新冠疫苗专利;?电子板块(-5.10%)跌幅第三,主因美国对华半导体政策持续收紧。0000转向多行业均衡 公私募调研“多点开花”
原标题转向多行业均衡公私募调研“多点开花”⊙马嘉悦○编辑张亦文进入7月,上证综指接连攻克3300点、3400点整数关,两市成交额也连续5个交易日超万亿元,行情明显升温。在此背景下,公私募基金调研热情居高不下,调研方向已从聚焦医药板块,转向多行业均衡寻找优质股票。0000封闭期快到了 多只权益基金面临"大考"
封闭期快到了!多只权益基金面临“大考”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树超进入11月份以来,多只定期开放权益类基金迎来开放期,基金产品在封闭期的表现将接受持有人的“大考”。部分基金封闭三年跑赢大盘50%,部分产品跑输市场,行业人士建议持有人客观看待权益基金较长封闭期的“双刃剑”作用,核心还是关注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长期投研能力。多只定开基金迎来开放期业绩乏力基金临“大考”0000去年top30的权益基金今年惨淡:仅1只正收益 最高跌幅超20%
文/新浪财经许旻今年A股的大幅波动让不少基金损失“惨重”,就连去年排名前列的权益类基金也难以幸免。按2020年成绩排名的前30强中(如有A、C基金,仅保留A份额统计),今年以来,截至4月13日,仅有1只维持住了正收益,甚至有2只得到了超过20%的负回报。{image=1}(2020年top30基金今年表现,新浪财经制图)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