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337

中国“真的清零”,美主持人酸了……

参考消息2022-02-10 19:38:410

近日,长期抨击中国“清零政策”的《纽约时报》,却被其记者报道冬奥期间亲眼目睹的中国防疫政策“打脸”了。

当地时间2月4日,《纽约时报》播客栏目“The Daily”主持人萨布里纳·泰尔莱斯(Sabrina Tavernise)连线了该报冬奥报道记者秦颖(Amy Qin),在一期题为“一届‘清零’的奥运会”的节目中,讨论北京冬奥会的防疫措施和闭环管理。

{image=1}

在听到秦颖在华报道经历时,主持人泰尔莱斯对中国“没有新冠病例”后,惊讶地确认道:“你是说……中国没有新冠肺炎病例吗?”

秦颖向泰尔莱斯介绍称:“很长时间内,中国都没有本土确诊病例,有时他们也会发现零散病例,但更多时候,他们确实没几个病例。”

秦颖还谈到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中国人日常生活正常进行着。他们还是会戴口罩,并且测量体温,但确实几乎没有出现新冠病毒。”

秦颖表示,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出现过一波“死亡病例高峰”后,中国在这一数据上的曲线就一直是平的,总死亡病例数并没有再增加。

据悉,目前中国累计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共5700人。在听到秦颖的描述后,泰尔莱斯感到不可思议,“太疯狂了吧……中国有十多亿人啊。美国才3.3亿人,却死了(近)100万人……”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月9日15:36,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过7705万,死亡人数超过90.88万

了解到中美情形的对比之后,泰尔莱斯阴阳怪气地质疑,“这数字有可能是真的吗?”

即便此前发布过多篇“反华报道”,但亲眼看到中国“清零”的事实后,秦颖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真的”。

中国官员更想找到病例,而不是掩盖病例,因为如果在他们的治下出现疫情失控的情况,他们就麻烦了。我是想说,也许有没被发现的病例,可是如果真有,我们记者不可能找不到。比如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医院爆满,可是我们至今没有发现这种事。

听到秦颖这么说,主持人不屑一顾地说了一声:“哼!”继而迅速转移话题,询问疫苗的问题。

秦颖称,中国自己研发了疫苗,而且疫苗接种工作很成功,超过85%的人口已完成了接种。

主持人酸酸地说道:“看起来他们的“赌博式”清零成功了,博得了国际声望,领导层看起来好像‘尽在掌控’,而且在这场公共卫生挑战中掌控得不错?”

对此,秦颖肯定地表示,“的确如此,中国政府正在努力保持抗疫成果。”

整场对话中,主持人泰尔莱斯都对中国防疫政策“酸言酸语”,估计让她没有料到的是,秦颖居然会基于自己看到的事实,客观地评价中国的“清零政策”,因为此前,作为《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的秦颖,曾多次参与该报的抹黑、反华报道。

2021年6月,秦颖曾参与撰写《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文章,其中断章取义地抹黑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

在更早之前的2020年3月,中国曾依法吊销了部分美国媒体驻华记者证件,并限期离境,时任《纽约时报》驻华记者秦颖就是其中之一。

{image=2}

今年2月3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秦颖以《纽约时报》记者的身份回到了北京。

在抵达北京的第一时间,她曾在推特上抱怨称,自己离开北京近两年后,回来参加冬奥会的报道,却因为奥运闭环管理,自己不能像在疫情前那样自由走动、看望朋友或下馆子吃饭。

{image=3}

没想到,经过几日在中国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报道,秦颖这档节目中却表现出态度180度大转变。

其实,参加此次冬奥会的许多境外媒体记者、各国运动员都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对中国防疫政策的理解和信任。

在冬奥会开幕前一天,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2022:生活在冬奥的“防疫气泡”里》的文章。

{image=4}

文章表示,“去年的东京奥运会证明,在新冠疫情时期,在有限的空间也可以举办奥运会,但富裕、强大而且意志坚定的中国甚至做得更多,他们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系统,以确保奥运会不受病毒的感染。”

文章还援引了BBC制片人Pratiksha Ghildial的话称,“(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措施非常出色。”她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天,我希望对我的房间进行小的修整,结果一个穿着生物防护服的男士来了。”

BBC的记者们还发现,清洁工经常出现在公共空间,扫地机器人在四处走动,并且喷洒消毒剂。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在《聚焦北京冬奥会:奥运“防疫气泡”里的生活体验》报道中,采访了多位澳大利亚运动员对于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的看法。

如果澳大利亚雪上技巧队的看法能代表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的态度,那么,冬奥会的“气泡”是很受欢迎的。

这种“气泡”系统符合顶尖运动员的心理,他们的理念是控制任何可控因素。他们能控制得越多,他们需要担心的就越少。

报道采访了四次参加奥运会的澳大利亚运动员里特·考克斯(Brit Cox),她非常认可北京冬奥会的闭环管理措施。

实际上,我认为“气泡”真的很好。我觉得非常安全,我觉得奥运会非常干净和卫生,而且我认为“气泡”内的每一个人每天都在做核酸检测,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我觉得“气泡”就像我们的避风港,它使我们能够专注于我们来这里的目的,那就是比赛。我认为中国和奥委会在确保我们所有人的安全和健康方面,做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

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贾卡拉·安东尼(Jakara Anthony)认为,这是她去年11月离开澳大利亚参加国际比赛以来,感觉最安全的一次。

现任雪上技巧世界杯冠军马特·格雷厄姆(Matt Graham)也指出,“气泡”管理使得运动员“没有受太多的干扰”(not a lot of distractions)。

一旦进入“气泡”,你会感到非常棒,非常安全,你可以继续做你的事情,专注于这项运动。我想在新冠疫情的现状下,这就是目前的现实,必须尽可能采取所有预防措施。

除了闭环管理外,中国志愿者的热情、可爱的冰墩墩等等温暖的细节,都给各国运动员、媒体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Tessa Maud)拍摄了多条有关北京冬奥会的短视频,详细记录了从开幕式现场到冬奥村的日常,每一条视频都收获了大量网友点赞和留言。

在其中一条视频中,她向世界观众描述了自己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兴奋又感动的心情,她说自己回想起开幕式当晚,志愿者对自己大喊“欢迎来到中国”那一幕时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下属电视台“WAVY-TV”的记者玛丽莲娜·巴卢里斯(Marielena Balouris)也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多条推文,分享自己在北京冬奥会报道期间的生活,她在推文中多次晒出冰墩墩的照片和徽章,以及春联,并称“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监制 | 邓媛

审核 | 丁扬

责任编辑:李墨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