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被罚百万余元,头部品牌为何也经不起食品安全卧底?
喝过星巴克的朋友,或许会有这样的经历。
当你点中杯时,店员会给你推荐大杯。当你要大杯时,店员又让你在大杯和超大杯之间选择。店员的推销总是很难拒绝,毕竟杯子容量的差距,往往给人一种“这钱花得值”的错觉。
消费者认为自己占到了便宜,星巴克则多了3元利润,星巴克的营销套路确实精明。
然而,如此精明的星巴克,却绊倒在了“食品安全”这条红线上。
星巴克被罚超百万
据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近日,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无锡震泽路店、无锡昌兴大厦店,被无锡市新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并分别罚款69万余元、67万余元。
处罚原因为,两店通过篡改、撤换、撕毁调制的食品原料保质期标签等方式,使用过期食品原料、经营过期食品,擦拭食品接触面的毛巾未能实现专用等行为。
{image=1}
{image=2}
此前报道:记者卧底调查
两家星巴克门店存违规行为
2021年12月,有媒体发表记者卧底调查文章,星巴克在无锡的两家门店被曝出存在“篡改食材保质期”等问题。
随即@星巴克中国 发布声明称,“我们已经关注到有关无锡星巴克两家门店的报道。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深感震惊。对此事件,我们高度关注,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
{image=3}
当晚,无锡相关部门确认了上述门店的违规行为。此外,无锡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也存在15处问题。
此次“过期门”事件,也打击了消费者对星巴克的信任。
21网调实验室针对星巴克“篡改食品日期”事件发布调查,收到超5300名微博网友的反馈。数据显示,近四成投票网友表示对星巴克很失望,称再也不会消费了。另外,有超两成投票网友称是否决定消费,还要看星巴克的整改效果。
{image=4}
即便星巴克第一时间“诚挚道歉”,不少网友依旧不买账。
21网调实验室发起的调查显示,仅12%的投票网友认为星巴克道歉“态度诚恳”。多数投票网友认为,星巴克门店的做法太过分,用料与价格不匹配。
{image=5}
并非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事实上,星巴克并非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21网调实验室注意到,星巴克已多次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被处罚。工商信息数据显示,上海徐汇区、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深圳市场监管局盐田监管局,分别对当地星巴克店进行行政处罚,原因多为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星巴克官网信息显示,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内地有超5000家门店,遍布200多个城市,所有门店均采取公司直营的业务模式。星巴克有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据了解,星巴克每家门店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第三方突击检查,20%门店接受第二次飞行检查。
那么,直营模式加上内审制度,星巴克食品安全问题为何仍频出?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星巴克是直营模式,但目前其所有门店均采用店长负责制,对业绩和利润十分重视,在食品安全上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据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
星巴克中国业绩表现不佳
据南财号“NBS新品略”报道,中国是星巴克的全球第二大市场,然而星巴克却已经陷入了“开店增速,业绩下滑”的尴尬处境。
截至2022年1月2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达到5557家。第一财季,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新开了197家门店,进入了16个新城市。
与此同时,星巴克最新公布的中国市场当季同店销售额下降了14%,主要是平均客单价下滑了9%,交易额下滑了6%。
星巴克将中国市场业绩下滑的原因归咎于疫情因素的影响,但星巴克似乎并不担心,表示未来将会继续开店。
众所周知,星巴克最近几年一直在中国市场不断开新门店。
在过去两年,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新开了1200多家门店,大部分还是在疫情期间新开的,中国市场有70%的增长由新开门店来驱动。
星巴克正在加速进入更多新城市,提高现有城市的渗透率,加速市场下沉。星巴克曾计划2022财年在中国计划总店数达6000家,进驻230个城市。
{image=6}
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宣布将在2022年提高产品价格,以抵消飙升的成本。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日前在最新发布的财报中透露,预计未来几个月将会继续涨价,预计2022年将再度多次涨价。
这是星巴克在4个月内第二次提价,第一次提价发生在2021年10月,针对的是菜品价格。
星巴克表示,涨价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疫情相关的员工工资、以及在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上雇佣和培训新工人等成本因素上涨。
头部品牌为何也经不起食品安全卧底?
据半月谈报道,从胖哥俩、奈雪的茶到海底捞,餐饮行业的连锁大品牌们不仅是行业内看齐的对象,也是消费者心中的“金字招牌”。
然而,这些头部企业却未能经得起媒体卧底监督,被发现存在多重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咋舌。
食品安全是企业不能触碰的底线。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的餐饮企业。对头部企业来说,更应该在公众的“放大镜”下,谨小慎微,认认真真抓好食品安全问题,履行对消费者的承诺,避免“动作走形”。
食品安全无小事,贵在日常,也难在日常。监管部门不能坐等记者卧底、媒体曝光,而是应该主动“向前一步”,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只有及时发现、严厉查处,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守护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来 源:21网调实验室(研究员:林海铭)、半月谈、南财号“NBS新品略”、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政府网站
责任编辑:李墨轩
整治误导消费者 退保套利等违规问题 监管摸底调研人身险佣金制度
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为全面了解人身险行业佣金制度设计情况,摸清营销体制风险底数,明确人身险行业佣金制度改革方向,拟开展人身险公司佣金制度情况调研。人身保险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关键节点。近段时间以来,银保监会从公司治理、销售、产品等方面,规范人身保险公司发展,力求从根源上整治公司治理不到位、产品开发不规范、误导消费者、虚假业务、“退保套利”等问题。监管开展人身险佣金摸底调研0001罗永浩一年多还债4个亿 直播带货凭啥这么挣钱?
来源: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罗永浩又火了。在刚刚结束的《脱口秀大会》总决赛上,罗永浩奉献了他在舞台上的首次脱口秀表演。其间他表示,自己此前欠的6亿债务已还了4亿,剩下的那些大概再用个一年左右时间就能还清。罗永浩还不忘调侃,等债务彻底还清后,打算拍一部讲述自己还债历程的纪录片,片名就叫《真还传》。0000重回全球豪车销量第一,但宝马还有困扰
摘要:对于传统豪华车企来说,表面上的敌人是那几个冉冉升起的新面孔,但背后是消费者对豪车的重新定义文|李皙寅严可如252.2万辆,这是宝马汽车2021年的全球销量。宝马击败老对手梅赛德斯奔驰,时隔六年重夺豪华车销量冠军。小米华为都在做的全屋智能 老牌家电TCL能玩出新花样吗?
记者|徐诗琪小米、华为都在高调发力智能家居的背景下,老牌的家电企业看似陷入了劣势。所以我们能看到许多传统巨头们的“大象转身”。美的宣称要转型“科技集团”,海尔将证券简称都改成了海尔智家,这一切背后,都是想往智能时代靠拢的信号。家电厂商们近年来逐渐从功能性主导的思维,转向重视用户体验,它们不仅要做家电单品,还想切入全屋智能,提供硬软件和云平台一体的解决方案。0001日媒:东电称核污染水排放前不测放射性物质活度 专家质疑日方做法
日媒:东电称核污染水排放前不测放射性物质活度专家质疑日方做法日本政府排放福岛核污染水入海的决定引发日本国内外多方质疑和批评。而据日本共同社6月10日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竟然又表示,排放前不会测定核污染水的放射性物质活度。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