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7382

“科技冬奥”背后的AI势力:从机器人到鹰眼裁判

中国经营报2022-02-12 09:16:550

原标题:“科技冬奥”背后的AI势力:从机器人到鹰眼裁判

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2022年冬奥会持续吸引着全世界的瞩目,北京成为全球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提出了“科技奥运”的口号,而时隔近14年后,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有目共睹的是,科技创新的“底色”更为浓烈,人工智能(A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更广泛地、更有渗透性地应用于场馆建设、开幕式表演、赛事、疫情防控、安全保障、绿色能源、餐厅酒店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

近日,包括旷视科技、商汤科技(0020.HK)、九号公司(SH689009)、中科智云、汉王科技(SZ002362)、猎户星空等多家AI企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其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等深度地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并发挥着降本增效的实际作用。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公开评价称,北京冬奥会是一届史无前例的冬奥会:科技、智慧、绿色、节俭。他提出,“希望本届冬奥会上展现的科技能够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

机器人来“帮忙”

前几日,来自俄罗斯的花样滑冰“名将”梅德韦杰娃晒出了一段体验机器人智能送餐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关注。

本报记者了解到,这是九号公司提供的九号方糖配送机器人,除了实现无接触、自主导航式的配送物品之外,通过一定的模块化改造,该机器人能够在比赛场馆内提供室内巡逻安防服务,实时监测和管理场馆情况,遇到行人或障碍物会主动避让,如同安防执勤的“巡逻员”。

“在北京冬奥会的应用,可以说是九号方糖配送机器人在应用场景上的进一步开拓。”九号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针对室内场景打造的配送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一线品牌酒店,累计配送量超过84万次。5G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物联网、AIoT等领域获得了巨大发展机遇,机器人也正朝着“智能”和“互通”的方向发展。九号公司通过多年的研发创新积累,已具备了配送机器人整机全线的设计、开发、量产化制造能力。在机器人产品布局上,从配送机器人到防疫消杀机器人,再到基于Segway RMP机器人运动平台打造的室外机器人,不断拓展业务形态和应用场景。

在本届冬奥会上,“出圈”的机器人更有智慧餐厅里各式各样的机械臂,其中一款白色机械臂熟练地完成手冲咖啡、冲泡茶吸引大家争相品尝。

提供该服务的猎户星空机器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外观上来看,这款智咖大师产品具有仿生双臂,其胸部配备的摄像头能够识别操作台全部细节,识别多种茶品,通电即可7×24小时工作。包括智咖大师在内,该公司共有5款机器人入选本届冬奥会服务,承担着招揽、接待、翻译、递送与冲泡咖啡、茶等不同功能。

除了九号公司、猎户星空之外,中科智云也参与到了北京冬奥会,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为国际赛事提供安全防护工作。众所周知,张家口密苑云顶乐园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比赛场地之一,占地100平方公里,地处太行山和燕山交汇的大马群山中,地形错综复杂,气候环境严苛,夜晚温度可达零下40摄氏度。中科智云与云顶旗下的风云科技联合研发了智能哨兵机器人,截止到目前,已有13台智能哨兵机器人上岗,在冬奥会现场发挥着相当于200个警卫的安防力量,监测距离超过15公里。

谈及智能哨兵机器人的技术“含量”,中科智云方面指出,该机器人依靠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X-Brian平台的核心自学习框架算法,在日常监测中能够自动精准判断入侵者的类别,并将监测到的情况或者入侵者的行踪轨迹上传到后台指挥中心,有效提高安保工作人员效率,确保冬奥会的赛场安全。

在冬奥会中参与服务的机器人,实际只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繁荣发展的冰山一角。相比于几年前“华而不实”的“花瓶”形象,当下机器人开始实现真正的落地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我国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涌现在餐饮、消费、零售、文化娱乐、仓储物流、生产制造、医疗卫生、安防等行业领域。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数据,中国将在2025年实现人均薪酬1.27万美元/年的水平,而机器人的成本持续下降。欧美等海外市场早在2015年便达到了机器人补充劳动力不足的拐点,产业界普遍认同,国内市场机器人补充劳动力的拐点也正在到来。

视觉类AI“显身手”

在人工智能范畴中,要说技术最为成熟、赋能最为广泛的分支技术,要属视觉识别。值得注意的是,多家视觉类的AI技术公司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已显露身手。

旷视科技负责人告诉记者,2月4日晚上进入鸟巢观看开幕式的观众,或者近日进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观看速滑比赛的观众,已率先体验到旷视的“智能导航”引导服务,这是一套融合了AI与AR(增强现实)技术的智能应用。当观众打开AR导航应用,只需要将手机摄像头对准周围环境,系统可以快速规划到从当前位置到目标位置的路径导航。该负责人透露,视觉识别+AR的导航应用最早于2019年研发,经历2年持续打磨和迭代升级,已在现实中落地成功。市面常见的室内导航,主要依靠蓝牙、Wi-Fi等技术进行识别,但存在成本较高、精度较低、场景使用受限等问题。尤其在相对封闭的场馆,即使有移动或者Wi-Fi信号,但现场万人扎堆,手机信号差,几乎不可能完成导航。相较于其他室内定位技术,室内视觉定位技术具有高精度、易部署的特点,无需对室内建筑环境二次改造,仅使用激光视觉地图采集设备对现有环境采集,就可以实现定位功能,并且将传统GPS定位的5米精度,Wi-Fi、蓝牙定位的1~3米精度提升至亚米级精度。

2021年底登陆港股的商汤科技,在科技部第三批“科技冬奥”专项支持下,参与并负责由国家游泳中心牵头的“冰壶赛况的智能感知与虚实融合技术和平台研究”课题项目,实现了在超大空间下通过远视距精准捕捉相对较小的运动壶体,同时具备抗遮挡误识别干扰、变形矫正等能力。

除此之外,北京冬奥会作为一场全球性的重大赛事,适逢疫情的影响,安全健康保障成为各参与方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关注的重中之重。由旷视打造的“区间智能防疫系统”能够实现快速的无感测温与健康核验功能,其“明骥测温系统”在五棵松体育馆、首都体育馆进行了部署。

成立于1998年的老牌AI企业汉王科技的两款产品——热成像测温一体机、人证核验终端则应用于张家口崇礼赛区。其中,热成像测温一体机可远距离多人群快速检测分析,准确识别和统计路过的人数,对人群中发热症状的人员进行排查和示警。

除了防疫、安保等基础的保障,谦询智库合伙人龚斌认为,“北京冬奥会是历届冬奥会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次。”AI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智能化创编排演一体化”系统打造的开幕式仿真系统、花样滑冰AI辅助评分系统、智能驾驶等。其中,花样滑冰AI辅助评分系统是由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与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共同研发,被业界俗称“AI裁判”运用了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算法与深度学习,对运动员的整体运动轨迹进行实时追踪,实现稳定性可视化的比赛评判。无论是开幕式,还是场馆建设、赛事组织、媒体转播等方方面面,我国5G、AI等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应用场景也不断丰富与拓展。

北京冬奥会既是国际性的重要赛事,也是我国科技创新“亮肌肉”的舞台与考验。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与产业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正在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末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该报告认为,世界主要国家在2021年均已进入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战略的阶段,AI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指出,北京冬奥会的“AI含量”很高,引入并应用了许多最新流行的技术,比如虚拟主播、智能向导、智能物流、AI裁判等等,这些前沿技术通过体育盛会为参赛人员提供全程服务,进入了全球观众的视野,有助于推动AI技术与体育事业的融合发展,以及相关行业场景应用的普及。

责任编辑:邓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