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8775

商家营销套路多

法人杂志2022-02-17 21:01:570

◎ 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银昕

近年来,一些不良商家抓住老年人有保健需求的心理,通过“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夸大疗效”等花样繁多的手段,虚构保健食品具有包治百病的神奇疗效,欺骗老年人高价购买,牟取暴利。春节前后,《法人》记者采访了几起典型案例中的当事人,他们对于自己曾经轻信不良商家的虚假宣传后悔不已。

关心健康,退休干部被盯紧

“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打着组织健康讲座的旗号,向我母亲推销保健品。大家都知道那是骗人的,我母亲却认为我们不够孝顺,不让她购买保健产品。”家住北京的李华遇上了一件烦心事,她80多岁的独居老母亲是一名退休干部,近日经常被一家保健品经销商叫去参加健康讲座。根据李华的了解,通常一场讲座会有十几位甚至二十几位老人,年龄最小的60多岁,最大的近90岁。经销商每逢周末安排一辆中巴车带老人们前往其所在的写字楼,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堂,还有“专家”为老人诊断。

“头两三次免费,而且赠送一些保健品,让我母亲回家试用,比如磁化杯。”但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李华告诉记者,几次的健康讲堂后,营销人员开始向母亲推销一款净水机和一款号称有“频谱”功能的热疗仪,两样东西加起来,老人花了一万多元。“所有子女都劝老人不要上当,但我母亲十分担心自己的身体,认为自己有病,只有这两样产品能治病。”

事后,李华通过私人关系从另一经销商处打听到,此类产品成本仅在3000元左右。“直到现在,我母亲还每天用净水器、热疗仪,我们都知道没什么实际功效,但老人就是爱不释手。”李华告诉记者,为取得母亲的信任,营销人员曾向老人出示过一张底单,上面显示两样商品的“成本价”是一万多元,老人一直深信不疑。

李华母亲的经历很典型,围绕老年人的保健品营销手段,最典型的做法是这三类:“先免费,后收费”,进而“贩卖健康焦虑”,并“用孝道绑架子女”。李华母亲经历的每一步,都在营销人员的精心设计中。

“很多我母亲当年的同事,也被套牢,花了不少冤枉钱。”李华告诉记者,像她母亲一样的老人退休金数额不低,并且有着稳定的同龄人社交群。在不良商家眼中,他们可以通过相同手段将这些老人“一网打尽”。

贩卖焦虑,高学历老人也中招

高学历老人也难逃保健品的套路。

北京中关村分布着多个中科院旗下的研究所,这里的退休老人以高智商、高学历著称。对于他们,不良商家也设计了五花八门的营销套路。

去年年底,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一位吴姓警官曾告诉记者,老年人在上当受骗时,其心理弱点与学历高低无关。

“老人有健康压力,是不分学历的。老人面对一些花言巧语时,同样难以分辨真伪。”吴警官告诉记者,越是高学历老人,越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当健康压力持续增加时,保健品营销者的机会也就来了。

家住北京西郊的一位付姓老人告诉记者,他家附近有一个经常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团伙,他花了3000多元才发现,自己买到的根本不是保健品,而是实打实的中药饮片。“都怪我没有分清楚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

记者看到,付老家中的几个塑料瓶中分别是党参、黄芪、白术和麦冬四味中药饮片。但同样剂量的药品,记者在一家同仁堂药店内看到,只要100多元即可买到。

让学历不低、工作阅历也很丰富的付老上当的招数就是“贩卖焦虑”。“营销人员说对了我的一些症状,例如失眠、多梦、耳鸣,取得了我的信任。”此后,付老免费获得了一些中药饮片,吃了几天,耳鸣和失眠都有所改善。这下,付老更是信以为真,花了大价钱买了所谓的保健品。“他们从来没有告诉我这是药,他们一直说这是保健品。”

分清三种字号,避免上当

“健字号”“食字号”“药字号”,在国家批号和批文的有关规定中,是严格区分的三类产品。然而这三类产品,在别有用心的营销者手中,经常故意混淆。

公开资料显示,所谓“药字号”,也被称为“国药准字号”,是指药品生产单位在生产新药前,经过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严格审批后,取得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药字号”相当于药品的身份证号,取得“药字号”后,药品才能生产和销售,而“药字号”也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种产品。

所谓“健字号”是指保健食品,即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也就是说,“健字号”代表一种特殊食品,而不是药品。

再说“食字号”,即食品批号。食品批号的产品分为饮料、固体饮料、液体(配制酒、植物饮料、饮品)、茶以及片剂(压片糖果)、膏和蜂蜜等。“食字号”产品不含任何保健作用,更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全部是“健字号”和“食字号”产品,对任何疾病均无治疗作用。保健食品管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必须真实,符合其产品质量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广告法中也明确规定,按照药品方式宣传和营销保健品,属于虚假宣传。

但事实上,保健品商家按照药品治疗效果宣传“健字号”和“食字号”产品的行为屡见报道,甚至有人连“擦边球”都懒得打,直接以“药食同源”“治未病”等中医中药概念,将“食字号”产品说成是中医中的“食疗”,并称其等同于“药字号”产品的治疗效果。

要想避免上当受骗,老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大病急病要去医院治疗,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神药。若发现不良商家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切记联系相关部门或报警。

保健品营销套路多

1. 前期免费,后期“痛宰”。

2. “健康专家”提供免费咨询,指出“病症”,再针对性地推销产品。

3. 以陪伴为名,将独居老人列为重点对象,当老人自觉孤独获得慰藉,也正是心理破防之时。

4. 以“孝道”进行道德绑架,“你闺女要是不同意你买,就是不孝顺你,就是希望你早点死。”

5. 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家属区为主要营销区域,以有稳定且较高退休金的离退休干部为主要目标。

(本文刊载于《法人》杂志2022年02月总第216期封面故事栏目)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