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礼服诞生记:每隔6小时传进度视频 历经273次调色
“当时项目组全员挂图作战,车间每隔6小时传发生产进度视频。”保利中丝服装公司内部人士这样回忆他们中标冬奥会礼服后量产的情景。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一百天。
经过北奥集团组织的公开招标比选程序,保利中丝服装公司中标了三个项目,包括: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服装制作及包装服务项目;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展示娱乐表演服装道具设计制作项目;北京北奥集团保障人员工作制服项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颁奖礼服。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礼仪服装由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几位专家教授团队原创设计,共有三套方案,分别为“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和“唐花飞雪”。
“这些礼服是使用中国产优质丝绸面料,采取高难度织锦工艺,辅以非遗手工技艺装饰而成。”保利中丝服装公司人士介绍,每套颁奖服装都包括外套、帽子、手套、防滑长靴、自发热保暖内衣等套件。
由于冬奥会颁奖广场的最低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礼服还必须满足穿戴抗寒性的特殊需求。要呈现冬奥会礼仪人员端庄、大方的形象,需要服装的穿戴尺寸不能臃肿。兼顾保暖性、舒适性和美观成了最大的挑战。
在选择服装保暖材料时,保利中丝服装公司制作团队反复探索低温环境下不同材质的使用体感及保温性能。最后入选的是一种叫聚酰亚胺纤维的材料。
聚酰亚胺纤维材料具有耐高低温特性、皮肤适应性好、材料本身导热系数低等优势,且比传统材料更轻薄。此前主要用作宇航服、防护服等,用于奥运礼仪服装尚属首次。
权威机构对比测试表明,采用聚酰亚胺纤维材料,相比相同克重的世界顶级抓绒保暖面料,能使受试者体温高出4-6摄氏度。
保利中丝服装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冬奥礼服在外套“隔热”基础上,还增加了内衣“生热”的功能。在内衣肩部、腹部、背部等内嵌石墨烯柔性织物发热材料,通过充电装置,温度可迅速提升。
石墨烯柔性织物本身具有一种近于纯棉的质感,也是目前世界上导热系数最高的碳材料之一。礼服里的石墨烯织物还采用智能温控技术,通过按键操作可在38摄氏度至52摄氏度间调节挡位,实现精确到1摄氏度的精准调温。
上述人士介绍,丝绸经过喷绘工序后的色泽稳定性差,如何实现低温下的最佳视觉效果,是工艺上的难点;内衣中的“生热”材料埋设于什么位置,怎样裁剪更有利于整体热量分布,同时又不影响着装者的使用体感,是制作上的难点。
“在制衣前,为每位礼仪人员安排了量体,按照‘一人一版’量身定制。”保利中丝服装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外套“隔热”和内衣“生热”的“双保暖闭环”,再通过工艺上的压版优化,在不额外增加衣服厚度的前提下,确保了保暖性、舒适性和美观。
保利中丝服装公司一共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了颁奖服装330套,包装箱202个;体育展示娱乐表演服装道具设计制作1583件;北京北奥集团保障人员工作制服1000件;自主设计的拉拉队服装京剧演出服还在五棵松体育馆助力中国冰球队巾帼首战。
“瑞雪祥云的盘花帽历经32次打样,瑞雪祥云服装历经126次喷绘测试,唐花飞雪服装历经273次调试色彩。”保利中丝服装公司内部人士说。(新浪财经 刘丽丽)
责任编辑:李墨轩
奥飞娱乐:在推进与知名头部IP在盲盒、手办等潮玩领域授权合作
【奥飞娱乐:目前在积极推进与知名头部IP在盲盒、手办等潮玩领域授权合作】奥飞娱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快发展潮玩业务,今年将主要聚焦于游戏IP以及动漫IP,争取在游戏IP细分领域建立领先优势。公司目前在积极推进与知名头部IP在盲盒、手办等潮玩领域的授权合作。责任编辑:薛永玮0000河南山东1亿元“对赌”:现实版“鲁豫有约”
随着环保要求的逐渐提升水质成为沿黄各省市新的博弈点{image=1}图/图虫创意最近,山东和河南带来一份“鲁豫有约”——《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根据协议,河南省与山东省将对黄河干流跨省界断面(刘庄国控断面)的水质年均值及3项关键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值进行“对赌”。0002人脸识别技术滥用:不少景区、小区强制“刷脸”
在商场、景区、小区、办公楼以及政务机构不同程度存在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现象。新京报记者王春蕊编辑柯锐校对贾宁{image=1}备受关注的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不久前进行了二审,再次使“刷脸”话题进入了公众视野。从这个“人脸识别第一案”,到济南看房者戴头盔进入售楼处,这些事件反映出人脸识别在使用中出现了很大争议,同时,人们已对这项改变生活的技术产生了警惕。0000德式下水道不灵了?德国全境遇暴雨,多地街道内涝严重
综合“德国之声”等媒体6月30日报道,最近几天,从北部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到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德国各地遭遇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几乎全境都受到了影响,多地街道内涝积水、地下室被淹,引发交通事故。{image=1}0001日媒: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首超油气投资
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1日报道,世界各国对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投资规模正在逐渐缩减,化石燃料所面对的阻力越来越大。欧美石油巨头纷纷收紧对该领域的投资。发电成本下降等原因令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投资者追捧,2020年投资额首度超过石油和天然气。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能源部门开始认真推行去碳化措施。报道称,如何在石油和天然气投资规模缩减的同时确保能源供应充足,并实现向可再生能源的平稳过渡,是当前的一大课题。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