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署:疫情或使全球饥饿人数翻番至2.7亿
原标题:粮食署:疫情或使全球饥饿人数翻番至2.7亿,拉美非洲受疫情冲击最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地时间6月29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中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到今年年底,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的人数将增至2.65亿,比2019年的1.35亿增加了1.3亿,几乎翻了一倍。
报告指出,疫情对拉丁美洲的影响最为严重,需要食品援助的人口数量翻了近三倍。非洲中西部面临粮食不安全的人数增加了135%,非洲南部则上升了90%。此外,受到失业和海外汇款急剧下降的影响,许多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城市居民也陷入了贫困和食不果腹的境地。
粮食署表示,飓风和季风季节的大风和强降雨、东非的严重蝗灾,以及武装冲突爆发,使得全球部分地区的食品储量处于低位,进一步加剧了疫情所造成的严峻形势。
粮食计划署首席经济学家阿里夫·侯赛因说:“ 新冠疫情可能将给数百万早已命悬一线的饥饿人群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数以百万计只有拿到工资才能吃饭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抗疫封锁和全球经济衰退已经削弱了他们的储蓄金。只需再有一次打击,比如新冠疫情,即可将他们推向崩溃的边缘。”
疫情之前粮食不安全状况就在恶化
粮食署表示,新冠疫情来袭之前,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已经在过去四年间攀升了近70%,受到气候变化、武装冲突和社会经济冲击的综合影响,饥饿开始侵袭此前从未遭遇过严重粮食危机的地区。
报告显示,2019年,因武装冲突爆发、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而遭受严重粮食不安全困扰的人数分别为7700万、3400万和2400万。
2019年,遭遇最严重粮食危机的10个国家是:也门、刚果民主共和国、阿富汗、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叙利亚、苏丹、尼日利亚和海地。这10国总计有8800万人处于粮食危机或更严重危机(IPC / CH第三阶段或更高阶段)之中,占全球总人数的66%。
其中,在南苏丹,有61%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状态(或更严重)。在苏丹、也门、中非共和国、津巴布韦、阿富汗、叙利亚和海地,至少35%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状态。
粮食署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援助行动
粮食署执行主任比斯利表示,“抗击新冠疫情斗争的前线正从富裕国家向贫困国家转移。在医用疫苗诞生前,食物保障是避免混乱的最佳办法。假如没有食物,我们将看到更多的社会动荡和游行示威、人口移徙增加、冲突加深,甚至在此前从未遭遇饥饿的人群中也会看到大范围的营养不良。”
“前所未有的危机需要前所未有的应对,假如我们不能迅速和有效地应对病毒威胁,就将面临巨大的生命损失,减少饥饿领域的努力成果也将出现倒退。”比斯利说。
为应对这一情况,粮食署已启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道主义应对行动,将受助人数从2019年的9700万增加至1.38亿。
粮食署需要49亿美元资金,以在未来六个月内为83个国家提供挽救生命的食品援助。该项援助有一半以上都会通过现金汇款和食品券的方式进行发放,以便让受到疫情影响严重的城市居民能够在本地市场内满足每日的食品需求,在减少饥饿的同时协助刺激经济复苏。
(作者:郑青亭 )
责任编辑:鲍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