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两融规模环比增7.95% 融资客斥资逾460亿元加仓五板块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六月两融规模环比增7.95%,融资客斥资逾460亿元加仓五板块!机构:三季度是下半年最佳配置时机!
来源:证券日报股市最钱线
原创 任世碧
6月份,沪深两市股指呈现稳步攀升的走势,多路资金也随之加仓布局,开启“买买买”模式。在此背景下,两融资金也不断涌入,提振市场信心。《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截至6月30日,两融余额为11637.68亿元,较5月底的10780.52亿元增加857.16亿元,增幅为7.95%。
7月1日,沪深两市股指延续6月上行态势,实现开门红,沪指上涨1.38%时隔4个月重回3000点,报收3025.98点,深证成指也上涨1.01%,市场成交量放大,两市合计成交9072.9亿元,市场人气逐步升温。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份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股指继续大幅上涨,沪指成功突破3000点整数关口,A股市场的全面牛市进一步确立。首先,经济面得到了较好复苏。6月份PMI数据达到51.2%,较5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最高的,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企业生产逐步恢复,内需不断改善,经济也在稳定回升。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是今年惟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与欧美经济相比,中国经济的恢复是最好的,这是A股市场走出全面牛市的经济面基础。其次,基金销售异常火爆。据统计,截至6月24日12:00,今年上半年总共销售基金的份额突破10000亿元。上一次出现上半年的销售突破10000亿元,也是历史上惟一一次,就是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彰显出市场投资意愿比较强烈。可以预见,下半年A股市场将从结构性牛市转向全面牛市,投资者也将迎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尽管市场中长期向好,但是投资者对于短期市场走势和交易应该保持谨慎。首先,作为投资者必须永远把交易风险放在第一位,评估各种风险情况下的耐受度,在此基础上追逐收益。其次,目前市场呈现结构性高估,医药科技等新兴领域估值较高,传统产业估值较为合理但仍有潜在下行空间。因此,建议投资者对三季度保持谨慎态度,审慎配置传统行业,规避前期的市场热点。”绎博投资基金经理王阳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进一步统计发现,6月份,有1076只两融标的股实现融资净买入,累计融资净买入额超1亿元的两融标的股达到250只,合计融资净买入达645.92亿元。
具体来看,中兴通讯、贵州茅台等2只个股期间累计融资净买入额均超过10亿元,分别达到12.39亿元、10.14亿元,蓝思科技、万科A、兆易创新、中国平安等4只个股期间累计融资净买入额也均逾9亿元;包括欧菲光、凯撒文化、光大证券、兴业银行等在内的244只个股期间累计融资净买入额也均在1亿元以上。
融资客的青睐也促使上述个股6月份股价表现普遍良好。统计显示,上述融资净买入的250只个股中,6月份股价实现上涨的个股共有188只,占比逾七成。其中,除6月份上市的次新股表现强势之外,包括王府井(258.17%)、凯撒文化(213.38%)和沪硅产业(202.75%)等在内的23只个股期间股价实现翻番,尽显强势。
不仅如此,上述融资客青睐的个股中,包括老白干酒、绿地控股、王府井、酒鬼酒等在内的11只个股均于7月1日收获涨停。
表:7月1日涨幅超过5%且6月份融资净买入额超过1亿元的个股
{image=1}
行业特征方面,6月份,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7个行业实现融资净买入,其中,医药生物、电子、非银金融、计算机、传媒等五大行业期间累计融资净买入均超过50亿元,分别达到139.28亿元、120.08亿元、87.02亿元、63.07亿元和54.73亿元,合计融资净买入额为464.18亿元,成为六月最受融资客青睐的行业。
{image=2}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整个市场的走势来看,主题性的投资是目前市场的主要脉络,确定性比较高的医疗、消费和科技等板块都已经积累了非常可观的涨幅。但从股指表现来看,涨幅并不大,反而呈现出非常高的波动性。未来,股指依然会震荡上行,但个股分化会极其严重,主题性的投资可能还会有一个持续的过程,资金为追求确定性而抱团取暖带来的结果,建议投资者从半年报中深挖业绩确定性比较高的个股进行投资。”
中信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尽管内外部微妙的平衡都有可能被打破,但三季度任何的调整和结构松动,都是新的入场时机,也是下半年最佳的配置时机。展望7月份,延续前期的主线配置(新旧基建和科技白马),并建议重点关注中报业绩预告期享受高确定性溢价的消费和医药龙头。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股市分析文章,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股民据此入市操作,风险自担。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