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210

成渝“双城记”的关键一步棋

新京报2020-07-04 22:15:460

原标题:成渝“双城记”的关键一步棋

有人说,优秀的城市总是成双成对,也就是俗称的“双城记”或“双子星”,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有不同的“双城记”,比如京沪、京津、广深、宁杭等等。

而成渝“双城记”,从2011年的“成渝经济区”,到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定位两次调整。

今年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

会议强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是成渝“双城记”的新定位。那么究竟如何唱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城记”?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7月2日,四川和重庆达成了一个重要合作方案,为唱响成渝“双城记”下了关键一步棋。

{image=1}

当天,川渝毗邻市19市(区、县)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人齐聚达州,参加川渝毗邻地区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推进会。会上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

“川渝自古是一家,山水相依,密不可分。自中央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之后,两地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该位负责人表示,《方案》的签署,意味着川渝交通运输形成了“1+6”的合作框架,川渝交通一体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据其介绍,“1+6”合作协议有三个关键词:“大通道”、“大路网”、“大枢纽”,“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以大路网带动大产业,以大枢纽支撑大都市”。

其中,“大通道”:到2022年,出渝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将达24条(四川13条、重庆11条),建成16条川渝间高速公路;川渝间9条普通国道将达到二级、11条普通省道将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将达3100公里(四川1700公里、重庆1400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760万标箱(四川260万标箱、重庆500万标箱)。

“大路网”: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邻城市“一小时”交通圈,未来三年,川渝两地将实现成渝两地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四川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和重庆“金佛快巴”深度融合,开通13条以上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城际公交。

“大枢纽”:形成以成都为中心“3绕17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在成都都市圈、万达开、渝广等地区率先推动交通出行“同城待遇”;推动乡村客运与城市公交有效接驳,推进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推动轨道、街道、公交、慢行系统多网融合,建设产城融合、站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两地交通管理如何“一体化“是一个关键问题。

{image=2}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该位负责人称,《方案》明确要创建协同治理样板,建立成渝地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统一数据采集、处理、交换等标准规范,以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推进综合交通数据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强化区域联合执法,建立协同联运的交通管理运行机制和信息动态交换机制,推动两地“红黑名单”共享互查,探索市场信用修复、信用报告等同步互认。

“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中西部交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努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当好‘先行官’和‘排头兵’”,该位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吴金明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