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开源王宏远:全球基本面不支持股市目前估值 投资要量力而行
新浪财经讯 7月6日,前海开源联席董事长王宏远发布最新观点称,全球经济基本面很差,不支持全球股市目前的估值水平,投资时量力而行。中国经济基本面也很艰难,但是相对是全球最好的,会是几年以后全球最先实质性复苏的大经济体,值得基于几年周期的长线布局。
以下为王宏远观点全文:
新冠疫情以后,在全球实体经济举步维艰的背景下,全球股市走出了大幅度反弹的行情,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创出了新高,标准普尔指数离高点还有百分之六的差距,道琼斯指数离高点还有百分之十二的差距,代表中小股票的罗素2000指数离高点还有百分之二十四的差距。中国股市则于今天创出了年内新高。
纵观各国股市,共同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基本面差和百年一遇级别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充裕之间的矛盾。从估值来看,美国股市的风险达到了百年一遇的级别,中国股市基本面相对在全球最好,但结构性泡沫也是五年一遇的级别了,按照传统分析逻辑来看市场风险很大。与此同时,大国博弈也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
在中国以外的疫情还没有控制住,而且预计在新疫苗出来以前也难以控制住的情况下;在未来两年全球经济都无法复苏的情况下;在史无前例的流动性充斥市场且很难进入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在各国政府和央行需要金融市场活跃的大背景下,全球股市会出现大幅度下跌和强劲反弹行情交替出现的拉锯状态,未来市场的演化和大幅度震荡可能是市场参与者前所未遇的,投资者需要适应全球市场未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奇观,一个无法用传统的价值投资和基本面分析来理解的市场。
未来,随着各国经济基本面和疫情变得更差,预计各国会出台更多的财政货币政策并释放更多的流动性。所以从财产的长期保值增值角度来看,我们又必须要积极参与到这个市场来,以对冲纸币购买力的贬值。
基于上述分析,前海开源联席董事长王宏远的主要观点如下:
1.全球经济基本面很差,不支持全球股市目前的估值水平,投资者要留意自我控制风险,短期博弈过程中尽量不要加杠杆,投资时量力而行。
2.中国经济基本面也很艰难,但是相对是全球最好的,会是几年以后全球最先实质性复苏的大经济体,值得基于几年周期的长线布局。布局中国相当于布局大国博弈和全球下一次复苏的领头羊,是在布局预期、布局梦想,是完全值得的,但只适用于控制好了杠杆水平,且能够承担大幅度波动风险和不测之时几年时间忍耐的投资者。
3.黄金和农业等能够对冲高收入阶层通胀和低收入阶层通胀的产品,是未来保值增值、战胜纸币贬值风险的首选品种。
4.能够穿越大国博弈周期、且下一次几年以后在全球率先复苏的主权货币(包括金银)以及该主权货币所在国的优质股票是布局长期未来的重要标的。
5.布局长线未来也有风险,务必谨慎!
责任编辑:常福强
安信陈鹏:成长股机遇在于消费与产业升级 难点在于回撤而非回报
今日直播新华基金栾超:优选景气赛道,成长股投资也可以低波动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金麒麟分析师)(金麒麟分析师),海富通基金公募权益投资副总监吕越超,分享主题:牛市扩散——中国资本市场展望长城基金基金经理陈良栋:如何挖掘产业趋势下的成长股?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总监贾成东:创新风已至,科技势必行兴证全球基金黄鼎钧:国产技术驶上超级赛道,如何把握?0001[新基]上投摩根慧见两年持有发行:李德辉掌舵 过往年化27.44%
9月2日,上投摩根慧见两年持有期混合(009998)将正式发行,募集期为2020-09-03至2020-09-16。业绩比较基准:中证800指数收益率*7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20%+中证港股通指数收益率*10%。0005兴业基金新任钱睿南为副总经理 曾为银河基金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
7月1日,兴业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新任钱睿南为副总经理,任职日期2021年6月30日。钱睿南,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曾就职于中矿机集团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会计工作、中国华融信托投资公司从事外汇信托业务、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国际业务;曾任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交易主管、股票投资部总监、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image=1}{image=2}0000嘉实"成长一哥"新基金获150亿申购 七月以来2000亿新基金抢筹市场
来源:资事堂牛市出爆款、牛市出猛基!7月20日,由嘉实“成长一哥”归凯担纲基金经理的嘉实远见精选,再次销量爆发。当日晚间,嘉实基金公告,该基金的销售期提前至7月20日结束(仅一天),并执行末日比例配售。此前,有消息称,不到下午3点,该基金申购金额已超出130亿元,远超80亿上限。此后,申购金额不断提升,最终落在比较惊人的数字上。0001基金自购潮汹涌,明星基金经理加入,不仅传递信心,还释放这一关键信号......
来源:中国证券报2022年开年市场震荡加剧,新基金发行遇冷。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头部公司出手自购,李晓星、陆彬、杜猛等人气基金经理也纷纷“自掏腰包”。分析人士认为,自购彰显投资信心,给市场传递出看好后市和自家产品盈利能力的信号。自购“常客”陆彬再出手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8日,2022年以来共有6家基金公司实施自购,自购规模2.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