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9848

佛像开光需要什么供品,佛像开光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兴仁信息网2023-08-31 22:32:240

怎样请佛像、供佛像、立佛

当您想请一尊佛菩萨像来供奉时,心里一定会有疑问:该请哪一尊呢?请什么样的呢?是不是要找人算一算呢?在这里广承告诉您,十方三世无如佛!佛菩萨都是已经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圣人,只要您诚心礼拜,清净供奉任何一尊佛菩萨像,都会获得三宝的慈悲垂护,具有无量的功德,从而消除宿世的业障,带来平安好运。不可以去轻信“大仙”们给您算的你要请什么菩萨什么佛,然后给您开光,收取费用,那是极不如法的!广承在这里提醒大家,不要去做没有意义又浪费钱财的事情。

当您发心供奉佛像的时候,可以很自然地到法物流通处或者佛教用品店里,去选一尊自己喜欢的,投缘的佛菩萨像回来供奉,不论大小,不论材质,不论形态,站像,坐像,卧像都可,只要您喜欢中意,就说明您和他们有大缘分,请回去供奉便会福德无量!

切记,佛教不主张占卜,算命,看事等外道活动。凡是真正发心学佛的人,自有天龙护法护持左右,不必再去求神问卜,因为那没有任何用处。佛家讲,福祸无门,唯己自招,福德也好,灾祸也好,都是自己本身行善和作恶的果报,并不是“大仙”“神婆”们就可以开解避化的了的,只有通过真心的学佛,礼佛,才可以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减少恶念恶因的产生,日后才会有幸福安稳的生活和长寿康健的身体。

我们应如何供奉佛菩萨造像呢?佛教对如何供奉佛菩萨造像并无太苛刻的要求,只要您做到“三净”(清净,安静,恭敬)即可。至于供奉的方位,可以按照居家环境的方便来供奉,佛教经典里并无记载像我们民间流传所说的那样,坐东朝西坐南朝北,因为十方三世都有佛在,方位并不重要。当然,您供奉的地方一定要宽敞,洁净,客厅书房都可以,不可将佛像安置在厨房卫生间等污浊的地方。如果您居家环境有限。亦可以将佛像供奉在卧室,但一定要保持清净,睡觉时要将佛像用布遮起为好。尽量不要在佛像前杀生,吃肉,饮酒。当然,您要是能做到在任何时候都持受五戒的话(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么您将会远离一切厄运,拥有无边的福德!

老实说,所有学佛的人,必都是有宿根和善缘的,今天的因地菩萨,未来便可早证佛果。我们既是未来的佛,我们信自己,礼自己,成就(所得的好处)无一不属于自己,多拜忏,多礼佛,是非常合算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舍一得万报”,何乐而不为呢?在此,广承居士祁愿所有善知识,正知护念,福慧双修,功德无量! 供佛的意义一,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恭敬心,这一点很重要!恭敬心是性德的表现,课诵本里面诸位常念到“一切恭敬”,佛菩萨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至诚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至诚恭敬?二,是报恩。佛是我们第一个老师,我们今天能够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我们不要忘了根本的老师。所以我们供佛,不是把他当神看待,而是把他当作老师看待。我一看到佛像,我要觉悟,我要向佛学习! 如何供佛?第一:要放在高而干净的地方,不能放在卧室过道厨房阳台等不敬不净之处。有一份恭敬一分收获十分恭敬十分收获。第二:上香一支或三支。(尽量请好香.质量好,其味有益身体健康,对空气也好.可请檀香等)第三:清水一杯.(可用带盖的杯子,干净,也避免了小虫飞入,去佛店找.)水,第二天可以饮用。(不可以直接用嘴贴近供具饮用,需将水倒入自己的水杯中)第四:可以香花供果(水果,干果)千万不能供酒肉。第五:如果条件不允许,一定要放在卧室的,请用黄色的或者红色的净布遮盖。第六:清洗的时候一定要用清水和净布。 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坛?这是常常被人问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家学佛需要设置佛堂吗?如果需要,又应如何设置?

这要看各人的情况而定。如果住处很小,或者住於公家宿舍,与同事、同学等共住一室以及同住一栋房子,当然有所不便,那只有在定时课诵之际,暂以佛经代表佛像,置於相当的位置,不必设置香炉、烛台,也不必供水、供花、烧香,仅於课诵前後,问讯、礼拜,以表示虔诚、恭敬即可。倘若同住的室友和舍友,大家都信佛,当然可以设置共同的佛坛或佛堂,如果仅是自己一人虔诚学佛,则不可由於表现特殊,强设佛坛,而招惹大众的怨愤。

如果全家之中,仅自己一人学佛,也当比照住於公家宿舍的办法,否则会引起家庭的口角。不要由於学佛,而使家人对佛教产生恶感、嗔嫌。如果全家信佛、学佛,或者你是家长,或夫妇共同学佛,而家中尚有裕余的空间或裕余的房间,最好能够设置佛坛或佛堂。

如果设置佛坛,应该选择客厅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位置的方向,佛像背後不可临窗,应当面对门窗,阳光充足,使人进门便可一目了然。佛坛是家庭的中心,要能产生安定力和安全感的作用。至於地理师所定的方位可以作为参考,但也不必拘泥、。只要不把佛像面对厕所、炉灶或直接面对自己的卧床就好。在设立佛堂时,应选择一间静室,不是小孩、猫狗嬉戏出入之处;也不是会客、谈笑、宴饮之处,而只是用於礼诵、禅修,不作其他用途。如果家中原供有关公、妈祖、土地、祖先等神像、神主牌时,不可由於信佛、学佛而把他们立即废除,应该逐步进行。先将佛菩萨圣像安於正位,其他神像祖牌置於两旁,不必另设香案、烛台。因为一切善神、祖先都会护持三宝且亲近三宝,供设佛菩萨圣像之後,他们也能成为三宝弟子,得到佛法的利益。等到下次迁移佛坛和佛堂之时,便可把原先的神像视为古物而予以保藏。

至於祖牌可以移置於寺院的往生堂,家中并不需供奉。如果仍要供奉,则可置於佛像之下首或另移他处,改以较佛坛为小的祖坛,单独供奉。例如寺院规模较大者,都会另设有往生堂,专供往生牌;寺院规模较小者,即以大殿佛坛的两侧供置长生牌和往生牌。如此,既能对祖先表示慎终追远的孝思,也能显出对佛菩萨的崇高信仰,而此崇高信仰有别於慎终追远的孝思。

家庭供奉佛菩萨圣像,不需太多、太杂、太乱。可以—佛代表万佛,以—菩萨代表一切佛菩萨。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任择其一即可。如果巳经有了佛与菩萨的圣像,则置佛像在正中或後上方,菩萨像在两侧或在前下方,务必要使佛突出,以显其尊贵。圣像的大小尺寸,应该和佛坛、佛堂的空间位置比例相称,不可太大或太小。如果圣像很小,且是以七宝所成,则可以雕刻多重的佛龛来衬托出佛像的伟大。

请购了佛菩萨的圣像之後,一般人大多崇尚举行开光仪式。以佛教的观点而言,开光仪式并不一定是必须之举。因为佛菩萨像只是用来当作修行的工具,佛菩萨的感应徧在,而以圣像作为致敬的对象,若无圣像,便无可作为礼拜、供养和恭敬的对象。通过类此的修行後,便能得到修行的利益和佛菩萨的感应,但最重要的是在於信心、虔敬心、恭敬心的感发,不在於圣像本身。所以,圣像是否开光并不重要。

在释迦世尊住世的时候,因为佛去忉利天为母说法三个月,人间的弟子们思念佛陀,所以,为其塑了像来供养,其中也没有见到有关开光的记载。至後世,乃以经、像、法物、塔、寺等,代表著佛的住世、化世。不过隆重的仪式能使更多人起敬生信,所以後来渐渐地有了各种各样的供养仪式,而开光就是其中的仪式之一。

因此,迄今,各寺院若新塑佛像,也都集合信众举行开光仪式。这犹如学校开学、公司行号开幕、建筑物落成时所举行的开幕剪彩等仪式一般,是为了慎重地向大众宣告,所以举行仪式。

至於个人在家庭供养佛菩萨的圣像时,并不需要昭告社会大众,所以也不一定需要举行开光仪式,只要以虔诚心、恭敬心将圣像安置供奉,然後以香、花、水果等供品供养,日日不辍,使其保持新鲜、整齐、清洁,就能显出圣像所在的神圣气氛,藉此以引发修行者的道心。

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所燃的香,以精细、清香为原则,家庭佛堂一次以一炷香为宜,不要大把地燃烧香烛,以免造成室内空气的混浊。香类以自然的檀香、沈香为佳品,不宜用化学香料或动物香料调制的线香、棒香。现代家庭的佛堂,可以电灯代替蜡烛,且应常常清理供桌、香炉、烛台,换新供品,至少该保持没有灰尘或枯萎腐烂的花果食物。每天最好应该有定时的早晚课诵,至少早晚也须烧香、供水。外出之前,到家之时,也当先在佛前礼拜,以表示感谢、恭敬、系念之心。

如何供奉弥勒佛

净空法师---我们供佛,供佛最重要的工具是一杯水。没有香花,没有灯都可以,一杯水最重要。水代表什么?代表心,水要干净,代表清净心;水平没有波浪,代表平等心。清净心、平等心,这是戒的成就。

净空法师----家里供的佛像、菩萨像,摆的位置

1 有同学来问我,家里供的佛像、菩萨像,摆的位置,有人来跟他讲,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到底怎么办?这是魔来扰乱。他让你起分别,让你起执着,让你起烦恼,所以决定不能听。

2 佛像供在家里面要供在什么地方?如果你家里面的房子很多,应当要空出一间做佛堂,供养佛;如果房间不多,就供在客厅,都行。客厅供在上方,这个上下怎么区别?坐在这个位子,每一个人进到这个房子,他第一眼看到,这个方向就是上方。

3 供佛像有两个重要的意义,这一定要懂得,第一个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恭敬心,这一点很重要!恭敬心是性德的表现,课诵本里面诸位常念到“一切恭敬”,佛菩萨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至诚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至诚恭敬?

4 对一切人事物至诚恭敬,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菩萨。这个人我喜欢他,我对他恭敬一点;那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我就恨透他,这是凡夫。

5 佛菩萨是一切恭敬,决定是平等清净,没有高下,没有分别。所以我们供佛像,因为我们对佛恭敬,对佛恭敬立刻就想到:我对一切众生要恭敬,对一切万物要恭敬。

6 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你要把每一个众生都当作佛一样地恭敬,这是供养佛像的第一个意义,这叫真供养。这个供佛像,决定是大吉大利!

7 供佛像的第二个意思是报恩。佛是我们第一个老师,我们今天能够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我们不要忘了根本的老师。所以我们供佛,不是把他当神看待,而是把他当作老师看待。我一看到佛像,我要觉悟,我要向佛学习!

8 佛像摆在那里,提醒我觉而不迷,它的意思在这里。其次,看到这个佛像,晓得我自己也是佛。我不胡思乱想了,我就是佛;我胡思乱想,我就是凡夫。所以成佛、成凡夫,就在自己一念之间!

如何布置佛堂及供养佛像的方法(转载)

置佛堂不需太大,也不需有太多的佛像,最重要的是要布设得如理如法及庄严整齐。如果胡乱地把一大堆佛像堆在一个佛桌上,反而不如法。我们安设佛坛,是要有圣众之身、语、意代表物。这些物品,虽然并非真正的佛陀,但能令我们藉著观看、敬慕及供养而生出功德。在挑选佛像时,我们应挑按照传统尺度比例而造或画的形相,而且要选令自己心中油然生欢喜心的,这样会对以后自己日常观看时很有益处。在请购佛像时,我们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譬如我们不应说“这个佛很丑!”之类的话,而应说“这尊像的工艺水准不高!”,以免在不经意间便积下口作之不善业。同时,在请购佛像时,若价钱不合,顶多去别处看便好了,不应说出像“这释迦佛哪值这么多钱呀?”一类的话。这些事看似是小事,但其实它们反映了我们是否真的视佛像为佛之代表。在现今的商业社会,市面上有许多制造不如法之造像,挑选时,要小心留意其身相比例是否如法。在请购好佛像后,应当找寺院僧人代为装脏及开光。有些人以为为佛像装脏是西藏的传统,其实不然。在佛经上,清楚教示了装脏的材料、方法及其必要性(注:可参考《佛说造像量度经》等)。另外又有些人以为开光是指由高僧大德们“加持”佛像,这是很荒谬的说法。即使是高僧大德,自己也天天在祈请诸佛加持。只有佛陀来加持我们,哪里会有反过来由我们去“加持”佛陀的道理呢?所谓“开光”,其实是胜住仪式,亦即依传统请圣众降临住在像中之意。

在开光以后,我们必须把佛像视为真正的佛陀,不应以世俗衡量价值之目光来对待佛像,譬如说买了个金佛像,就把泥佛像抛弃送走等等。我们也不应用手指直接触摸像身。在非必要时,我们不宜移动佛像。在必要时,我们则应隔著净布捧起佛像,而不应以手直接触碰。在清洁佛像时,用佛尘轻轻拂拭就行了。有些人喜欢把把佛像供在玻璃盒中,这也是极佳的做法,可以防止佛像沾惹灰尘。但是,有些人却又担心佛像会呼吸不了或“吸”不到我们上香的供养等,又再画蛇添足地在玻璃上切割一个“呼吸孔”,这却是一种很无聊的做法。佛像代表了具圆满力量之佛陀,又怎么会窒息或因一层玻璃之隔而“吸”不到供养呢?这样做只是反映了我们对佛陀之圆满能力存疑。事实上,不论是佛陀或造像,都根本不需要我们凡夫所作之供养。我们作供,为的是自己积集成佛之因而已,并非为了满足佛陀或佛像之需要。供养——

对诸佛、三宝作供养,能令我们得到广大功德、积集成佛之资粮。供品分为实物及非实物供,亦可分为外、内、密及空性供养四类。所谓“供养”,并不狭指在佛坛上放著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佛教徒应该在每顿饭前先行于心中作供。修净土的行者,更应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想尽办法来造善因,所以应在受用任何饮食前心中作供及回向。供于佛坛的供品,种类很多,凡是美好的东西都可以供养。最常见的供品是花、燃香、灯、水及水果。供花可以供鲜花、盆栽、干花或假花都行。供花的因缘是于未来生能得美好的身相和面容,但如果把善因回向的话,这同时也是往生净土和成佛的业因种子。供香的目的是以香气供养圣众的鼻根或嗅觉,所以必须用真正的香,而不宜供市场上流行的假电香。由于香供旨在供香气而非烟雾,香枝不必供太多,但宜用无化学原料的天然香料所造香枝。佛陀等圣众当然不会受有毒化学香料所影响,但上供的我们却要天天吸入,而且供有害物质之缘起不佳,所以必须挑无化学原料、无毒、对己无害之香料。供香时持香枝在坛前恭敬地发愿,然后把香枝放在香炉内即可。供灯的关建是供于圣众之眼根。只要灯光平稳、明亮而带金黄色,即使供电的灯亦可,不必一定要用传统油灯。如供油灯,要留意火焰应为无烟、明亮、不闪烁及呈金黄色。闪烁、带黑烟及呈蓝色的火光并不是好的灯供,宜改用别的优质灯油。供灯可令我们积下长寿及具智慧的因缘。

水是一种很好的供品。最好的优质水,有八种特性,一一有其意义:

凉——表义持戒清净;

甘——表义能得享百味食;

轻——表义身心健壮;

软——表义意念柔顺;

清——表义心明;

无臭——表义无障;

益喉——表义语妙;及

养胃——表义身体无病。

以上介绍之几种是常见的供品,但别的好东西一样可以用作供养。供品的多少及种类不拘,但在乎是否清净。所谓供品的“清净”并不单指它干不干净,而是指供养品的来源清净及供养心态之清净性,此二为供养的关键。

以居士来说,如果供品或购买供品的金钱乃由杀生、偷盗、妄语等十不善业所得来,便是来源不清净的供品,所以并非如法的供养物。如果要以杀生来换取供品上供的话,倒不如不供为佳,或者只供上一杯随处可免费得来的清水也更好。

有些人捐款或兴供,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有财,或为了让人说:“你真是个大居士、大慈善家!”等等。以这种心作供,即使供养许多钱,利益也极为有限。以求名利的心作供的人,作供后更可能因别人赞美等而致贪念更盛,这就比不作供更为糟糕了。此外,供养本来只取决于内心,而不拘多少,但本有能力者如为了吝啬而只供少许,也是不好的。供养心之清净,正是指作供时心中没有这类吝啬、后悔、不舍得或为求世间名利等心态。

正确的供养心,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愿成佛之心,亦即菩提心。我们是为了成佛,所以才作供以积聚成佛之因。发心往生净土者,本意就是为了去净土修持以成佛境,来利益众生。在作供时,我们必须用这种动机来供养。小乘发心的行者,为了积集出离之因而作供,这也是如法的。在作供时,我们应心生欢喜,为了众生、为了成佛、为了往生净土而作此善因。由于众生数目是无量的,一切念及众生所作之供养,其利益也无量倍地变大。以这种心去供即使半段香枝,也能积不可量度的功德。在这里并非叫大家勿作大供养,而是想强调供大及心大二者之间,以心大为重要。为大家说一个佛陀在世时的事件,来说明心大的力量。本师释迦牟尼在世示现时,舍卫国有一个女乞丐。她见舍卫国的国王及臣民都在供佛,心中便生了也欲作供养之心,但却苦于无钱。于是这个女乞丐便行乞,乞得了一钱便去买油。油商收下了这一钱,但这根本不够买足够的灯油供上一盏最小的灯,所以他便自己也施舍了一些灯油,令女乞丐有足满一灯之油。女乞丐在佛前奉上一盏小小的灯,虔诚地发愿:“愿我于未来世能得大智,减除一切众生之愚昧心垢!”到了第二天凌晨,佛陀之大弟子目犍连尊者巡更经过,看到其他所有人所供的巨大油灯都早已油枯灯灭,唯独这一小油灯犹如新供一般,光明依然。目犍连心想:“天都亮了,还供灯有什么意思呢!”,便以手扇灯,却不能把灯灭掉。目犍连又以衣袍扇灯,但仍然未能把油灯的灯火熄灭。目犍连不明所以,此时佛陀便对目犍连开示说:“这是一个发大心的人所供之灯,纵管你以四大海洋之水来灌,以大风来吹,也不可能把它灭掉!此供灯人发此大心,于未来世,必定成佛!”(注:此史事见于《贤愚经》中)。由此可明白,若以菩提心来作供,即使只供一盏小小的灯,其力量是不可思量的,十方诸佛也都会亲来应供。当然,如果有能力以大心作大供养,则利益更加不可思量了。

刚才提到了水是极佳的供品。除了因为优质的水有八种吉祥的特性外,它的好处亦由于它的随处可得。为甚么这样说呢?我们基本上不必偷、抢或用甚么代价就能得到水,所以这供品的来源几乎肯定是百分百清净的。同时,由于它并非贵重物品,供养时心里不易生出后悔、舍不得、吝啬等不良心态,所以这又保证了供养心的清净性。因为水是这么好的一种妙供,就说一说供水的要诀。

供水的杯,我们视乎个人负担能力,可以用金、银、红铜、黄铜、陶瓷或玻璃质的器皿。玻璃及瓷杯不会生锈或变色,所以会是不错的选择。出家人或无太多资财的人,买便宜的就行了。但富有的人,如因吝啬而买劣质的供杯,则是很不好的。这些供杯,我们只用作供佛用途,自己不可使用。

在早上梳洗以后,我们把杯拿在手上,先在杯里倒上一点点水,然后整齐地排在佛堂上。一般来说,佛教的习惯是用一套七杯的水供杯,但大家用一杯、两杯……多少个杯都可,不必拘泥一定要供七杯。在放下杯时,必须恭敬而无声,杯内必须有少许水,以免因空杯放坛上而积下不好的缘起。如果供多于一杯,杯与杯间应相距一颗米之隔,全部杯要排为一列直线。在排列整齐后,我们用壶把已有少许水在内的水杯添上足够的水。在添好后,水应该距杯缘一颗米的宽度左右,而不是全满或溢出,亦不是过少。

如果我们也想供花、灯、食品及香等,则可以在此时候上供。供香只需手持已燃点之香枝,在佛坛前恭敬地熏一下,然后把香枝插在放地上或他处的香炉,然后我们恭敬顶礼三次,再诵皈依文三遍,有时间做一遍早课,便完成了供养的修持,这时便可上班或忙别的事了。在一天中别的时间上座时,由于早上已上供,便算具备了供养前行,不一定要在上座前又另作供养,但要这样做当然也很好。

以上已说明供养之法。供养不但可积聚功德,亦会感召富有之果报,更是吝啬心的对治修持。大家万勿小看供养等等前行修持,好好修的话,它们一一皆是具足六度的大修持。就以供水为例,供养之行为本属布施;依足教法及规矩,恭恭谨谨地上供,是持戒;天天以耐心重覆上供,是安忍;以欢喜心努力地去做,是精进;心专注地上供而不分心,是禅定;参想供者、供品及供养行为三者皆无自性,乃般若。

在家拜佛时,如何摆放贡品和香炉,贡品香炉的位置和方向是怎样的?_百 ...

答;香炉放佛前中间,贡品放在香炉旁边。

菩萨,财神怎么办才算是开了光呢?

不需要所为的开光,佛经里没有给佛开光的说法,都是假和尚想挣钱的说法,记住和尚不可能给佛开光,那和尚比佛厉害多了,直接拜和尚吧!给佛像加持不是开光,不加持更灵。主要是你的心城不诚

给佛像开脸怎么开

佛教没有“给佛像开脸”一说。

“给佛像开脸”是一个世俗的说法。

佛门大德,在佛菩萨像公开接受众生的供养之时,进行的一项法事活动,叫“开光”。

佛教本来没有开光,佛教有佛像加持的仪式,跟开光类似。“开光”一说来自道教,开光为道教科仪之一。流传到现,就都统一叫开光了。

除佛、菩萨、金刚等本尊像外,其它的物品不叫开光,只作加持。

佛教开光加持仪式的所在地,一般是著名的佛教道场,参加仪式的法师应受具足戒,持有正规戒牒。主法者应为有较高修行成就的法师,为寺院住持。

佛教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是佛教特有的提升加持。佛教开光仪式,不仅是开佛眼,更是开众生的心眼,开内在般若智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