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6923

道教得病推算吉凶,道教都会算命吗

兴仁信息网2023-09-07 01:30:080

道教鬼谷派三十六秘笈有哪些

七星(宫)掌即七星(宫)八卦掌,系鬼谷派历代口授心传三十六秘技之一。其理遵循易道宇宙万物“变易”、“不易”之运化象数达“简易”之法则,归为至简至易“口诀”、“掌诀”之数术。习成则能上知天机,下察地府,中通人事祸福之情,充满其神秘性和独断性。本掌诀名七宫,实为八宫,因遁去了首宫,“说出黄马抱上桩”之位,暗合于天上七星,若配以八卦(神通手卦)则合壁完整。余闻师云:此掌宫数原出于青溪鬼谷先师所传,昔日黄石公曾授此术于张良,成为安天下之宝诀。后来,诸葛亮、、喻元子……曾经获得,因传至而今。练成此掌诀遇事掐指一算,以定去就,屡试屡验,替客论命,遇难即解,每卜一课仅需几秒钟,方便又准确。

正是:阴阳变化妙无穷,袖里乾坤一掌中。一、掌上七星布局

寅宫:天官一去好求财。占得此宫在外为官府,在内为家神,在山为虎……。主事宜:婚嫁、集会、修造、打灶、安大门、诉讼、出行宜走山区,利亥未申日及午未申时等。

卯宫:燕子双双飞回来。占得此宫为土地、回日、小空亡、主事宜:修地下室、购物等。

辰宫:大盗一步走天下。占得此宫为坛神,龙王、仙女之事,大利上梁,出行、求财、利壬癸日,壬日多在巳时癸日多在午时。在辰巳午时前为天王,辰巳午时为人王,午时后为霸王等。

巳宫:诸神下界防有灾。推入此宫为庙王,神在修行不管事。利埋葬、地下作业、辰时较好。失物难寻等。午宫:抱财入库心欢喜。推入此宫为灵官、桃花、大空亡。利在寅辰时修造、上梁、男到女家入螯婚恋等。

未宫:单兵独马有一凶。推入此宫为先亡、杀日,利修造畜巢、镇压人犯、辰巳午时较好。

申宫:霜见太阳永无踪。推入此宫为往鬼,大利修造下脚、诉讼、平反、搬家、出行,忌申日、申时,寅日亦忌,利辰时等。

总诀:子午黄恩并大敕,丑未双双入青云,寅申登台扶上马,卯酉麻绳自缠身,辰戌披枷自带锁,巳亥空中半光明。

浅释:上诀以宫时互看,如:子时见午宫。

十煞宜避:

双寅为白虎煞,辰时解;寅逢辰为都天煞,寅时解,指寅宫逢寅日,以下同。

双卯为倒架煞;双辰为红艳煞,寅时解;辰逢寅为都天煞,辰时解;双巳为断桥关,辰时解;双午为桃花煞;双未为羊刃煞;双申为牢狱关。

二、起例及用法 以左手食指根、二节、三节、食指尖、中指尖、无名指尖、小指尖形成七星掌宫图。留下中指根、无名指根、小指根、二节、三节分两仪四象不在此列。

起法:年上起月,月上起日,日上起时,时辰落宫。判吉凶之法则,参照七宫布局释义。年上起月以年地支论,若逢一年掌图七宫位中无此地支,则以此地支冲宫起年宫;起月宫以年宫顺次一位推正、二、三、四、……至所求月落宫;起日宫在月宫位顺次一位从初一、初二、……至所求日类推;起时宫在日宫本宫位起,从子时推至所求时落宫。

例:一九九七年古历四月十二日卜开国际会议,今年丑在未宫,顺推在申宫上起正月,二月寅、三月卯、四月辰宫,初一顺推巳宫,初二午宫……十二落寅宫,以寅宫象数释义断其去就否泰等,还可精推到时顺推至所定之时。此例若占病,必犯“家神”,宜安之、祈之,余此类推。

卜卦,祸福凶吉是道教还是佛教里的?

卜卦的方式多种多样, 起源也不尽相同,

比如其中一种, 用易经的原理来打卦占卜的方法,

就是先有的卦相演生, 之后有了占卜之法,

而道教形成之后, 把这种法归于其中.

道教问题~~

大道虚旷,宁有方所,学人聪明,已失其真。

道教的神话里面,有哪些出名的法术?

点石成金术,穿墙术

破日生病的老人是吉是凶?

人老了都会有很多疾病,就算是年轻人也会生病的,没有什么吉凶,生了病就去看医生,把病治好了就好,不要相信其他的,要相信科学,才能度过难关,把病治好的,祝你们好运吧。

张天师去病符法初一至三十

历代天师简介

第一代天师:

张陵,字辅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约生于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卒于永寿二年(公元156年),七岁即学道。因创立“正一盟威之道”,道教徒称其为“张道陵”,尊奉为“张天师”。

张陵博通“五经”, 24岁时以直言极谏科被录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26岁即任巴郡江州令(今重庆)。但他向来喜好黄老清静养生之道,立志修炼形轻举,隐于北邙山、龙虎山等处。后来听说蜀人比较纯厚,容易教化,并且名山较多,于是在东汉顺帝时(126~144)入蜀,居鹤鸣山(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修道。一天半夜,太上老君降诏张道陵:“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啊!于是授以“正一盟威符箓”、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封衣、方裙、朱履等。由此他造作道书二十四篇,在巴蜀及汉中等地建立二十四治,正式创立正一盟威道。

历代皇室对张陵天师宠爱有加。唐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玄宗皇帝诏后汉天师张道陵册赠太师;唐中和四年(公元八八四年),懿宗皇帝封天师张道陵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宋绍宁时加号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徽宗进封真君,玉册文维;

宋理宗嘉熙三年(公元一二三九年)封正一静应显佑真君。

第二代天师:

嗣师张衡 字灵真,生年不详、卒于179年。年少即博学,隐居多年,不愿为官,精修道法,很少与外界往来,名声显重于朝野,天子想召他任黄门侍郎,他不应召,继承张陵遗志,后于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一七九年)正月二十三日,传印剑给子鲁,而后得道升仙而去。

第三代天师:

系师张鲁 字公祺,生年不详、卒于二一六年。他的事迹在正史《三国志》《后汉书》等书中都有记载。先被益州(今成都)牧刘焉拜为督义司马,后与别部司马张修共取汉中,得汉中后,实行政教合一的策略三十余年。后迫于曹操的威逼,为使汉中百姓免于涂炭,而投降曹操。曹操对他赏赐有加,让他率家眷、信徒迁往中原,拜他为镇南将军,并封为阆中侯。道门中人称他为“系师”。

第四代天师:

张盛字元宗,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汉末至西晋。曹魏皇帝曾封他为都亭侯,张盛没有接受,后来带着祖传的经书、印、剑、符箓等自汉中来到龙虎山建茅屋而隐。从此龙虎山成为正一盟威道的祖庭之地。于元顺帝至正元年(公元一三四一年)赐号为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第五代天师:

张昭成字道融,生卒年不详。年少就学道不懈,精通道教出神之术,端坐于家中,能察知数百里之外的事情。活至一百一十九岁升天而化,羽化时面色如生。而他墓前生出灵芝百木,有时能看见白鹤往来,很是神奇。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微广教弘道真君。

第六代天师:

张椒字德馨,生卒年不详。博通儒书,擅长治鬼降魔之术,以符箓传度世人。皇帝数次征召他,都未接受,常游鄱阳湖。居在龙虎山时多有神异之迹,活到一百余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微弘教玄妙真君。

第七代天师:

张回字仲昌,生卒年不详。年幼时曾问“道是何物?”他见旁人不能答,便慨然失笑而叹。五岁时,他父亲想让他读儒书,他回答道:祖上的书不读,读其他书有什么用?张回善辟谷导引之术,能日行数百里,后隐入青城山,不知所终。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辅教弘济真君。

第八代天师:

张迥 字彦起,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南朝齐高帝年间。极富天赋,年幼时即得道。他丰姿俊美,德量天成,严格尊奉六时香火,一生不怠。善于治病驱邪,都能应验,世人对他十分敬仰。年九十岁而解化升天,当日满屋飘异香,经月不散。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应化冲静真君。

第九代天师:

张符字德信,生卒年不详。熟读经史子集,能过目不忘。擅长道门符箓法术,显贵于当时各界、四方人士都敬仰他。于九十二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赞化崇妙真君。

第十代天师:

张子祥字麟伯,生卒年不详,活动于隋朝年间。年少时曾读儒书,官至洛阳都尉。后弃官回到龙虎山潜心向道,常行服食炼养之术,能吐丹于手掌之中。后从学者数百人,他分派弟子到四方,广传道法。岁一百二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上清玄妙太虚真君。

第十一代天师:

张通玄字仲达,生卒年不详。天性静默,常独坐一室,四时不出。有一年发生瘟疫流行病,只见他把木标放置水中,过往的人饮水后即可治好病疫。人们用钱财帛物感谢他,都坚决不接受。岁九十七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上清玄应冲和真君。

第十二代天师:

张恒字德润,生卒年不详。对经史能过目不忘。唐高宗召他到京城,问其治国安民之道。他回答:能无为则天下可治,高宗大喜。他擅长变幻之术,岁九十八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