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5699

商代甲骨,商代甲骨分为

兴仁信息网2023-10-19 11:22:340

商朝普通人能用甲骨文吗?是否是商王的特权?

甲骨文不是用来的,它是商代一种字体。甲骨文中发现内容,是对祭祀、战争等事件的预测或记录。在商代,《山海经》等古文献已基本成书了,文字是在当时已经十分成熟。

从仓颉造字开始至商代也几千年了,只是过去没有较好的文字载体易于书写和保存,再有黄河中下游流域经常泛滥,实际上当时平原的地表高度早已在现在地表以下几米至十几米之下,所以存留下来的资料极少,能被考古发现的就更少,以至于国外史学界一度不承认中国有夏、商,但是甲骨文的发现是个例外。

其次你问是不是商王(应该是“帝”而不是"王")特权,这个很难肯定或否定,在夏代有《连山易》,商代有《归藏易》,周代有《周易》,尚未听说过有过帝王垄断权的说法,秦始皇帝焚书,却允许《易》流通于世,至少说明在秦代的老百姓是合法的,只不过国运、宗庙社稷、用才、征战 等大事是由帝王及国师级别的首席祭司来主持的,而且大部分都有官方记录。普通百姓应该是可以农牧生产、红白吉日、嫁娶、天气、疾病、迁徙等等,但是这些得依靠有相当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的人才能达成。

甲骨上很多结果是错误的,商朝人如何看待这些结果?

1.商代进行甲骨的简单程序是:卜人向神倾诉欲的事项,然后烧灼甲骨,取得“兆”。而后贞人根据“兆”作出判断。如果商王参加了这次,就由商王根据“兆”和贞人的判断,得出最终结论;如果商王没有参加这次,就由贞人的判断为最终意见,并由贞人将结果报告给商王。而且在商代活动中,特别是殷商前期大多数情况下,商王并不参与具体的事务, 往往由贞人全权负责。

2.根据流程,我们发现贞人在中有很大话语权,这种话语权的来源是什么呢?在商代后期,很可能是来自于商王的委托;但是前期很可能是贵族参政的传统所致,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商王与贞人的权力斗争。从现存甲骨文来看,商王不验的情况多出现于商代前期,可见这一现象是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3.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甲骨占辞(对“兆”的判断)、验辞缺失的情况,一种理解是商王和贞人的斗争获胜,基本控制住了贞人集团,从而垄断了最终解释权,对于不验的情况可以不记载在甲骨之上,“为尊者讳”;另一种解释是贞人失掉了把自己的占断意见刻在甲骨上的权利,而只能记载在其他载体上;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了炫耀性卜辞的说法,即省略占辞只刻商王最终的验词,以神秘主义的方法来强化商王的权威性。

4.甲骨是商代神权统治的一种形式,但是却不是唯一的神权决策方式,往往还要用筮来参照。但是卜筮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发现了卜筮结合的实物证据,一方面文献记载又认为“卜筮不相袭”,唐孔颖达疏 《礼记· 曲礼上》的时候提出:“一则大事、 小事各有所施 ,不得因龟卜小事 , 因蓍筮大事也 ; 二则筮不吉 , 不可复卜 , 卜不吉 , 不可复筮也。”

除了记录结果以外,甲骨文上揭露了商代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是从殷墟发掘出来的甲骨文。这些带有古代文字的乌龟甲片和兽骨的数量非常惊人,据说不少于十万片,可以说甲骨文是研究商代社会的档案库,那么现代人从甲骨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商代呢?今天我们就从几种典型的甲骨文记录中,去了解一下吧。

一、记录结果

在目前所发现的甲骨文中,大部分都是用于的。商代的民风信鬼神崇,全国上至国君,下到百姓,在遇事需要作出重大决定之前,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困扰,不知如何抉择的时候,都会通过,探问上天和鬼神的意见:取出一块龟甲或者牛骨,在一面钻孔却不穿透,然后在穿凿的位置用火灼烧,这样龟甲或者牛骨就会有所开裂,这样形成的裂纹就被称为“兆”,然后之人会根据裂痕的形状和深浅来判断所问之事的结果。过些时日,如果所判断的事情有了应验,则会将结果刻在“兆”的旁边,这些描述结果的文字就是卜词。

进行的人,可以是专职的巫师或卜师,也有可能就是当时执政的商王,甚至有时候,卜官和商王会同时对“兆”进行推测,商讨结论。而所的事情,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祭祀的,比如问询上天关于祭祀的吉日,用牲的种类和数量;天气预报的也非常多,此外就是关于战争、收成、外出、疾病治疗和生产胎儿的各类问题。总而言之,只要是可能在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和问题,都是可以取出龟壳和牛骨,向上天征询一下指导意见的。

二、记事备忘录

也有相当一部分甲骨文是用来记录事件的,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寥寥数言,也是完全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比如说: 有的甲骨上记录了借债和取钱的情况,某人何时“取贝若干”,这让现代人能够了解到当时,还在以贝壳作为货币进行金融流通。

在甲骨文中,经常会出现“卜黍年”、“贞其登黍”这样的字眼,而“黍”是甲骨文中出现最多的农作物名称,由此可以推断,商人的农耕,是以种植黍为主的。甚至还有当时人们饮酒的记录,而酒也是由“黍”酿造的,可见当时“黍”不仅可以填饱肚子,而且还有余粮酿酒,满足人们更高的物质需求,可见“黍”是当时种植普及度最高,地位最重要的农作物,没有之一。不过除了出现最多的“黍”,稷、稻、麦也都在甲骨文中出现过,说明这些农作物在商代虽然种植得没有“黍”普遍,但已经出现在中原的田野之中了。

三、反应当时的生活状态

不管是用于还是用来记录生活中的事件,甲骨文记录的内容都能很好地反映出商代的社会状态。比如:在甲骨上经常会见到“帛”字,这说明当时的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至少是在贵族和富庶奴隶主阶层,用丝织品做日常穿着的衣物,已经是相当普遍的了。

从甲骨文的记载看,商代的饲养业也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常见的家畜有牛、羊、猪和狗,家禽主要以养鸡为主。那时人们饲养家畜家禽,除了供自己食用外,还有一个主要的作用是要作为祭祀中的献牲,而且每次祭祀所用献牲数量,都需要牛羊三四百头,这可真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没有强大的饲养业做后盾,商代的国君即便是对祖先鬼神再敬畏,估计也不敢这么铺张。

甲骨文中还记录了一些关于商代王室的趣事,比如关于商王狩猎的记录就着实耐人寻味。据记载,商代的国君狩猎的地点也都离国都不远,而且天子们非常擅长狩猎,曾经单次捕获过鹿184只,单次捕获过野猪113头,单次捕获狼41只(估计是捕猎了整个狼群)。从这些数据来看,商都当时周围的生态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森林的覆盖面积应该也是相当高的,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充足的野生动物资源,让天子狩猎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历代的商王也都不会是弱不禁风的体格,说不定个个都是从小就受到严格训练的武功高手呢,否则也不可能有一次性捕获这么多猎物的能力和体力了。

另外,甲骨文中的记录,还确实佐证了在上古中国的中原地区,是有大量大象生活的,因为记录中不仅明确地记录在狩猎活动中,捕获过大象,而且商人还曾训练大象作战,在战场上建立奇功呢。如果不是对甲骨文进行了挖掘、整理和研究,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创造出这样丰富多彩的世界了。

我国最早的应用文"卜辞"见于3500年多年前商代的什么文

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那种?

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什么

被称为甲骨文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