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5217

卦爻吉凶判断法,二十四山六十四卦分金吉凶

兴仁信息网2023-11-01 09:12:050

易经中卜卦的方法和动爻的断法

1:先找50跟短木棍(应该是蓍草<古人认为蓍草具有灵性>现在蓍草不大好找所以我说木棍)50是“大衍之数”,算之前,先拿给被算的人,让他默念要求得事物。 2:然后拿出一根,放在一边(A),只用七七49根来算。一卦共分六爻,从下到上是 初二三四五上,每一爻须算三次,所以算一卦要算三六一十八次。 3:从49跟木棍中拿出一根,放在一边(B,不要和A那一根混在一起,这表示这是第一算)。把手上余下的木棍随机分堆。拿出其中一堆,四根为一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注意不要和A,B混起来。然后那剩下一堆同样四根一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这就完成了一算。第二算开始,把所有排成四根一组的木棍合到一起,不要碰A B C的。拿出一根放入B(B有两根了,表示第二算)剩下的如法炮制。 4:三算之后,两排木棍的组数有四种可能:六,七,八,九。具体意义之后讨论。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单数用“--”(阳)来表示,双数用“- -”(阴)来表示。然后在旁边写汉字,如果最后是9堆,就写“初九”,一定要写汉字!! 5:算完一爻(三算),把49跟木棍合成一堆,开始算第二爻。注意,最开始算的爻是最下面的,从下到上。 到六爻算毕,就成了一卦。 以上介绍的是蓍草法.但太过于烦琐.现在用这种方法起卦的人已经很少了.从汉朝开始.人们开始用铜钱(当时是五株钱,现在五珠钱不好找.就算有要买也很贵的.所以一般用乾隆钱代替) 具体方法:取3个大小一样的乾隆钱放在手中.双手卧实铜钱,心里静静的想着自己要预测的事情.(这时候自己的心情一定要静.脑子里专心想自己要预测的事情!!)时间大约1分钟或自己有感觉的时候.再把铜钱抛出.看其正反.记录下来.一共抛6次.第一次为初爻.最后一次为上六爻起卦.具体记录方法是:一个背为阳爻,记作

六爻里月建与日辰是如何平衡卦爻吉凶的,平相又是什么

平衡爻的旺衰,用神与忌神的力量较量,吉凶也就出来了。

求解六爻挂

有了卦爻,我们或取象或取义来判断吉凶《那么,我们究竟用哪一卦、哪一爻来判断吉凶呢?

一般说来,应是筮到何卦、何爻,就据何卦、何爻来判断吉凶。如筮到乾卦,就据乾卦来判断吉凶。但乾有六爻,我们究竟据哪一爻呢,欲知选取卦爻的原则,先讲一下九、六之说。占筮时,每三变可得一爻。依过揲法,最后的商有四种情况:九、八、七、六。在画出阴、阳爻的同时,也注明该爻是九、是七、是八、是六。九、七为阳爻,其中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八、六是阴爻,其中八为少阴,六为老阴。”

为什么阴阳都分老少?依我们的理解,大约是古人为了进一步区分阴阳的程度。当他们把世界上的亊物按阴阳分类以后,有些物象一般谈不上程度的差别,如男女、雌雄。男者、雄者为阳,女者、雌者为阴。一般说来,没有程度区别,不能说谁阳的程度髙,谁阳的程度低。但有些亊物就不一样。如热,属阳。但春天的温暖和夏天的炎热就不一样,人体的热和火的热就大有区别。所以应加以区分。阴也是一样,水的凉属阴,冰的寒也属阴,二者阴的程度就大有区别,所以也加以区分。于是就有了老阳(九)、少阳(七)、老阴(六)、少阴(八)之别。老,表示程度高;少,表示程度低。

《易经》之中,有两个特殊的爻,即乾、坤二卦的用爻,即在它们各自的六爻之外,还有一个没画出来的虚爻,分别叫用九、用六。依汉代人的解释,说是“九六者,爻之变坤为用”。也就是说,假若筮得乾卦,六爻均为九、老阳,则此卦六爻都要变为阴,成坤卦,而用“用九”这一爻的爻辞判断吉凶》假若筮得坤卦,六爻皆为六、老阴,则此六爻都要变为阳,成乾卦,而用“用六”这一•爻的爻辞判断吉凶。

依据这种解释,则用九、用六仅是乾、坤二卦所特有的情况,与其他卦没有关系。

六爻怎么判断吉凶

首先要立太极点,也就是说你测什么事,根据五行六亲找到要测的卦爻。,在看这个卦爻在整个卦里起什么作用,在结合四柱定时间在什么时候应吉凶。

周易中的64卦的具体解释(不要文言)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作者简介:周文王

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 。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古公亶父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周国势日强。昌和九侯(或作鬼侯)、鄂侯(或作邘侯)一起,任商代三公。商王纣杀九侯、鄂侯,昌不满,为崇侯虎所谮,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得释后,昌向商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当时商王朝内部矛盾剧增,政事日非,诸侯逐渐归附于周。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陆北.)、芮(在今陕西大荔南)两国争讼和解,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时曾多次用兵,先伐犬戎获胜,继因密须(在今甘肃灵台西南)侵犯阮(今甘肃泾川东南)、共(今甘肃泾川北)一带,出兵灭密须,使周的西北方得到巩固。随后又向东发展,战胜黎(或作耆、饥)国,引起商贤臣祖伊的恐慌,告纣,但纣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阳西北),逼近商王畿边境。最后,攻克崇国(在今陕西长安西北),并在其地修建新都丰。西伯昌自岐邑迁都于丰,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东北),葬在毕(今陕西咸阳东北),相传在位50年。西伯昌晚年,周的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终身没有称王。其子武王伐商后,始追称他为文王。古书记载文王在被囚羑里时,因困于忧思,“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易经》中六二,初六,上九各是什么意思

这是对六十四卦中每个卦中的爻的称呼

每个卦有有个爻,从下往上称“初”“二”“三”“四”“五”“上”

两个短线--叫阴爻,一根长线——叫阳爻,“六”指阴爻,“九”指阳爻

“初六”就是指第一爻阴爻,“六二”指第二爻阴爻,“上九”指第六爻阳爻。

与上述相反的是“初九”指第一爻阳爻,“九二”指第二爻阳爻,“上六”指第六爻阳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