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0610

印第安术,适合自己的术

兴仁信息网2023-11-20 22:10:330

我想知道印第安人的图腾的传说?

印加人(Inca)

又称印卡人,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使用克丘亚语。“印加”(Inca)的意思是“太阳的子孙”。主要生活在安第斯山脉中段,中心在秘鲁的库斯科城。 信奉多神,以天神(太阳、风景、雷雨等)为主,重视礼仪。在美洲印第安人的历史上,印加人创建了最严密的帝国结构。贵族是由库斯科王室氏族成员,即“血统印加人”和其他部落中因反对印加外敌有功而受封的“特权印加人”所组成。除国王、贵族外,还有僧侣、平民和奴隶几个等级。处于社会底层的,必须提供农产品,服劳役和兵役。印加人特有的基层社会经济组织“艾柳”,是由同一血统和图腾的人所组成。两个以上的艾柳组成村落。一般社会组织是部落联盟,由代表部落的议事会治理。帝国分为4大地区,中心在库斯科。各区由一名官吏治理。印加人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马铃薯和玉米,并驯养驼马、驼羊等。印加人创建了复杂的人工灌溉系统和梯田,擅长铜、锡、银等矿的开采和加工,继承并发展了已有的金属加工技术。制陶和纺织达到高度发展水平。其古老文化传统扩展到高地和沿海地区,与玛雅人、阿兹特克人一起,被誉为美洲3大印第安文化基地,对南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古代建筑业闻名于世,寺庙、宫殿、天文台、石堡的残迹,今仍为世界奇观。帝国灭亡后,印加人的后裔大部分已分别形成克丘亚人和艾马拉人,现散居安第斯山各国,成为该国居民的组成部分。

南美印第安人,1532年西班牙入侵时,曾统治著一个帝国,其幅员沿太平洋海岸及安地斯高原自北而南延伸,约为今厄瓜多尔北境以至智利马乌莱(Maule)河这一片土地。12世纪时,印加人定都于库斯科(Cuzco)。15世纪初开始扩张,100年中,对将近1,200万安地斯高地的居民进行统治。他们吸收了诸如奇穆人(Chimu)这些被征服民族的技术和制度。他们的文化也掺入了600�6�51000年的早期瓦里(Huari)文化和蒂瓦纳库(Tiwanaku)文化的成分。印加人的社会等级森严,皇帝依靠贵族官僚机构进行统治,用严厉镇压手段推行政令。

印加人的技术和建筑是高度发展的。在整个安第斯山脉,至今还能看到他们的灌溉系统、宫殿、寺庙和碉堡。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主要作物是玉蜀黍、马铃薯、番薯、南瓜、番茄、花生、辣椒、可可、木薯和棉花。他们饲养豚鼠、鸭子、美洲驼、羊驼和狗。衣服用驼毛和棉花制成。房屋是石头或土坯的。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农民,衣食自给自足。最重要的社会集团是以松散的亲属关系为基础的「阿伊鲁」(ayllu)。「阿伊鲁」拥有土地;每年轮流有人主持有关作物轮种及土地分配等事宜,机会均等。每个家庭按所需耕作一块土地。公地的收入则归中央和地方神祠。

印加帝国道路网是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前,当地印第安人的一项宏伟工程。由位于安地斯山脉的印加帝国修筑,建于15世纪。包括两条南北走向干道,一条沿太平洋海岸延伸,长约3,600公里(2,250哩),另一条在内地,傍安地斯山修筑,长度与前一条相当。此外还有许多联结干道的横向道路。沿途建有无数短小的岩石隧道和用藤蔓支撑的悬索桥。由于当时印加还没有车辆,因此道路是为徒步的信使和驮畜设计的。因此仅有部分路面经过铺砌,坡道往往是顺势凿就的石级。道路严格限于和军队使用。情报信息用编结成各种形式的线记载,通过一套组织严密的接力制度,以每天240公里(150哩)的速度传递。这一道路网大为便利了西班牙人对印加帝国的征服。

印加包含拜物教、泛灵论和对自然神的崇拜等特质。众神之首为太阳神伊蒂(Inti),其他还有造物神维拉科查(Viracocha)及雨神阿普�6�1伊拉普(Apu Illapu)等神。帝国时期,印加是一高度组织的国教,但当百姓要求崇拜太阳神和使用仪式,其原住民也被容忍。印加仪式包括的精致形式和献人及动物为祭品。其制度被西班牙征服者的反偶像运动所摧毁。

西班牙征服者使印加帝国变成附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印加人统一的等级制度为无数独立的地方等级制度所代替。由于殖民经济的需要,特别由于著重银矿开采,使居民重新分布到新建的各大城市中心去。很多印第安人东迁以逃避开矿和殖民制度。印加人的後裔是今安地斯山脉操克丘亚语(Quechua)的农民,可能占秘鲁人口的45%。他们用简单的传统技术,农牧结合。乡下的居民点可分3种︰农舍在各自耕地中央的家庭、土地在居住中心之外的真正村社和这两种类型的混合形式。城镇是混血居民的中心。印第安人的社区是紧密结合的,各家庭常常通婚。很多农活都是协作的。是一种杂入异教神灵的天主教。

印第安人的风土人俗

印第安人(Indians) 亦作Amerindian或Amerind。 又称美洲原住民,是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总称。印第安人即美洲土著居民。此人种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考古学和人类学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和中国人有着一样的体质。美洲土著居民中的绝大多数为印第安人,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传统将其划归东亚蒙古人种美洲支系。印第安人所说的语言一般总称为印第安语,或者称为美洲原住民语言。考古学和人类学专家认为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来自中 印第安人

国北方,大约是在4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他们与亚洲同时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驯犬及某些特殊仪式与医疗方法。语言为北美洲蒙古人种印第安语。 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最早的居民。他们之所以被成为“印第安人”,主要是因为当年哥伦布等探险者,以为他们到达的“新陆地”是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印度”一词的英文发音。)由于英国殖民者、美国人、欧洲殖民者(西班牙人)迫害、杀戮印第安人4000万以上,毁灭印第安文化,致使现在残存的古代印第安文明已经不多,在美国建国后和西进运动中,美国人将原来住在今天美国东部的迫害、杀戮印第安人2000万以上,并驱逐到西部荒凉地,在美国已经很难看到印第安人了。 印第安人以前曾称为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经常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色是由于习惯在面部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印第安人经过四万多年的文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语言,在历史上曾建立过四个帝国,最重要的是中美洲的阿滋特克帝国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国,发明过玛雅文字,对天文学研究的造诣也相当深,为世界提供了玉米、番薯、西红柿、烟草、可可等作物。由于殖民者迫害、杀戮印地安人,毁灭印地安文化,致使现在残存的古代文明材料已经不多,但目前的研究越来越引起考古界的关注,美洲国家也开始下大力发掘古代印地安文化。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印第安人在15世纪末之前本来并没有统一的称法。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C·哥伦布航行至美洲时,误以为所到之处为印度,因此将此地的土著居民称作“印度人”(西班牙语:“indios”),后人虽然发现了错误,但是原有称呼已经普及,所以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称印地安人为“西印度人”,在必要时为了区别,称真正的印度人为“东印度人”。汉语翻译时直接把“西印度人”这个单词翻译成“印第安人”或“印地安人”,免去了混淆的麻烦,到目前仍为最普及的用法。不过到了20世纪,许多美洲国家印第安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改善,一些机构或民间组织开始对“印第安人”这一名称进行“正名”,比如在加拿大往往被称为更加正确的“第一民族”(英文:“First Nations”)等等。

编辑本段起源

19世纪,美国人类学家莫顿及阿根廷古生物学家阿梅吉诺等提出了印第安人发源于美洲的说法,但是,此种理论根本站不住脚,因为时至今日,在美洲大陆上还没有找到任何代表人类进化的猿人化石,考古资料证明,在美洲只有猴类没有猿类。那么印第安人到底从何而来?他们到底属于什么人种呢?关于这个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说法。 印第安人

白令海峡有的学者认为印第安人由非洲而来,有的学者认为来自欧洲,还有的学者认为是由南太平洋的岛屿而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少人甚至认为印第安人属于犹太人,是传说中失踪的十族的后裔。学术界观点纷呈,莫衷一是。但是随着考古学家不懈的努力和遗传科学的迅速发展,学术界普遍认同,印第安人的祖先是由亚洲跨越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亚洲的蒙古利亚人种与美洲人祖先有渊源关系。 白令海峡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端,白令海峡的另一端就是美洲的西北端。白令海峡的平均宽度只有65千米,最窄处只有35千米,其间还有2个小岛(克拉特曼诺夫岛和克鲁逊什特恩岛),两个小岛相距只有4千米。而且白令海很浅,平均深度42米,最深处也只有52米,只要海面下降40多米就可以与陆地相连。由地质学的一些研究得知,在第四纪的一些时间里,尤其是在最后一次冰河期,世界气候变冷,冰河来临,海面下降了大约130~160米,水深只有几十米的白令海峡便露出了海面,因而袒露出了一座陆桥,连接起了亚洲东北部和美洲西北部,成为亚、美两洲的天然通道。加之这时,时值冰河期的亚洲东北部气候十分寒冷,冰川横溢,而美洲内地不但没有冰川,而且气候温和,食物丰富,猛犸、大象、麝牛、驼鹿、绵羊等很多动物都生活在这里。当时以猎取猛犸、鹿类为生的亚洲东北部猎人很有可能尾随这些动物穿过白令海峡大陆桥来到了美洲,成为美洲远古文明的开山鼻祖。而后,由于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滚滚波涛重新淹没了大陆桥,又隔绝了两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使这些外来者成为独立的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 关于印第安人的祖先移入美洲时间以及路线学界还有一些说法,不管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移民绝对不是一次,而是分批陆续到达美洲的,然后又经过长期的不断迁移与推进,最终散布到美洲全境。美洲大陆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以及宜人的气候使得印第安人的祖先在美洲居住下来。随着人类生物体的进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批迁入的印第安人由北而南在美洲各地建立起各种生活和社会制度,创造了大量的文化财富。但是美洲印第安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进入美洲的时间不同,背景各异,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许多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文化的部落团体。 印第安人经过两万多年的分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语言据资料记载,到15世纪末,在美国、加拿大地区约有100万,西印度群岛至少有100万,整个美洲印第安人总数约1400万至4000万,共约有160种语别,1200种方言。集中居住在三大地区:一是墨西哥东南部和中美洲(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地)的玛雅人;二是墨西哥高原的阿兹特克人、托尔特克人、以及萨波台克人;三是南美安第斯山区(包括秘鲁、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的印加人。

编辑本段分布

北美洲

西部、大平原和北美东部的古印第安人(Paleo-Indian),尽管环境不 北美印第安人

同,却有类似的经济活动。在现在美国西部——从俄勒冈州到墨西哥北部,从太平洋海岸区到落基山东边——散居着沙漠文化的印第安人,以狩猎及采集果实为生,但已有原始农业技术发展。 太古晚期在工具技术上有了进步的发展,诸如有沟槽的石斧及石锤等,而且在不同地理区域的部落间有贸易制度。西元前3000~前2000年,气候变得温暖,于是有些印第安人跟在吃草的野牛之后,进入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河与亚伯达(Alberta)地区,亦有更北进入北极冻原。 前2000年前后,美国西南部原住民已开始种植玉米。西元200~700年,是一个寒冷时期,阻碍了农业发展。700~1200年,密西西比河谷中发展出以村落为基础的文化,特色是进步的农耕方法与复杂的仪式。此时期在西南部各处散居的原住民,如阿纳萨齐(Anasazi)、莫戈隆(Mogollon)及霍霍坎(Hohokam)等均属前普韦布洛(pre-Pueblo)社会。莫戈隆的农业技术是阿纳萨齐加以改良的,利用雨水与引导河水来浇灌作物;亚利桑那南部的霍霍坎文化是以灌溉来维持其农业经济。西元后第一个1,000年期间,普韦布洛文化发展出用石块建造居室的技术,并在制陶方面有重大进展。1300~1700年为退步的普韦布洛时期,由于居民向东、南方迁移,许多石屋因此荒废。现代普韦布洛时期始自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前来定居之时。普韦布洛文化与农耕方法的某些特色至今犹存。 在殖民时代,欧洲各国采取不同的政策来对待北美印第安人。西班牙人吸收原住民成为基督徒,并使其居于指定地区。法国人与印第安人建立贸易关系。英国在1763年宣告将阿帕拉契山以西地区拨给原住民,有效期至英国统治结束而终止,接著由美国予以采行。1848年在加州发现黄金后,众多白人向西迁移,遂爆发欧洲白人与印第安人争夺土地的长期战争,包括1876年苏族(Sioux)、夏延族(Cheyenne)进行的卡斯特(Custer)大屠杀。1887年多数印第安人迁入保留地,是年《道斯土地分配法》(Dawes General Allotment Act)使印第安人丧失了近348,100平方公里(134,400平方哩)的土地。1934年的《印第安人重新组织法》(Indian Reorganization Act)施行改善原住民生活的措施。1950年代以来,由于新的政策以及社会上对民权的关心,印第安人成立了许多组织,并引起全国注意到他们的问题。

中美洲

万余年前,印第安人进入尼加拉瓜与墨西哥北部地区之间的中美洲,耕种技术的发展可追溯至西元前4500年左右,由于农业技术的稳定进步导致前2000年前后建立农业社会,由于粮食供应渐趋稳定,使小的居民点演进为大市镇,并刺激了陶器与其他艺术品之成长。西元后第一个1,000年称为古典时期,有玛雅文明兴起,当时人们由僧侣阶级统治。他们最重要的神是丰收神特拉洛克(Tlaloc),其标志是美洲虎,是现存雕刻品中常见的主题。在后来的文化中,以传统上更为好战的鹰来代替美洲虎,同时,以人作牺牲也成一种常见的行为。西元1000年前后,托尔特克(Toltec)与阿兹特克(Aztec)两帝国取代了这些以为基础的社会型态,直到16世纪西班牙入侵为止。阿兹特克帝国在巅峰时期,几乎控制了整个中美洲。 最早移民来的种族依居住地区可区分为几个不同的文化分支。其中之一在现在墨西哥西北部的海岸、沙漠与多山地区谋生。另一支塔拉斯科人(Tarasco)定居在米却肯(Michoacan)山区。马雅人则占居危地马拉、犹卡坦半岛及墨西哥的恰帕斯(Chiapas)等地的一部分。阿兹特克人则集中在墨西哥中部的高原地和今日墨西哥城。第五个分支在墨西哥南部海岸和高地。中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特色,是以小型社区方式定居,而以个别家庭为基本单位,男性与年长者居领导地位。社区活动以市场为中心,另心为机关,官员同时亦主持仪式。虽以西班牙人引入的天主教为主要礼拜方式,但精灵崇拜、及依然存在。 欧洲工业的技术与工具随天主教与西班牙人的征服传入中美洲,后来矿藏、农场、牛群成为殖民社会的经济中心。1821年的革命,使墨西哥与危地马拉当地出生的西班牙人与其他混血后裔脱离欧洲人之控制并组成新的。1910年墨西哥发生另一次革命,扫除了排他性的社会与经济政策,开始认同印第安人在、文化与经济方面的贡献。20世纪后期,在墨西哥城市与农村社会中,对印第安人有更完整的无差别待遇出现。

南美洲

据考古纪录,南美文明开始于西元前一万年,第一批北美与中美移民到达时。他们定居于火地岛、阿根廷、智利南部、大峡谷地区的中南部平原及中央安地斯山的部分。他们的群体以亲属关系为基础,而以性别及年龄来定阶级。这些游牧的群体后来被高度农业发展的社会所取代。农耕社会位于巴西和大安地列斯的阿拉瓦克(Arawak)海岸及内陆森林地区。由于他们的食物充裕,所以能够维持较大且稳定的社会单 印第安人

位。其他在加勒比海沿岸和安地斯山北部定居的民族,以军事及仪式为基础,在农业技术支持下,出现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型态。 南美洲的原住民文明大约在西元前2300年生根于安地斯山中部,其后进步迅速,数千年间在农耕、技术上皆有开展。约西元1000年前后,有奇穆(Chimu)、蒂瓦纳库(Tiwanaku)王国,及后来的印加帝国。印加的繁荣盛况直到16世纪西班牙人入侵才衰落下来。它的领域从秘鲁延伸到智利北部,曾发展了有效的灌溉系统和复杂的控制粮食生产、储存与分配的制度。人口最多时达350万。其社会阶级分为世袭的王室、贵族、工匠及农民。印加文明最显著的革新,是以法律取代习俗来制定社会组织及高水准艺术产品的造诣。 16世纪欧洲人征服南美,使印加帝国的农业与习惯完全被西班牙人的方式取代,天主教亦取代印加。印加的贵族与工匠阶级纳入殖民地阶级制度中,而农民则沦为劳役者。在低度开发地区,印加人民仍保持他们某些文化传统,并与现代工业中心维持经济交易。其他南美印第安人如阿劳坎人(Araucanian)等一直成功地抗拒西班牙人统治,直到19世纪后期始遭压制、同化或遣入保留地。

美国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黄种人,美洲最古老的居民。据传在15000—25000年前由亚洲经白令海峡陆续迁入,分布南北美洲。在极北部有埃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在北美有阿塔巴斯干人、阿尔贡金人、易洛魁人、苏人和马斯科基人等;在中美有阿兹特克人、玛雅人、加勒比人、奇布查人等;南美有印加人、瓜拉尼人和阿拉乌干人等。语言属印第安语族。最先种植玉米、马铃薯、向日葵、棉花、金鸡纳树等作物,对人类作出贡献。16世纪前,多半尚处于母系氏族阶段,也有少数象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等已形成早期奴隶制国家和有相当高的文化。16世纪起遭欧洲殖民者的摧残和杀戮,发展中断,人口下降。现有3200余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北美约剩80余万人,大都被赶入保留地,生活艰苦。在中美和南美一般都受所在国统治者的歧视和同化。

婚俗

酋长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其他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大多数印第安人都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地区。和玛雅人一样,其他印第安民族也大都保留着自己传统的生活习俗。印第安人做饭时,仍喜欢使用质地粗糙的陶罐、石碗、木勺。有人生病时,他们采来草药,或将其点燃对病人进行烟熏,或煮汤为病人沐浴。他们至今喜穿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服装。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妇女不分老幼都身着宽松的白色绣花裙,头戴色彩艳丽的鲜花;男人则身穿宽松的白色衣裤,头戴草帽,脚穿草编凉鞋。中部高原上的印第安妇女爱穿绣花罩衫和竖条纹的宽大长裙,上身披一种叫“雷博索”的多用披巾。这种披巾既可遮阳,也可御寒,还可背小孩、包东西。极富民族特色的服饰成为印第安人一个明显标志。许多印第安人仍住在原始的房屋里。在尤卡坦半岛,玛雅人在树林中开出一块平地,就地取材,把粗树枝一根根固定在地上,围成一个大圆圈,把棕榈树的大叶子搭在上面,房子就盖好了。

文化:

其实,玛雅人就是印第安人大家庭的一员。墨西哥一共有56个印第安民族,总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0%,大约有1000万人。过去,印第安人一直是墨西哥这片土地上的主人。他们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奥尔梅克、玛雅、特奥蒂瓦坎、托尔特克、阿兹特克等古代印第安文化,墨西哥因此而成为印第安古文化的一个中心。只是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墨西哥后,由于被屠杀和混血,印第安人才成了墨西哥的少数民族。

玛雅文化是世界最著名的古代文化之一,有美洲印第安文化摇篮之称。玛雅文化发展的地域包括现今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的提卡、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瓦萨克通(已知最古老的玛雅城市)、以及伯利兹和萨尔瓦多部分地区,共约32.5万平方公里。

玛雅文化的发展分三个时期:前古典时期(约公元前1500-公元317年),古典时期(公元317-889年)和后古典时期(889-1697年。1697年最后一批有组织的玛雅人被西班牙人征服)。

玉米农业是古代玛雅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他们采用原始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最早培植了玉米和甘薯等农作物,并掌握了饲养火鸡、狗和密蜂的技术,织布用龙舌兰纤维和木棉,并能制作彩陶。在商业上,玛雅人主要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活动,有时以可可豆作为通用货币。 玛雅人还在建筑、雕刻、绘画艺术、象形文

字、天文、历法和数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约在公元前1500年初,玛雅人进入定居的农业生活时代。公元前后,逐步形成城邦。公元300-900年左右是玛雅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先后出现了大小100多个城邦。这些城市人口众多,组织完善,建筑宏伟,文化丰富。在玛雅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的庙宇建筑在作为祭坛的金字塔上,蔚为壮观。供奉牺牲品是玛雅人祭拜的重要形式,包括食品、饰品乃至活人。

一一玛雅人无论在半身雕塑还是在浅浮雕方面都取得了较高造诣。玛雅绘画一般采用壁画形式,其中人物的刻画富有表现力。此外,陶器和金属盘上也有绚丽的画面。

公元前后,玛雅人独立创造了象形图画文字,他们将树皮条压平并浸透树胶,然后涂上一层熟石灰,在树皮条上绘画,书写象形文字、数字、众神和动物形象。古玛雅文由800多种图形和符号组成,文字与彩色图画并列在一起,图文并茂。许多抄本中记载了玛雅人的历史、神话传说和历法等,但绝大多数被西班牙殖民者当作“魔鬼的

作品”付之一炬。迄今仅保存下来三本玛雅文古抄本,均被收藏在欧洲的博物馆中。除抄本外,古玛雅文还保存在石柱、石碑和古建筑的铭文之中。玛雅人十分重视历史,每隔20年并在一些城邦内树立一个石柱,用玛雅文记载重大事件。因此,玛雅文化是美洲古代历史上唯一有明确纪年可为依据的文化。玛雅人立柱记史的传统绵延1200多年,后因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而中断。

玛雅历法产生于公元前,该历法以13天为一周,20天为一月,18个月为一年,外加5天为禁忌日,一年365天,52年为一轮回。玛雅历法比古希腊历法和罗马历法更精确。玛雅人还建造了一些天文观象台,可以推算出日蚀时间以及月亮和行星的运行周期。

一一玛雅人在数学方面成就显著,他们通过手指和脚指的共用来进行计算,采用二十位计算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玛雅人懂得应用零的概念比欧洲早七、八百年。

在玛雅文化的后古典时期,由于飓风、瘟疫和战乱等天灾人祸,古玛雅文明迅速衰落,所有大城市都被遗弃。当西班牙人入侵时,尤卡塔半岛上的玛雅城邦已是支离破碎、衰微破败的景象。

一一如前所说,玛雅文化是美洲最先进的古文化之一,它在物质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十分可观,至今仍对墨西哥和中美洲部分国家产生着重要影响。但与同时代的欧洲大陆先进文明相比,显得原始而落伍。因此,16世纪西班牙入侵时,脆弱的玛雅文化遭到严重的摧残

现在的印第安人主要分布在哪里?生活过的怎么样?-趣历史网

现在的印第安人主要分布在哪里?生活过的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印第安人(Native American),除对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他们所说的语言有上百种,一般统称为印第安语或美洲原住民语言。印第安人的族群及其语言的划分情况至今均没有公认的分类。

北美洲

西部大平原和北美东部的古印第安人(Paleo-Indian),尽管环境不同,却有类似的经济活动。在美国西部──从俄勒冈州到墨西哥北部,从太平洋海岸区到落基山东边──散居着沙漠文化的印第安人,以狩猎及采集果实为生,但已有原始农业技术发展。

太古晚期在工具技术上有了进步的发展,诸如有沟槽的石斧及石锤等,而且在不同地理区域的部落间有贸易制度。西元前3000~前2000年,气候变得温暖,于是有些印第安人跟在吃草的野牛之后,进入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河与亚伯达(Alberta)地区,亦有更北进入北极冻原。

前2000年前后,美国西南部原住民已开始种植玉米。西元200~700年,是一个寒冷时期,阻碍了农业发展。700~1200年,密西西比河谷中发展出以村落为基础的文化,特色是进步的农耕方法与复杂的仪式。此时期在西南部各处散居的原住民,如阿纳萨齐(Anasazi)、莫戈隆(Mogollon)及霍霍坎(Hohokam)等均属前普韦布洛(pre-Pueblo)社会。莫戈隆的农业技术是阿纳萨齐加以改良的,利用雨水与引导河水来浇灌作物;亚利桑那南部的霍霍坎文化是以灌溉来维持其农业经济。西元后第一个1,000年期间,普韦布洛文化发展出用石块建造居室的技术,并在制陶方面有重大进展。1300~1700年为退步的普韦布洛时期,由于居民向东、南方迁移,许多石屋因此荒废。现代普韦布洛时期始自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前来定居之时。普韦布洛文化与农耕方法的某些特色至今犹存。

在殖民时代,欧洲各国采取不同的政策来对待北美印第安人。西班牙人吸收原住民成为基督徒,并使其居于指定地区。法国人与印第安人建立贸易关系。英国在1763年宣告将阿帕拉契山以西地区拨给原住民,有效期至英国统治结束而终止,接着由美国予以采行。

1848年在加州发现黄金后,众多白人向西迁移,遂爆发欧洲白人与印第安人争夺土地的长期战争,包括1876年苏族(Sioux)、夏延族(Cheyenne)进行的卡斯特(Custer)大屠杀。1887年多数印第安人迁入保留地,是年《道斯土地分配法》(Dawes General Allotment Act)使印第安人丧失了近348,100平方公里(134,400平方里)的土地。1934年的《印第安人重新组织法》(Indian Reorganization Act)施行改善原住民生活的措施。1950年代以来,由于新的政策以及社会上对民权的关心,印第安人成立了许多组织,并引起全国注意到他们的问题。

中美洲

万余年前,印第安人进入尼加拉瓜与墨西哥北部地区之间的中美洲,耕种技术的发展可追溯至公元前4500年左右,由于农业技术的稳定进步导致前2000年前后建立农业社会,由于粮食供应渐趋稳定,使小的居民点演进为大市镇,并刺激了陶器与其他艺术品之成长。公元后第一个1000年称为古典时期,有玛雅文明兴起,当时人们由僧侣阶级统治。

他们最重要的神是丰收神克特拉洛(Tlaloc),其标志是美洲虎,是现存雕刻品中常见的主题。在后来的文化中,以传统上更为好战的鹰来代替美洲虎,同时,以人作牺牲也成一种常见的行为。公元1000年前后,托尔特克(Toltec)与阿兹特克(Aztec)两帝国取代了这些以为基础的社会型态,直到16世纪西班牙入侵为止。阿兹特克帝国在巅峰时期,几乎控制了整个中美洲。

最早移民来的种族依居住地区可区分为几个不同的文化分支。其中之一在墨西哥西北部的海岸、沙漠与多山地区谋生。另一支塔拉斯科人(Tarasco)定居在米却肯(Michoacan)山区。玛雅人则占居危地马拉、犹卡坦半岛及墨西哥的恰帕斯(Chiapas)等地的一部分。阿兹特克人则集中在墨西哥中部的高原地和今日墨西哥城。第五个分支在墨西哥南部海岸和高地。中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特色,是以小型社区方式定居,而以个别家庭为基本单位,男性与年长者居领导地位。社区活动以市场为中心,另心为机关,官员同时亦主持仪式。虽以西班牙人引入的天主教为主要礼拜方式,但精灵崇拜、及依然存在。

欧洲工业的技术与工具随天主教与西班牙人的征服传入中美洲,后来矿藏、农场、牛群成为殖民社会的经济中心。1821年的革命,使墨西哥与危地马拉当地出生的西班牙人与其他混血后裔脱离欧洲人之控制并组成新的。1910年墨西哥发生另一次革命,扫除了排他性的社会与经济政策,开始认同印第安人在、文化与经济方面的贡献。20世纪后期,在墨西哥城市与农村社会中,对印第安人有更完整的无差别待遇出现。

南美洲

据考古纪录,南美文明开始于公元前一万年,第一批北美与中美移民到达时。

他们定居于火地岛、阿根廷、智利南部、大峡谷地区的中南部平原及中央安地斯山的部分。他们的群体以亲属关系为基础,而以性别及年龄来定阶级。这些游牧的群体后来被高度农业发展的社会所取代。农耕社会位于巴西和大安地列斯的阿拉瓦克(Arawak)海岸及内陆森林地区。由于他们的食物充裕,所以能够维持较大且稳定的社会单位。其他在加勒比海沿岸和安地斯山北部定居的民族,以军事及仪式为基础,在农业技术支持下,出现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型态。

南美洲的原住民文明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生根于安地斯山中部,其后进步迅速,数千年间在农耕、技术上皆有开展。约公元1000年前后,有奇穆(Chimu)、蒂瓦纳库(Tiwanaku)王国,及后来的印加帝国。印加的繁荣盛况直到16世纪西班牙人入侵才衰落下来。它的领域从秘鲁延伸到智利北部,曾发展了有效的灌溉系统和复杂的控制粮食生产、储存与分配的制度。人口最多时达350万。其社会阶级分为世袭的王室、贵族、工匠及农民。

印加文明最显著的革新,是以法律取代习俗来制定社会组织及高水准艺术产品的造诣。16世纪欧洲人征服南美,使印加帝国的农业与习惯完全被西班牙人的方式取代,天主教亦取代印加。印加的贵族与工匠阶级纳入殖民地阶级制度中,而农民则沦为劳役者。在低度开发地区,印加人民仍保持他们某些文化传统,并与现代工业中心维持经济交易。其他南美印第安人如阿劳坎人(Araucanian)等一直成功地抗拒西班牙人统治,直到19世纪后期始遭压制、同化或迁入保留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谁能教我些简单的术?

六壬简单。一看就会。

求简单的术

简单的没有准的!越高深的越准!像太乙、奇门遁甲、六壬是最高预测学也是准确率最高的预测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