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1996

袁树珊给杜月笙算命,杜月笙算命是真的吗

兴仁信息网2024-02-26 04:12:290

袁树珊的人物生平

三十年代,袁先生学问已成,遂不再行医,正式投身于星相界。因勤于钻研,学问广博,在镇江星相学界已属于佼佼者。各地社会名流,慕其高名,纷至沓来,求卜问命。最先前来的是民国大员何应钦,求得批命后,何非常钦佩,并向蒋介石力荐。蒋公也是相信命相之学的,于是也欣然前往。袁树珊先生不卑不亢,大大方方地接待了蒋公,直言批述,甚得蒋公欣赏。消息传开后,上至政界显要,下至富商巨贾,均以手持袁先生所批的命单为荣。据说北洋军阀吴佩孚亦曾泒专人往求一卦,对袁先生所批的命单推崇备至,以至于派出一黄姓军官作为专使持其手书赶赴镇江,面见袁树珊,重金请其出山,作为自己的幕僚。袁先生并不肯趋炎附势,得书后淡然处之,并书“吴威喜则树珊荣,吴威怒则树珊恐”十四字回复,婉拒了吴佩孚的邀请。对于其厚礼重金,袁先生分文不取,未开封便交由来使带回。

几年后,袁先生的“润德堂”从三仙巷迁入江上里,一时来人如织,门庭若市,几乎是“门限三易”,来求他看八字、批命单的人络绎不绝。少年得志的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缪斌,也驾临请批命书。自然,少年中年,富而且贵,一无差错。但最末一句,有“受累于吴”的话,众人不解,缪斌本人也未详加请教。抗战伊始,缪斌就投靠汪伪,作了汉奸。抗战胜利后,自然沦为阶下之囚。无奈之下,缪斌请夫人找无锡同乡国民党元老吴稚辉作说客,向蒋委员长求情。由于吴稚辉过于认真,一再通过多方面向蒋介石游说,反而使蒋介石起了疑心。当时有一种说法,缪斌之投汪逆,本是受蒋介石之秘令潜伏敌后,且代表重庆方面赴日与日酋秘密谈和。如此隐情,若有外泄,领袖颜面何在?国民下令立即枪决,以正视听。相比其他免于一死的大汉奸们,确应了袁树珊先生的“受累于吴”之谶矣!

抗日战争期间,镇江沦陷后,袁树珊为避兵火,赴上海英租界同福里避难。英国人哈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逃离了上海。其代理人袁希廉将哈同原来的住宅——同福里哈同花园12号的洋房,做价10根金条,卖给袁先生。因仰慕袁先生的声名及为人,赠以全部家俱及日用物品。略事归置后,“润德堂”命馆在哈同花园挂牌开课。一时,沪上闻人听得消息后,纷纷前来求课。因来人甚多,只得一一预先登记,面谈后约期交付命单,再加以述释。当地的小混混们,见命馆生意甚好,意欲分点红利,不断前来寻衅滋事,搞乱排除秩序,袁先生甚是为此烦恼。恰当此时,青帮黄金荣也前来求卜,闻听此事后,便精制一幅《英雄独立》的图轴,派出一位金姓弟子,率四人军乐队,乘坐吉普车,吹吹打打,前往润德堂奉赠。小混混们见了大混混,甚是惊惶不安,遂一一前往润德堂告罪,祈求原谅。袁先生并无恶言,反而赠每人以两块大洋的酒资。此逸事不日传遍上海滩,润德堂从此再无门户之扰矣。

1938年,国民党军官睢团长夫妇、营长郭岐、宗副官等一行四人,于南京兵败后,辗转来到上海,避居于法租界内,四处设法寻找机会逃离上海,归队继续抗日。四人中,睢团长一向非常相信星相之学,认为当此危机存亡之时,理当就近拜访命理大家袁树珊先生,以期得到指点。郭岐其时正当壮年,认为命运乃是自己奋斗创造而得之,算命看相,只不过是事后附会,没有意义。但其他三人坚持要前去一试,郭岐不便峻拒,只好一同前往。在为其他三人看完相后,袁树珊先生将郭岐双手仔细端详,继而略窥面相后,说:“郭先生是军人,到四十岁时可升少将师长。后在沙漠中作战,因此战失败,将有性命之忧。不过,您最后仍能顺利脱险归队,从此一帆风顺,后福可羡。”袁先生的断语,郭岐并不相信,认为预知未来乃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并没有放到心上。后来,四人顺利逃离上海,经到武汉归队,不时升调,果于四十岁时升为四十五师少将师长,戍守伊犁区精河县。1945年上半年,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叛乱。1945年下半年,三区的军队向精河、乌苏进攻。自9月3日起,不明国籍的飞机轰炸乌苏、精河,叛军以重炮、燃烧弹等不分昼夜集中攻击,四十五师兵力全部覆灭。战事发生之地,正是沙漠之中。因为缺水,郭岐渴至昏死,后为敌人救活,于战后交换战俘时,始又归队。后郭岐赴台,一生顺利,子女多有所成就。至此,袁树珊之言一一应验。郭岐晚年,回忆其事,甚是感慨,在其著作中辟专章以纪其事。[《陷都血泪录》,郭岐著,2005年7月第1版,第169页。] 袁树珊先生既然名满江湖,来往的又都是达官贵人,自然收入不菲,但他既不爱财,也不聚财。先生晚年,虽然影响力巨大,但自谦为“薄负时誉,饘粥有资”,对于资财,并不为意。略有所得,甚至于还准备重修汉司马季主之墓和严君平之宅,“一以发潜德之幽光,一以保固有之国粹”。

袁树珊平生最崇拜的就是武训[武训先生(1838~1896年),行七,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和伏羲[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他的理想就是兴办一所义学和建一座伏羲庙。在有了一定的收入并积聚了一笔金钱后,他便学习武训,在家乡小袁巷,以袁家祠堂的房屋作为校舍,兴办义学。为了激励学生们刻苦求学,袁树珊取“袁安卧雪”的典故,命名为“卧雪小学”。这个义学是一个六年制的完全小学,原有的四年制初小毕业的学生均有继续升学的机会。学校不收取学费,还免费发给学生们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为了让孩子们上学免遭风雨之苦,每人还发一只竹斗蓬。入学儿童并不仅限于本村,附近各乡村儿童均可申请入学就读。为了使学校经费有长期保证,袁先生还出资购买了20亩地作为校产。其中,16亩地租给附近农民耕种,所得租金充作学校日常经费。为了使学生不忘耕作,学校向每个学生发了一册《农家副业》的参考书,并把另外4亩地则作为学生的实验园地,供学生栽种、养殖等实习使用。义学的举办在当地影响很大,各界均非常欢迎和支持,群众和学生家长们纷纷自发前往义务施工,修整道路和校舍。可惜后来由于日寇侵入,镇江百业萧条,学校于第三年的暑假后被迫停办,但学校对于学生们的成才,仍起了重大作用,至今为当地民众所钦赞。

袁树珊本想在镇江云门山门外的小码头东侧建一座伏羲庙,但在卧雪小学停办之后,他改变了初衷。1941年,他把建好的伏羲庙的庙房改为校舍,创办了“伏羲小学”。由于日寇侵华后,社会经济崩溃,袁树珊财力不济,难以独力支持学校的开支,伏羲小学不得不向学生们收取一定的学杂费用。为此,袁树珊非常愧疚,特地为学校做了一块匾额,亲书“不如武训”四字,以表自责之意。岁月沧桑,此学校虽几度易名,但至今仍存。

老九门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历史原型吗后代子孙现状介绍

老九门是小说中杜撰的,没有后代子孙,名称取自清朝的“九门提督”一职,仅仅是取个喻意。

在南派三叔的作品《盗墓笔记》中,老九门指的是老长沙的九个盗墓世家,又称九门提督。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简称“九门提督”或“步军统领”,是清朝的驻京武官,设立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

为何称呼为九门提督有多种说法,其中最被认可的是,因为古代大城都有九个城门,来往的客商进出城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

而小说中的老九门取的就是这个意思,在长沙城里做文物买卖,你只能在这九大中选择一个,没有其它路可以走。

扩展资料: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九门提督)

清代,京师的卫戍、警备和治安保卫机构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通称“步军统领衙门”。长官简称“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京师内城共有城门九座,分别为:正阳、崇文、宣武、朝阳、东直、阜成、西直、德胜、安定)。

九门提督统领满、蒙、汉军八旗步兵和京师绿营的马步兵(即“巡捕营”),所部的具体任务是分泛驻守(“泛”指基层的军队编制)、稽查城门、缉捕盗贼、申禁巡夜等。

步军统领创设于清初,后经历了数次变迁。原来只统辖八旗的步兵营,到康熙十三年(1674),始兼提督京城九门事务(原由兵部管理),康熙三十年(1691),又兼管巡捕三营事务,官衔全称遂改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

雍正七年(1729),官署定名为“步军统领衙门”,十二年(1734),在宣武门内京畿道正式建立衙署,九年后迁至北城帽儿胡同,又称“北衙门”(同为负责审案的刑部因设在南城称“南衙门”)。

乾隆四十六年(1781),巡捕增设左、右两营,变成中、南、北、左、右五营,故该衙门的主官改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嘉庆四年(1799)改官秩为从一品。

参考资料:老九门-百度百科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百度百科

袁树珊为什么不让儿子学命理

先生早年随父寓居镇江,以医为业,兼以算命卜卦。 袁树珊后就学于北京大学,并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帝大攻读社会学。

杜月笙疾病缠身,将命运交给此人,结局如何?

杜月笙疾病缠身把最后的命运交给了袁树珊,袁树珊是个算命先生,在最应该接受治疗的时候放弃了对疾病的治疗。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于病逝,终年63岁 。

做人要做杜月笙,嫁人要嫁杜月笙,杜月笙的魅力在哪?

这句话如果是放在八十年前、一百年前说,或许没有问题,可若是放到今天的话,那就显然不合适。

将“做人要做杜月笙”奉为圭皋,那就首先得知道杜月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不能只看到他的风光。

杜月笙是很风光,可是风光的背后,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经历才造就了后来的杜先生?

杜月笙出生于贫寒之家,这个贫寒并非一般的贫寒,他三岁丧母,五岁丧父,八岁之时继母离奇失踪,从此孤苦一人飘零于世。

他寄于舅舅家之篱下,被舅舅一家视为累赘,已经到了那种他宁愿浪荡街头也不愿在舅舅家受冷眼、吃冷饭的地步。

他十三四岁就已经跪别外祖母,一个人踏上了去上海的路,并且发誓不混出个人样绝不回老家。

他初到上海之后,给人端茶倒水、端屎端尿,好不容易稳定了下来,却因为而被老板扫地出门。

他后来更是因为赌得没白天没黑夜,乃至于一病不起,差一点没了命,若不是他姑姑灌他吃了瘌蛤蟆蝌蚪,他可能早就死了。

你想做杜月笙,那你可曾做好了吃这种苦头的心理准备?

如果这种苦头你都吃不了,你还想做杜月笙这样的人?那就是痴心妄想。

杜月笙是靠什么发家,成为“一生一世,经手洋钿,何止万亿”的大亨?古往今来不外乎就那几样。

洎乎近代,不过又多了一个“毒”字而已。

杜月笙之所以能够成为那么风光的人,最原始的原因总结起来也不过就是一个字:黑!

杜月笙所处的那是时代能够为他提供有利的土壤,让他能够无所顾忌的“黑”,可时至今日,谁还敢如此?

当今这个时代,谁想成为杜月笙这样的人,那么到最后就只有一个结果,铁窗生活在向你招手。

这个时代早就不需要杜月笙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绝不允许再有杜月笙这样的人的存在。

当然,杜月笙虽然起家于“黑”,捞了无数的财富,但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确实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对于这一点,我始终觉得是杜月笙身上一个很可贵的优点,另外他在待人处世方面的原则也颇有可善之处。

所以说,身处于这个时代就别说什么“做人要做杜月笙”了。

杜月笙身上的优点以及他待人处世的那种方式才是我们应该学的,而不是去成为他那样的人。

此外所谓的“嫁人要嫁杜月笙”,实际上也并不值得提倡,当然这要是放在他那个时代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

因为杜月笙有钱有势,而且能够坐到有始有终,只要娶回家了的女人,他基本上就不会抛弃她。

那个烽火弥漫的时代,如果能够嫁给杜月笙,那必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一点毋庸置疑。

可到了当今这个时代,却还想着嫁给杜月笙,那恐怕不会有好结果。

杜月笙本身并非一个专情之人,也就是说,他绝不会只爱一个女人,更不会只娶一个女人。

又想要杜月笙的钱,又想要杜月笙的爱情,那几乎是一件零概率的事,除了钱之外,他给不了一个女人想要的安全感。

此外,嫁给杜月笙还要承担杜月笙的职业所带来的风险,别看他一时风光,但到了这个时代他风光不了多久。

杜月笙的职业会有什么风险?那当然还是那两个字,铁窗。

杜月笙这样的人到了当今这个时代,一旦栽了跟斗,几乎就一生不见天日了,那么嫁给他的人就会人财两空!

话说得难听一点,那些嚷嚷着“嫁人要嫁杜月笙”的人,实际上不过是为了看中了杜月笙的钱罢了。

所以,“做人要做杜月笙,嫁人要嫁杜月笙”这句话从来只适用于杜月笙那个时代,或者是比那个时代更糟糕的时代。

杜月笙是好的吗

亦正亦邪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