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5810

唐卡中的六道轮回与地狱精神,唐卡六道轮回的寓意

兴仁信息网2024-02-29 11:38:190

六道轮回中六道是哪六道?每一道又分别代表着什么

六道者:一、天道,二,修罗道,三、人间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地狱道在六道之中,以地狱道之痛苦为最甚。

「地狱道」只是一个统称,其实它可被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四大部分。除孤独地狱外,其他地狱均为众生之集体共同业力所创造的。造作最重恶业者,会投生于地狱道中,经历几十万亿年才有可能离开此道之苦。

地狱道的众生,并不由母胎所出,亦非因卵而出,而是化生出的。在八大热地狱中投生的众生,受着各式各样的大苦。在有些热狱中,众生会互相砍杀,但却不死去,只能经年累月地忍受不断被杀害之痛苦,完全无法出离。在其他狱中,众生会被烧至七孔冒烟,或被肢解,又或被放入熔铜中煮至皮开肉烂。这些都是过往之恶业力成熟时,所幻化出来的惨况,苦不堪言。在八大寒地狱中,有情众生受着不同程度之寒苦所逼,甚至会被冻封僵立几百亿年之久,却因业力未尽而不会死去。其他地狱的各苦,衲就不在此详述了(注:参考著作《生死之轮》)。总之,地狱道是六道中痛苦最大的一道。

构成不同佛经中对于地狱的描写亦有不同,有八大地狱、一百三十六地狱、六万四千地狱等等说法。

畜牲道相对而言,投生畜牲道的众生是三恶道中受苦最少的。

畜牲道的众生,居住在陆地上的少,居于海里的为多。从最小的昆虫到鲸鱼及大象等,都属于畜牲道的众生。此外,还有例如龙族及大鹏金翅鸟等我们并不常见到的动物,也都属于畜牲类别。有些畜牲寿命只有一天,也有些可以寿命长达多劫。

只要我们观察陆地上的畜牲,便可略为明了此道的痛苦。在野外漂泊的动物,长期捱受寒、热、饥、渴、被猎杀及相互啖食之苦。被人类畜养的动物,则被劳役、鞭打,更被宰杀而取皮、肉及骨等,一样苦不堪言。

地狱道及饿鬼道的生命,因为大苦而无暇修持佛法。畜牲道的众生,则愚昧无智,故此不太可能明白佛法,所以亦无从修善。这其中只有极少数的畜类是例外。故此,一旦跌入畜牲道,便要痛苦地捱至业力消尽而另一过往小善因成熟,方有望再度为人。大家想一想,我们这一生中杀生多少次了,这就会导致无数次于三恶道中轮回,万劫不复。人道 众生因不善业而投生于三恶道,而因善业而感召生于三善道之果报。在三善道中,生于天界之福报最大,修罗道次之,人间则再次之,但人间却是最适宜修持佛法的地方。

投生人道的痛苦,主要可被归纳为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

对老、病及死苦,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了解。对于生苦,我们或许不太明白,亦无法记起自己在母胎内乃至出生过程所经历的痛苦了。在母胎内的近九个月间,婴儿所受的痛苦很大。虽然我们现在记不起了,但这不代表我们当时没有感觉。在出胎时,婴儿所受的苦更大。在出生后,我们连少许保护自己的能力也没有。若不是父母的守护照顾,我们可能只会存活几分钟,便会被野兽吃了或者冷死、饿死了。

老苦并非单单指老年之苦,而是指从入胎开始逐步走向死亡之苦。如果我们能活到老年,这种苦则更为明显。在年老时,我们的身体机能衰退,走多几步路也举步为艰,胃口也不好,脸上的皮肤变得像猴子似的,有很多事情想做也做不来。在五浊恶世年代,年轻人不懂敬老,老人益发感到自己不受欢迎。这老苦就像一个小偷,不知不觉间便把我们的青春偷去了。对不懂佛法的人来说,老苦包含了身心之苦。对通晓佛法的人来说,心上可以不觉苦,视老化为一种自然的事,但肉体上的老苦,则仍然无法回避。

病苦分为外在及内在病患两种。外病是如胃疼、癌症及肺病的种种病患。它们最大的威胁也不过是致死而已,影响力只及今生。内苦是贪念、瞋恨及愚痴等烦恼。因为它们能驱使我们的身、语、意作出如杀生等种种不善行为,致令祸延长至无量劫的未来多次转生受可怕的痛苦果报,所以它们绝对比外病严重。如果我们今生患了严重的胃病,不过是受几年苦,顶多也不过是病至死亡而已。但如果我们生起强烈的瞋心,这便会令理智失常,甚或因而出手杀生,这便结下了多生多世短寿及投生于三恶道的因缘,万劫不复。这一连串的多生苦报,亦只源出于一念之瞋。由此可见,心病是极为可怕的。

有关死苦,并不单指死亡时肢节及肉体所承受之痛苦,而且包括到时伴随之恐惧及不安。这些我们刚才在讨论死亡过程时已详说了,在此不再重复了。

阿修罗道 阿修罗,略称‘修罗’,是梵文Asura的音译,汉译佛经中还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等。其中修罗就是‘端正’,国人称其为天神,梵文‘阿’是否定冠词,‘阿修罗’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不酒神。

他们的福报很大,与天界众生相去不远。生于此道中的众生,于过往生中的善业力极大,却因其瞋恨的习气,而并未能生于天界中,只能以这种似天而非天的生命形式投生。

阿修罗道的众生瞋心及妒忌心极重,常常与天界之众生作战,但往往大败而返,被打至遍体鳞伤。这一道的众生虽然福报、寿元及智力俱大,但却因其瞋恨心而并不快乐幸福。

人道和天道为善道,阿修罗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带有嗔恨之心,执著争斗之意志,终非真正的善类。男阿修罗于各道中,常常兴风做浪,好勇斗狠,于诸天中,不时攻打天王,以谋夺位。 女阿修罗貌美,时常迷惑众生,使难修行。故此阿修罗虽然不用受苦,但死后堕落三恶道机会甚大(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为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为三恶道)。天道 天界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在欲界天中,享福及寿元是很大的,没有像人间的生苦、老苦及病苦。

欲界天的众生,入胎时是男女一对一对地投生于天界的花蕊中的。在花开时,他们便以天男及天女的形式化生。在天界中,并不需日、月来报时,而以花开花合为一天。这一道中的众生一生享乐不尽,有一个佛经中的故事与此有关。在释迦如来在世时,他有一个弟子叫「舍利弗」(梵名Shariputra),佛教中著名的《般若心经》便是为他而说的一部经文教法。这个舍利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比丘,他有一位弟子叫「海生」。海生是一位在家居士,其职业为医师,而且医术十分高明,受着众人的敬重。在海生出入时,由于其高贵地位,通常都骑象而出行。有一次,海生在半路上遇到其师父舍利弗。由于他十分敬重自己的上师,他竟然不顾仪态地、连跌带滚地由象背直接扑倒地面上向师父顶礼。所以,这个海生医师,可说是一个敬师的模范。海生在一生中作善甚多,但却死在其师舍利弗在生时。在死后,海生因其善业力而生于天界中。他的前生老师舍利弗,以神通升至天界,意欲为他说法教学。在见到前生为海生医师的天男时,舍利弗正欲趋前向他说法开示,但这个天男只向舍利弗扬了一下手示意,便马上继续玩乐去了。这并非是因为天男不记得舍利弗。相反地,由于其业力,天男能清楚记忆其前生的事,却因天界之乐实在诱惑太大了,以致他只能在一刹那间扬手向极为敬重的老师打招呼,便又迷失于极度的享乐之中。这个情况,就有点儿像我们在观看极为精彩的电视节目时,亲友来往我们亦只会略为应酬一下的情形。我们仔细想一想,一位本来至为敬师的人,在天界中仍然抵不住诱惑,何况是我们呢?由此可见,天界虽为六道中福报最大的一道,但却并非修持佛法的一个有利地点。正由于此原因,我们求生于净土中,而不求生于天界享乐。天界虽无生苦、老苦及病苦,但天界众生在死前,一样有极可畏的痛苦。他们的寿元虽极长,但始终亦难免一死。又由在天界投生时,他们的善业福报皆用尽了,下一生多投生于三恶道中。在死前的一段时间,天界众生会出现天人五衰的情况,例如其身上的花会枯谢、身上不再放出光明、本来自然散发香气之身现在发出阵阵体臭及身上开始流汗。于此时,其天界友人都会远远避开他,任由他一个孤独地等死。由于天界众生自然有神通力,他们能预见下生将堕恶道。我们试想想,我们不知下一生会投生何处,尚会怕死贪生。天界众生天生爱干净,而且一生享乐,在预见将生为污秽的畜牲、地狱或饿鬼道众生时,他们的恐惧及无依感是多么的大呢!

色界十八天的第一天是虚无天。此天天人欲根虽净,尚有色尘。在道经里,色尘又细分为粗尘六等、细尘六等和轻尘五等。色界天人一粗尘净即升色界第二天:六粗尘净升色界第七天;一细尘净升色界第八天;六细尘净升色界第十三天;一轻尘净升色界第十四天;五轻尘净乃升色界第十八天。色界第十八天“去欲界三十万里,乃丹霞之景。天人虽无情欲,尚有形色可见。若渐次修习,尘染顿尽,则升于无色界也”。

无色界第一天乃北方八天之第一天——皓庭天。此天天人轻染虽净,尚余染习。天人渐次修行,达到无想可忘、气观转妙之时,即升无色界最上一天——太素天。“此天去色界三十六万里,乃碧霞之景。天人身形微妙,无复色象。修学之者,若至此天更能进修,即升上四种民天也。”四种民天第一天为太虚天。此天“天人初出三界,结习顿忘,清净无染,喜乐无为,气入神观”(8 )。四种民天最上一天为太极天。此天“天人出二气之外,无年寿之限,到此究竟转入三境也。……此天在大罗之下,去无色界一百三十五万八千里,乃飞行元气,上朝三境。如劫运将终,此天不坏,天中圣人降凡开化为民之种。《生神章》云:”以充种民是也。

六道轮回和十八层地狱

生死海深,轮回路险,等你研究清楚,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嗡 班扎尔萨埵吽!

唐卡的功能

一、膜拜功能:

虽然,在今天我们已很难确定唐卡的起源,但纵观唐卡发生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唐卡的兴起与繁荣是随着佛教在藏区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是在一定的社会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藏族人民自古就居住生活在雪域高原,物质的匮乏、缺失虽然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艰难困苦,但同时也唤起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成为他们克服缺失,求得满足,争取幸福的动力,正因为如此,唐卡成为藏传佛教膜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一旦纳入膜拜体系,便获得了新的职能。它是激发和增强信徒的情感和观念的手段,是促使信徒按照他们的信念--同超自然界交往的手段。对崇尚藏传佛教的民众来讲,逐水草而居的经济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需要一种具有流动性,可以随时供奉身、语、意,积累功德、祈求幸福,瞻仰、赞颂佛陀的载体。正如藏区存在的帐篷寺院一样,唐卡自然成为最理想的载体,甚至可以说一幅唐卡就是一座穿越时空的佛殿。

首先从唐卡的形制来看。唐卡为纵向长方形,由边饰、画芯、帷幔、天杆、地杆等构成。整幅唐卡以神灵显现的地方画芯为中心;以红黄蓝三色锦缎边饰象征神灵出自吉祥彩云。黄色的帷幔在供养时向上折叠为团花,象征中心主尊神佛头上的华盖。有的唐卡,则在上方和下方中央,另缝制一块名贵锦缎,称之为天梯或殊地,是作为有情众生超脱苦海、进入福田的特别设置。就总体而言,一副唐卡画的构成、形制、色彩,恰好是一座意义上的最完美、庄重、神圣、华贵的供奉法器之宫殿,是一种适合游牧民族展挂的轻便佛龛画。

其次,从唐卡的内容来看。唐卡的题材虽然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科学、人文知识几乎无所不包,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但就其叙述内容的频率、叙述的象征方式而言又以为主。除了为大众所熟知的佛祖释迦牟尼、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度母、护法神、高僧大师等的造像以外,还有大量的佛本生故事、经变故事以及历史传承下来的蕴涵深刻教义的图案。就连一些历史事实的描绘也以大事为主,如《桑耶寺建造图》、《八思巴觐见忽必烈图》。这一方面说明了,唐卡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服务于社会的,另一方面又主要是服务于,是信徒修行观想、膜拜的对象,是教义的形象化阐释。

再次,就唐卡绘制的标准来讲。由于唐卡在藏族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因而对每一位唐卡的绘制者来说,都必须严格恪守传统的;三经一疏;三经一疏作为藏传佛教造像度量的标准,不但明确规定了佛祖释迦牟尼以及其他佛、菩萨造型的标准,而且指出,在色彩、手势、法器等方面也不得任意更改。如唐卡背景要宽阔,佛座宝座珍宝座,日座月座莲花座,背幔六饰等图案,要按经典来创作。十力六大般若佛,以及象征诸图案,恰当安排细琢磨。四周神眷的服饰,以及莲图和宝座,不要随心又所欲,要按经典去创作。比例准确就会使社会稳定,物华人丰,家庭平安。佛像量度增和减,功德危害我再谈:纵横长度皆具量,保佑地方的安然。头首适宜如宝盖,五谷丰登财宝添。额头、眉毛形善美,将能经常赐吉祥。口唇塑成鹦鹉唇,众生安乐且得胜。身像脖颈如海螺,经常获得诸成就。身像犹如狮子状,庄稼丰收得富强。手如大象前肢般,凡所希求均如愿。佛手善美粮丰足,经常遇上好年景。大腿宜应尽美好,腿肚形美人户增。身像足部若美善,戒律智慧皆成就。相反,比例失调,不合规范,就会灾荒连年、身形扭曲、财富折损、罪孽深重等等。

二、传播功能:

在人类发展史上,文化的传承经历了口头传承、文字传承、印刷传承和今天的电子传承等几个发展阶段。时至今日,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电子技术的发达,图像成为大众传媒的核心,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其实,图像的运用在藏族文化发展史上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运用广泛。精致的唐卡,就是以图像方式传播着藏族的文化,讲述着民族发展的历程,表达着藏民族不懈的精神追求。

唐卡的传播功能同样把放在第一位,其题材主要以为主。如诸多寺院都有的《六道轮回图》。

斯巴霍唐卡又称六道轮回唐卡或生死轮回唐卡。整个画面由一个棕色或红色的死神阎魔法王四肢怀抱巨大的圆轮组成,阎魔王头戴五骷髅冠,面三睛,巨齿獠牙,口衔圆轮的上部。整个圆轮是一个由里向外共三层的同心圆组成。在同心圆的中心画有鸡、蛇和猪,分别象征人类的贪、嗔、痴(即贪婪、仇恨和愚蠢)。这是人类缺点的集中体现,说明人世间一切罪孽都源自愚昧无明。中间一层,被分成6格绘成6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非天)、人、天的形象,总称6道。最外层的圆被分成12个格,绘12个画面,象征12缘起,具体形象和意蕴如下:1.无明。盲人象征。2.行蕴。陶工与陶壶。每个陶壶象征一种行为。3.识。猴子在树间摆动或猴子爬杆,象征不受调伏。4.名色。船只。5.入。空宅。6.触。男女拥抱接吻。7.受。眼睛被箭射伤的人。8.爱。男人饮酒。9.取。摘取果子的人或猴子。10.有。孕妇。11.生。妇女生产。12.死。一人背尸。

整个画面形象直观的讲述了佛教基本原理--集谛,在象征中揭示了生与死的意义。对本民族历史的讲述也是唐卡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举世闻名的史诗《格萨尔》唐卡,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像《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八思巴觐见忽必烈》等唐卡,形象化的书写了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唐卡传播的内容还包括其他有关的科学知识。唐卡中有一类被称作医药唐卡的。这类唐卡主要是对藏族医学知识的接受与传播。就像今天人们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观图,使得人们对自身生物性的了解有了直观的、直接的感性认识,体现出鲜明的知识图解作用。第巴桑结嘉措根据《蓝琉璃》和《月王药诊》中的脉诊、尿诊等内容绘制了79副医药唐卡,画面数千个构图,较为全面、准确地介绍了藏族医学知识,对藏医学知识的理解和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净化功能:

唐卡作为藏族人民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收外来艺术精华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特征、民族特征和地域特点的二维平面造型艺术。它们只不过是象征性的表示,目的是让我们记住三皈依。可是,由于这些偶像等象征物在指导佛徒通往皈依之道的思维意念中起了非同小可的作用,以至于这些佛徒以深深的敬仰崇敬之情看待象征物,并由此获得大量的善果,与他们敬奉真正的;三皈依;所获之善果丝毫不差的。这种通往皈依之道的思维意念就是修行者在唐卡绘制和接受唐卡时皈依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换言之,绘制和接受唐卡的过程就是皈依佛法的过程,是积累善业功德的过程,是心灵洗礼和净化的过程,也是人格塑铸、养成的过程。我们知道,唐卡的绘制除了要求画师懂得画理、画技娴熟之外,还要求域师品德高尚、熟知佛理。绘制期间忌食肉、忌葱蒜、忌女色。绘制前要沐浴净身,举行相应的仪式,颂念经文、奉献供品。正式绘制时,还要通过观修祈求智慧之神文殊菩萨进入躯体。可见,唐卡的绘制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修行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一种仪式,通过这一仪式,绘制者得以超越世俗的羁绊,使心灵获得升华,从而消除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紧张心理,从而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唐卡的绘制者如此,对唐卡的接受者亦是如此。值得指出的是,唐卡造型在善像、怒像、善怒兼具像三类中又以怒像神居多。这类神像以其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佛、菩萨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在极具张力的视觉冲击中,以无畏的气势、强烈的动感、威严的姿态使每一个信徒经历着灵魂的拷问。这就是绘画的要务不在描绘这种感性方面的东西。在绘画里应该感觉到的而且表现出的真正内容是精神的历程,是处在爱的苦痛中的灵魂,而不是某一主体所受到的直接的肉体的痛苦,对旁人苦难的痛心,或是对自己罪过的痛心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洗礼中,每一位虔诚的信徒驱除世俗各种烦恼,消除内心存在的一切心魔,净化着自己的灵魂,在爱的导引与恶的怖畏中实现善和美的完善。

四、审美功能

膜拜艺术具有两种职能:一是使信仰得到巩固和增强的专门职能,再是使感受这一艺术的人们产生审美感觉和审美判断的审美职能。毋庸置疑,唐卡作为藏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藏民族的审美和审美情趣,也培养了藏民族神性与人性融合、统一的审美观念。唐卡美学意蕴表现在诸多方面,无论是构图的饱满、均衡、严谨,还是色彩的绚丽,线条的流畅,都充满着浓郁的高原和游牧特征。从唐卡的色彩上来看,唐卡的色彩,基本上天然为主,在矿物质的融合中,整个色彩基调表现出亮丽的特征,使人们感受到高原固有的阳光的灿烂、明亮,就像走出黑夜的人看到光明,既有触觉上的温暖又有视觉上的鲜亮,亮得清澈透底,亮得明媚多姿。在线条的勾勒上,疏密有致,委婉多姿;曹衣带水,质感、动感真切、强烈。在密宗造型上以厚重、冷色的基调和鲜明的对比,以静态的线条移动突破空间的限制,创造出意义的延伸,令观者怦然心动、心潮澎湃。在善与美、真与假、恶与丑的斗争中获得高度的精神愉悦,最终获得崇高感。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意识、观念的改变,唐卡的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其审美性功能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当代,唐卡的审美功能获得极大的发展,其艺术性、审美性正挣脱的束缚,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从以上的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卡主要是服务于,是广大信徒膜拜和修行的渡船。同时,依附于的其他功能对藏区的社会发展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对唐卡功能的认识与把握,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在新时期充分发挥其作用,打造文化品牌,创建文化产业,最终促进藏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六道轮回是哪六道?十殿阎王都是谁?十八层地狱各是什么名字?

轮回理论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

六道者: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 十殿阎罗王分别是 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升;功过两半者,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入世间,男转为女,女转为田。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 曰孽镜台,令之一望,照见在世之心好坏,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日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入到十六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二殿,加刑发狱。

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忤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满转解第四殿。

第四殿,五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以小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第五殿,阎罗天子包,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铡其身首(包公即善于用铡刀),受苦满日,另发别殿。

第六殿,卞城王毕,三月初八日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狱。忤逆不孝者,被两用锯分尸。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查所犯事件,亦要受到铁锥打、火烧舌之刑罚。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七殿,再查有无别恶。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八殿,收狱查治。又,凡盗窃、诬告、敲诈、谋财害命者,均将遭受下油锅之刑罚;

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大热大恼大地狱,又名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痛苦,解交第十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

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日诞辰,司掌丰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桩,链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烧,烫烬心肝,随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 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生六道(天道、人道、地道、阿修罗道、地狱道、畜生道)。

第十殿,转 轮王薛,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州投生。男女寿夭,富贵贫贱,逐名详细开载,每月汇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卵胎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凡发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酴忘台下,灌饮迷汤,使忘前生之事。十八层地狱

第一层,拔舌地狱

凡在世之人,挑拨离间,诽谤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辩,说谎骗人。死后被打入拔舌地狱,掰开来人的嘴,用铁钳夹住舌头,生生拔下,非一下拔下,而是拉长,慢拽......后入剪刀地狱,铁树地狱。

第二层,剪刀地狱

在阳间,若妇人的丈夫不幸提前死去,她便守了寡,你若唆使她再嫁,或是为她牵线搭桥(如果是他守了寡要是丈夫没遗产他自己一人岂不是很辛苦,别人为她牵线搭桥也是为他好,而且带有严重的轻女现象,如果寡妇要去那寡夫呢?不理解),那么你死后就会被打入剪刀地狱,剪断你的十个手指!更不用说她的丈夫还没死,就向《水浒》中的王婆,潘金莲本无意勾引西门庆,王婆却唆使她讨好西门大官人,并赠予她毒药,毒害武大郎。且不说潘金莲,西门庆下场如何,单讲这王婆子,剪刀地狱够她一戗

第三层,铁树地狱

凡在世时离间骨肉,挑唆父子,兄弟,姐妹夫妻不和之人,死后入铁树地狱。树上皆利刃,自来人后背皮下挑入,吊于铁树之上。待此过后,还要入拔舌地狱,蒸笼地狱

第四层,孽镜地狱:

如果在阳世犯了罪,即便其不吐真情,或是走通门路,上下打点瞒天过海,就算其逃过了惩罚(不逃则好)还有犯罪在逃之犯人,逃亡一生也终有死那天吧?到地府报道,打入孽镜地狱,照此镜而显现罪状。然后分别打入不同地狱受罪。

第五层,蒸笼地狱:

有种人,平日里家长里短,以讹传讹,陷害,诽谤他人。就是人们常说的长舌妇。这种人死后,则被打入蒸笼地狱,投入蒸笼里蒸。不但如此,蒸过以后,冷风吹过,重塑人身,带入拔舌地狱。

第六层,铜柱地狱:

故意纵火或为毁灭罪证,报复,放火害命者,死后打入铜柱地狱。们扒光你的衣服,让你裸体抱住一根直径一米,高两米的铜柱筒。在筒内燃烧炭火,并不停扇扇鼓风,很快铜柱筒通红......嘛感觉?看过《封神榜》吗?苏妲己的炮烙?看到此你肯定激灵一下。

第七层,刀山地狱:

对于神灵,你不信没关系,但你不能亵渎他;杀牲者,别提杀人,就说你生前杀过牛呀,马呀,猫,狗,因为它们也是生命,也许它们的前生也是人或许还是你的......因为阴司不同于阳间,那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牛,马,猫,狗以及人,来者统称为生灵。犯以上二罪之一者,死后被打入刀山地狱,脱光衣物,令其赤身裸体爬上刀山......视其罪过轻重,也许“常驻”刀山之上。

第八层,冰山地狱:

凡谋害亲夫,与人通奸,恶意堕胎的恶妇,死后打入冰山地狱。令其脱光衣服,裸体上冰山。冷~另外还有成性,不孝敬父母,不仁不义之人,令其裸体上冰山。潘金莲定在!

第九层,油锅地狱:

卖淫嫖娼,盗贼抢劫,欺善凌弱,拐骗妇女儿童,诬告诽谤他人,谋占他人财产,妻室之人,死后打入油锅地狱,剥光衣服投入热油锅内翻炸,啪,啪直响!依据情节轻重,判炸N遍……有时罪孽深重之人,刚从冰山地狱里出来,又被押送到油锅地狱里暖和暖和……

此为上九层,即东地狱,虽叫法与酆都略有不同,可见地狱何其多也,并非董某手误。而《水陆全图》中的下九层的西地狱,则更为残酷……

平常人们所说的十八层地狱,数目是对了,但从意义上却不见得理解。《十八泥犁经》中讲到这十八层的差别,最主要不在于空间的上下,而在于时间和刑法上的不同,尤其时间上。

若与阳世的时间比较,第一层地狱是以人间的三千七百五十年为一年,在这里的众生必须在此生活一万年,想要早死一天都不行,而这一万岁就相当于阳间的一百三十五亿年。而由于地狱的时间和寿命都是依次倍增的,所以,到了第十八层地狱,便以亿亿亿年为单位,如此长期的受刑时间,可说是名符其实的万劫不复,痛苦和残酷的景象,是世人所难以想像和理解的。

第十层,牛坑地狱:

这是一层为畜生申冤的地狱。凡在世之人随意诸杀牲畜,把你的快乐建立在它们的痛苦上。那么好,死后打入牛坑地狱。投入坑中,数只野牛袭来,牛角顶,牛蹄踩......(本人认为是最舒服的一层了。) 另据记载,与之相反的还有名为“刀船地狱”的,未在此十八层地狱之列,后面将补充。

十一层,石压地狱:

若在世之人,产下一婴儿,无论是何原因,如婴儿天生呆傻,残疾;或是因重男轻女等原因,将婴儿溺死,抛弃。这种人死后打入石压地狱。为一方形大石池(槽),上用绳索吊一与之大小相同的巨石,将人放入池中,用斧砍断绳索......

第十二层,舂(音同“冲”)臼地狱:

此狱颇为希奇,就是人在世时,如果你浪费粮食,糟踏五谷,比如说吃剩的酒席随意倒掉,或是不喜欢吃的东西吃两口就扔掉。死后将打入舂臼地狱,放入臼内舂杀。希奇的是如果你吃饭的时候说话,特别是脏话,秽语,骂街,死后同样打入舂臼地狱受罪。所以提醒大家,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特别是骂街。

第十三层,血池地狱:

凡不尊敬他人,不孝敬父母,不正直,歪门邪道之人,死后将打入血池地狱。投入血池中受苦。我也不大明白,为什么难产,吐血,流血而死(见红而死)之人死后也投入血池中受苦?

第十四层,枉死地狱:

要知道,作为人身来到这个世界是非常不容易的,是阎王爷给你的机会。如果你不珍惜,去,如割脉死,服毒死,上吊死等人,激怒阎王爷,死后打入枉死牢狱。就再也别想为人了。我劝戒在世的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顽强的活下去,是懦弱的表现。特别是那些殉情的年轻人们。

第十五层,磔刑地狱:

现在不多见了,不过此罪过很大。即挖坟掘墓之人,死后将打入磔刑地狱,处磔(音同“哲”)刑。

第十六层,火山地狱:

这一层比较广泛,损公肥私,行贿受贿,偷鸡摸狗,抢劫钱财,放火之人,死后将打入火山地狱。被赶入火山之中活烧而不死。另外还有犯戒的和尚,道士。也被赶入火山之中。(这层应该是人满为患)

第十七层,石磨地狱:

糟踏五谷,贼人小偷,贪官污吏,欺压百姓之人死后将打入石磨地狱。磨成肉酱。后重塑人身再磨!另外还有吃荤的和尚,道士同样如此。

第十八层,刀锯地狱:

偷工减料,欺上瞒下,拐诱妇女儿童,买卖不公之人,死后将打入刀锯地狱。把来人衣服脱光,呈“大”字形捆绑于四根木桩之上,由裆部开始至头部,用锯锯毙。

唐卡中佛教画命名怎么分

画:有佛、菩萨、天王、度母、天女、密宗本尊和护法神等偶像画及佛陀的本生故事、寺院的建筑场面等。大昭寺、扎什伦布寺,以一组廊院专门绘制千佛,气势很大。画中还有辨经、跳神、弘法、传经等活动和表现世界观的“坛城”画、“须弥山”图、“六道轮回”图等。

一般来讲,每幅唐卡画面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各代表天堂、人间与地狱。此固然说明了佛教的教义,也反映了西藏原始——本波教的三界说,但是有一定的变异。中央部位一般绘上本尊造像,亦即信徒供养膜拜的对象,诸如释迦牟尼、五部金刚大法、诸祖师等;上部即为空界,亦称圣界,绘有诸佛菩萨;中部即为人间,也称凡界,绘有护法神及僧侣;下部即为阴间,也称地狱,绘有罗刹鬼等。但圣凡之界并不如此严格区分,常常也有不依此绘制的唐卡。居于空界最中的一尊佛像,称之为“顶严”。本尊即是此佛的部属。

绘于唐卡之上的各种图案,如诸佛菩萨的造型以所佩带的饰物项冠、璎珞、念珠等等,所持的法器,各有其意义,不一的造型,并非艺术家随心所欲而制作,单就手的姿势与放置的部位,就有无数,或双手合十置于胸前,或一手竖立置于跏趺座上等。

唐卡怎么挂图片

一、六道状况

佛陀概括世间一切有情,归为六大种类,有:天、人、阿修罗、

畜生、饿鬼、地狱,这即是‘六道’。世上固有许多生物学家,

对于动物,亦有其不同的分类法,却因受到个人智慧学问的限制

,总不及佛陀的圆满周到。这因佛陀不但能见凡夫肉眼之所见(

如人畜二道,而畜道凡夫亦只见其少分),且亦能见凡夫肉眼之

所不见(如天、修罗、鬼、地狱四道)。学佛之人,以相信圣言

量为依归,固不可因我之不见,遂谓为虚诞无有。

六道众生的状况,千差万别,一一细说,不胜繁杂,今为略举二

端,藉知大概。1、是‘类受’,类指正报身心的种类,受指依

报世界的享受。其中依报,诸多种类,单举寿长,以推余福。2、

是‘苦厄’,苦是痛苦,厄是灾厄。六道果报,固然有别,总之

不离观受是苦。

1、天道

天,是天然自然,享乐殊胜、身形殊胜之义;此道众生,居六道

之首,威德特尊,神用自在,故名为天。

约‘类受’言:共分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亦名空界);

自下而上,计二十八层天。其中欲界六层,亦如人间,有男女饮

食之欲;其第二层名忉利天,居须弥山顶,自有三十三天(此三

十三天,约横面言),即山顶四角,各有八天,中为帝释天主,

世俗所尊玉皇上帝,即指此言;而第六层,则名他化自在天,却

是魔王波旬所居。又、色界有四禅十八层天,皆有禅定,已无男

女饮食之欲,犹带身形楼阁诸色;其中前三禅各三天,第四禅有

九天。又、无色界有四层天,入四空定,已无形相,只存神识。

天上各种享受,皆殊胜于人间;如食曰天厨妙味,共一器食,随

福差别;衣曰天衣无缝,不似人间,千缝百补。至于寿命,亦长

人间甚多:如第一层四王天,寿五百岁,却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日

计算。向上一层,按此间倍倍增加;如第二层忉利天,寿一千岁

,却以人间百年为一日计;乃至第六层他化自在天,寿万六千岁

,而以人间千六百年为一日计。如是递增,至非想非非想天,则

寿八万大劫。这因前生造上品十善因缘,方得如此殊胜果报。

约‘苦厄’:欲界天有五衰,寿将尽时,自然头上花萎、腋下汗

出、衣裳垢染、身体臭秽、不乐本座,是名五衰。五衰现时,知

必当死,愁忧恐怖,苦等地狱。又、色界天有三灾,初为火灾,

劫火兴时,初禅以下,尽化灰烬;二为水灾,劫水起时,二禅以

下,皆遭淹没;三为风灾,大风所吹,三禅以下,乃至微尘,皆

无余在。呜呼!所住器界尚不能存,何况寄居众生,安能永在?

甚至四禅天人,虽具深禅定,一旦命终,即不乐入禅,风触吹身

,唯除眼识,余皆有苦。又、无色界四天,虽无下面二界粗苦,

仍有如疮(空无边处天)、如痈(识无边处天)、如病(无所有

处天)、如箭入体(非非想处天)等微细苦;且寿命尽时,定力

遂失,知当死堕,譬如高山忽坠深涧,生大恐怖。

2、人道

人,梵语摩冕赊,翻为意,以此道众生作一切事,皆先意起。法

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人能安忍。

约‘类受’言:人道分布于四大星球之上,身形寿享,皆不相同。

如东弗婆提,寿二百五十岁;南阎浮提,寿一百岁;西瞿尼,寿

五百岁;北郁单越,寿一千岁。即以南阎浮提(亦即吾人所居地

球)而言,五大洲上所居人种,发肤颜色、风俗习惯,乃至土地

资源,亦多悬殊。然书经云:惟人为万物之灵;礼亦云:人者,

天地之心,五行之端。盖以人易近道,最能止息妄心,堪能修行

而言。此因前生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

约‘苦厄’言:三苦八苦等。

3、阿修罗道

阿修罗,此翻无端正,又翻无酒,或云非天。以此道众生男丑女

端,故名无端正。又因遍采名花,酝于大海,欲成香醪;但以鱼

龙业力,其味不变,故云无酒。因多嗔多忌,虽有天福,而无天

德,故名非天。

约‘类受’言:此道众生,分别摄属天、人、畜、鬼四道,故楞

严经云:三界中有四种修罗,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

此从卵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

月,此从胎生,人趣所摄。有阿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

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

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

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摄属。既是分属四道,身形寿享等,

亦随其类,多有不同。总由因中,虽行五常(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却怀忌慢之心,所谓行下品十善,而感此道身。

约‘苦厄’言:各随其类,受苦不同。即以天趣修罗而言,除一

般苦外,又因常好与帝释斗,或断肢节,或破其身,或复致死;

若伤心断节,续还如故;若断其首,即便殒没。其他三趣修罗,

其苦更多。

4、畜生道

畜生,梵语底栗车,亦云傍生,以其形傍(身多横住),行为亦

傍(心多不正),故云傍生。

约‘类受’言:此道众生,包含甚广,举凡飞禽走兽,羽毛鳞介,

或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皆摄属之。就其出生,分为

四大类:

(1)、胎生,例如牛马等,在母胎中,含藏而出。

(2)、卵生,例如鹅鸟孔雀,依壳孵生。

(3)、湿生,例如蛤虫飞蛾,藉湿秽暖气而生。

(4)、化生,如龙等,无而忽有,唯依业力,变化而生。若论

寿命,有朝生而暮死,有春夏生而秋冬死,乃至经千百岁而后

死者,千差万别;而其身形享受,亦多悬殊不等。

约‘苦厄’言:或苦役、或充食、或人杀、或互啖,其苦无穷。

近代西方学者有言:‘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可谓说中畜生道

实况。总因前生愚痴贪欲,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5、饿鬼道

饿鬼,梵语音译为??黎多、薜荔多、闭戾多、俾礼多、卑利多、弥

荔多、即鬼道、鬼趣、饿鬼道。又鬼者畏也,饿云饥饿,此道众生,

多受饥饿怖畏,故名饿鬼。

约‘类受’言:分三类九种,(1)无财鬼,以无福德,不得食故;

(2)少财鬼,少得饮食故;(3)多财鬼,多得饮食故。无财鬼又

分三:a、焰口鬼,火焰炎炽,常从口出;故纵得饮食,亦化灰烬。

昔目连尊者母,即堕此身。b、针咽鬼,腹大如山,咽如针孔。c、

臭口鬼,口中腐臭,自受恶报。少财鬼亦分三种:a、针毛鬼,毛

利如针,行便自刺。b、臭毛鬼,毛利而臭,自拔受苦。c、大瘿

鬼,咽垂大瘿,自抉啖脓。须知,谓少财鬼少得饮食,非真如人间

净妙食,苟得厕坑粪秽,已似山珍海味了。多财鬼分三种:a、得

弃鬼,常得祭祀,所弃食故;b、得失鬼,常得巷陌,所遗食故;

c、鬼,具威德,常得人间祭祀。譬如人间所供城隍、土

地、王爷,乃至一般神只,均属此类。诸类饿鬼,居遍诸趣,随所

生处,而受其形,或居海渚,或在山林;或似人形,或似兽形,亦

自差别。其寿有五百岁,却以人间一月为一日计。

约‘苦厄’言:以业力因缘,不闻浆水之名,所见清水,皆成脓血,

不得饮食,饥渴难当;且常为刀杖驱逼,故恐怖非常。此皆前世谄

诳心意,造作中品十恶,感此道身。

6、地狱道

地狱,梵语泥黎,翻为苦具;乃造恶众生,受苦器具;又因居处地

下,故名地狱。

约‘类受’言:共有三类(1)根本地狱,即八寒八热地狱;(2)

近边地狱,即十六游增地狱;(3)孤独地狱,即山间、水中、旷

野三处地狱。其形体寿命,受苦轻重,随各差别。其中以阿鼻地狱

受罪最剧。总由造作上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阿鼻,译名无间,为八大根本地狱之一,具五种无间故。(1)者

趣果无间,终此身已,直堕于彼,不经中阴故;(2)者受无间,

受苦无间断,中无乐故;(3)者时无间,决定一劫(指中劫),

相续不断故;(4)者命无间,一劫之中,寿命不绝;纵经剥割烹

煮,肢体糜烂,然以行业因缘,冷风吹活,无间断故;(5)者形

无间,地狱纵广八万由旬,众生身形亦八万由旬,中无少间,一

人多人,皆遍满故。

若论寿命,以八热而言,初等活地狱,寿同四王天五百岁,而以四

王天五百岁为一日计,其一昼夜相当人间九百多万岁;二黑绳地狱,

寿同忉利天一千岁,而以忉利一千岁为一日计,其一昼夜相当人间

三千六百多万岁。如是随六欲天递增,乃至阿鼻,寿劫。其苦

寿如此,能不畏哉?

约‘苦厄’言:或火坑、或坚冰、或刀山、或剑树、或碾?、或汤

镬、或沸屎、或合山等诸多苦具,繁多难述。以沸屎言:在一大

热沸屎河中,驱令入中,内有利嘴蛆虫,或从鼻孔入,则脚底出;

或从足下入,则口中出,既脏且臭,热恼加刺,苦何以堪?

二、互相轮回

上面六大种类有情众生,所以名‘六道’者,道犹路也,是能通

义;谓六道中众生,轮转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循

环三界,互相通达,故名为道。这即一般常称的‘六道轮回’。

轮回的情形,各随业力,或人变鬼、或升天。古人说:‘钻马腹

,入驴胎,涂炭曾经几度回,或时天帝殿前过,或向阎君锅里来’

哪有定算?昔忉利天上帝,尚且不免要入陶家变驴(如法句譬喻

经),何况其下的凡夫?

关于六道轮回的道理,在释典中,以十二因缘说得最为明白;若

儒书中,易经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方以类聚,物以

群分’等,亦可知其少分。至于六道轮回的事实,但具天眼、宿

命二通者,于一一众生自何道来?往何道去?自可了了悉见;若

是未具二通,只要广览诸史,亦不难获多实证。惟其既不研经,

又未读史,且不信圣言量者,方一味怀疑排斥。

此六道中,天、人、修罗三道,以因中多为善故,果报亦胜,名

三善道;鬼、畜、地狱三道,以因中多为恶故,果报则劣,名三

恶道。其三恶道,又称三途,途含二义:一是途炭,取残害义,

此中众生,多受残害;二是途道,取所趣义,为造恶众生,所趣

向处。1、刀途,即饿鬼道,常为刀杖,所驱逼故;2、血途,

即畜生道,必经流血而死故;3、火途,即地狱道,上下四方,

一片火海故。

又,六道的凡夫,或升三善道,或堕三恶道,经上喻曰‘头出头

没’;谓整个三界六道,就如一大苦海,海中业浪,翻腾汹涌,

前浪刚把吾人打出海面,哪知一口鲜气尚未吸足,后浪随来,又

将吾人打沉海底。如此,有时头出,有时头没,总是离不开这一

大苦海,这就是吾人的有情环境啊!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