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1463

姻缘树的由来,适合当姻缘树的树

兴仁信息网2023-06-20 10:05:410

崇圣三塔的姻缘树的来历。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籍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

三塔的具体始建年代,历来记载不一,大体上有:①唐贞观(627至649年)尉迟敬德造;②唐开元元年(713)恭韬、徽义造;③南诏王劝丰祐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唐太和七年至开成五年,833至840)圣僧李贤者等造;④保和十年至天启九年(唐太和七年至大中二年,833至848)博士徐正等造。根据内地同类古塔的建筑年代,云南应稍晚,再与原崇圣寺和中塔内的有关文物及记载相参证,中塔似应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824至859年在位)最为可能,而两小塔则较中塔为晚,至迟。建于大理国初期,即先建中塔,尔后再增建两小塔[2] 。

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3] 。

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相等)”。

修缮前、后

明代,李元阳重修,亦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当时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

至徐霞客到大理时,仍见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诺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据说,寺中的鸿钟,为“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

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地震,千寻塔“裂二尺许,形如破竹”,后“旬日复合”。

1925年地震,塔顶震落,残破益重。建国后对三塔保护十分重视,1978年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维修[5] 。

崇圣寺三塔在1961年3月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至1981年,国家又拨款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维修加固。

1994年10月,成立了崇圣寺三塔文物保护管理所,随后又组建了三塔公园。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州”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指导下,省、州、市文化部门对三塔公园进行科学规划,自筹资金,投入8000多万元恢复重建了历史文化景观,置宝鼎,铭三塔历史,建三塔文物陈列馆、夜景灯光工程、三塔聚影池、三塔苑酒店等[7] 。

2005年4月崇圣寺大规模恢复重建竣工,结束了崇圣寺三塔近百年来“有塔无寺”的历史。崇圣寺的规划布局以保护三塔为核心,借鉴了世界著名寺庙布局的特点,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特色之精华,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次进行规划建设[8] 。

更多陈奎罡

相思树的由来?

傻男人和傻女人才会相信的。

姻缘树怎么样

但愿我许的愿都成真,那样我就会去还愿,所谓姻缘树,其实就是假的,呵呵,这是我的理解,要是真成,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单身、

月老姻缘树是什么树

月老姻缘树是菩提树。

菩提树在东方是一种非常神圣的树木,在佛教的每个寺庙都至少要求种一棵菩提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菩提树也在中国大量分布繁殖。

在中国,菩提树有着月老的功能,相对于佛教寓意,国人更喜欢将菩提树当作一种姻缘树,它的花语是夫妻之爱,白头到老。

生长习性

菩提树喜光、喜高温高湿,25℃时生长迅速,越冬时气温要求在12℃左右,不耐霜冻;抗污染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为好。菩提树幼林在热带地区(水分充足的地区)生长迅速。

姻缘树在哪

在镇妖塔的两边,是夫妻种树的地方。应该就是你问的姻缘树。

姻缘树怎么样

但愿我许的愿都成真,那样我就会去还愿,所谓姻缘树,其实就是假的,呵呵,这是我的理解,要是真成,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单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