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7027

凤凰山姻缘树在哪里,凤凰山求姻缘

兴仁信息网2023-08-17 23:02:310

铜陵凤凰山的景区介绍

相思树位于铜陵凤凰山南麓的相思河上。它成活于明末清初,是一棵奇特的枫杨树,原为两棵,分别植于小河的东西两岸,两树干在河面连成一体,树径3米多,高约25米。这棵古树枝叶繁茂,像一乘绿色的华盖凌空罩在小河上。小河因树得名“相思河”。

远望相思树,异株同干“连理枝”,如同一对恋人交颈拥抱,情意绵绵;近看相思树,树影倒映清溪中,恰似鸳鸯戏水,同样给人以爱情坚贞的遐想。相传,河东的周公子与河西的姚小姐自幼同窗共读,青梅竹马,俩小无猜。后因周家败落,周公子虽学识渊博,能书善文,进京应试,却无银两奉献考官而落第。周公子遂为这浑浊世俗扼拦贤路而忧郁成疾,抱病返乡,途中病情陡增,惨死在路旁。姚小姐惊闻噩耗,带着丫环前来奔丧,见周公子惨死之状,悲痛欲绝,即死于周公子身旁。这时丫环见小姐身死,也当即撞死在路旁石上。由于封建族规,未成婚的周公子、姚小姐被分棺安葬于相思河两岸,丫环也另棺葬于小姐墓侧。年长日久,这条小河两岸,各生长出一株枫杨树,渐渐向河心上空倾斜,长成一体,便成了如今的“相思树”。丫环的墓地也长出一树,独立成株,人称“丫环树”。后来铜陵有作者专门以此为素材创作了电视剧本《相思树传奇》,并被搬上了屏幕。

历史的变迁过程中,当地人民一直把相思树作为爱情和姻缘的象征,精心加以保护。更有许多年青人以树为背景摄影留念,海誓山盟,白头谐老。 滴水崖,又名泼珠崖,位于凤凰山南侧。明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滴水崖,在县东南六十里横山岭坞,悬崖峭壁,宛如画图。有泉流其侧,如泻银河。”滴水崖,系溶岩断层所致,长约300多米,高约30多米,崖顶为20余亩的平地,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一泓清泉自西缓缓流淌而至崖顶右侧,绕过一株苍鳞老干的古松,然后从30多米高处直泻而下,落入崖底,铿锵有声;水花溅处,细雨霏霏,如雾似烟,缥缈在静寂的山涧,宛若一条随风摆动的轻纱;在阳光照耀下,水气朦朦,又如一幅幅若隐若现的彩虹。置身崖下,雨丝飘处,给人一份沁人心脾的清凉而爽快的感觉。

山崖间,绿树从生,藤牵蔓绕,怪石嶙峋,危岩欲倾,大大小小的石窟镶嵌其间,其中最大的一座石窟入口狭窄,仅容一人进出;洞体斗折而上,到了3米高处,渐宽至7、8米,洞深约20余米,潮湿幽暗,探游其间,使游人别添一番探幽揽胜的情趣。随着季节的更替,滴水崖的泉水也变幻着各种形状,春日,喷珠泻玉,熠熠生辉;盛夏,瀑布飞垂,气势磅礴;金秋,涓涓细流,朝夕潺潺;隆冬,冰棱悬垂,晶莹剔透。远远望去,滴水崖仿佛似一幅变幻万千、四时景异的天然壁画悬挂于天地之间。

铜陵 传说

一 愿结连理共缠绵——铜陵相思树传说

相思树位于铜陵凤凰山南麓的相思河上。它成活于明末清初,是一棵奇特的枫杨树,原为两棵,分别植于小河的东西两岸,两树干在河面连成一体,树径3米多,高约25米。这棵古树枝叶繁茂,像一乘绿色的华盖凌空罩在小河上。小河因树得名“相思河”。远望相思树,异株同干“连理枝”,如同一对恋人交颈拥抱,情意绵绵;近看相思树,树影倒映清溪中,恰似鸳鸯戏水,同样给人以爱情坚贞的遐想。相传,河东的凤公子与河西的姚小姐自幼同窗共读,青梅竹马,俩小无猜。后因凤家败落,凤公子虽学识渊博,能书善文,进京应试,却无银两奉献考官而落第。凤公子遂为这浑浊世俗扼拦贤路而忧郁成疾,抱病返乡,途中病情陡增,惨死在路旁。姚小姐惊闻噩耗,带着丫环前来奔丧,见凤公子惨死之状,悲痛欲绝,即死于凤公子身旁。这时丫环见小姐身死,也当即撞死在路旁石上。由于封建族规,未成婚的凤公子、姚小姐被分棺安葬于相思河两岸,丫环也另棺葬于小姐墓侧。年长日久,这条小河两岸,各生长出一株枫杨树,渐渐向河心上空倾斜,长成一体,便成了如今的“相思树”。丫环的墓地也长出一树,独立成株,人称“丫环树”。后来铜陵有作者专门以此为素材创作了电视剧本《相思树传奇》,并被搬上了屏幕。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当地人民一直把相思树作为爱情和姻缘的象征,精心加以保护。更有许多年青人以树为背景摄影留念,海誓山盟,白头谐老。

这些只是这个爱情故事的简单的版本,其实还流传着一个更为细致和具有浪漫气息的有关相思树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非常相爱的青年男女,男人英俊善良,勤劳勇敢,女人美丽温柔,他们是那样的深深爱恋着对方,他们经常相依在一起编织未来的梦……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结合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阻挠,女人从此生活在泪海中,男人在无奈的情海里挣扎。在一个伸手不见无指的夜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飘然而至,对这对相爱的人说:“在很远很远的奇古拉山上有一颗万年灵芝草,人称希望如意芝,如果你们能得到这颗芝一人吃一半,那你们将会永远地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为了爱情,为了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男人决定不管路途多么遥远,旅途多么千辛万苦,也要找到这颗万年灵芝草。在一个没有星星和月亮的晚上,男人决定上路了。女人含着泪送别心爱的男人。“不要哭,我会找到这颗灵芝草,那时你便是我真正的新娘。我会回来,等着我----我的爱人。”男人哽咽着说。“我不哭,我等着你回来。只是前方的旅途多艰辛,你要多保重,我等着你回来,等着做你的新娘。”女人流着泪哭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弱小的身躯在夜空下显得是那么的无助。男人紧紧地拥抱着心爱的女人,亲吻着女人流泪的脸,因为男人心里知道,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如果找不到这颗灵芝草,也就意味着他再也见不到他心爱的女人了。这颗草是否能找到,他也不知道……四目相对,泪眼蒙蒙……

“回去吧,回去的路太黑我不忍心你一个人走,我会很快回来的”。男人噙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踏上了旅程。夜空里留下女人凄惨的痛哭声久久回荡。女人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男人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夜空中,而女人还是没有离去。男人走后,女人每天都在村口等候他归来,她为他祝福,为他祈祷。女人心里明白,男人是爱他的,他会很快回来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春来了春又去,花开了花又落,而男人却始终没有回来。

女人黑黑的头发开始变的花白了,美丽容颜开始变的憔悴了,而男人依然没有消息。女人决定不再回家,在村口架起了一座小屋,女人要在这里等着他回来,在他们分别的地方等着他……

男人经历了千辛万苦,走了一村又一村,翻了一山又一山。冬天,下雪冰封了前进的道路,男人用手一捧一捧地挖掘,继续前行;夏天,炎炎烈日,他也顾不上停下他匆匆地脚步,为了心中那份爱。男人不停地走,不停地寻找那颗灵芝草,鞋子破了,脚也由于长期的行走而溃烂不堪,无情的岁月在他饱经沧桑的脸上刻了一道道的沟壑。男人不知道,他这一走却是整整的五十年,终于,他再也走不动了。在他即将倒下的这一刻,他流下了绝望的眼泪,如深谷里的雄狮,对天长啸,在山谷里回荡,震撼了整个大地。忽然,在他前方的山顶上有一束光环,他眼睛一亮,原来他整整寻了五十年的希望草找到了。他连滚带爬地向山顶爬去,终于拿到了这颗希望草。忽然,有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这颗草叫做希望如意草,如果相爱的两个人吃了,就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过这颗草离开养他的土壤只能生活三天。如果三天之内你心爱的人没有看到它,这颗草就会消失。”

“啊!三天!”男人一下子跌入绝望的深渊,在希望、惊喜、绝望中痛哭……终于他的痴情和执着感动了山神:“如果你想三天之内送到你心爱的女人身边,你必须变成一只鸽子,不过,如果你们没有缘份的话,在你回到她身边的一秒钟她就会离开你,如果你们有缘份的话,你们将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男人激动地说:“我愿意,请你快把我变成一只鸽子吧,我希望早一天看到我心爱的女人。”说完男人变成了一只雪白的鸽子,他口中紧紧地衔着这颗所谓的希望草,急急忙忙地向回家的方向飞去……

而女人此刻还在村口翘首观望,等待着男人的归期。她的泪已经不再流,她的心却还没有死去。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上帝被她的痴情和执着所感动,决定给她一个破例:“你用了你一生的时间还没有等到你要等待的人,在你生命结束的时候,你有什么愿望吗,我可以满足你。”“他会回来的,只是他在路上延误了行期,或者他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让我变成一颗树在这里永远等他吧,为他遮风避雨,遮阳挡日,累了他可以靠在我的树干上休息,冷了可以砍下我的树枝取暖。”上帝满足了女人的要求,而女人此时抬起头望了一眼远方,她分明地看见了一只鸽子,一只雪白的鸽子,正在急急地向这个方向飞来,而正在这时,女人消失了……一颗枝叶茂盛的大树出现了,可不同的是,每一个枝叶上都有银光点点的水珠。后来的人说那是女人的眼泪,是相思泪。

而男人变成了一只鸽子不止的飞,经过了二天的飞翔终于飞回来了,飞到村口的时候他看到了他心爱的女人,只是比以前憔悴了很多,他努力地想飞到女人的身边,可是越近越看不清女人的脸,当他飞到女人的跟前时,女人消失了,在他眼前却是一颗树,从这颗树枝的树叶上落下了滴滴嗒嗒的水珠,就象那春季般的绵绵细雨,水珠打湿了雪白的鸽子,而鸽子还是拼命地不停地寻找着他心爱的女人,眼看着那颗灵芝草就要凋零,鸽子再也没有一点儿力气,他落在这颗树的树枝上,环绕着四周,忽然他大叫一声,一颗腥红的东西从树上掉下来,在它落下的地方,长出了一颗小树,而鸽子就那么永远地停在了树上,期盼的眼神分明在等待着、寻找着久别的恋人。而他最终也不知道,这颗树正是他心爱的女人。他正在他心爱的人的怀抱里……这也恰恰印证了这样一个传说——,一个人如果等了一生都没能等到自己要等的人却又始终不死心放不下,便化作一颗树在原地等待,就这样等待,等待,等待着永远无法到来的美好而凄凉的梦和精神救赎。

二 碧玉澄明天作诗

天井湖位于市区主干道长江西路北侧,以堤山自然分割为东湖、南湖和北湖, 三湖水面通连,距铜官山约5公里。湖中有一口“上通天,下通海”的井,名曰天井。湖因井、园以湖而得名。天井是坐落于天井湖公园的一大奇观,因地下涌泉,终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这里还有美丽动人的两种传说:一种是讲,相传很久以前,一位仙界窃贼到铜官山(铜陵海拔第一山,不过海拔也只有200多米阿,因为铜陵是长江中下游的的典型丘陵地带)盗窃镇山之宝,船行至天井湖,被守山老神发现,遂学鸡鸣,一时四野雄鸡纷纷引吭啼叫,贼神情急逃避,一篙撑穿湖底,成为天井。另一种说法是讲,东海龙王小女,一日偷偷出游,避开江海,取道天井,到湖面畅游,见一憨厚打鱼郎,顿起爱心,遂变成美丽的海螺,被打鱼郎网住后,打鱼郎不忍卖钱买米奉养瞎眼老母,放养缸中,自此家中出现奇事,缸里不缺米,灶间有柴烧小伙子早出晚归,总是锅里有热饭,碗里有热菜。一日,打鱼郎临近中午突然归来,见一位年轻貌美女子操持家务,迷底从此揭开。正当一对有情人欢欢喜喜、恩恩爱爱之时,龙王派遣恶龙寻找小女,得见真情,遂用暴力胁迫其返回龙宫。龙女不从,拼力争斗,恶龙仗势行凶,想吸干湖水,旱死禾苗,擒住龙女。龙女遂变一 巨大海螺,从天井倒吸海水,决心“不作仙界金玉叶,誓保人间活命泉”,于是力竭身亡,化作今市区松柏长青的螺丝山。建园伊始,环绕涌泉建造成天井,垒石筑土,建成中洲岛(另建南岛作为配景)。后在中洲岛建通天阁,引井泉经龙嘴流落小池,再滴落湖中,以示水位落差。

园面积1646亩,其中湖面1222亩,环湖有七座各具特色的山丘。公园自1972 年开园以来,已先后建成儿童乐园、旱冰场、游船码头、天井茶室、溢沁园及长廊、水榭、九曲桥、通天阁、山谷碑林、牡丹园等30多处游憩场所和风景点,加上灯饰 工程和观湖、临湖两广场的装扮,可谓名山与胜水竞秀,新景与古迹争辉。具体可 分为“五松胜游、夜吟闻杵、木鱼红鳞、三千画卷”等八大风景区。其中,“五松 胜游”自公园大门至南湖九曲桥,陆地面积最大,五松山雄峙其间,为公园主景区。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次来游,流连忘返,感怀高吟,先后写下了“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等赞美铜陵的不朽诗篇11首。诗仙首次来游,便在五松山上筑室读书,寓居游憩,是为五松书堂。宋代大诗人苏轼、黄庭坚 追寻诗仙足迹,游历五松,也在山上建亭游憩酬唱,是为苏黄吟诗亭。嗣后,名宦 李纲、著名诗人王十朋、林楠以及元、明、清历代墨客名流,也纷纷慕名而来,拜谒太白祠堂,赋诗抒怀纪胜。五松书堂屡毁屡建,宋代改建,易名李太白祠堂;明代重修,改称太白书堂。由于天井湖公园诗情画意、令人心醉,已故著名书法家、原安徽省政协主席张恺帆曾泼墨挥毫:“绕堤杨柳万千株,山外有山湖外湖。到眼风光皆画卷,铜陵未必逊姑苏。”天井湖是一首如歌的诗,它永远象征着铜陵人民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浪漫的生活情调。希望田老师有空也能来我们铜陵玩玩啊:)

三 青铜文化的源远流长

铜陵是个铜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商代就有铸造青铜的历史。从现今出土的青铜器中我们可以看到,商代早期制作的“爵”,工艺水平已经很高了。铜陵是个“八宝之地”。俗话有“金银铜铁锡、生姜蒜子麻”。在整个有色金属中产铜的生产占比重最大。全市有六个大矿山,二个冶炼厂。年生产电解铜3万吨,粗铜生产能力:6.5-7万吨。由于铜陵是个产铜之地,所以铜陵的文化就和“铜”有关了。铜陵地区古代矿冶规模宏大。据目前已经发现的矿冶遗址有近百处。分布铜陵全境达600平方公里。其时间跨度上至商周,下至唐宋约2000多年历史。根据各个遗址采集标本分析:狮子山古矿区“木鱼山遗址”出土的陶钵、陶尊和石镞,具有商周时期的器形特征;凤凰山古矿区“万迎山遗址”出土的陶碗、陶片,具有西周时期器饰特征;铜官山古矿区“表地建筑遗址”板瓦,筒瓦和生活器皿残片,系汉代遗存;“焦冲遗址”出土的陶钵,“胡村遗址”出土的白瓷碗,具有宋代造型特点。根据考古调查发现,铜陵地区自选秦到唐宋历代遗留的地表的“铜炼渣”,初步估计有1000万吨左右,若按1:15的铜和渣比例计算,大约有60万吨铜的产量。正因为如此,历代朝廷都对铜陵古采矿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西汉起铜陵设“铜官”;东汉设“铜官镇”;齐梁设“梅根冶”;唐设“义安县”;北宋置“永丰监”;到了南宋时期,由于地表矿被挖完,采铜已经基本停止。元、明两代设“梅根冶”,清代设“铜官监”。

而铜陵作为古代和现代的青铜文化代表也是有根据的,如今依在的金牛洞便是最有力的见证。金牛洞古采矿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级国家旅游景区(点),位于铜陵县新桥乡凤凰村境内,距铜陵市区34公里,原为一小山丘,因西部山腰有一被称之为“金牛洞”的古洞而得名。八十年代初,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铜陵市文物管理所及中科院自然科技史研究所有关专家多次在这里考古发掘,从清理出多处古代采矿井巷和一批采掘工具及陶制生活器皿来看,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的年代始于春秋。当时的采矿活动最初应是露天开采,再沿着矿脉凿井继续深掘。清理出的竖井、平巷、斜井都是木支撑结构,有半框式和方框式两种,竖井井筒采用“企口接方框密集支架”结构,支护立柱的顶端均为丫形接口,巷道两侧及顶棚用木棍、木板护帮,有的用竹席封顶。采矿方式是由下而上,水平分层开采。矿井中除发现铜凿、铁斧、铁锄、竹框、木桶等一批采掘工具外,还发现了大量的木碳屑,估计当时的工匠门已经掌握了“火爆法”采矿技术。为了向人们展示中国古代铜矿采冶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发以铜为主的人文历史景观,1992年,铜陵市人民在国家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重视关心下,拨款着手对金牛洞遗址进行修复保护,成为我国继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后第2个正式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的古铜矿遗址,已先后接待了数十万名中外游客。修复后的金牛洞遗址气势宏伟场面壮观。东面崖壁上矗立着“金牛洞古采矿遗址”八个行草大字,每个字有4平方米见方。象征着“1992”的92根水泥立柱用古铜色铁链相连,簇拥着一棵棵翠绿的松柏将遗址紧紧环抱,给人们以古铜矿遗址特有的凝重和庄严。入口处正中为黑色石碑,正面是“金牛洞古采矿场”六个嵌金大字,背面刻有遗址简介。西侧为宽敞的停车场,北面是遗址陈列馆,西南面沿相思河岸建有题词廊和铜陵地区矿物岩石林。遗址边坡上支撑的锥空网架,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将裸露的古矿井遮掩的严严实实,更让人感到神秘和遐思。遗址北坡设置的空中走廊,使观众贴近悬壁上的采矿井巷,尽情领略古遗址的壮观场面。另外,在遗址的围岩上,文物部门还准备复原一至两处古代采矿井巷,便于观众身临其境,直接体味古代矿工生活。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现已成为古铜都一个重要的文物旅游景点。

有趣的是,早在遗址被发现以前,在凤凰山一带就流传着金牛洞的传说故事:相传在数百年前,凤凰山一带田地里的庄稼常被一种动物践踏和吃食,有人守候发现有一头金牛从山腰处的洞穴中出入。某日,一白发老翁路过此地,洞悉了其中奥秘,并且知道要引金牛出洞必须要用仙草。老翁在当地一富户人家的照壁上发现了一颗仙草,便出重金要买此仙草。这引了这家户主的怀疑,追问原由。白发老翁只得说:“旧屋岭山洞中有头金牛,我要你家这棵仙草将它引出来”。户主又问他如何捉住金牛,老翁说:“要用九九八十一只木船连着放在洞前的河中,船板上洒满黄豆,然后,用仙草在洞前一绕,金牛便会出洞吃草,这时只要拿着仙草向最后一只船跑去金牛必将随后追赶,由于黄豆滑,金牛经过八十一只船后必将毫无力气,这时便可将其捉拿”。户主听后,不愿卖仙草,自己东拼西凑,搞了七七四十九只船时,便急不可待地拿草去引牛,果然有一头金牛从洞中出来,户主便向后跑去,一直跑到第四十九船时,户主无处可退,但金牛尚有力气,一口吃掉了仙草,并一头将户主顶入河中。这时,白发老翁赶来,牵住了牛鼻子,从胥坝处乘船渡长江去无为。上岸后,船夫向老翁要渡钱,老翁指着船上说:“钱不已经给过了吗”。船夫见船头只有一堆牛粪,回头再找老翁时,老翁和金牛都无踪影。船夫一气之下,把牛粪铲入江中。谁知船板夹缝是一点点牛粪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金子。船夫后悔莫及地看着江面,铲入江中的牛粪却已长成了一个河洲,后来叫着金沙洲,金牛上岸的地方,人们叫金牛铺。凤凰山的这个小山洞便取名叫金牛洞。

四 铜陵特产候君来

铜陵生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铜陵生姜的营养十分丰富。据化验资料分析,生姜除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以外,还含有蛋白质1.4%、糖8%、脂肪0.7%。此外还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老姜具有健胃、止血、顺气去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等功能。铜陵人喜食生姜,并视生姜为良药,铜陵有民谣:“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 姜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此外还有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之功效。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姜的营养成分和葱蒜相似,同样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物质,并含有植物抗菌素,其杀菌作用不亚于葱和蒜。生姜还含有较多的挥发油,可以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脏和血清胆固醇的蓄积。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防治感冒,自古就是风寒感冒的食疗良药。

铜陵产姜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生姜著名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特产。“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清.赵锦风俗篇.新城记)。清顺治13年(1656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 至民国年间,年产量约720吨左右。时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有6家,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象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等。建国初,生姜仍以私商经营。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粮食生产,生姜种植面积受到影响,生产量亦减。80年代,在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面积与产量均不断增长,生姜除供销社收购一部分外,大都为酱园长直接至产地收购,或姜农运至市场自销。1964~1990年,供销部门收购量最大的为1966年,计收购60800公斤,最少为1978年,仅收购350公斤。 在70年代年种植面积徘徊在200亩左右,年产生姜一般为150吨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姜种植发展较快,1980年种姜315亩,总产324.3吨;1985年种姜945亩,总产1122.6吨;1990年种姜1362亩,单产1113公斤,总产量1516吨。随着生姜产业化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姜农种姜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生姜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总产量达到1万多吨。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产品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铜官乐”牌开胃姜、富硒铜陵白姜,“和平”糖醋姜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大院”牌糖醋姜获安徽特色农产品称号。姜制品销售范围为周边县市、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欧盟等市场。关于生姜的传说,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便有记载。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大概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湘西凤凰有个挂了好多同心锁姻缘树的地方是哪里

那是许愿亭吧

请问大家。北京哪里有姻缘池?姻缘树?

红螺寺是求姻缘的

结婚之前的红纸绿帖 谁知道红纸上该写什么?

要找人看看。上车面朝那面.下车面朝那边。还有什么属相的人和新娘的属相不合的人,在你们拜天地之前这些人不能在场。亲人除外。床位是床头朝南,床尾朝北。

上庙写红布条怎么写

一般是:1、四事(衣服、饮食、医药、日用卧具)如法供养无上福田佛法僧。2、发心印经,造佛像,幢,幡。3、供斋,或香华供佛。灯油。4、自己常念佛,看经,修习正法,愿成佛,离苦得乐,就是最好的答谢。 不送红布。有机缘问法师即知。或自常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