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0474

肘关节八字绷带包扎法,肘部绷带八字包扎法

兴仁信息网2023-08-29 20:42:290

包扎的常识有哪些?

1)头部包扎: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两层约二指宽,放于前额齐眉以上,顶角拉向后颅部,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枕后,先作一个半结,压紧顶角,将顶角塞进结里,然后再将左右底角到前额打结。2)面部包扎:在三角巾顶处打一结,套于下颌部,底边拉向枕部,上提两底角,拉紧并交叉压住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包完后在眼、口、鼻处剪开小孔。3)胸背部包扎:取燕尾巾两条,底角打结相连,将连接置于一侧腋下的季肋部,另外两个燕尾底边角围绕胸背部在对侧打结。然后将胸背燕尾的左右两角分别拉向两肩部打结。4)膝关节包扎:三角巾顶角向上盖在膝关节上,底边反折向后拉,左右交叉后再向前拉到关节上方,压住顶角结。5)手、足包扎:手(足)心向下放在三角巾上,手指(足趾)指向三角巾顶角,两底角拉向手(足)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手腕(踝部)打结绷带包扎2)环形包扎法:在肢体某一部位环绕数周,每一周重叠盖住前一周。常用于手、腕、足、颈、额等处以及在包扎的开始和末端固定时用。3)螺旋包扎法:包扎时,作单纯螺旋上升,每一周压盖前一周的1/2,多用于肢体和躯干等处。4)8字形包扎法:本法是一圈向上、一圈向下的包扎,每周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并压盖前一周的1/2。多用于肘、膝、踝、肩、髋等关节处

你说用医用绑带怎么绑啊

戴上医用手套,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适合尺寸,在受伤部位套上棉套,打开包装后在常温水中浸泡3-4秒钟,然后挤去多余的水分,缠绕需要固定的部位2-3层,每圈叠压绷带宽度的1/2—2/3,缠绕后根据需要进行塑形,使之结合紧密,表面光滑。

伤口包扎的方法有哪些?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动和松紧适度,并尽量注意无菌操作。

用绷带如何对伤口进行包扎

一、环形包扎法

绷带卷放在需要包扎位置稍上方,第一圈作稍斜缠绕,第二、三圈做环行缠绕,并将第一圈斜出的绷带角压于环行圈内,然后重复缠绕,最后在绷带尾端撕开打结固定或用别针、胶布将尾部固定。

二、螺旋形包扎法

先环行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渐渐地斜旋上升缠绕,每圈盖过前圈的1/3~2/3成螺旋状。

三、螺旋反折包扎法

先做两圈环行固定,再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渐粗处,一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另一手将绷带自此点反折向下,此时绷带上缘变成下缘,后圈覆盖前圈1/3~2/3。此法主要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如前臂、小腿或大腿等)受伤包扎。

四、头顶双绷带包扎法

将两条绷带连在一起,打结处包在头后部,分别经耳上向前于额部中央交叉。然后,第一条绷带经头顶到杭部,第二条绷带反折绕回到枕部,并压住第一条绷带。第一条绷带再从杭部经头顶到额部,第二条则从杭部绕到额部,又将第一条压住。如此来回缠绕,形成帽状。

五、8字形包扎法

适用于四肢各关节处的包扎。于关节上下将绷带一圈向上、一向下作8字形来回缠绕,例如锁骨骨折的包扎。另外,目前已经有门的锁骨固定带,可直接应用。包扎前,首先做简单清创,并覆盖无菌纱布,然后再用绷带包扎。

六、用三角巾如何对伤口进行包扎

三角巾制作简单。方便,分为普通三角巾和带式。燕尾式三角巾,包扎时操作简捷,且几乎能

适应全身各个部位。目前军用的急救包,体积小(仅一块普通肥皂大小),能防水。

(1)三角巾的头面部包扎法

①三角巾风帽式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头顶部和两侧面、枕部的外伤。先将消毒纱布覆盖在伤口上,将三角巾顶角打结放在前额正中,在底边的中点打结放在枕部,然后两手拉住两底角向下颌包住并交叉,再绕到颈后的枕部打结。

②三角巾帽式包扎法。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然后把三角巾底边的正中点放在伤员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拉到脑后枕部,再将两底角在枕部交叉返回到额部中央打结,最后拉紧顶角并反折塞在枕部交叉处。

③三角巾面具式包扎法。适用于面部较大范围的伤口,如面部烧伤或较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方法是把三角中一折为二,顶角打结放在头顶正中,两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后两底角拉向枕部交叉,最后在前颌部打结。在眼、鼻和口处提起三角巾剪成小孔。

④单眼三角巾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带状,其下1/3处盖住伤眼,下2/3从耳下端绕经枕部向健侧耳上额部并压上上端带巾,再绕经伤侧耳上,枕部至健侧耳上与带巾另一端在健耳上打结固定。

⑤双眼三角中包扎法。将无菌纱布覆盖在伤口上,用带形三角巾从头后部拉向前从眼部交叉,再绕向枕下部打结固定。

⑥下颌、耳部、前额或颈部小范围伤口三角巾包扎法。先将无菌纱布覆盖在伤部。将带形三角巾放在下颌处,两手持带巾两底角经双耳分别向上提,长的一端绕头顶与短的一端在额部交叉,然后将短端经枕部、对侧耳上至领侧与长端打结局申。

(2)上肢三角巾包扎法

先将三角巾平铺于伤员胸前,顶角对着肘关节稍外侧,与肘部平行,屈曲伤肢,并压住三角巾,然后将三角巾下端提起,两端绕到颈后打结。顶角反折用别针扣住。

肩部三角巾包扎法。先将三角巾放在伤侧肩上,顶角朝下,两底角拉至对侧腋下打结,然后急救者一手持三角巾底边中点,另一手持顶角,将三角巾提起拉紧,再将三角巾底边中点由前向下、向肩后包绕,最后顶角与三角巾底边中点于腋窝处打结固定。

腋窝三角巾包扎法,先在伤侧腋窝下垫上消毒纱布,带巾中间压住敷料,并将带巾两端向上提,于肩部交叉,并经胸背部斜向对侧腋下打结。

①下腹及会阴部三角巾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包绕腰部打结,顶角兜住会阴部在臀部打结固定。或将两条三角巾顶角打结,连接结放在病人腰部正中,上面两端围腰打结,下面两端分别缠绕两大腿根部并与相对底边打结。

②残肢三角巾包扎法。残肢先用无菌纱布包裹,将三角巾铺平,残肢放在三角巾上,使其对着顶角,并将顶角反折覆盖残肢,再将三角巾底角交叉,绕肢打结。

不要马虎包扎小而深的伤口,否则会使伤口缺氧,导致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生长。应清创消毒后再包扎,并到医院注射防感染药品。

张宇是一个登山爱好者,但在一次户外探险中发生意外,差点丧命。当时,他在爬山时不慎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头,滚到了半山腰,左手臂动弹不得,他心想:“坏了,可能是骨折了。”于是急忙用手机报警。在救援人员没有到来之前,为了减轻疼痛,张宇用毛巾将受伤的手臂包扎起来。半个多小时后,救援人员赶来将其送往医院。由于包扎及时,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伤员的搬运

搬运伤(病)员的方法是院外急救的重要技术之一。搬动的目的是使伤(病)员迅速脱离危险地带,纠正当时影响伤(病)员的病态体位,减少痛苦,减少再受伤害,安全迅速地送往理想的医院治疗,以免造成伤员残废。搬运伤(病)员的方法,应根据当地、当时的器材和人力而选定。

包扎有哪些方法?

1.指压止血法。在伤口上方,即近心端,找到搏动的动脉血管,用手指或手掌把血管压迫在骨头上,即可止血。手和前臂出血,可用双手拇指压迫上臂内侧动脉搏动处;脚和小腿出血,可压迫大腿根部股动脉搏动处。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干净的,最好是无菌的纱布、绷带或手绢、毛巾等物品填塞伤口,外用绷带或布条、毛巾等加压包扎,即可止血。松紧要适度,止住出血即可。

(一)绷带包扎的方法

1.环形包扎:这种方法是各种绷带包扎中最基本的方法,常用于手腕部、足踝、颈、额部和身体其他粗细相等的部位。

环形重叠缠绕,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再缠绕数周,每周盖住前一周。

2.螺旋包扎:包扎时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再作单纯的斜旋上升缠绕,每周压盖前周的1/2。

常用于臂、指和躯干等粗细不等的部位。

3.螺旋反折包扎:先用环形法固定始端,再按照螺旋的方法但每周反折一次,反折时以左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的正中处,右手将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反折处不要在伤口上或骨隆起处。

此法用于粗细不等部位,如小腿和前臂等。

4.“8”字形包扎:此法是在关节弯曲的上、下两方,先将绷带由下而上缠绕;再由上而下成“8”字形来回缠绕。

多用于肘、膝、腕、踝、肩、髋等关节处。

5.回反包扎:这种方法是做一系列的反折,第一周常在中央,以后各周分向左右,直到伤口全部包盖后,再作环形包扎固定。

常用于头部和断肢包扎。

(二)三角巾包扎

1.头顶帽式包扎: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约2指宽,放于前额齐眉处,顶角向后盖头上,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后头部交叉并压住顶角再绕回前额相遇时打结,顶角拉紧掖入后头部的交叉处内,或翻到上面用别针别上。

2.头部风帽式包扎:先在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形似风帽。把顶角结放于前额,底边结放于脑后下方,包住头部,两底角往面部拉紧,并分别向外反折成三、四横指宽后左右交叉,包绕下颌,然后再拉到脑后的结上打结固定。

3.面具式包扎:先在三角巾顶角打一结,结头下垂,提起左右两角,形成面具样。再将三角巾顶角结兜起下颌,罩于头面,底边拉向脑后,左右底角提起并拉紧交叉压住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包好后,根据情况可在眼及口、鼻处剪小洞。

4.单眼包扎: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横指的带形,以2/3向下斜放于伤侧眼部,此端从伤侧耳下绕脑后经健侧耳上至前额,压另一端绕行,然后另一端于健侧眉上向外反折后于耳上拉向脑后,两端相遇时打结。

5.双眼包扎: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横指宽的带形。以中点放于枕部下方,两端从耳下绕至面部,在两眼处交叉并遮住双眼,两端再经两耳上方拉向脑后打结。

6.单肩包扎: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90度(大片压小片,大片放背后,小片在胸前)放在肩上,燕尾夹角对准颈部,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部并打结,再拉紧两燕尾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

7.双肩包扎:

使两燕尾角等大,燕尾夹角约120度,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燕尾披在双肩上,两燕尾角过肩由前往后包肩到腋下与燕尾底边相遇打结。

8.胸(背)部包扎:把燕尾巾放在胸前,夹角约100度对准胸骨上凹,两燕尾角过肩于背后,再将燕尾底边角系带,围胸在背后相遇时打结。然后将一燕尾角系带并拉紧绕横带后上提,与另一燕尾角打结。

背部包扎时,把燕尾巾调换到背部即可。

9.侧胸包扎:将三角巾盖在伤侧,顶角绕过伤侧肩到背部,底边围胸到背后,两底边角相遇打结,再与顶角相遇打结。

背部包扎法与此法相同。

10.腹部包扎:把三角巾叠成燕尾式,夹角约60度朝下对准外侧裤线,大片在前压向后面的小片,并盖于腹部,底边围腰相遇时打结,两燕尾角包绕大腿根打结。

发现腹部有内脏脱出时,不要马上送回腹腔,以免引起腹腔感染,可将脱出的内脏先用急救包或大块敷料覆盖,然后用饭碗、茶缸等扣住,再用三角巾包扎。把三角巾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底边齐腰,两底角围绕到腰后作结。顶角由两腿间拉向后面和另两端作结。

11.单侧臀部包扎:将燕尾巾的夹角约60度朝上,盖伤侧臀部的后片要大于并压着向前的小片,两角分别过腹腰部到对侧打结,两底边角包绕伤侧大腿根打结。

12.四肢包扎:①上肢包扎:把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手上,另一底角过伤肩背后拉到对侧肩的后上方,顶角朝上,由外向里依次包绕伤肢,然后再将前臂屈至胸前,两底角相遇打结。

②小腿、脚包扎:将足趾朝向底边,把足放在近一底角侧,提起顶角与另一底角包绕小腿打结,再将足下底角折到足背。绕脚腕打结固定。

③膝、肘部带式包扎:根据伤情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带状,将带的中段斜放于伤部,两端分别压住上下两边,包绕肢体一周打结。

④手、足部包扎:手(足)指朝向三角巾的顶角,将手(足)掌平放于三角巾的中央,底边横放于腕部或踝部,将顶角折回,盖于手(足)背,两底角分别围绕到手(足)背侧交叉,再在腕部或踝部围绕一周后,在手(足)背侧作结,顶角折回用别针固定。

13.悬臂带:①大悬臂带:将三角巾一底角放于健侧胸部过肩于背后,底边和身体平行,顶角对着受伤的肘部,伤臂弯屈成直角放在三角巾中部,另一底角包绕伤臂反折越过伤侧肩部,两底角在颈后作结,顶角向肘前反折,用别针固定,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主要用于前臂伤或前臂骨折及肘关节伤。肱骨骨折禁止使用此方法。

②小悬臂带: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带状,中央放在伤侧前臂的下三分之一(手腕)处,两底角分别经健侧和伤侧肩上在颈后打结,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主要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上臂损伤、肩关节损伤。

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返折包扎法,8字包扎法各适应于什么样的...

环形包扎法 用于系部、掌部、趾部等小创口的包扎。方法:在患部把卷轴带呈环形缠数周,每周盖住前一周,最后将绷带末端剪开打结或以胶布加以固定。

螺旋形包扎法

以螺旋形由下向上缠绕,每后一圈遮盖前一圈的1/3~1/2。用于掌部、踞部及尾部等的包扎。

折转包扎法 又称螺旋回反包扎。用于上粗下细径圈不一致的部位,如前臂和小腿部。方法是由下向上作螺旋形包扎,每一圈均应向下回折,逐圈遮盖上圈的1/3~1/2。

交叉包扎法 又称“8”字形包扎。用于腕、附、球关节等部位,方便关节屈曲。包扎方法是在关节下万作一环形带,然后在关节前面斜向关节上方,作一周环形带后再斜行经过关节前面至关节下方。如上操作至患部完全被包扎住,最后以环形带结束 。

伤口包扎的方法有哪些?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动和松紧适度,并尽量注意无菌操作。

用绷带如何对伤口进行包扎

一、环形包扎法

绷带卷放在需要包扎位置稍上方,第一圈作稍斜缠绕,第二、三圈做环行缠绕,并将第一圈斜出的绷带角压于环行圈内,然后重复缠绕,最后在绷带尾端撕开打结固定或用别针、胶布将尾部固定。

二、螺旋形包扎法

先环行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渐渐地斜旋上升缠绕,每圈盖过前圈的1/3~2/3成螺旋状。

三、螺旋反折包扎法

先做两圈环行固定,再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渐粗处,一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另一手将绷带自此点反折向下,此时绷带上缘变成下缘,后圈覆盖前圈1/3~2/3。此法主要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如前臂、小腿或大腿等)受伤包扎。

四、头顶双绷带包扎法

将两条绷带连在一起,打结处包在头后部,分别经耳上向前于额部中央交叉。然后,第一条绷带经头顶到杭部,第二条绷带反折绕回到枕部,并压住第一条绷带。第一条绷带再从杭部经头顶到额部,第二条则从杭部绕到额部,又将第一条压住。如此来回缠绕,形成帽状。

五、8字形包扎法

适用于四肢各关节处的包扎。于关节上下将绷带一圈向上、一向下作8字形来回缠绕,例如锁骨骨折的包扎。另外,目前已经有门的锁骨固定带,可直接应用。包扎前,首先做简单清创,并覆盖无菌纱布,然后再用绷带包扎。

六、用三角巾如何对伤口进行包扎

三角巾制作简单。方便,分为普通三角巾和带式。燕尾式三角巾,包扎时操作简捷,且几乎能

适应全身各个部位。目前军用的急救包,体积小(仅一块普通肥皂大小),能防水。

(1)三角巾的头面部包扎法

①三角巾风帽式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头顶部和两侧面、枕部的外伤。先将消毒纱布覆盖在伤口上,将三角巾顶角打结放在前额正中,在底边的中点打结放在枕部,然后两手拉住两底角向下颌包住并交叉,再绕到颈后的枕部打结。

②三角巾帽式包扎法。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然后把三角巾底边的正中点放在伤员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拉到脑后枕部,再将两底角在枕部交叉返回到额部中央打结,最后拉紧顶角并反折塞在枕部交叉处。

③三角巾面具式包扎法。适用于面部较大范围的伤口,如面部烧伤或较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方法是把三角中一折为二,顶角打结放在头顶正中,两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后两底角拉向枕部交叉,最后在前颌部打结。在眼、鼻和口处提起三角巾剪成小孔。

④单眼三角巾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带状,其下1/3处盖住伤眼,下2/3从耳下端绕经枕部向健侧耳上额部并压上上端带巾,再绕经伤侧耳上,枕部至健侧耳上与带巾另一端在健耳上打结固定。

⑤双眼三角中包扎法。将无菌纱布覆盖在伤口上,用带形三角巾从头后部拉向前从眼部交叉,再绕向枕下部打结固定。

⑥下颌、耳部、前额或颈部小范围伤口三角巾包扎法。先将无菌纱布覆盖在伤部。将带形三角巾放在下颌处,两手持带巾两底角经双耳分别向上提,长的一端绕头顶与短的一端在额部交叉,然后将短端经枕部、对侧耳上至领侧与长端打结局申。

(2)上肢三角巾包扎法

先将三角巾平铺于伤员胸前,顶角对着肘关节稍外侧,与肘部平行,屈曲伤肢,并压住三角巾,然后将三角巾下端提起,两端绕到颈后打结。顶角反折用别针扣住。

肩部三角巾包扎法。先将三角巾放在伤侧肩上,顶角朝下,两底角拉至对侧腋下打结,然后急救者一手持三角巾底边中点,另一手持顶角,将三角巾提起拉紧,再将三角巾底边中点由前向下、向肩后包绕,最后顶角与三角巾底边中点于腋窝处打结固定。

腋窝三角巾包扎法,先在伤侧腋窝下垫上消毒纱布,带巾中间压住敷料,并将带巾两端向上提,于肩部交叉,并经胸背部斜向对侧腋下打结。

①下腹及会阴部三角巾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包绕腰部打结,顶角兜住会阴部在臀部打结固定。或将两条三角巾顶角打结,连接结放在病人腰部正中,上面两端围腰打结,下面两端分别缠绕两大腿根部并与相对底边打结。

②残肢三角巾包扎法。残肢先用无菌纱布包裹,将三角巾铺平,残肢放在三角巾上,使其对着顶角,并将顶角反折覆盖残肢,再将三角巾底角交叉,绕肢打结。

不要马虎包扎小而深的伤口,否则会使伤口缺氧,导致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生长。应清创消毒后再包扎,并到医院注射防感染药品。

张宇是一个登山爱好者,但在一次户外探险中发生意外,差点丧命。当时,他在爬山时不慎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头,滚到了半山腰,左手臂动弹不得,他心想:“坏了,可能是骨折了。”于是急忙用手机报警。在救援人员没有到来之前,为了减轻疼痛,张宇用毛巾将受伤的手臂包扎起来。半个多小时后,救援人员赶来将其送往医院。由于包扎及时,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伤员的搬运

搬运伤(病)员的方法是院外急救的重要技术之一。搬动的目的是使伤(病)员迅速脱离危险地带,纠正当时影响伤(病)员的病态体位,减少痛苦,减少再受伤害,安全迅速地送往理想的医院治疗,以免造成伤员残废。搬运伤(病)员的方法,应根据当地、当时的器材和人力而选定。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