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3126

开光佛经和不开光区别,佛家开光是什么意思

兴仁信息网2023-09-20 09:43:320

请黑老太太装佛经可以吗?

请黑老太太装佛经不可以。装藏类要请高僧法师,不要找大仙。

有时候把《心经》装里了,又装上棉花、装上线等等的……

不是说开光装藏不好,因为有些大德举行了开光的仪式,能教育我们对佛生起欢喜心,大德的加持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话说回来,我们凡夫是不能给佛开光的,只能是佛给我们“开光”。我们信佛,就信个虔诚,哪怕是个土块,我们也当成佛来供养。

信佛,目的是我们把佛看成无处不是佛,通过敬佛我们敬一切众生。我们通过供养佛,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通过供佛,我们知道我们有真正的父母和家。

我们虽然离一切相,但是我们有实相。不像外道,住入空里,我们是有实相的,我们用虔诚心来进行这些事情。所以越不开光,反而更真诚。

哦,这个像开光了就说这个像灵,那不开光的呢?你就会说不灵。你说不灵本身就谤佛法了。

说:“这个像没装藏,没开光,这个像不灵。”你就失去了佛叫你开悟的利益或“回家”的利益。这就产生了分别心,我们不应该这样。

开光的目的是让大家认识佛法,无处不是佛。而大仙(巫医神汉)也利用了开光这种方式,他们的目的是要钱。

所以说咱寺院,一为避免这个麻烦,另外呢,也让大家警惕,不能随顺这种拿着佛像去挣钱的做法,出卖佛法不对——所以咱们不搞开光,不开光的佛像更灵,更真实,以后就不要找这个。

另外给佛像装上棉花和线,这都是外道做法,你把它清除就完事了,不用它。你装什么我也不用你,我也不用装什么。

用装什么?佛本来就是空王,空而不空。见到一张纸,它就是真实的,我们就虔诚地拜,就可以了。

信仰佛教的朋友进

你要问什么?是要说你很厉害还是什么、?没明白你的问题

佛教和道教有什么区别,各信仰什么?

儒释道本为一体,只是道路不同,目的地都是一样的。

佛家说的是一,也就是空,但空不是没有,妙空,一体,混沌,都是一个意思,因为字面容易引起误会,还是用一比较好。

六祖惠能云: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

释迦牟尼佛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华严经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佛的教育是揭示宇宙的真相,你即是我,我即是你,你我不二,你我一体,这个虚空宇宙都是一体的。

道家说什么?道家讲一体,然后讲二用。二用是什麼?二用是产生变化。就像中国道家所讲的太极,一体是太极,二用就有阴阳,就起变卦,太极生二仪,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是中国道家讲的。

展开就是道家所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个心量就广了,说到究竟处,宇宙都是和我一体的。

既然两家都是说,宇宙和我都是一体,那还有什么分别?

其实,儒释道三家是共通的,引用一段雍正的上谕,那时候儒释道教育还在,而他是接受全国最顶尖的教育,什么最好的都先教他,所以他贯通,有这样的体会。

这篇上谕,同时出现在佛家的基础学科《十善业道经》前面,代替了序文,在《道藏》总目录前面有雍正五篇上谕,这篇也在其中。

雍正皇帝上谕 节选

上谕。朕惟三教之觉民於海内也。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贯通。於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异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朕以持三教之论。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异旨。

详细资料可以参考一下链接。

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42&web_rel_index=720

关于佛像和佛教书籍的一些问题。

1、不重复

2、正常处理,课收藏或丢弃,不要有意识的怎么样就行了。

3、当然没关系啦。有人说,不可以带入卫生间或厨房等。其实以心经的观点,都是不垢不净的,有什么关系呢,关键是内心的恭敬,而不是外在的形式。。。

开眼佛与闭眼佛有什么区别?

佛像开眼或者闭眼代表这不同的修行方式。

闭眼佛:代表修行禅定,修行慧观。重点在于修行精进

开眼佛:代表观察世间,循声救苦。重点在于吉祥如意

扩展资料:

中国佛教雕塑简介:

中国的佛教雕塑正式记载是在公元200年以后,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约220-280年)记载有"窄融大起浮屠祠内有一尊金铜佛像",这是中国正史中首次明确的雕造佛像记载。

现存后赵石虎建武四年(公元338年)金铜佛像是中国有明确纪年的最早佛像,标志着定型化的单独佛教雕塑已普遍出现。

印度佛像传入中国后,适应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作了改造。早期佛教造像,面相丰圆,肢体肥壮,神态温静。北魏(386-534年)孝文帝亲政以后,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并迁都"洛阳"。这时的佛教雕塑,受到"秀骨清像"

风格的影响,融合南北,出现了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面容清瘦,风神飘逸的佛教造像。 龙门石窟雕塑

隋(581-618年)、唐(618-907年)时期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佛教雕塑在唐朝的武则天时代达到高潮。龙门奉先寺是唐高宗和武则天开凿的大型摩崖像龛,包括卢舍那佛及弟子、罗汉、菩萨、天王、力士等一铺十一尊巨像。

主像高17米,群像布局严谨,刀法纯熟。佛像面容贴切近人,身体圆肥丰硕,笔意豪壮;菩萨细腰斜款、雍容华丽;天王、力士肌肉怒凸,神情雄武。唐玄宗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黄金时代,此时的造像,圆润丰腴,宽妆高髻,充满生命的活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圆熟与完美。

唐代佛教雕塑最集中地体现在佛教石刻艺术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雕塑的起源

我已经告诉了我的出生年月让大师开光怎么办

没关系,既来之则安之。

开光,又称开光点眼,多用在神像或者宗教艺术品上,乃是透过宗教仪式,请来神灵以灵力进入神像或宗教艺术品内。主其事者通常是僧侣,在,也常由民意代表、高级官员或者门阀闻人为之。其仪式大略是在念诵各种咒语或者吉祥话后,以朱砂笔点神像或艺品之上。佛教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是佛教特有的提升加持。佛教开光仪式,不仅是开佛眼,更是开众生的心眼,开内在般若智慧。

开光是佛教术语,释迦牟尼佛在《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中讲:“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在《事师五十颂》中称“开光”为“圣住”,“圣住”是非常标准的称呼,意思是请佛和菩萨的化身与般若智慧安住于佛像内。严格来说,“开光”只适用于寺院落成、佛塔落成、佛像落成与安放、以及佛经安放等佛教活动上。依照佛教的传统,寺院、佛塔和佛像落成后,要选择适合的日子,举行致礼仪式,以表示供奉、安住等意。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佛教认为,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就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唐代神秀禅师说过:“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行使主法的人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是因为眼睛代表了智慧,所以点开佛眼,开发众生的内在智慧。如果众生没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还执为实有,所以需要除去眼病,发掘原有的般若智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