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5930

佛说婚姻缘尽,佛说婚外情的缘分

兴仁信息网2023-11-10 19:03:080

佛说:“缘分尽了”会有预兆吗?

预兆如下:

1、抱怨越来越多

两个人在一起就是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当两个人在一起包容越来越少,抱怨越来越多说明两个人之间除了问题,或多或少会不合适,不然就是彼此缘分已经走到了尽头,抱怨是一种毒药,让彼此疏远!

越是会抱怨爱的人越是会离自己远去,越是抱怨人越是会倒霉,当身边的人抱怨的时候,就是缘尽的预兆,真正爱自己的人不会和你抱怨人生,每一次的抱怨都是对生命的考验,每抱怨一次彼此的缘分就少一分!感情需要的是理解,

2、计较越来越多

两个人缘分尽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就远了;越来越无法去包容彼此的小缺点和小毛病,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急躁,彼此之间的争吵多了,恩爱少了,越来约会斤斤计较一些得失。计较是两个人走向衰败的开始,越是计较越是会导致彼此感情破裂!

人与人之间包容和感恩才会让彼此走的更远!别和自己爱的人计较得失,因为越计较自己会失去的越多!别嫌弃自己身边的人,不然自己身边谁也没有!学会不计较才会迎来好的生活!

3、伤害越来越多

世界上没有平白无故的遇见自然也就没有莫名其妙的离开!每一次离开都是失望多了,或者早有准备!

当双方之间只有伤害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开心和温暖,彼此的冷漠会让双方越走越远。别因为情绪伤害最爱自己的人,别因为心直口快而肆无忌惮的嘲笑!唯有真心可以让彼此长久,珍惜彼此的缘,好好善待彼此!

扩展资料:

缘分尽了的表现:

能常怀惠施,无所悭嫉,则四众之心,常生爱乐,而无嫌恨也,彼此之间没有了布施,只是一味的索取说明距离缘尽不远了,佛说人与人相处之道源于布施,缘分感情也是如此!

这里的布施是平时的爱意,是一份问候,一份礼物,一份真诚!无关财富多少,无关礼物的贵重,源于彼此的心!这三点也就是菩萨四法中的三种方法相处之道,当双方离这个越来越远的时候,缘分也就快走到了尽头。

为啥佛说夫妻是缘,儿女是债,无缘不聚,无债不来

佛经上说:男人,女人到世界上干啥来了?是了缘来的。无缘不聚,无债不来。咱们做女人的啊,多数都怨恨丈夫,不怨恨丈夫的少。男人也许会说:我媳妇还恨我啊,我还不知道呢。我告诉你,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女人啊,应该明白你前世欠他,今生才嫁他啊。你今天嫁给了老张家,老李家,你为啥没有嫁到老王家去?因为你欠他才嫁他啊,所以无债不来,无缘不聚啊。有人说:“老师啊,你可别这么说,要是说我欠我丈夫的,我丈夫本来就对我不好,他要是知道我欠他的,回去,他不得揍我?”

有人说:“我不欠我丈夫的,他待我挺好的。”

男人啊,也会欠女人的。没有债,不会组成一个家庭。有的男人会对女人说:你嫁给我吧,以后所有的家务,什么洗衣做饭拖地,我啥都干,什么也不要你干。只要你能嫁给我。我都愿意。有的女人结婚以后跟人家跑了,后来回来了,这个男人还要她回家的。

佛家讲“受了,受了。” 受了,就能了结这个业。你回家心平气和地承受去吧。从今天起,不要再恨了,他就是你前生欠他的多,所以,今生你得承受。有的人骂人骂了半生,甚至骂得连人家的老祖宗也骂上了,到现在还脑袋疼,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成天吃药,都快变成药罐子了。我一看,人家的老祖宗住在她头顶上,她能好吗?吃多少药也不会好。

要是你丈夫蛮好,你说你不欠他,那么你是欠你婆婆的。婆媳今生见面就不和,这都是前世的冤亲债主见面了。有的婆婆不理解,说:“我为儿子花了这么多钱,才把她娶过来,结果,她对我凶神恶煞,真是气死我了。真是倒霉啊。”不是倒霉,那是你花钱买回来的冤亲债主。不倒霉,你前世不跟她有因果,她不可能嫁到你家来。那是她气你啊,是你种的因,今生才收获这个果。亲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有很多都是因果关系。无债不来,无怨不聚。

为什么有的家族一大家子人和睦相处,说话都客客气气?他们是善缘,他们也是来了缘的。你要道理搞透了,回家去千万不可再抱屈。见到谁,都是缘。认账啊,低下心来,从高处下来吧。做女人哪,你不要低三下四,也不要指手画脚。要明白前世欠他,今生才嫁他。也别吆三喝四,这么些年了,你知道你的丈夫,你的儿子在你的河东狮吼下,受了多少委屈吗?因为你的脾气刚强,他们没有好受过。你一见他们就骂人,就挑剔,他们从来没有感受过你的温暖,你也没有开心过。

今天,该醒悟了,来到我们身边的人,有讨债的,有还债的,有报恩的,有报怨的,都是有缘人。如果有的孩子从小病病歪歪,让你倾家荡产,或者忤逆不道,打爹骂娘,这样的儿女,都是你前世欠了他们的命债,这世是来向你讨债来的。如果你前世欺骗人家太多钱财,这世必定转到你的门上来做你的儿女,来讨债。有的孩子小时候经常要看病,家里的钱都给他看病花光了,长大了还不知道孝顺父母,这样的孩子,你不能恨,不能怨,你只能用爱来对待他,因为你前世欠他太多了。

千万不要再骂了,这样的话,你前世的业未了,有添加今世的恨和怨这样的新帐,即是“旧业未了,又添新业。” 你这一世不想还,来世,利滚利,还会有人抽打鞭赶逼着你去还。救救自己吧,没有化解的怨缘,回去化解吧,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些人都是来了缘的。佛说:众生是平等的。你的丈夫也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只是前世跟你有一段因缘,这一世是跟你来了结这段因缘的。儿女也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也是众生,只不过,他是前生欠你的,有来还账的,也有前世你欠他的,这世来讨债的。

缘尽缘散怎么讲?大家都知道:缘分尽了各离分嘛。佛为什么让我们把“近人远看”?回去要付出你的爱心。这个爱不是现在很多人认同的情感上的爱,什么叫情感上的爱呢?就是你拼命地赚钱,给他吃啊,喝啊,你这样,来世还得轮回,因为情重了,你舍不下他,你和他都会去轮回。赶紧把丈夫从心上撤下来,回家别把他当成丈夫了,他也是众生,只是他前生跟你有一段因果,不知道是善是恶。你要付出更大的爱来对待他。默默地奉献。回家以后,咱们要把家里的活干起来,屋里,屋外,统统干起来,别抱怨了。抱怨别人就是害了自己。

佛说和丈夫的缘份尽了咋办

不要相信这些,都是骗人的。

达真堪布:学佛人怎样对待婚姻缘分

我也是佛中人,佛说的缘分有好多种?对待婚姻的前提一定要了解对方的性格

最好是能超越这一切。什么叫超越?就是要开悟证悟,要明心见性。你真开悟了证悟了,明心见性了,你就不会受外界的影响,同时也能把所有的这些矛盾和冲突消除。如果修行没有达到这样的层次,就要转变因果。什么叫转变因果?就是断恶行善,断一切恶业,行一切善业。夫妻不和,佛在经中讲过,这是曾经邪淫的果报。你想改变这个因果,就要断除邪淫,好好地持戒,这个时候更不能犯戒,不能搞那些不道德的事情。有些人这个时候把握不住,又犯戒了,将来就会有更严重的恶报。学佛的人不能怕现世的报应,要怕造恶业、种恶因。你种下了恶因,将来就要感受果报。种了一次恶因,将来感受果报的时候,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的,是千倍万倍,而且越来越增长。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就怕造业,不怕现世的报应。你真想解脱,真想解决这些问题,最好是明心见性,最起码也要断恶行善,尤其是断邪淫。要好好受戒持戒,这样才能转变因果。这是唯一的方法,做不到就没办法了,只能自作自受。佛讲得清清楚楚,以前造的业,尤其是自己的行为不正,现在就要感受这样的果报。所以应该忏悔往昔所做的恶业。做忏悔最起码要具足四种对治力。四种对治力中有返回对治力,就是下定决心,以后纵遇命难也不能犯这样的错误。这就是你忏悔的时候要具足的条件。如果你当时下不了这个决心,忏悔也能减轻点业障,但是不能彻底消尽业障。你当时能下这个决心的话,才算比较圆满的忏悔。决心特别重要。也许你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忏悔时必须要有这样的决心。如果当时你有决心,过后由于烦恼或业力,又没有把握住,没有控制得了,又犯了,这也没办法,只有再重新忏悔。任何事都是,我们下决心以后要尽量做。但是肯定也有做不到的时候,也有做错的时候,这也要重新如理如法地忏悔。我们是学佛修行人,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要圆融,要容纳,尽量不要伤害对方。你尽心尽力了,缘分到了,也只能随缘。婚姻的事,有的想结不敢结,有的想离不敢离,心里很痛苦,这也是自己放不下。该结还得结,该离还得离,这是缘分的事。有修行的话就能解决,没有修行的话也改变不了,只能随着缘分走。什么事情都是,最好是保持自然。你特意离婚,这是个错误;你执着不离婚,这也是个错误。该离就离,要把握这样的状态。但是要保持适度,这是很难的,有智慧才能把握得住。什么时候该离,什么时候不该离,没有智慧,就分不清。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学的么!学佛的人也不是坚决不能离婚,学佛的人也不是必须要离婚,一切都要随着缘分走。我们要尽心尽力,尽量别伤害对方,别伤害众生。我们对这些众生,包括家人,没有什么恶意,不自私的情况下怎么都行,不会造业。如果是恶意的,特别自私的,肯定会造业。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己看看,我们想离婚或者不想离婚,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是自私的还是不自私的?如果是不自私的,就没有什么罪过。你为了自己的利益坚决不离,这也是造业。任何时候都要观察好自己的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是最重要的。刚才我们讲的超越因果,转变因果,都在这里。自己的心态把握住了,会取舍了,就行了。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用考虑那么多。但是我们现在总是考虑很多。现在很多人,不管是大人物还是普通人,都是为了各自的名利。结婚离婚也是,根本不观察自己的心态,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去考虑这边、考虑那边,总是想不开。很多人都是为了面子,为了各种利益,都是自私的。其实把自己的心放平放正了就行了,对一个有修行的人来说很简单。看自己的发心动机,你今天要离婚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对方?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你如果是为了对方,为了众生,不自私、不自利,没有恶意的情况下,不会担因果,离婚也是个好事,也是一种行善。你自私自利,恶意的,也不考虑对方,只考虑自己的名利,怕失去自己暂时的利益坚决不离,你是在造业!你为什么不离婚,或者你为什么离婚?看自己的心,你是最清楚自己的,用不着问别人。大乘和小乘有区别。大乘佛法里完全看发心和动机,不看结果。佛经里讲得清清楚楚,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门。什么叫心地法门?动机善,一切善;动机恶,一切恶。小乘不一样,不是只讲动机,还要看结果。为什么?他还有自私自利,心不是完全清净,所以他还要看结果怎么样。大乘就不用了,完全是为众生的。比如你一点点也不自私,完全真心实意地为对方做事情,对方也知道你是真心的,万一做错了,他知道这个结果,也不会怪你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结婚也好,离婚也好,也没什么。但是我们这些凡夫把世间的琐事看得特别重。“结婚是大事,离婚也是大事啊!”所以它们的变动对我们的打击特别大。但是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都不算什么事,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都离不开无常的本性。对于有修行的人来说,都是小事——世间的琐事,无所谓!一切随缘,缘来缘去,缘聚缘散,该聚聚,该散散,该来来,该去去。没有什么,这是很正常的。有智慧的人就是这样。什么夫妻,再好也就一生一世,几十年,很短暂!这是按时间来说。按事情来说,夫妻之间有什么重要的事?除了学佛修行是大事,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大事?这就是我们刚开始讲的超越因果。已经超越了这一切,就不会执着这一切,所以对他来说不会有任何的障碍。现在我们这些人当中也是,有的夫妻两个,一个有修行,学得好;一个没有修行,学得不好。没有修行的,就整天烦恼痛苦;有修行的人,也不烦恼,也不痛苦了,看着对方可怜。这是有修行与没有修行的差别。在同一个环境里,面对着同样的事情,一个烦恼,一个不烦恼;一个痛苦,一个不痛苦。不仅不烦恼不痛苦,还可怜他,还想救他,这是菩萨行。有修行与没有修行的差别,不是有神通没有神通,不是有能量没有能量——其实刚才说的那些才是最大的神通,最大的能量。内地情况比较复杂,夫妻之间,有的家庭是男的信佛,女的不信;有的是女的信佛,男的不信。这个情况要注意。学佛修行不会影响你的工作,不会影响你的生活。既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也不会给对方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你因为学佛修行给对方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那你肯定有过错,肯定有不对的地方。你要学佛修行,但是得也看具体情况,时间要把握住。去做这些功德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因为学佛修行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你特别执着家里的佛龛、佛像,什么也不顾,还整天诵这个念那个的,对方肯定受不了。如果对方不反对还行。对方还不是特别同意,你就不能太执着这些,自私地去学修。随时都可以修啊!包括擦地,洗脸刷牙,做饭吃饭,都可以变成修行。收拾卫生,刷牙洗脸,做饭吃饭,这都很正常,过日子么!平时也是,年纪大的,叫“老伴儿老伴儿”,就是伴儿么!你也不能总不陪伴他,你也应该跟他聊聊天,这都行!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要发心。你陪他,都是为了他好,也不是贪着这些,而是为了救度这些有缘的众生,这不会有什么过失。以前佛派舍利子去度皇宫里的众生,舍利子整天给他们讲法,领他们念诵,结果谁也接受不了。舍利子实在救度不了他们,就回来了。佛陀说,还得文殊菩萨去。文殊菩萨到了王宫里,也没有给他们讲什么,念什么,就是陪他们吃喝玩乐,最后把他们都度化了。这是方便么!文殊菩萨也不是为了自己吃喝玩乐,也不是贪着于这些,完全是为了众生。为了救度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你吃喝玩乐都行!但是要看你的心态。找借口不行!现在有的人找借口,他自己想喝酒,说,“为众生喝点!”他自己想吃肉,说,“为众生吃点!”那你就是贪着于这些,自己想吃想喝,然后找借口,这肯定不行,肯定会造业。有的人自己真不想干这些事,没有办法的,不是自己贪图这些,完全是为了对方,这就不会造业。自己一定要把握住,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现在不信心因果的人很多,我们都是学佛的人,学佛的人是讲因果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权利再大,实力再强,长得再美也没有用,在因果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你再聪明也欺骗不了它,再厉害也对付不了它。我们最要害怕的就是因果,别的都没有什么可怕的。取舍因果非常重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会有浪费,不会有差错,都在我们的阿赖耶当中记得清清楚楚。“不是不报,时候没到。”所有的这些,不管是善还是恶,到时候一定会现前,一定会报应的。报应有过程,因缘具足的时候,果报才会显现,之前不会随随便便的显现。比如说播种,有的要好几年才能结果,有的几个月就能结果,有的几天就能结果,不一样。因果也是,有的现世现报,有的来世再报,有的可能要很多生生世世再报。比如我们今天做功德了,做善业了,再微小也有果报,它不一定什么时候结果。虽然做了非常微小的善业,但是恶业做得多,肯定会先下地狱,在地狱里感受很多劫的痛苦,最后慢慢才托生为人了,才显现善的果报。因果不会有差错,不会浪费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的是瓜,不可能得豆;你种的是豆,不可能得瓜。首先把这些道理弄明白。什么也不懂,你怎么取舍因果,怎么修啊?闻思修特别重要,这是有次第,有程序的。有的人说不用闻思,直接修就行了,那是不可能的。你得先听闻,然后思惟,弄清楚了,然后再去做,这样才不会做错。没有闻思直接去做,一定会错!什么叫盲修瞎炼?没有闻思地修,这叫盲修;没有闻思地炼,这叫瞎炼!不仅仅是我们学佛,要学世间的学问,知道世间上的道理,也需要闻思啊!佛法和世间上讲的这些道理一样,都需要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你得先把这些道理弄明白,然后再在实际行动中去做,这才是修行。包括结婚离婚,家里这些琐事,也是这样。都变成学佛修行了,那就不是琐事了,那是大事。如果没有变成修行,那就都是琐事,没有什么意义。都是一样,离不开痛苦的本性,离不开无常的本性,离不开空性的本性,都是如幻如梦的。你看电视里演的那些,都有意义吗?佛讲得多好啊,如果没有智慧的话,结婚也好,生孩子也好,上班工作,都离不开痛苦。结婚是为了快乐,生孩子也是为了快乐,结果你看,都是痛苦的。没有结婚还没有那么多事,结婚成家,事就多了。没生孩子还行,没有那么多负担,一旦生孩子了,你看,负担多重!增加烦恼,增加痛苦。佛讲的,都离不开痛苦,难道不是吗?哪个不是苦?苦苦,变苦,行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离不开这些苦。然后佛讲了无常。一切诸法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离不开无常的本性,都是如幻如梦的。这三个道理弄明白了,才是看破,才能看淡;你把这些事看破了,看淡了,才不会执着,才放得下;真放下了,才是解脱,才能轻松自在,之前是不可能的。如果结婚、离婚这些家里的琐事引起了你的烦恼,你就没有修行了。真有修行的话不会这样。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不会有看不起的人;有智慧的人,不会有看不惯的事。在已经开悟、证悟的人的境界里一切都是平等的,没有好与坏的分别。但是对没有开悟的人来说不是这样的。没有开悟就是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时候肯定有好和坏,有好人和坏人,有好事和坏事,有好和不好的地方。有娑婆世界,也有极乐世界;有善,也有恶;有菩萨,也有凡夫。这都是自己的心。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世因果,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

因缘果报(1)什么是因缘果报

在佛法中有很多概念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如果搞不清楚一些基本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佛法的道理利益自己和他人。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因缘果报、因果的概念。说到因果,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大都知道一二。同时社会中认识的因果和佛法却并不一样。普通人没有学习过佛法经典,因果的概念都是通过书籍的转述,他人的灌输这种途径得来。但这些见解鲜有真正依据佛法经典而来的。都是大家认为因果是怎么回事,是大家的依靠自己的认知来推测出的。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误解。

普通人对于因果的概念多数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如果相信来世的则会认为这个结果可以到下一世才出现。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是不是?

其实佛法讲的因缘果报、因果定律并非如此,严格说来和此完全不同。我们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因果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这世间的万事万物究竟遵循着一种什么规律、我们又如何利用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

(1)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因果业力的作用是如同种子在适合的条件下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一样。

因就是种子。我们从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想过的内容都会成为种子,业因。

比如我今天想了,我想赚点钱、或者我要去某个地方玩。这都是因。我们说的话、做的每件事情,都会成为种子。

一颗种子,要有适合的土壤、阳光、水分才会成长、结果。在各种条件的配合下,种子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这个过程就仿佛我们造作的业因,聚集各种助缘,最后得到结果。

什么是缘呢?同样是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做得事、说的话、思想的内容。这些不仅仅是种子,同时还是其它种子的缘、助力。

比如一个人想去某地游玩,这是个想法,正好他有钱、有福报、有时间、天气、环境都合适,这些是缘,于是就去了。没想到他从前欠了别人的赌债,结果在玩地方遇到债主了。被打了一顿。于是去游玩这件事情,虽然是他当初想法的果,这个果是各种条件聚集而形成,同时又成了他被打的缘,另一个果报的一个助力。

因果就是如此运行,每个因都在适合的条件下发展,同时又对其它的因的发展起着作用,相互缠绕、相互影响。非常复杂。复杂到我们普通人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非要用比喻来讲:每个人的因果都如同一片没有尽头的森林,无数的种子、无数的发芽、开花成长、无数的果实。而果实则继续变成种子。不同的植物之间又相互缠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或者也可以比喻成一张没有边际的大网、上面纵横交错着种种因、种种缘、而这些条件聚集在一起就是一个交汇点:果报,无数的果报又继续和其它的因缘相交汇,层层叠叠无有穷尽。

佛在《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讲:

假使经百劫 不坏诸业因

因缘和合时 有情随受果

就是说我们造作的业因,种种因,哪怕是过了很久很久的世间,依然不会损坏,无论我们做得是善因、还是恶因。都会成为一颗种子,一旦和其配合的条件具备,那么就会有果报出现。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 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现在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有苦有乐,都是各种缘聚合在一起产生的。这些缘如果没有了,则不会再有这种结果。

而这些业力都是随你的心聚集的。不会有一点的误差。

《华严经》讲: 于一业分别知无量诸业种种缘造。如一业。一切诸业亦复如是 。

就是说,从单单一个业力来认识,就可以知道我们大家的无量业报、果报,都是由种种缘的聚合而成。就和这一个业力一样。我们自身的一切业力、果报都是如此的。

佛法讲的因果,并不是简单的欠债还钱、杀人偿命那样。佛法讲的因果,是指出我们自身所遇到的一切事情是怎么运行的,都是因为有因、有种种缘的配合,最后形成的果报。

有人会说这似乎没什么,挺简单啊。是挺简单的,我们后面还得深入介绍,因果的特性,它有什么特点。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因果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

因缘果报(1)什么是因缘果报

因缘果报(2)因果的特性之一

因缘果报(2)因果的特性之二

因缘果报(3)如何运用因果

因缘果报(4)运用因果的诀窍!{不看可后悔}

【转自地藏论坛】

佛说因缘果报是否有问题

当然没有问题。因果定律不是佛教的专利,是客观定律,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而是佛教乃至其他发现的,儒家、道教、婆罗门教乃至基督教天主教都发现了这个规律,只不过表述的方式和名词不一样而已。

因果报应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规律。“因”就是起因,“果”就是结果,“报应”就是从起因到结果的演变过程,简单的理解,因果报应就是:好的起因引发好的结果;坏的起因引发坏的结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远远不止这么简单),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来说,就是“从量变到质变”。

要构成因果,就像种稻子一样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1、播种,也就是起因。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来看,其中,“春种”就是起因,也就是你开始起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开始发芽,所以就像“一粒粟”一样种到田里去了。

2、缘。也就是这个“一粒粟”种下去了以后,它需要很多因素才能发芽,譬如阳光、水分、养料、土壤等,包括还不能被害虫吃掉,——这一点你特别要注意的是,很多念头起来为何没结果呢,因为条件不具足,其实也是有了结果(没有结果也是一种结果),但是没有达到你所要的结果,这就是“因缘不具足”。99%的念头都死在这里了,偏偏别人没有关注,真正的因果,是“因·缘·果”的简称,因为简称,所以很多人把“缘”忽略掉了。

3、时间:为何不是马上发生呢?很明显啊,春天种下去,要秋天才发出来啊,为何春夏不发出来呢,因为需要一个酝酿成熟的时间,时间不够,果也无法形成。

4、结果:“秋收万颗子”就是结果,一是说明了时间,二是产生了比对,由“一粒粟”增长到“万棵子”,显然因果形成,而且还扩大了好多,这就是正确的“因”,能过得到更多正确的“果”;那么错误的“因”呢?由于有违常理,也就收到很多干扰,所以往往结不了正确的“果”,连错误的“果”也会受到影响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