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9622

生命是轮回的是印度人的思想观念,生命的轮回是什么意思

兴仁信息网2024-01-06 17:15:550

大二国学 印度佛教的基本思想

印度佛教(Indian Buddhism)产生和流传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创始人是悉达多·乔达摩,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简称佛陀(觉者)。

印度佛教产生并教流传于古印度,时间上大约在公元前6~5世纪时期。创始人为悉达多(公元前565~485),母系族姓为乔达摩,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佛教兴起的时候正是印度奴隶制经济急剧发展的时期。当时印度次大陆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进入奴隶社会,但有的地方还保持着氏族公社的残余;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手工业已经从农业中分化出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批批以城镇为主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建立起来。当时各国之间相互征伐,雅利安人等外来的部族和土著民族矛盾重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在佛教兴起前,婆罗门教是印度的主要,婆罗门叫思潮占有统治的地位。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但是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发展,这种思潮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兴的刹帝利贵族的统治需要,于是,出现了自由思想家提倡的沙门思潮。据佛经说这些思潮有“六师”和“九十六种外见”,其中主要的有顺世论、奢那教和生活派(又称邪命外道)等等,佛教也是其中的主要一派。在当时的奴隶制国家中,比较中药店摩揭陀国和侨萨罗国都是佛教流行较早的地区。

佛教在印度经历了1800年的历史,其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原始佛教时期(公元前6或前5世纪~4或3世纪)\部派佛教(公元前4或前3世纪~到公元元年前后)、大乘佛教(公元元年前后~7世纪)和密教时期(约7~13世纪初)。在后三个时期中还出现了很多在理论和修持上不同的派别。

从公元3世纪下半叶开始,佛教就开始不断向古印度境外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而在印度本土则由于公元8~到9世纪以后印度教的兴盛,加上佛教内部部派系别的纷争和僧侣的腐败,以及外族频繁的入侵,特别是伊斯兰教徒的武力征服,不少僧侣被杀戮,很多重要的寺庙和文物遭到破坏,因此印度佛教开始衰微,到13世纪初趋于消亡,直到19世纪后才稍有复兴。

基本思想

一、人间性: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佛陀的一切都具有人间的性格。他和我们一样,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间的生活中,表现他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间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间性的佛陀。

二、生活性:佛陀所发展的佛教,非常重视生活,对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行住坐卧,处处都有教导,处处都有指示。甚至对于家庭、眷属的关系,参与社会、国家的活动,都有明确的指示。

三、利他性:佛陀降生这个世界,完全是为了“示教利喜”,为了教化众生,为了给予众生利益,以利他为本怀。

四、喜乐性:佛教是个给人欢喜的,佛陀的慈悲教义就是为了要解决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快乐。

五、时代性:佛陀因一大事因缘,降诞于世,特别与我们这个世间结缘。虽然佛陀出生在二千五百年前,并且已经证入涅盘,但是佛陀对于我们世世代代的众生都给予了得度的因缘。所以到今天,我们还是以佛陀的思想、教法作为我们的模范。

六、普济性:佛陀的一生很有普济性。记得过去梁漱溟先生,他从佛教的研究,慢慢转入儒家。他认为佛教的人间性不够,所以当太虚大师在汉藏教理院请他演讲时,他在黑板上写了“此时、此地、此人”。他说:“我为什么走入儒家,就是为了这六个字讲时间,佛教谈过去、现在、未来、无量的阿僧只劫,但是我们生命当下的现世很重要。佛教讲到空间、地方,说有此世界、他世界、十方无量诸世界,世界虽然讲了那么多,但我们相处的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去净化它。佛教讲到众生,不但是人,十法界的众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在无量无边的众生中,以人最为重要。”太虚大师在梁氏演讲之后,作了一个说明:佛教虽然讲过去、现在、未来,但是重在现世的普济;空间上,佛教虽然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也是重视此界的普济;佛教讲到众生,虽然有十法界众生,但更是重在人类的普济。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佛教,佛陀在各种经论中一直强调“我是众中的一个”,表示他不是神。《维摩诘经》则说佛国、佛土在众生身上求,离开了众生,就没有佛,离开了群众去求道,是没有道可求的。六祖大师更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我们要成佛,必须在人道磨练、修行,由人才能成佛,在其他诸道中,是无法成就佛道的。

佛教的轮回观念与印度教有什么不同

印度教以为,生死轮回的根源,来自于业。业,是行为善恶的造作,产生于人们无限的“爱欲”与无始以来的“无明”。于是“以无明为始,依欲而成意志,由意志而有业,由业而受果”的轮回圈子于焉形成。此外,印度教以为,“我”是生命轮回中的主角,人的身体因“我”而生,人的活动也由“我”而起,所以“我”是恒常存在的,现世人生的苦,由前世行为招感而来,今生行为的善恶,同样也会连带前世的业缘,影响到下一世的人生。由此可知,婆罗门教的轮回观和业力说是恒贯三世,建立在“实有”我思想上,与真我论相结合。

佛教否认“恒常有我”的理论,认为业力并非依附在固定的“我”上,而是一种生命继起的动力。也就是说,轮回中的“我”,是众缘和合而生,由外在具有形体的身躯,与受想行识等内在精神的作用组合而成,而且每一因缘又是其他众缘的和合所得,所以在缘起性空中不断地刹那转变、聚灭,无法令人随心所欲,故无永恒不变的“实我”存在。如同燃烧中的薪火,尽管一个个的火焰刹那窜起,又刹那熄灭,火的本身仍以一种焚烧的状态继续蔓延。而这个由众缘和合,假名为我的生命,也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承受自己过去的业报,流转于六道之中。所以佛教的轮回观,是在无限时空循环中的三世因果里,建立“自业自得”的业报思想。

佛教,提倡轮回,这是根据什么?

根据是因果。不过佛教把因果跟轮回绑在一起,这点其实有些偏颇……

轮回存不存在呃……两说的事情吧

印度教主张的思想是什么?

牛!

对牛弹琴嘛

什么是生命轮回

人是没有轮回的 轮回的出现是为了和最初的独一真理真神理论抗衡而好容易想到的理论 其实是不存在的 只有真神才是真理正道 不要多神偶像 谨防假神

生命的轮回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南无阿弥陀佛

死后还没轮回投胎的灵魂,佛教叫中阴身,是有,六道轮回投胎,因果报应,鬼神和西方极乐世界都是有。

1,六道轮回,鬼神和因果报应是存在的,鬼神就是六道中的饿鬼道和天道众生。最早说六道轮回的不是佛教,是比佛教早8000多年的印度教。

2,假设六道是不同维度的空间,印度教修世间禅定,就可以突破空间的维度,看到六道轮回,你修禅定有所成就后一样可以看到。在祖师大德看,例如基督教的祈祷也是在修禅定,初浅的禅定而已,只是他们称之为祈祷。

3,科学不是证明了没有六道轮回和鬼神,而是科学根本就没有能力去证实有或没有,如600多年前,科学没能力去证明有没有地球引力,地球引力就不存在了吗了?400多年前科学没能力证明有细菌,细菌就不存在了吗?而佛教和其他很多都告诉你修禅定成就后可以看到,而很多人又不愿意去辛苦修行,就说不相信。

4,佛教的修行方法可以超越六道轮回,但如果修行不能成就,一样会继续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会停止,更不会因为你不相信或不想要而停止。

5,如果超越不了六道轮回,所受的善报和修行,最多死后轮回生到六道中的天道,天有28天,天人福报大,寿命长而已,寿命完,一样继续六道轮回,投胎。所以要吃素,放生,行善积德,念阿弥陀佛,求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一生成佛,别让自己来世投胎搞六道轮回了。

6,学佛要依照佛经和祖师大德的讲经说法,不要自己乱看一些不知道出处的学佛资料,很多错误或不圆满,坏了自己法身慧命。

你可以修净土法门。网路上很好找到净空讲经的“认识佛教”,无量寿经,十善业道经,太上感应篇等,

问:中阴身有多长?一定有中阴身吗?什么时候会去投胎?

净空答:

众生跟佛菩萨差别在哪里呢?佛菩萨知道,知道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凡夫不知道,不晓得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所以对于死亡恐惧。佛菩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地方死了,哪里是死!身舍掉了。身不是我,身就像一件衣服一样,衣服穿破、穿脏了、穿坏了,把它脱掉,这个衣服就死掉了,不要了,再换一件新的,所以没有死!

那么诸位都晓得,六道轮回,你这身舍掉了,那么在一般讲法,四十九天你又得一个新的身体了,绝大多数,四十九天他就投胎了。那么这四十九天是中阴身,也有心地善良的,大善、大恶,他不要经过四十九天,大善、大恶的人没有中阴。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他这里一断气,马上大善的人生天了,没有中阴;大恶的人堕地狱,无间地狱,立刻就去了;小善、小恶,那还要跟阎罗王、跟这些判官见见面。投胎,佛家讲往生,时间长短不一定,但是一般最长四十九天,七个七大概都是去投胎了,又换一个身体。心行善的人,身体愈换愈好;心行不善的人、造恶的人,那他换的身体就愈换愈差,换畜生身、换饿鬼身,比人身还要差。绝大多数,四十九天之内都转世了,又不晓得到哪一道去轮回了,大多数。也有少数,七七日内没投胎的,有少数,甚至于好几年、好几十年都还不投胎的,都在中阴的状况,有。这是哪一类人呢?是特别执著的人,他没有去投胎。特别执著身体的人,我们常讲守尸鬼,他没去投胎,他舍不得离开他的身体,那么这一类鬼多半怎样?就住在坟墓里头。还有的,比如对他的房子舍不得,往往他也不去投胎,那个房子就变成鬼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