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4179

易经山火贲卦,易经贲卦详解

兴仁信息网2024-04-13 10:06:580

山火贲是什么意思

贲卦展示"贲"的形势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贲"的意思是装饰得很好。贲卦的代号是5:1,表示主卦是离卦,卦象是火,阳数是5;客卦是艮卦,卦象是山,阳数是1。主卦和客卦的中爻和上爻都是相同,表明双方素质都不佳,态度都强硬;主卦下爻阳,客卦下爻阴,主方利用客方消极被动之机积极发展。主方应当避免冲突,把自己的不佳素质和强硬态度装饰得很好,表现出对客方的善意。左图中,红色表示当位的爻,天蓝色表示不当位的爻,箭头表示有应。

贲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第22卦。山火贲(贲卦)饰外扬质 。应当领悟,一切文饰都是空虚的道理,惟有重实质,有内涵的朴实面目,才是文饰的极致。

《易经》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婚姻

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

嗑是合的意思,万物都不可以苟且求合,所以接着是贲卦

庄重审美 以德服人

22、贲卦山火贲

《贲》(下离上艮) 第二十二

君子察时成天下,文明盛世典狱罢;

修饰脚趾走徒步,梳理胡须受造化。

光泽柔润常守正,阴居当位聘婚嫁;

饰山修圃有吉庆,亨通无碍往无诈。

【原文】 贲bì。亨。小利有攸往。

【译文】 贲卦:通达。有所往则有小利。

贲,饰也,文饰之貌。

贲卦象征文饰之意,有实质的事物,再加以必要的文饰,则文质彬彬,可致亨通。惟文饰之道乃在衬托事物的本质,过分的文饰则有害于其本质,故能以阴柔的方式行其文饰,适当的衬托阳刚的本质,是有利于从事的。

本卦阴阳相杂则有文,称为斑称为文饰。古代传称龟三足就称为“贲”。卦象内为“离”,占动物为‘龟’,另占数字为‘三’;外卦“艮”,占人事为“守静”亦有龟行之象。而3、4、5互为“震”,占身体为‘足’,占数字为‘三’;正应龟三足之数。所以本卦的爻辞,皆是以龟色、形、象来喻示吉凶。

“亨”是称谓六二爻,居中为内离的主爻,按易理“离”为夏所以称为“亨”。

这一卦主要是讲文饰之道。初爻不乘非“义”之车,安步徐行,喻不尚华饰;六二上承九三,以柔文刚,喻文而附质;九三下比六二,相饰相润,互成其文,但处下卦之终,须永久守持方吉;六四以白为饰,纯洁淡美,又下应初阳,故不须疑虑,往必有得;六五上比阳刚,质朴柔美,犹礼薄而意厚,持中而成君子之交;上九下亲六五,素白无华,不劳文饰,归趣本真,自然为美。可见文饰之道:一是刚柔相杂而成文,二是不慕华丽而尚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人类原始的本性――质――是比较直爽的,我们看一个小孩子所表露的动作,纵然打破了东西,做错了事,他那个样子都蛮可爱的,因为他没有加上后天的颜色,还是人性的本质。假使人长大了,都还是这样,好不好呢?且看我们流传的一两则哲学性的笑话,供给大家做研究性的参考。

还是老虎可爱

有一个老和尚,收养了一个很小的孤儿,才两三岁就带到山上。关着门不使他与外界任何人接触,也不教他任何事,到抚养成人了,有一次老和尚下山去,一个朋友来访,问这个小和尚,师父哪里去了?这个小孩傻傻地说师父下山了。来客奇怪地问,你是他的徒弟,怎么什么事都不会?小和尚说,什么叫做“会”呢?客人就教他见了人,要怎么讲礼,要怎样讲话,师父回来时应该怎样对师父行礼。客人把这许多事都教给了小和尚,这小和尚已经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了,越学越会。客人没等他师父回来就先离开了,等到师父回来时,小和尚到山门外老远去迎接,行礼问好。师父看见,奇怪极了,问起这一套举动是哪里学来的。小和尚说出经过,这个师父气坏了,找到那位朋友大吵一顿。他说我二十多年来,不让他染污上任何是非善恶的东西,保留一副人性原本的清白。结果给你这一搞就搞坏了,我二十几年来的心血白费了。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其中所包括的内涵很多,不妨从各方面去理解。

第二个故事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老和尚也是这样收了一个小孩。到了二十几岁,要带他下山,但很为他担心。就告诉他,你没有到人世间看过,现在我带你去。在城市中很热闹,五花八门,不过什么都不必怕,只有一个东西――老虎,你要注意,那是会吃人的。小和尚问老虎是什么样子,老和尚就把女人的样子告诉他,说这就是老虎。老和尚带他走了一趟,回到山上以后问徒弟,到了闹市里最喜欢的是什么?小和尚认为一切都很好,没有什么特别可动心的。老和尚又问那什么东西最可爱呢?小和尚说,最可爱的还是老虎。

这两个故事都涉及了人性,所以讨论到《论语》上的这个质字,一定要说怎样才是人的本质,也是很难下定论的。

如果质胜文,缺乏文化的修养就不美。倘使文胜质便很可能成为书呆子。学识太好的人,也很可能会令人头大。谈学问头头是道,谈作人做事,样样都糟,而且主观特别的强。所以文与质两个重点要平衡。

山火贲异卦相叠(离下艮上)。本卦下卦为离,离为火,上卦为艮,艮为山。山下有火,一片艳红,花木相映,锦绣如文。喻男婚女嫁,国政家制,都有仪礼制度,构成了复杂的社会人文关系,用以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这正是所谓贤德君子“观乎天文,察乎时变”神道设教的结果。所以卦名曰贲。

近来运转锐气周,窈窕淑女君子求,钟鼓乐之大吉庆,占者逢之喜临头。

“贲”就是修饰、文饰的意思,可引申为文明、文化。“文明”“文化”“人文”这几个词即出自于这一卦的《易传彖传》。贲卦专谈文饰美化的道理,涉及《易经》的美学思想。适当的文饰有助于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文饰要恰如其分,不可太过。因为文饰只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助因,不是主因,只起辅助作用,不起决定作用。决定因素仍然是内在的实质。如果文饰太过,不符其实,那就适得其反。文过盛,实必衰,这是必然的道理。贲卦上为山、下为火,山下有火,形象很美。离、火又代表一种动物——野鸡,山里的野鸡很漂亮.

【原文】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译文】初九:脚穿花鞋,舍车不乘,徒步而行。

贲,文饰。贲其趾,犹言用花鞋套脚。

本卦多记录婚嫁之事,礼聘迎娶都有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对偶婚制的简单的风俗图景。读者可从这个角度体察各爻意义。

初九阳刚得位,比二应四,然位为庶民,不敢贪求富贵,乘坐大夫之车马而僭越本分,故仅徒步而行,安步当车,犹如贲饰其足以明其心志。

初九上应在六四,3、4、5互为“震”,占身体为“足”所以称为“贲其趾”。

2、3、4互卦为“坎”,坎占静物为“攻轮”为车;初九位在车下,当然是有车不苟乘,“舍车而徒”的卦象。初九为阳爻,正当潜龙勿用之时,安于徒步行进,是志行高洁以遂其志的象应。

初四应,四震足,故曰“贲其趾”,“其”指四,四互震为趾为动。四可与三二为互坎,坎为车,但初四应则有震而坎不成,坎车无故谓“舍车”。

舍车,因四杂于上、三两刚爻之间,下与三成震,震为行,故曰“徙”,徒,步行;上与上爻成艮,有艮舍,没了坎车。舍为双关,即为艮舍象,亦是坎车的否定。

《象辞》说:舍车不乘,徒步而行,为显示鞋子之美丽,理应不乘车。

“徒”谓为徒步行走,“义弗乘”是言君子志行高洁,不肯苟乘合流。

“义弗乘也”,言四不成坎车,车本无还言什么乘车?故谓“义弗乘”。

在贲之始,以刚处下,居於无位,弃於不义,安夫徒步以从其志者也。故饰其趾,舍车而徒,义弗乘之谓也。

趾是脚趾,人体的最低部份。初九阳刚,下卦“离”是明;所以,刚毅贤明,甘心在最下位,一心美化自己的行为,择善固执。这是装饰脚趾的形象,脚趾用来行走,行走与行为相通。像这样贫贱不移,洁身自爱的人,就是送给他不应当有的华丽的车,也不会坐,宁愿舍弃车,徒步行走。象传说:初九舍弃乘坐车马,仅徒步而行,安步当车者,乃以其位为庶民,应固守本分,不宜乘坐大夫之车马。

本卦记录婚嫁之事,礼聘迎娶描写生动,每一爻都展现了对偶婚制的简单的风俗图景。

给加个采纳,呵呵,谢谢了,太多了写不下了。

师傅,请问《周易》——山火贲 艮上离下这个卦怎么解?

1,贲卦无损身体,虚火上升,住院输液以后就无碍。问身体,艮卦为身,艮宫一世卦,初爻变成贲卦,贲卦互既济,震坎入艮止,看看医生就无碍。

内离是火,离卦就是乾卦,指老父。艮为医院,坎水针济,互震入院,互既济,从二爻到上爻经历五爻,一爻一天。艮手输坎水,震坎为医生,主治医生为男。医生看后,互既济,水火交融,身体畅通无阻。

2,牙齿完好是先天本物,牙缺是后天变数,看牙要用变卦。贲卦从泰卦变来,泰卦互兑震就是口牙,二爻变离,外卦变艮,是用力过猛咬物,坎为刚物。或也是虚火上升引起。

以上供参考,解卦用语言很难解释清楚,大概就这样。

《易经》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贲:亨。 小利有所往。彖曰...

此卦是说婚姻方面的,应对感情方面有利。不宜单注重外表而忽略内涵,不可自视太高。

贲卦的新解

【原文】 (离下艮上)贲①:亨。小利有攸往。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③。 六二:贲其须。 九三:贲如濡如④。永贞吉。 六四:贵如皤如(5),白马翰如(6)。匪寇,婚媾。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8)。吝,终吉。 上九:白贲(9)无咎。【注释】 ①贲(b i)是本卦标题。责的意思是装饰,文饰。在本卦中,贲还借用 为“奔”和“豮”。全卦内容主要讲婚嫁之事,作标题的“贲”字为卦中多见 词。②贲:文饰。③徒:徒步行走。④贲:借用为“奔”。濡: 汗湿。⑤贲:借用为“奔”。皤(po):用作“燔”,意思是焚烧。③ 翰:马头高昂,这里指马飞驰的样子。(7)丘园:指女家附近的地方。 (8)束:五匹帛为一束。戋戋:一大堆的样子。(8)贲:借用为“豮”,意 思是大猪。【译文】 贲卦:亨通。外出有小利。

初九:把脚上穿戴好,不坐车而徒步行走。六二:把胡须修饰好。

九三:奔跑得满身大汗。占问长久吉凶得吉兆。

六四:一路奔跑,太阳晒得像火烧,白马昂头飞驰。不是来 抢劫,而是来娶亲。

六五:跑到丘园,送上一束束布帛。遇到了困难,结果还是 吉利。

上九:送上白色大肥猪,没有灾祸。

【读解】婚礼嫁娶是人生大事之一。远古时代民间婚俗的情景,今天 已难想象得十分具体生动。“贲卦”中的描绘,恰好是一幅民间婚 俗的风情画:娶亲的男方穿戴修饰整齐,有车不坐,一路奔跑到 女方家,献上结婚的礼物。一桩美满姻缘就此完成了。 据说这是原始社会中期对偶婚的遗俗。结婚时,男方全氏族 的成员要迁到靠近女方氏族居住的地方。“贲卦”所描绘的,正是 这种情形。虽然只有动作、行为等简单的情节,但足以让我们在 想象中去体察新郎内心的状态:兴奋激动中又包含着几分急切和 忐忑不安,未来生儿育女的家庭生活和共同劳作的情景,一次又 一次在脑海中闪现。其中肯定也有对肩负更大责任的意识,因为 那时结婚绝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同整个氏族的利益联系在 一起的。

《哲学易经》之《贲卦》---李建明

贲卦

贲,亨。小利,有攸往。《彖》日: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象》日: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贲,文饰之意。意文饰改良也。明辩了事物的实质就能知其弊端而不断进行文饰和改良了,从而才能使事物不断地趋向完善和改进,是以“十分亨通,小利,有攸往。”

《彖》辞说:不断文饰、改良、修正,十分亨通。原因是只有不断文饰、改良、修正,才能使事物不断地趋向完善和改进。故柔来当文之以刚,非常亨通;分而言之,刚上则文之以柔。如此则无物不亨而天下可化,是以此乃天文也。天之文总是刚柔相济、阴阳相合、相辅相成化育万物的,而人类当认识这个原则不断地修饰事物推向光明,这应当是人类之文。观乎天文才能了解时序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行动,观乎人文才能归正天下而作出相应的措施。这就是《贲》之义。

《象》辞说:山下有火,能洞照黑暗,耀亮天下,这是《贲》之象。是以君子观之思一切事物如能相得益彰,无所不亨。从而当明庶政、辩狱情、不滥用刑罚。

初六:贲其趾,舍车而徒。《象》日: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要展现自己的脚趾,就得舍车而徒,饰已以文人也。故贲其趾,就得舍车而徒,义弗乘也。孔子说:“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君子秀外慧中才能彰显人格美、品德美、行为美。

六二:贲如须。《象》日:贲于须,与上兴也。

须,需也。“民事无不急,务急之谓大。”要及时解决和妥然处理最要紧的和最迫切需要的事,才能达到社会的安定和天下的安康,是以“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象》日: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要不断地加以修饰和改良,要不断地加以补充和修正,这是永恒的真理。社会的发展来之于对旧事物的不断改良和修正。如果没有这些粉饰,人类也无从谈起文明的进程。故永贞之吉,才能走在时代的顶端,终不至于受到凌辱和磨难。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象》日: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皤,皤然之意。不断地文饰才能彰显它的美丽,不断改进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当乘马而进必然会向更好层次发展。因此六四当位,虽疑,何其忧。只要行事中正,是以“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象》日:六五之吉,有喜也。

丘园,桑园良田也。只有不断地改良土壤、整修桑田,才能为丰收创造条件而束帛戋戋。是以虽吝而终有其吉。故君子当为一切发展创造条件,是以“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象》日: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白贲,白色无纹没有掩饰性也。孔子说:“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质有余者不受饰也。”正确的理论无需修饰,完善的政策何需粉饰,是以上得志也。

贲卦的爻辞解释

【原文】

初九:贲其趾①,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译文】

初九:脚穿花鞋,舍车不乘,徒步而行。

《象辞》说:舍车不乘,徒步而行,为显示鞋子之美丽,理应不乘车。

【注释】

①贲,文饰。贲其趾,犹言用花鞋套脚。本卦多记录婚嫁之事,礼聘迎娶都有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对偶婚制的简单的风俗图景。读者可从这个角度体察各爻意义。《象辞》附会大义,曲加解释,以致面目全非。

【原文】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译文】

六二:修饰自己的胡须。

《象辞》说:修饰自己的胡须,说明老人不服老,帮助君王振兴国家。

【原文】

九三:贲如濡如①。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②。

【译文】

九三:奔跑向前,汗流浃背。卜问长时期的凶吉而得吉兆。

《象辞》说:永远贞正,必吉利,因为决没有人侵凌正人君子。【注释】

①贲,借为奔。濡,湿。如,形容词词尾。②《象辞》释“贞”为诚信贞正。陵,侵凌。

【原文】

六四:贲如皤如①。白马翰如②。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③。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译文】

六四:奔跑气吁吁,太阳火辣辣。高头白马,向前飞奔。不是来抢劫,而是来娶亲。

《象辞》说:六四阴爻居阴位,所处恰当。既知不是来抢劫,而是来娶亲,疑虑冰释,终无灾祸。

【注释】

①贲,借为奔。皤(pó婆),郑玄本作燔,焚烧,这里指太阳当头晒。②翰,黄颖注:“马举头高昂也。”马头高举即飞奔之状。③当位,此以六四爻位爻象为据。六四,阴爻居阴位(第四位为阴位),是为当位。之所以称“疑”,因为看到大批人马奔驰而来,心中犯疑,难料吉凶。

【原文】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①。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译文】

六五:奔向丘园,送上许多布帛,初遇困难,终则顺利。

《象辞》说:六五爻辞说的吉利,是指有婚姻之喜。

【注释】

①戋戋,马融注:“委积貌。”即一大堆的样子。

【原文】

上九:白贲①,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注释】

①贲,饰,这里指配色。白贲,犹言白底的布帛饰以各苞花纹。

【译文】

上九:送上白底饰以诸色花纹的布帛,不会坏事。

《象辞》说:白底的布帛饰以诸色花纹,没有灾祸,因为上九居一卦乞首位,像人高高在上,志得意满。

贲卦

经文:贲:亨,小利有攸往。

注释:贲(bì):卦名。有修饰,文饰之义。帛《易》作“蘩”。小利有攸往:有小利可以前往。

朱熹《周易本义》曰:“贲”,饰也。内离而外艮,有文明而各得其分之象,故为贲。占者以其柔来文刚,阳得阴助,而离明于内,故为“亨”。以其刚上文柔,而艮止于外,故“小利有攸往”。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注释:贲其趾,舍车而徒:饰其脚趾,弃车徒步而行。趾,脚趾。徒,徒步。

朱熹《周易本义》曰:刚德明体,自贲于下,为舍非道之车,而安于徒步之象。

六二:贲其须。

注释:贲其须:修饰其须。须,须。指面毛与胡须。

朱熹《周易本义》曰:二以阴柔居正中,三以阳刚而得正,皆无应与。故而附三而动,有贲须之象。占者宜从上之阳刚而动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注释; 贲如濡如,永贞吉:修饰、润色,长久守正则可得吉。如,语助词。濡,湿润而光泽。永,长久。贞,正固。

朱熹《周易本义》曰:一阳居二阴之间,得其贲而润泽者也。然不可溺于所安,故有“永贞”之戒。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注释:贲如皤如,白马翰如:修饰素白,白马奔驰如飞。皤(pó),老人发白曰“皤”,此指白色文素之貌。翰如:言马奔跑如鸟飞之疾。匪寇婚媾:不是强盗,是来求婚的。匪,即非。寇,盗寇。

朱熹《周易本义》曰:“皤”,白也。“马”,人所乘,人白则马亦白矣。四与初相贲者,乃为九三所隔而不得遂,故有“皤如”。而其往求之心,如飞翰之疾也。然九三刚正,非为寇者也,乃求婚媾耳,故其象如此。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注释:贲于丘园,束帛戋戋:修饰家园,只以寥寥束帛。丘园,家园。帛,丝织品总称。戋戋,即残残。指很少。

朱熹《周易本义》曰:六五柔中为贲之主,敦本尚实,得贲之道,故有“丘园”之象。然阴性吝啬,故有“束帛戋戋”之象。人而如此,虽可羞吝,然礼奢宁俭,故得“终吉”。

上九:白贲,无咎。

注释:白贲:以白色装饰。

朱熹《周易本义》曰:贲极反本,复于无色,“善补过矣”,故其象占如此。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