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2452

农历三月扫墓吉日(2023年清明4月扫墓吉日)

兴仁信息网2023-03-14 02:56:300

为什么中华民族第一大祭日寒食节会被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所取代?_百 ...

离得太近了,而且功能都是祭祀缅怀先人的,所以合并了。

注: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农村老人说,今年农历三月不烧纸钱,清明节哪天扫墓好?为什么?

清明节扫墓,是我们国家的美好传统,为了人们更好地祭拜先祖,清明节国家都实行放假,今年的清明节放假时间是4月三日、四日、五日三天,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古诗,就把清明时节的气氛都烘托出来,行人们行走在路上,因为思念先祖欲断魂。

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家家户户都会去上坟祭祖,对于我的家乡来说,在清明节前,在农村的父母就会早早地准备好香纸、敬酒、敬茶,煮好猪肉,煮好鸡肉,然后到山上去祭拜祖先,因为现在文明祭扫,都是压香压纸,所以给先祖们压上香纸,献上敬酒敬茶,祭拜完祖先以后,就返回了。

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中间是有很大的差距,清明节是按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5个节气,在清明节这一天,有的人说是去踏青,在清明节这三天都能去祭拜祖先,但是今年的清明节有些不同,我们来看一看?

一、今年的农历三月不烧纸?

今年的清明节,是农历的四月五日,也是农历的三月初五,比较重合的就是“五”这一天,这是很特殊的一天,按照农村的说法,这一天阴气比较重,因为农历的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诞辰,王母娘娘不希望有人给她烧纸,但是希望有人给她放风筝,所以就有农历三月初三放风筝的说法,如果在农历三月初三放风筝,会讨得王母娘娘的欢心,给你带来吉祥如意,如果在三月初三这一天烧纸,王母娘娘会怪罪下来,所以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不烧纸为好。

还有按照农村风水先生的说法,就是阴历和阳历重合的日子,比如农历三月初五,阳历四月五日,因为春季刚刚到来,木生火,火气太旺不利于春季的发展,所以今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5日这一天重合,所以在清明节这一天就不要去烧纸了,按照文明祭扫的要求,可以献上鲜花,表达对先祖的哀思,也是人们对先祖的一种思念之情,这也是一种文明的祭扫方式,所以4月5日清明节这一天,不宜烧纸为好。

二、清明节什么时间去祭拜祖先好?

按照农村的习俗,清明节祭拜祖先是“前七后八”,“前三后四”,就是清明节前后,可以提前三天,或者推后4天去祭拜祖先,也可以提前七天,退后八天,去祭拜祖先,这些都是农村要约定俗成的,不一定要到清明节那一天去祭拜,因为清明节那一天可能会有事情耽误,而且今年的清明节那一天正是3月初5重合,所以可以提前或者是退后。

去祭拜祖先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早上9:00~12:00之间,因为那段时间是阳气上升的时间,按照农村的说法,因为坟地阴气太重,所以这段时间去上坟比较适宜,而且按照科学的说法,因为清明节前后气温已经升得很高,气得太迟太阳太晒,所以可以提前一点时间去上坟。

三、清明节祭拜祖先要忌讳的三件事?

一是在清明节这一天祭拜祖先的时候,不要喝酒,因为喝酒以后容易胡言乱语,让祖先认为是对他们不尊敬。二是在祭拜祖先的过程中,除了祭拜的食品以外,不要带其他的食品,也不能食用供品,这样让祖先们认为这是对他们的大不尊敬。三是在祭拜拜以后,毕竟祭拜祖先,回家要洗澡,按照农村的说法就是洗掉晦气,把衣服和鞋子换洗掉,按照科学的说法,毕竟祭拜祖先,这样的灰尘太多,要清洗一下为好。

今年又是阴历和阳历重合的日子,一般最好是提前去扫墓,提前7天或者是提前4天,在掌握的过程中要做好防火工作,文明祭扫,安全出行,对于今年的清明节要提前祭扫,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为什麼要在大寒当天扫墓

明天就是2023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十八,大寒,也是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个节气,所以有了”大寒迎年“的说法,而大寒当天扫墓祭祖也只是个别地区的迎年风俗之一

那么祭祖的传统习俗与腊月节气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的地方大寒当天要扫墓?(以我的家乡江西南昌为例,大寒当天并没有扫墓的传统,相反,腊月三十会去上坟祭祀)。

首先,腊月在很早以前就是古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俗称“腊祭”,以求神灵和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这一套习俗仪式传承发扬下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腊月祭祖”的传统,祭祀是古人腊八节气后最重要的事情,《史记·秦本纪正义》就有云:十二月腊日,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

所以腊月有祭祖的传统,但是腊月的具体某日却没有限定。

根据传统的风水五行学说,有传腊八节气至腊月三十这段时间,诸神归本位,太岁行交接,各路神煞纷纷不在,因此不管民间修造还是大肆开工动土,百无禁忌,诸事可行,但是鉴于扫墓祭祖是缅怀亲人的一种常规方式,用心志诚为乾坤之道,而其他传统风俗,还需了了计日,不可妄之。

然后,回到开始的“大寒迎年”的说法,它主要是指大寒至腊月三十期间一系列传统活动,有“食糯”、“喝粥”、“纵饮”、“扫尘”、“做牙”、“蒸供”等,其中“蒸供”就是说要准备祭祀的用品,因为过去古人供奉祭拜的一般都是馒头、糕点之类的面食,需要蒸制,所以称之为“蒸供”,取蒸制供奉之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前简单的“蒸供”风俗开始慢慢发展为如今的上坟扫墓,反倒是供奉的面点主角却渐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元宝鲜花,讲究点的还会带把锹,去铲铲墓周边的野草,然后往上面盖几块新土,祈求天寒不怕冻,来日定护佑的意思。或许,也是对亡人的一种敬重之情吧。

最后,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到:一是腊月祭祖的传统,二是大寒蒸供的风俗,两方面向我们说明了为什么大寒要扫墓祭祖,但只限于个别地区是大寒当天,因为也有很多地方扫墓是在大寒节气至腊月三十这段时间的某日,各地日期不一但祭祀为一。

农历3月23日是什么日子

妈祖诞辰日。

妈祖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世界上别名尊称代称最多的神是海神妈祖,妈祖的别名尊称代称有:林默(原名)、龙女、圣女、神姑、天后、娘妈、天妃、圣妃、神女、圣娘、神妃、灵女、姑婆。

祖姑、灵妃、默娘、林夫人、天妃神、女海神、湄洲妈、林孝女、圣妃娘、灵惠妃、显济妃、林默娘,海神娘娘、天后娘娘、通贤神女、顺济圣妃、天上圣母、天后圣母、崇福夫人、天后圣姑、天后圣娘、和平女神(法国人称妈祖为“世界和平女神”)等等。

妈祖祭典

妈祖祭典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举行,分为春祭妈祖和秋祭妈祖两次祭典。最早的妈祖祭典,是指历代地方官员和湄洲妈祖祖庙在特定日期举行的祭祀妈祖的一种盛大礼仪规范。

妈祖祭典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家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以妈祖祭典为主要内容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适宜祭拜的日子

一、 与先人相关的日子

1、 先人每年的生日(重要祭祀日)

2、 先人每年的忌日(重要祭祀日)

3、 先人去世后的第七天(头七,相对重要)

4、 先人去世后的第十四天(二七)

5、 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一天(三七,相对重要)

6、 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八天(四七)

7、 先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月

8、 先人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五七)

9、 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二天(六七)

10、 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七七,相对重要)

11、 先人去世后的第一百天

扫墓是那一天?

一般上坟的时间还有忌日、十月初一、十月十五(农历)。

十月初一又叫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十月十五又称作下元节,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还有下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

扩展资料: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

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