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0322

长治城隍庙算卦谁最准,长治算命最灵验的地方

兴仁信息网2023-07-05 17:07:490

中国目前算命最准的人是谁?

这个问题信则有,不信则无。而算命先生一般都会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你信他,就会往他说的方面想,就绝的他很准,其实那算命先生只能说对人们的心里把握的比较好,知道你在想什么?

算命先生可以通过人们穿得服装,佩戴的饰品,顾客的言行举止,推断他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推断出顾客想问什么事。

一般情况下,人们病急乱投医,很可能找算命先生,以求心安。如果寻人,算命先生说出东西南北中一个方位,那么就有25%的可能正确,如果是决策类的,比如是否要做什么事情,那么算命先生只要答是或否就可以了,那么他就又50%的几率,能达到较好结果,而获得比较正确答案的人们,也能占一半左右,一个算命先生一天算20次,只要对10次,这个几率是有的,时间长了,被他算的人多了,也就觉得他算得准了。

不过,谁也不能保证就有算得极准的人,那估计也是算命先生算得极多,自己经验积累的也极多,说中了一两次而已。你想,算命先生算了100次,有一次非常准,而你就是那个1%,对于算命先生是1%的基准率,但是对于你,可能就是100%,所以你会感觉很奇妙,会宣传你的经历,算命先生的名气就有了。

咱们中国文化这么神妙,周易八卦推算都有着科学根据在里面的,咱中国也不乏奇人轶事,所以是有算得极准的情况的。

长治算命-长治算命哪里准-长治哪里算命准-指迷算命

坤造:辛酉,戊戌,癸未,丙辰

乾造:甲子,丁卯,甲辰,癸酉

指迷算命:辛酉年与甲子年是天干辛金克甲木,地支酉金生子水,天干相克地支相生,年份是半凶半吉。女命克夫严重,婚姻不会顺利

长治城隍庙的故事与传说??? 有的快给我!!! o()^))o唉

天下都城隍

自古以来,城隍庙都建在城里,可在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一座大山--天紫岭上却有一座城隍庙,而且号称“天下都城隍”。此山独矗山头,威武壮观,庙前举起目,可望数百里之遥。为什么这座城隍庙要建在如此偏远的山上,而且还号称“天下都城隍”呢?说来还有段来历哩!

据说这天紫岭上原来只有一座小山神庙。相传,当年王莽篡位,追杀刘秀来到天紫岭上。这时,刘秀已口干舌燥,无力再逃。眼看追兵将至,刘秀一急,便向山神庙里跑去。这座山神庙已破旧不堪,当门被一个大蜘蛛网遮得严严实实,刘秀惊慌失措地闯过去,那蜘蛛网被戳了个大窟窿。他进了庙回头见蜘蛛网已破,不禁叹道:“王莽贼到来,见蛛见已破,定料我在庙内,岂能活命?”想到此,他“扑通”一声跪到神台前祷告:“山神爷显灵,你若能将蛛网弥合,救活性命,他日刘秀重登龙位,定封你为天下都城隍!”言毕看时,那蜘蛛网早已弥合,而且将门遮得越发严实。不一会儿,杀气腾腾的王莽带领人马到来,四下不见刘秀踪影,便欲进庙内搜查。他一看蜘蛛网罩门,又无丝毫破迹,便急急忙忙向别处追去了。后来刘秀登基,果真封此处为“天下都城隍”,并重建庙宇,亲书匾额。天紫岭也就叫成了“城隍岭”。至今,那庙门横额的“天下都城隍”五个大字还隐约可见。

陆登的传说

自古以来,上党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北宋末年金兀术统领50余万大兵,围攻潞州。北关镇守节度使姓陆名登,字子敬,乃宋朝名将,人称“小诸葛”,手下有兵5000。闻讯即令城外老百姓移进城里居住,坚壁清野。陆登又急修告急表章,差人星夜前往相邻州府求援。兀术领大兵一路滚滚而来,在离潞州25公里处安营,随后来到城下讨战。陆登嘱咐守城军士小心看守城池,自己披挂上马,来会兀术。兀术劝陆登投降,陆登当下持抢大战兀术。打了五六个回合,陆登自知不敌,回马便走。那兀术来到潞州已40余日,屡次攻打不得成功,反伤了许多将士,急得捶胸顿足,就率50万大兵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城池压来。

再说陆登正在城门上镇守,忽听胡笳音响,知道情况不好,忙下令将士准备迎战。霎时城门上火炮巨响,烈焰腾空。说时迟,那时快,众金兵已到城墙外。陆登令火炮、火箭打射下来,金兵死伤无数,尸首成片。但兀术已领一群金兵闯到城门下,用刀砍,用枪砸,众人推,终将城门打开,金兵一拥而进。时值天亮,陆登率领将士与金兵代成一团。看陆登那一杆枪,左挑右拨,劈面分心,浑如蛟舞龙飞,直代得金兵犹如落叶遭风卷,四散乱窜,真是将遇将伤、兵逢兵死。只是能虎打不尽群狼多,金兵打破一道道防线,卷入城里。陆登战了两个时辰,连追带杀来到衙门口,又饥又累,无力再,被一群金兵围住。陆登心想,城已破,我焉能得生。连喊数声罢了,自刎而亡。

一群金兵看见陆登人亡,身体却昂然挺立,吓得大叫。这时兀术闯过来,走近一看是陆登,也大惊,忙提剑向衙内走去。进衙入后堂,见一妇人尸首,横倒在地,知是陆登夫人为丈夫尽节而死。兀术为陆登夫妇的忠义烈举所感动,遂将陆公子收为义子,将陆登夫妇合葬在城外土山上。

以后陆公子在金营长大成人,练得一身好武艺,人称“双枪陆文龙”。他得知自己身世后,弃金归宋,替父报仇,为国尽忠。

陆登坚守潞州为国尽忠的故事,在百姓中流传了数百年。

红线盗盒

唐潞州节度使薛蒿侍女名红线,善弹琴,通经史,薛使其掌牒表,号内记室。时魏博镇节度使田承嗣将吞并潞州,薛蒿日夜忧闷,计无所出。红线自荐往魏博探问情况,请以一更上路,五更复命,并请薛蒿先派一人,翌日骑马去向田承嗣问候薛允之。红线装束停当,再拜而行,倏然不见,五更果返,偷取田承嗣金盒,薛蒿即以金盒付使者去魏博,田见盒大惊,顿消吞并之意。

<<说唐>>中的“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走到跟前,头已落地。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报恩祠”,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秦琼卖马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膘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膘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王伯当。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随后二人在推翻随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唐朝兴起后,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始终如故。<<说唐>>中的“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走到跟前,头已落地。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报恩祠”,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崔珏断虎

故事发生在唐贞观年间。有位住在西乡的老太太到县大堂击鼓告状,告一只猛虎吃了她的儿子。县太爷崔珏一听,啼笑皆非,本想一推了事,可一看到惊堂木上刻着“为民作主”四个金字,便命有一身武艺的都头李能前去捉虎。这可把李能难住了,回到家,他将此事告与母亲,母亲让他到发鸠山,给山神献猪头,求山神捉虎。

李能来到发鸠山神庙前,已近黄昏,忽然计上心来,他把敬山神的猪头挂在一棵树上,想以些把那只老虎招来。这一招还真灵,天快亮时,虎真的来了,跳起来扑食。李能急忙将绳子打了个活结,随手一丢,不偏不倚,正好套在猛虎脖颈上。他随即用劲一拉,就把虎擒获了。李能便押着“罪范”向长子城走去。

到了县城西门,虎却死活不进。崔珏猛然醒悟虎是兽类,不能走人进出的城门,便命人在距西门往南一百步处另开了一个小西门,虎这才顺从地从小西门进了城。崔珏端坐在大堂,命虎卧下,那虎乖乖地卧下。崔珏对虎说:“你吃了王婆的儿子,理应问斩,但念你不懂人事,本官断你养活王婆,你可同意?”虎听后一个劲地点头。崔珏又对王婆说:“这只虎已被降服,你把它收回去,做你的儿子,它定会服服贴贴听你的话。”王婆同意了,将虎领了回去。果不其然,那虎从此百依百顺,再也没有滋生事端。

比干访微子

微子是商朝纣王的长兄,比干是微子的叔父。纣王荒淫无道,招致朝野上下强烈反对。朝中大臣纷纷议论要废纣王、立微子。纣王闻听此事,便贬微子到微子国(今潞城微子镇一带)做诸侯。微子来到微子国,同百姓一起放牧牛羊,垦荒造田,栽桑植木,勤耕善织,修建家园。数年后,便兴旺发达起来。

微子振兴微子国的消息传到朝中,朝中大臣无不称快。一向忧国忧民的比干丞相,得知此事,更是喜出望外。他从国都朝歌来到微子国,找到微子。在微子国的所见所闻,使他兴奋不已。回朝之后,他向纣王进谏,劝他效法微子,救国救民。纣王哪里听得进去。这时,纣王身旁的妲己不怀好意的地说:“陛下,他不是说要为你敬献忠心吗?你应该把他的心拿出来,看看到底是红的,还是黑的?”纣王听信谗言,竟当场将比干剖腹掏心。

比干被掏心之后,竟未死去。他忍痛徒步来找微子。走到微子国东一座土山上时,卧地而死。

后来,人们便在这里修了比干庙(三仁祠),塑起比干像,把这座土山叫做比干岭。

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说:“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又据<<述异记>>卷上云:“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状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誓鸟,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称帝女雀。”

精卫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游海上遭遇风浪,溺水而死。死后化做一只名叫“精卫”的鸟,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足。它愤恨大海夺去了自己的青春,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子,发誓要填平东海,使它不再兴风作浪危害人类。精卫的故事悲切而壮丽,这只小鸟锲而不舍,一点一滴地从事征服海洋的工作,这正是我们上党人民艰苦卓绝、锐意进取精神的象征。

故事中的西山,就是发鸠山,称其西山,是与东海相对而言。发鸠山位于长子县西25公里处,海拔为1646.8米,山势矗立,蜿蜒南北,雄伟壮观。山头云笼雾罩,翠奔绿涌,颇有仙境气势。

发鸠山的庙宇大多与精卫鸟有关。如在发鸠山东山脚下浊漳河源头处,古时建有“泉神庙”,后改为“灵湫庙”,庙宇宏大,造型别致。传说就是炎帝为纪念其女儿女娃所修建的

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在<<读山海经>>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把区区精卫小鸟与顶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论,一种悲壮之美,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沧海固然大,而精卫鸟坚韧不拔的品格更为伟大。

炎帝在上党

炎帝神农氏在上党尝百草、制耒耜、兴农业、疗民疾,为人类的进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炎帝即神农氏,号烈山氏。为少典之子,南方火德之帝。太行山区处于温带,适宜植物生长,同时也是禽兽聚集之地,这里的氏族众人仍过着狩猎的生活。一天烈山氏带领氏族众人来到百谷山,见这里草木茂盛,果实累累,就在山腰找到一孔大石洞和许多小石洞,开始了定居生活。人们住下来后,开始用残石盛水,慢慢学会了磨制石器。大人小孩都感到生活比先前好了许多,但常因食毒草、毒果中毒。烈山氏便领一些人遍尝野果、野草,慢慢知道什么草能解毒,并制成药茶解毒。他多次尝果、尝草中毒,曾一日中毒70多次。一次尝到断肠草,刚入咽喉,由于毒性太猛,来不及饮茶解毒,即跌倒而“死”。神农氏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就派神送来西王母起死回生的灵药和一根神鞭。神农氏醒后,用鞭打百草,百草的各种性味便会在鞭上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决定能否食用。

烈山氏看到小鸟衔来谷子丢于地上,便长出了禾苗,就试着采来谷子埋在土中,果然长出了谷苗。他十分欣喜,于是就断木制成耒,以教人们翻松土地,采来穗大实多的谷子埋入土中,待长成结穗收子,供人食用。照此法,又种它物。烈山氏种五谷的办法,传遍各个部落,人们尊崇他为神农氏。神农氏尝百草还有一地,那就是羊头山,在长治县、高平市交界处。他在羊头山种五谷,还宰羊祭祀,乞上天保佑万民。神农氏见人们生活安定,生产力得到发展,物资也充足了,就教人们用物互换,各得所需。在上党地区,当时产生了雏形的交易市场。神农氏在上党建过国,传说就是现在长治县的黎岭村。人们又尊称神农为炎帝。后人说,在远古时代是神农氏族首先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从部落到建国这一系列重要发展历程。而这一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是在上党完成的,说明上党是人类进步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上党地区的古人类是历史前进的功臣。功劳盖世的炎帝神农氏,应永远受到炎黄子孙的尊崇

后羿射日

<<淮南子>>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神话后羿射日之地就在屯留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三嵕山。其山名因由三峰所聚而得。

传说在辽阔的东海边,矗立着一棵神树扶桑,树枝上栖息着十只三足乌。它们同是上帝帝俊的儿子,每日轮流上天遨游,三足乌吐出强烈的火焰,就是人们看见的太阳(所以太阳也称三足乌)。

后来,十只三足乌都抢着上天,天空中就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草枯土焦,炎热无比。人们只好白天躲在山洞里,黑夜出来觅食。猛兽毒虫借机残食人们,人类濒临灭绝的危险。消息传到天上,帝俊就赐给羿(天上的神仙)一张红色的弓、一袋白色的箭,叫他下凡到人间,惩治妖魔怪兽,同时也教训教训他的这些太阳儿子。

可这些三足乌根本不把后羿放在眼里。后羿大怒,就选天下最高的地方,拉弓搭箭,瞄准太阳中心处的三足乌射去。他箭无虚发,一连射下九只三足乌。人们围着他连声喝彩。三足乌一死,火光自灭,人们感到清凉爽快,于是欢呼雀跃。呼喊声传到天上,帝俊大发雷霆,不准后羿再回天上。同时也令仅存的这只三足乌日日遨游,不得休息。

从此大地酷暑消尽,万木复苏,百姓重新耕种。

哪有算卦比较准的大师

当代中青年一辈应该是杨弘朔

北京这边哪里有算卦准的?

雍和宫

白云观算命准吗

白云观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据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观。观内至今还有一座汉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据说就是唐代的遗物。金正隆五年 (1160),天长观遭火灾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三月竣工。金世宗赐名曰“十方天长观”。泰和二年(1202),天长观又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佑二年(1215),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丘处机自西域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东归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弟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楼台又焕然一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五月,成吉思汗敕改太极宫为“长春观”。七月,丘处机仙逝于长春观。次年,徒弟尹志平在长春观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丘祖仙蜕,白云观遂称为全真龙门派祖庭。元末,连年争战,长春观原有殿宇日渐衰圮。明初,以处顺堂为中心重建宫观,并易名为白云观。清初王常月来白云观,并公开传戒,受戒的龙门派弟子得其教法,广传于各地道观。今全真教徒大多数属龙门派,白云观也就被称为全真道第一丛林。

王常月方丈主持对白云观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奠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建筑布局

白云观的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规模宏大,布局紧凑。

白云观中路:以山门外的照壁为起点,依次有照壁、牌楼、华表、山门、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三官殿、财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药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

玉皇殿中左右两侧的四位天师和二侍童六尊铜像均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铸造。殿壁挂有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十六帅、二十八宿的绢丝工笔彩画共八幅,均为明清时代佳作。

邱祖殿奉祀全真龙门派始祖师长春真人丘处机。殿内正中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瘿钵”,系一古树根雕制而成,为清雍正皇帝所赐。传说观内道士生活无着落时,可抬着此钵到皇宫募化,宫中必有施舍。丘处机的遗蜕就埋藏于此“瘿钵”之下。

三清四御殿中的三清像为明宣德年间塑造,高2米余,神态安祥超凡,色彩鲜艳如初,富丽而又不失古朴。四御是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铸造。香炉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图案,共有43条金龙。

白云观西路有神特、祠堂院、八仙殿、吕祖殿、元君殿、文昌殿、元辰殿等。

神特为一匹酷似骏马的铜兽,骡身、驴面、马耳、牛蹄。

祠堂院的堂下埋藏着王常月遗蜕。堂内左右室墙壁上嵌有元赵孟頫书《道德经》、《阴符经》石刻,为白云观之珍宝。

白云观东路有三星殿、慈航殿、真武殿和雷祖殿。

白云观后院为一个清幽雅静的花园,名云集园,又称“小蓬莱”。花园的中心为戒台和云集山房。戒台为道教全真派传授“三坛大戒”的坛场,云集山房为全真道律师向受戒弟子讲经说法之所。1989年,白云观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真派传戒仪典,盛况空前。

北京的一大名胜

古老的白云观,如今已成为首都北京的一大名胜,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众香客游人。每年春节的民俗庙会,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摸猴”是游人特别是春节赶庙会之人必不可少的一步。白云观山门石壁上雕刻着流云、仙鹤、花卉等图案,其刀法浑厚,造型精美。中间券门东侧浮雕中隐藏着一个巴掌大小的石猴,已被游人摸得锃亮。老北京有这样的传说:“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这石猴便成了神仙的化身,来白云观的游人都要用手摸摸它,讨个吉利。观内共有小石猴三只,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若不诚心寻找,难以见到,故有“三猴不见面”之说。

北京白云观主要景点(20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