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8977

易经杂卦相互交错阴阳变更,十九画五行属火的字有哪些

兴仁信息网2023-12-10 23:54:240

《易经》到底是还是科学

是科学。

科学只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活动而已。其含义与定义,不同人有不同的说法。是人的一种思维状态,能求而不求,没有辩证思维,盲目相信别人。有高水平的思维并不必然导致正确的知识。就是所谓的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不在这方面绕圈子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他不是,就是因为周易确实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印证。真懂者确实可以说出很多人的信息,诸如结婚、生子等很多方面的具体时间。绝非一个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可以解释。当然,江湖术士,百伪一真。就象360行中,状元、高手终是少数,还有一些志在敛财心术不正之辈,就更难说了。

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易经yì jīng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一、《易经》名字的解释: 《易经》一般又称为《周易》。 <一>、 关于《 周易 》的“周”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 1、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称。 <二>、 关于“易”字的解释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2、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 3、蜥蜴变化为易。“易,即蜴。蜥蜴因坏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4、化繁就简则为易。《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 5、《系辞》则说:“生生之谓易”。 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 ⑴、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⑵、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7、此外,“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 ⑴、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即“大道至简是也”。 ⑵、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⑶、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究竟“易”为何义,下面我们不妨从“易”字的由来、及其形体的发展变化,来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三>、 关于“易”字在我国文字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对其形体变化和其字义的理解基本有以下两种意见和观点: 1 、第一种观点认为: “易”字是个象形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就像头朝上的一条“蜥蜴”。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就更像“蜥蜴”的样子了。 ⑶、“易”字在小篆中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⑷、“易”字是现代楷书的写法和形体。 此种观点认为:“易”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义为“变化”。当“易”字被假借为“交换”、由“交换”又引申为“改变”之义之后,那么当“蜥蜴”讲的“易”就写作“蜴”了。“易”字还可以当“容易”讲。 这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蜥蜴变化为易”观点的理论依据。 2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易”字是个会意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最初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长弧线,右是半个圆圈。或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一条长弧线,右边三点。(在古文中,同一个字,不少是正反互写的。) 其形义解释为: ①、半个圆圈是半个太阳; ②、中间的长弧线是一条挡住太阳的浮云; ③、旁边的三点是从云缝里透射下来的阳光。(也可以说是表示多云的“多”,因为古人以“三为数之众,九为数之极。”) 是故,“易”字的原义是“乍晴乍阴”之意。 甲骨卜辞里常有“易日”、“不其易日”。“易日”是“好天气”,“不其易日”就是“天气不好”了。 “易”由其本义“乍晴乍阴”,后又引申出“变换”、“交换”、“更易”、“交易”等义。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是以甲骨文中的形体为基形发展过来的。半边的太阳、散射的阳光都没有变,只是把蔽日的浮云的长弧线、变为先向左拐、后向右弯的弧线罢了。而太阳里像“鸟的眼睛”的那一点,其实就是我们所见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像飞鸟之形,这也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观点的理论依据和由来。) ⑶、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经变成方形的“日”,弧线的下部和三点阳光已讹变为“易”下的“勿”了。 ⑷、于是“易”这个会意字,沿循小篆中“易”字的形体、发展成为汉代的隶书之“易”和现代楷书的“易”了。 综上所述,我个人比较赞成“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的说法。这是因为: 1、《易经》是揭示、论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发展、变化规律的经典书籍。 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阴阳,此种说法比较吻合《易经》八卦构成和排列的规律法则,及其内涵的核心思想。 3、无论哪种说法、观点,都不能否认“易”的“变化”之含义。日月象数蕴含交替、变化之义。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都是不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并称“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四>、 关于“经”字的解释: 1 、、 “ 经 ” 字的由来及发展变化: “经”字原是个象形字,没有“纟”旁,只有“巠”。 ⑴、在金文中,“巠”字的下部是织布时撑线时用的“工”,上部的三条曲线就是织布的“经线”之形。 ⑵、在小篆中,为了使其“经线”的词义更为明确,所以又在其左增加了表意部分“纟”,这样“经”字就变成了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了。 注意: “纟”同“糸”,不能读作( sī )而应读(mì),由于人们误认为“纟”同“丝”,已经习惯地将“纟”也读成( sī )了。 “纟”字是个象形字。 a、“纟”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小把丝柠在一起之形。 b、“纟”字在金文中,其形体和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大体相同。 c、在小篆中,其形体和甲骨文、金文中的形体也基本相同。 d、“糸”是楷书的写法。 e、“纟”是简化字的形体。 宋朝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徐锴说:“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糸’,五忽也。” 可见“纟”(糸)是极细小的丝(二分之一丝)。 “纟”(糸)字的本义就是“细丝”。 《说文》:“纟,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⑶、“经”是楷书的写法。 ⑷、“经”是简化字。 2 、 “ 经 ” 字的词义解释: ⑴、“经”字的本义是指织布的纵线,跟“纬”相对。 《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其大意是:经线正,纬线才能成;文章的内容定好了,文辞才能流畅。 ⑵、后来从“经纬”之义又引申为南北东西之义,南北谓之“经”;东西谓之“纬”。 《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 ⑶、因为没有“经”正,也就没有“纬”成。所以“经”是主要的。人体气血通路的主干也就称为“经”,如:“经脉”、“经络”等。 ⑷、同理,也正因为“经”的重要,所以记载一定阶级最高思想道德标准的书籍、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宣扬教义的书籍,就称为“经典”、“经书”等。 《唐书﹒经籍志上》:“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为经。”也就是说,古代在图书目录中,以甲乙丙丁为次序,甲部的书籍均为经典。 ⑸、古通“径”。 ……等等。 3 、所以 “ 经 ” 字在《易经》中所蕴含的意义应该包括: ⑴、通“径”字,路径、途径、门径。即辨别、反映、揭示、掌握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方法。 ⑵、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规律。 ⑶、对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认识、心得体会、心经。 ⑷、论述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主要、重要的思想理论、经典。 二、《易经》的产生: 1、《易经》产生的年代: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2、《易经》的起源: 而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3、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 ⑴、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⑵、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⑶、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 《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就只有《周易》一种了。 三、《易经》的成书时代: 1、成书于春秋时期:郭沫若说:天地对立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出现很晚;周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甚至无“地”字;乾坤等字古书中很晚才出现......。足见《易经》不能早于春秋时期。 2、成书于西周初年:张岱年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如“丧牛于易”,“丧羊于易”,“高宗讨鬼方”,和“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没有引用,推论《易经》成书不能晚于成王时代。 3、成书于殷周之际:金静芳等认为,《易经》是殷周之际的作品。他们肯定“卦出于筮”。古之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经过筛选整理,写成《易经》。有的学者还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殷商之际社会矛盾中考察《易经》的成书时代,也认为是殷周之际。 四、《易经》的内容: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⑹、《杂挂》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六、《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 《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1、《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 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⑵、从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七、《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 1、“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 “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八、《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九、《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参考资料:百度词典、祖行编著《图解易经》。 易经的流传与学派 据中国君友会文献记载: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宋代兴起了易图的研究,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含阴阳鱼的饼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编辑本段]八卦符号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五行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编辑本段]六十四卦 上下经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乾(乾上.乾下) 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合,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得普施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因词条字数限制没有乾卦的象辞跟彖辞!) 坤 ﹝坤上.坤下﹞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屯 ﹝坎上.震下﹞. 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蒙 ﹝艮上.坎下﹞ 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需 ﹝坎上.乾下﹞ 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讼﹝乾上.坎下﹞. 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师﹝坤上.坎下﹞ 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比﹝坎上.坤下﹞ 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

1、易经据说是阴阳相生成八卦,在相荡成64卦,为什么一般不研究四卦或者...

其实您问到的四点,都是有人在研究的。只是《周易》的通行本己成为主流,凡与主流不一样的逆流与漩涡只是学者研判的对象,不为一般见识的人所能容纳的,说不慎些也被删掉的!

其实,四卦《太玄经》就是。通行易的卦画为二划即阴、阳爻,三叠成八卦,六叠成六十四卦;而《太玄经》之卦画为三划即:—、——、———,四重(叠)而成八十一首(卦)。通行易每卦六爻,六十四卦共三佰八十四爻;太玄经每首九赞,八十一首共七百二十九赞。

其实《易经》不止只有现在《周易》通行版本。如出土的《帛书易》就跟通行本就连卦名都不一样。又如汉代的《石经易》就比通行易本更早的本子。

诚然,您这四个问题,不是一般人所知所能解答的问题,这是专家学者的事,对错也没准的!

求64卦第59卦的名字及解释 希望详细点

64火水未济,上离下坎。

互卦:63水火既济。

初六:变卦为38火泽睽。

九二:变卦为35火地晋。

六三:变卦为50火风鼎。

九四:变卦为04山水蒙。

六五:变卦为06天水讼。

上九:变卦为40雷水解。

【启福阁:详解六十四卦】

易经第六十四卦,火水未济,上离下坎。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释〗

离上坎下,卦名称作“火水未济”。未济卦,与既济卦是形爻上下相反的“综卦”,也是阴阳完全相反的“错卦”,亏而盈,满而损,完成为未完成的终结;同时,也是另一次未完成的开始;既与未,相互交错作用。“序卦传”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既济”是极度的完成;但一切事物,不可能就此终止,永远美满,必然继续变化发展。所以,完成是另一未完成的开始,‘易经’虽然到此终止,但宇宙森罗万象,则永远变化演进,无尽无穷。

这一卦,全部的爻都不正,意味著未完成。在形象上,极端恶劣,阴阳各爻,完全被分隔,与既济卦同样的,有小人得势的衰败现象。然而,正因为阴阳各爻都不在正当的位置,象徵变化正在酝酿中,使未来产生希望,“爻辞”也比既济卦吉祥。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释〗

未济卦,亨通。小狐狸快渡过水时湿了尾巴,无所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释〗

未济卦亨通,是柔顺取得中位。小狐狸快渡过水去,是还未游出水中。湿了尾巴,无所利,是不能继续游到头。虽然六爻位置不当,但刚柔相应。

象曰:火在水上,末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释〗

火在水的上边就是未济卦。君子从中得到启示,慎重分辨物类,使它们各居其方。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释〗

这一卦,“初”与“二”的“爻辞”,与既济卦“初九”的用语相同。“初六”在最下方,相当于狐的尾,阴柔无力,又正当未济卦的开始,难以渡河,以致打湿尾巴,没有成功。

“象传”说:这是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极限,自不量力,招来羞辱。

这一爻,说明在成功最后的关键时刻,更应当量力,不可行动过当。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释〗

大体上,这一卦是指天下尚未平定,正面临成功前夕最艰苦的时期。在君位的“六五”,阴柔无力,惟一所能仰赖的,是相应的“九二”。“九二”刚爻在柔位,于下卦得中,恭顺中庸,能够克制自己,就像渡河的拖住车辆,不会逞强,这样坚守正道,当然吉祥。

“九二”刚爻柔位,本来不正,但得中;“中”比“正”重要,所以“彖传”说:因为得中,能够行正。

这一爻,说明在成功的最后关键时刻,自我节制的重要。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释〗

“征凶”与“利涉大川”,相互矛盾,好像遗漏一个不字。下卦“坎”是险,“六三”在险的最上方,是即将脱离危险的形象。然而“六三”柔弱,位置不中不正,在这一时刻,积极行动当然不利。可是,当此即将脱离危险的重要时刻,充分考虑不利的条件,经过慎重周详的策画,断然冒险反而能够突破困境,找到出路,因而有利;这样也解释得通。

又,下卦“坎”是水,所以用利涉大川,比喻冒险犯难。

这一爻,说明在成功最后的关键时刻,应当慎重的断然的冒险。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释〗

“震”是动,‘诗经’“时迈”中说:“薄震言之,”是振奋以威武行动的意思。“九四”阳爻阴位不正,应当后悔,必须坚守正道,才能够使后悔消失;然而,“九四”本身不正,想坚守正道,必然困难,所以必须奋起,将阳刚的本质发挥,长期坚持努力才行。就像振奋以威武讨伐异民族,经过三年艰苦作战,终于完成任务,得到国家的褒扬。

既济与未济卦中,都有伐异民族的语句,因为“济”有平天下的含意。“象传”说:这样,原有的志向就能实行了。

这一爻的说明在成功最后的关键时刻,必须坚持,奋发努力。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释〗

“晖”与辉相同。“六五”阴爻阳位,虽然在君位,但不正。不过,本身是阴爻,中心空虚,在上卦的中位,又与下卦阳刚得中的“九二”相应,因而中庸,能够、寻求有力的辅佐;由于作为正当,所以吉祥,使后悔消失。又,上卦“离”是明,“六五”在光明的中央,象徵具备君子的光辉德性,是一位明君,加以诚信,更吉上加吉。既济卦,是初吉终乱;未济卦,则有初乱终吉的趋势。

这一爻,说明在成功最后的关键时刻,更应当明智、中庸、诚信、谦虚,以号召贤能,巩固团结,而底于成。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释〗

“饮酒”是自乐。上卦“离”是明,“上九”阳刚,所以贤明刚毅。“未济”正当不安定的时期,“上九”更到达不安定的极点,但否极泰来,不久,既济时期即将到来。不过,上位无位,“上九”本身并没有力量,使既济时期早日到来,也许在未济中就没没而终。然而,“上九”贤明刚毅,并不因此而怨天尤人,依然满怀信心,饮酒自乐,泰然自若,听天由命,所以无咎。可是,如果失去节制,饮酒过度,头部被酒打湿,纵然信心十足,也不正当了。

这一爻,说明应有尽人事,听天命,成功不必在我的胸襟。

〖卦意〗

‘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到此结束。然而,“变更”“简易”“不易”的原理,则永远进行;宇宙森罗万象,依然在无尽无穷中变化演进。

成功,为极度的完成;但宇宙间的一切,不可能永远圆满,就此终止。始终在酝酿中,必然由亏而盈,由满而损,反复循环,继续演变发展于无穷,具备无限的潜力,使未来永远充满光明与希望,成为积极奋发的动力。

当成功与未成功的边缘,更是危机四伏,最艰苦的关键时刻,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在这一刹那间,突然到来。更应当坚守正道,把握中庸原则,刚柔并济,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量力,适度节制,不可逞强,不可行动过当,以致功亏一篑。相对的,在这一即将突破重重险阻,关系成败的重要时刻,也必须在慎重判断,充分策画下,断然冒险,才能打开成功之门。明智、诚信、正当、中庸、谦虚,号召贤能,巩固团结,振奋士气,集中意志与力量,为成功的必备条件;更必须有长期艰苦奋斗的坚定信念,与成功不必在我的恢宏胸襟,才能坦然冷静肆应,贯彻始终,以底于成。

未济卦的“上九”,正当未成功的终极,一面饮酒,一面眺望或许即将到来的成功,心中必然也在思索,一切又将返回起点,一切又将重新开始了!

〖六爻〗

火水未济;上离下坎,互体存乎其中,二气相逢,阴阳不顺,事皆倒置,盖火在水上,两无所成,君子得之,则为未济之象。

未济者失也,卦中缺官鬼,以离卦第三爻亥水官鬼,伏于本卦第三爻午火之下,午火是飞神,亥水是伏神,水克火,谓之伏克飞神,名为出暴。

【河洛理数:岁运六十四卦诀】

易经第六十四卦,未济卦

总诀:亨。小狐济,濡其尾,无攸利。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乘龙防有失,濡尾有淹留。若得高人力,殊无戚与忧。

一牛二尾事难全,财禄须防两不完。过了破田方有气,若逢寅卯是根源。

蛰虫泥脱得春回,谁谓春天不见雷。忽听轰雷惊百里,化龙飞起一都魁。

初爻诀: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孤渡汹汹起,濡尾真有凶。前途休进步,坐上待春风。

桑榆催晚景,缺月恐难圆。若遇刀圭客,方知有异缘。

二爻诀:曳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展轮千里去,平坦俱无阻。一见水边人,勿击午时鼓。

险难危疑际,经纶拯救时。居中行正道,凶散即相随。

三爻诀: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挂帆风得便,不觉舟顺速。守旧有征凶,后笑还先哭。

千里片帆轻,波平浪不惊。舟行无阻滞,还处即通津。

四爻诀: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得志行其道,方离险难中。事因迟乃济,乃可保初终。

亲君掌大权,伐鬼三年克。有赏于大国,别种仙桃核。

目下事悠然,周全尚未全。久远还不望,人与月团圆。

五爻诀: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虚心求助己,柔可济忽刚。信实无虚誉,斯为君子光。

芰荷香里沐恩阶,桂魄圆时恩爱来。从此成名山岳重,光风玉节位三台。

上爻诀: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中心安义命,自然保泰和。耽酒不知节,时哉可奈何?

勿饮卯时酒,濡其首可昏。有孚因失是,自我致灾殃。

【南怀瑾、徐芹庭:白话易经】

第六十四卦:《未济卦》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白话〗《未济卦》象征事未完成:经过努力可以得到亨通;小狐狸渡河快到对岸了,却浸湿了尾巴,则没有什么吉利。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白话〗《象辞》说:《未济卦》的卦象是坎(水)下离(火)上,为火在水上之表象。火在水上,大火燃烧,水波浩浩,水火相对相克,象征着未完成;君子此时要明辨各种事物,看到事物的本质,努力使事物的变化趋向好的方面,这样做则万事可成。

初六,濡其尾,吝。

〖白话〗初六,小狐狸渡河时被水浸湿了尾巴,会有麻烦。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白话〗《象辞》说:“小狐狸渡河时被水浸湿了尾巴”,说明其自不量力,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使多大的气力,急躁冒进,结果招致麻烦。

九二,曳其轮,贞吉。

〖白话〗九二,向后拖拉车轮,使车不快进,坚守正道可以得到吉祥。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白话〗《象辞》说:九二爻之所以可获吉祥,是因其恃中不移,端正不偏倚,有所节制,这样行事必获吉祥。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白话〗六三,事情未完成,急躁冒进去远行,有凶险,但有利于渡过大河急流。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白话〗《象辞》说:“事情未完成,急躁冒进去远行,有凶险”,说明此时所处的位置不当。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白话〗九四,坚守正道可获吉祥,悔恨会消失;以雷霆万钧之势征讨鬼方国,经过三年的激烈战斗终于得到了胜利,被封为一个大国的诸侯。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白话〗《象辞》说:“坚守正道可获吉祥,悔恨会消失”,说明实现了建功立业的志向。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白话〗六五,坚守正道或获吉祥,没有什么悔恨;这是君子所具有的美德的光辉,有诚实守信的德行可以获得吉祥。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白话〗《象辞》说:“君子所具有的美德的光辉”,说明此时正在事情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应该具有诚实守信、光明正大的美德,才能获得成功,光彩焕发,得到吉祥。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白话〗上九,满怀信心,充分信任众人,这时可以安闲自得地饮酒作乐,没有什么灾祸;纵情滥饮,被酒淋湿了头,则说明过分信任他人,将会损害君子的正道。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白话〗《象辞》说:“纵情滥饮,被酒淋湿了头”,这样喝得醉醺醺的,就会误了大事,就有灭顶之灾,这是放纵自己没有节制的结果。

五行水多缺土的人与什么人婚配

周易命理学里对每个人的出生时间都对应于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便有人问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五行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可以通过五行缺什么查询表来查询。

五行属性查询表

甲子年生海中金命(1924,1984)乙丑年生海中金命(1925,1985)

丙寅年生炉中火命(1926,1986)丁卯年生炉中火命(1927,1987)

戊辰年生大林木命(1928,1988)己巳年生大林木命(1929,1989)

庚午年生路旁土命(1930,1990)辛未年生路旁土命(1931,1991)

壬申年生剑锋金命(1932,1992)癸酉年生剑锋金命(1933,1993)

甲戌年生山头火命(1934,1994)乙亥年生山头火命(1935,1995)

丙子年生涧下水命(1936,1996)丁丑年生涧下水命(1937,1997)

戊寅年生城头土命(1938,1998)己卯年生城头土命(1939,1999)

庚辰年生白蜡金命(1940,2000)辛巳年生白蜡金命(1941,2001)

壬午年生杨柳木命(1942,2002)癸未年生杨柳木命(1943,2003)

甲申年生泉中水命(1944,2004)乙酉年生泉中水命(1945,2005)

丙戌年生屋上土命(1946,2006)丁亥年生屋上土命(1947,2007)

戊子年生霹雳火命(1948,2008)己丑年生霹雳火命(1949,2009)

庚寅年生松柏木命(1950,2010)辛卯年生松柏木命(1951,2011)

壬辰年生长流水命(1952,2012)癸巳年生长流水命(1953,2013)

甲午年生砂石金命(1954,)乙未年生砂石金命(1955,2023)

丙申年生山下火命(1956,2023)丁酉年生山下火命(1957,2023)

戊戌年生平地木命(1958,2023)己亥年生平地木命(1959,2023)

庚子年生壁上土命(1960,2023)辛丑年生壁上土命(1961,2023)

壬寅年生金薄金命(1962,2023)癸卯年生金薄金命(1963,2023)

甲辰年生覆灯火命(1964,2024)乙巳年生覆灯火命(1965,2025)

丙午年生天河水命(1966,2026)丁未年生天河水命(1967,2027)

戊申年生大驿土命(1968,2028)己酉年生大驿土命(1969,2029)

庚戌年生钗环金命(1970,2030)辛亥年生钗环金命(1971,2031)

壬子年生桑柘木命(1972,2032)癸丑年生桑柘木命(1973,2033)

甲寅年生大溪水命(1974,2034)已卯年生大溪水命(1975,2035)

丙辰年生沙中土命(1976,2036)丁巳年生沙中土命(1977,2037)

戊午年生天上火命(1978,2038)己未年生天上火命(1979,2039)

庚申年生石榴木命(1980,2040)辛酉年生石榴木命(1981,2041)

壬戌年生大海水命(1982,2042)癸亥年生大海水命(1983,2043)

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查询表举例:

戊申年生大驿土命(1968,2028) 己酉年生大驿土命(1969,2029)

母病及子:母脏先病,然后累及子脏。

甲寅年生大溪水命(1974,2034) 已卯年生大溪水命(1975,2035)

五脏病变的互相影响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溶结金属。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嗨 恰?

相感应也”(疾乐吾《子平粹言》)。

木-成长、生法、柔跟、条达舒服

相生相克,是不可宰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产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坚持事物倒退变更的平衡与和谐。

五行相生意义:

金生水是什么原因?因为多阴之气(金气)温润源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所以金生水。

第一个甲子年=纲前中邦历史有确实纪年的是公元前841年,应年是庚申年。私元前837年是甲子年。该然干支纪年的伏初更早,甲骨文中未有应用,但不确实的讫始记录。 五走,是现代国民意识世界的一种朴实而简略的方法,存在高度的概括性,基于"地己感应"方点的本理,使得五行成替周易种各派技巧的实践基本.

众胜鳏,故水胜火;由于大水可燃烧火焰;

甲子年生海中金命(1924,1984) 乙丑年生海中金命(1925,1985)

纳音五行 五行产生演变,有了更过细的分类,呈现纳音五行: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

壬子年生桑柘木命(1972,2032) 癸丑年生桑柘木命(1973,2033)

丙寅年生炉中火命(1926,1986) 丁卯年生炉中火命(1927,1987)

统一行的事物彼此感应,但适度则害。好比怒则伤肝。范入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范例子。再比方恰当的苦味是剜脾的,但味功于甘,又能呆胃畅脾。

丙戌年生屋上土命(1946,2010) 丁亥年生屋上土命(1947,2010)

生辰八字分析测算五行缺什么查询表

本文介绍: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生辰八字五行查询表分析;如何测算八字五行缺什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属性;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询表。我的心里话:“我一有时间都在辅助易人老师八字教学,为大家在名词术语板块陆陆续续写了不少名词术语,没功能也有苦劳。人都是感性动物,写那么多东西,看了,学到东西了,也不回帖,有点难过哦。

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的论述:阴阳的含义:我们人是由细胞构成,细胞就是我们人组合的基本元素。当然可以细分,细胞核、原子、等等,我不太懂,只是打个比喻来给大家论述。我们就把人看作是细胞元素构成。八字的构成基本元素有: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一共10个;十二个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一共12个。我们任何人的八字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按照不同的组合构成,形成了我们的八字。我们人类,分为男、女。男的叫阳,女的叫阴。八字天干和地支也是此原则,分阴阳。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又分阴阳。对天干而言:分为阳干、阴干;对地支而言:分为阳支和阴支。

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一共10个;

五个阳干:甲

五个阴干:

划分规律:相间隔的。

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一共12个;

六个阳支:寅

六个阴支:

划分规律:相间隔的。

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阳干

阴干

阳支

阴支

古人不仅把八字的基本元素划分为阴阳(上面刚刚讲过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还讲八字的基本元素划分为五行: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询表

天干

庚、辛

甲、乙

壬、癸

丙、丁

戊、己

地支

申、酉

寅、卯

子、亥

午、巳

辰、未、丑、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在增加,传统文化也逐步成为人们需求范围之列。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学习传统文化。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生辰八字五行查询表分析”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别搞得复杂化,今天通过几个命例给大家再说说:如何测算八字五行缺什么。随便找一个八字,暂时称之为命例一:

坤造 己

(日空辰、巳)

藏干 乙己丁

癸辛己

甲丙戊

这个就是一个完整的八字,很多朋友一看,不知道什么意思。在易人老师的学算命-课前必读资料一 中论述了八字的结构,无命理学知识的朋友可以去查看,很简单。这里不再对八字结构做解析。生辰八字分析测算五行缺什么查询表分析以及如何测算八字五行缺什么,就需运用到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询表。

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询表、结合命令一:

第一步:己属土、丁属火、庚属金、戊属土、未属土、丑属土、子属水、寅属木;

第二步:继续看藏干里面的:

A.乙己丁:乙属木、己属土、丁属火;

B.癸辛己:癸属水、辛属金、己属土;

C.癸:癸属水;

D.甲丙戊:甲属木、丙属火、戊属土;

第三步:统计,看金木水火土是否都有。命例,金出现了,木出现了,火出现了,水出现了,土出现了。所以命例一五行都不缺。如何测算八字五行缺什么,就按照上面三个步骤分析。八字组合千变万化,有的八字可能缺某个五行,假如缺金,我们习惯就叫着此八字缺金,依次类推:八字缺木、八字缺水、八字缺土、八字缺火。

结束语:以上为八字缺什么的真实含义。很多缺少命例知识的朋友认为,八字缺什么补什么,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引用易人老师原话:要分两种情况:第一、如果火对你孩子起好作用,火就是用神,那么就可以适当补火;第二、如果火对你孩子起坏作用,火就是忌神,那么就千万不能补火。一切由八字组合定,组合决定火对命主起好作用还是坏作用。不同八字有不同组合,一切看组合。组合决定一切。还一种情况大家千万注意:比如说金在八字中只有一个,他觉得少,认为多加点金就好。如果八字中金为忌神,还能加吗?八字就是让忌神尽量弱。让用神尽量旺。人生才美好。总结:1.八字缺什么补什么是谬论!2.五行个数少就补点是谬论!

阴阳天干地支与五行对照表大家可以保持起来,对生辰八字分析测算五行缺什么查询表分析就介绍到这里。另外可以查看易人老师写的: 怎么算命中缺什么的具体方法 。

古代的生辰八字怎么算

阴阳和五行学说相结合,成为古人解释各种自然和人生现象的一种理论。和命相学是预测未来的一种活动。古代生产力低下,对个人命运就更难把握,也就更想知道。命相学就利用了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一个人的命运。主要的一种方法就是用生辰八字来推算命运。所谓生辰八字,就是用天干、地支表示的出生的年、月、日、时。先秦时期,人们只用天干地支来记日,但是后来,年月日时都可以用天干地支来记了。天支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者顺序配合可以产生六十个单位,叫六十甲子。那生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用天干、地支配合来表示,正好有八个字,因此叫生辰八字,相者又叫它是人的四柱。生辰八字里也有五行。在十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戍、丑、未属土。这样一来,根据生辰八字,就可以推算出你命里缺什么。古人认为必须五行俱全,命运才会兴旺。

对于现代人来说,判断自己的生辰八字,已经不是很容易的事了,因为大多数人都以阳历,就是公历来记自己的生日。所以在这里介绍一下怎样从阳历生日来推算生辰八字。

生年的天干地支表示最好找到。它的一年就是阴历的一年,从初一到除夕。只要查一下年历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当年的年历,可以根据今年的年历逆推。在知道了今年的天干地支后,可以参看本书第二章第二节中的六十甲子表,依次逆推就可以了。比如1998年除夕以后至1999年的除夕是戊寅年,那么逆推可知1997年是丁丑年,1996年是丙子年,1995年是乙亥年,1994年是甲戍年等等。

生月的天干地支也不难推算。阴历以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一月为寅月,以下依次为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戍月、十月亥月。但相者所说的十二月有所不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志的。每年的立春之日至惊蜇之日为一月即寅月,惊蜇至清明为二月卯月,清明至立夏为三月辰月,立夏至芒种为四月巳月,芒种至小暑为五月午月,小暑至立秋为六月未月,立秋至白露为七月申月,白露至寒露为八月酉月,寒露至立冬为九月戍月,立冬至大雪为十月亥月,大雪至小寒为十一月子月,小寒至立春为十二月丑月。这样,只要知道了生日是阴历几月,就知道了生月的地支。生月的天干怎么办呢?这里有一个表,第一行是各年的天干,竖列是各月的地支,表中列出了各月的天干:

月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寅一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二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三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四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五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六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七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八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戍九 甲戍 丙戍 戊戍 庚戍 壬戍

亥十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子十一 戊子 丙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丑十二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比如说甲子年、甲寅年等所有以甲为天干的年,则一月的天干是丙,为丙寅月,三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月,等等,而天干为已的年如己巳、已卯等等的月的天干也与甲天下的年一样。

生日的天干地支的推算是非常复杂的。它是由古代相者定下了某一天的干支,然后依次推下来的。要知道生日的干支,只能查万年历,而且是阴阳历对照的万年历。如果不知道生日是阴历多少,都可以查万年历。

生时的干支可以由生日的干支推出来。古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正好现在的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深夜23点至凌晨1点是子时,1点至3点是丑时,3点至5点是寅时,11点至13点是午时,13点至15点是未时,15点至17点是申时,17点至19点是酉时,19点至21点是戍时,21点至23点是亥时。这些是生时的地支。生时的天干是由生日的天干推算出来的。有下面一个口诀:

甲巳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起戊子,丁壬庚子居,

戊癸推壬子,时元定不虚。

这个口诀是用来算子时的天干的。就是说凡是生日天干是甲或己的,子时是甲子时,乙、庚为天干的日,子时是丙子时,丙、辛为天干的日,子时为戊子时,丁、壬为天干的日,子时为庚子时,戊、癸为天干的日,子时为壬子时。知道了子时的天干,其余各时就可依照六十甲子表类推。如这一天的子时是庚子,那么丑时就是辛丑时,寅时就是壬寅时,等等。

1.日主天干为木(甲、乙)时:

生于春季:必须有火助,有水更好,但忌水太多,也忌土太多。

生于夏季:必须有水相助,忌土太多,也忌木太多。

生于秋季:必须有金相助,但忌金太多,须有土、火才好,但忌水多。

生于冬季:必须有火相助,最好有土、水。

2.日主天干为火(丙、丁)时:

生于春季:此时必为丙火或丁火,大都不错,但忌木多、土多。

生于夏季:必须有水相助,最喜有金。

生于秋季:喜有木,忌水、土多。

生于冬季:必须有木相助,忌有水与金多,喜有土、水、木。

3.日主天干为土(戊、)戊时:

生于春季:喜有火、木,喜有金而少,忌金多、木多。

生于夏季:喜有水、金,忌有木。

生于秋季:喜有火,有木,忌金、水多。

生于冬季:喜有火,更喜有火又有金,喜有土、木。

4.日主天干为金(庚、辛)时:

生于春季:喜有土、火,最忌没有土、金。

生于夏季:必须有水相助,忌木多。

生于秋季:喜有木、火,忌土多。

生于冬季:必须有火、土相助,忌无火、土反而有金、水,忌木多而无火。

5.日主天干为水(壬、癸)时:

生于春季:必须有土相助,若有火,金,但忌金多。

生于夏季:必须有金相助,忌木多。

生于秋季:必须有金相助,忌土、金、水多,喜木、火。

生于冬季:必须有火相助,喜水多,但忌金多。

举例来说,比如某人生于丁丑年、癸丑月、丙午日、丁酉时,则此人的生辰八字是:丁丑、癸丑、丙午、丁酉。根据前面说过的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丁属火,丑属土,癸属水,丑属土,丙属火,午属火,丁属火,酉属金,八字为四火二土一水一金,日主天干为丙火,生于丑月即冬季十二月,则根据上表,最缺的就是木,但此八字是四火,日主天干很旺,缺木不多。如年、月、日一样,而生于戊子时,则八字为三火三土二水,缺木缺金。

那么生辰八字是不能更改的,可以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它的缺陷呢?古人认为名字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就是八字五行中缺什么,名字中就补什么,比如上述缺木,名字就可以叫木,或叫木偏旁的字,如桐柏、如松之类,也可以叫木制的事物,如梁栋之类。如果缺的多,名字中的木就多,如叫树林,甚至叫森林。

以八字中五行的情况命名是古老的习俗了。鲁讯在其小说《故乡》里有这么一燮记述:

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这就是一则典型的例子。其实在古代,孩子出生了,父母就去找算先生算出孩子的生辰八字和五行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将来相亲的时候,这个生辰八字还要与配偶的不相冲突才行呢。所以也有很多人依此取名。取什么样的名字要看八字中五行缺的程度如何了。比如叫刘松的,可能五行缺木,但缺的不多,如叫刘松林,则缺的多些,叫刘森林,那就缺的太多了。在古代常见到一些以森、焱、鑫、淼、尧为名字的人,一般就是命中五行缺了一种。如果缺两种,就都要补,像缺金、木的可以叫金桂,缺水、土的可以叫雨田,缺金、火的可以叫金炎等等。因为生辰八字有八字,所以五行而缺其三的情况就很罕见了。

以上是用五行学说来命名的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也很普遍,就是利用五行相生的原理给家族世系命名。其实在生辰八字当中,不管缺与不缺,总有一行是主要的,这一行就主宰命运。像上面举的1937年12月13日生人的例子,他就是火命。然后还有水命、土命、金命、木命。按照算命先生的说法,这就是这个人的德性,也就是他赖以生存的基础。这种说法可说源于古人对朝代更替的分析。战国时有个齐国人邹衍,他创立了五德终始学说,认为每一个朝代都有与五行相配的德性,为立国之本。后来代代相传,成为定型的理论。比如商朝是水德,而汉朝是火德,宋朝是火德,所以有炎刘、炎宋之说。关于朝代更替的规律,有人持相生说。比如说祖父是水命,水生木,父乃是木命,木生火,子乃是火命。取保就要与之相配,取五行为偏旁的字,父子相继,构成五行相生之序。比如宋朝理学家朱熹,字下有四点,是火。他的父亲叫朱松,他的儿子叫朱塾,木生火,火生土,丝毫不乱。这种五行命名的方法,即可以表示出父系血缘关系,又可以看出行辈,所以跟宗谱的行辈字派有些相似,很有伦理意义,有很多古人都在使用。

别人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