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9120

武官的面相特征,适合当官的面相

兴仁信息网2024-01-08 19:17:030

老人说儿子有武官面相,大神看下。

天庭饱满,

地阁方圆。

大耳垂轮,

有福之人。

眉清目秀,亭亭玉立,明眸焊齿,文质杉杉,相貌堂堂,威风鼎鼎,膀大腰圆,短...

我认为是四种人,分别是眉清目秀亭亭玉立的美女,明眸皓齿,文质彬彬帅哥,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膀大腰圆的保镖,短小精悍的飞贼。

描写古代文将和武将外貌的句子有哪些?

一、描写武将的外貌的句子有:

1、黑亮垂直的发,斜飞的英挺剑眉,细长蕴藏着锐利的黑眸,削薄轻抿的唇,棱角分明的轮廓,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宛若黑夜中的鹰,冷傲孤清却又盛气逼人,孑然独立间散发的是傲视天地的强势。

2、鲁智深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 丝战袍, 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 腮边一部貉 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3、吕布字奉先,三国五原郡九原人,官至温侯,身材高大(估计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艺高强。吕布不但衣着华丽,而且喜欢耍酷,他一出场就是“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简直是酷毙了。他经常手持一口方天画戟,脚跨赤兔宝马,到处泡妞,当时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3、宋江在灯下看那武松时,果然是一条好汉。但见: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 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pí xiū)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4、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zhuō)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5、宋江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 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 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 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二、描写文将的外貌的句子有:

1、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 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

2、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 视而有情.那身穿水墨色衣、头戴一片毡巾的,生得风流韵致,自然是个才子。

3、只见那人俊美绝伦,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俊美异常。外表看起来好象放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一双剑眉下却是一对细长的桃花眼,充满了多情,让人一不小心就会沦陷进去。高挺的鼻子,厚薄适中的红唇这时却漾着另人目眩的笑容。

4、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古时候的武将都长什么样子,为什么肖像画上面全是大胖子?

古代武将长什么样,根据现代美术和影视作品中的形象来看,大多是身形挺拔,身材颀长,一幅标准的现代特种兵形象,比如下面这些图。

这很大程度上是后人的美化。

古代武将的真实形象,其实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画作里可以看得很清楚。拿岳飞来说,从连环画到荧幕形象,岳飞都是三绺长髯,面目端正,一看就是个浓眉大眼的典型正面形象。

那么岳飞的真实形象是什么样的呢,南宋画家刘松年有一幅《中兴四将图》,里面有清楚的描绘。

这幅画里的岳飞,白面无须,脸大眼小,身材威武,颇为壮硕,肚子明显凸出,与熟悉的岳飞形象大相径庭。

岳飞是宋朝的,再看看明朝的。

明初开国名将一大把,最猛的非常遇春莫属,在连环画里,常遇春是这样的:

在影视剧里,常遇春是这样的:

不难看出,共同的特点是面相凶恶,一幅猛男的样子。

那么再看看常遇春的肖像画,是这样的:

与流传的形象相比,有所差异。常遇春长得并不凶神恶煞,相反还颇为斯文。不过从身材上看,即使他穿着宽大的朝服,也不难看出常遇春是个胖子,肚子比岳飞更大。

常遇春是明初名将,再看看晚明时期。

李如松,李成梁之子,万历朝名将,曾在万历三大征里立下平灭哱拜、入朝大败日军两大功勋,被明日朝三国推为名将。

李如松的戎装画像是这样的:

相比岳飞常遇春,他看上去更加魁梧胖大。

除了这几位名将,不少古代武将的画像都是如此,无疑,这些画像更接近名将们的原型。历史上的武将们,并不是硬派小生,更应该是膀大腰圆,“将军肚”这个词也就是这么来的。

说到这个,与古代战场环境有关,冷兵器时代基本要求是弓马娴熟,这个自不必说,不过还有一句话——一力降十会。这句话相当有道理,用战场生存法则来解读的话,就是再娴熟的技巧也会被绝对的力量克制。

用现代竞技运动来解释一下,更好理解一点。

拳击大家都知道,严格按照体重区分重量级,这就是因为在类似的训练条件下,体重和力量成正比。

体重越大力量越大,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之间根本没得打,哪怕你拳术再高,对手能硬扛你数拳不倒,你可能一拳就被KO,这比赛还怎么打。

举个美国拳王埃里克-斯科特的例子,他是个典型的胖子,重达425磅,也就是385斤。看他的照片,感觉满身都是肥肉,这正如同古代那些武将画像一样。

埃里克从1994年进入拳坛,打了77场拳击比赛并赢得了其中的67场,在这67场中很少有打判定,基本都是以ko结束,在他巅峰时期他更是取得了一次15连胜和一次34连胜,并获多次卫冕IBA超重量级拳王头衔。

埃里克绝不是个例,拳坛上称霸的拳王们大多是胖子,比如福尔曼、泰森,都重达300多斤。

现代竞技按体重区分量级,回到古代战场可不是这样。大家互砍时不会去找同一量级的对手,反而越瘦弱的越容易成为目标。残酷的生存法则之下,矮小瘦弱的被淘汰,能存活下来的就是高大强壮,力量占优的精兵,这些人经过战争的洗礼,逐步成长为将领,比如岳飞、常遇春就是这样。

武将大都是胖子,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古代武将的选拔制度。

能从小兵脱颖而出,最后成为将军的士兵是少数,大部分小兵都是炮灰,跟岳飞、常遇春同时期参军的小兵,能活到最后的100个里未必有一两个。

古代武将的选拔,更多的是来自勋贵世家或是军官家庭。这些将门子弟,家境远远好于一般士兵,家族能为他们提供物质条件,保证他们吃饱吃好吃出将军肚,以保证战场上的生存率,同时他们入职就是从军官起步,更容易晋升为将领。

比如李如松,起步就是从三品的指挥同知,戚继光则从正四品的指挥佥事起步,这已经是中级将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要亲临前线,乃至亲手杀敌,在万历抗倭援朝战争的平壤一战中,李如松胯下战马都被日军击中,他只得换马再战,在之后的碧蹄馆一战,更是被日军团团包围,经过血战才杀出重围。如果李如松没有过人的体魄,亲冒矢石的风险显然更大。

看面相,官运如何?

看着他穿正装的样子,确实有管远。但面相不代表一切。如果想当官也得靠自己的努力。

什么面相可以当官,这4种面相有一种就可以

看来你是确实要讲课但你得要说清楚是免费讲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