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7240

蓍草长度,古老的蓍草法

兴仁信息网2024-01-22 14:46:580

求“筮仪”的译文

选取清洁的地方建造蓍室,门在南面,在蓍室的中央放一张床(床大约长五尺,宽三尺,不要靠墙壁太近)。需要五十根蓍草,用浅红色的帛捆扎,然后用黑绸口袋储存,放在椟中,再把椟放在床北(椟是用竹筒、坚硬的木头或8布通过油漆做成。圆柱的直径是三寸,与蓍草的长度一样。一半作为底,一半作为盖,椟的下面另外做一个台子把它包住,使椟不会仆倒),在椟的南面设置一个木头格子,位于床的北面二分处。(木格是用横木板做的,高一尺,比床长。在木格的中间刻两个大的标记,两个大标记相距一尺,在大标记的西侧,刻三个小标记,小标记间相距大约各五寸,木格的下面设置横足,侧立在案上。)。在木格的南面放置一个香炉,香集中放在香炉的南边,每天上一炷香表达敬意。将要,就要打扫卫生,洗一个砚台,灌上水。准备一支笔,一盒墨,一块黄漆板,都放在香炉的东边(上边)。者穿戴整洁,脸朝北,洗手焚香表达虔诚。(齐,侧皆反○的人脸朝北,施仪礼,如果要让别人,那么被的人焚完香以后,稍向后退,脸朝北站立,者进前站立在床前稍微偏西的地方,面向南听取被的人的问卜辞。被的人直接陈述所要的事,者应答。被的人右转身回来面向西站立,者右转身回来面向北站立。)两手捧椟盖,放在木格的南面香炉的北面。从椟中取出蓍草,除去黑绸口袋,解去浅绛色的帛,放在椟的东面,共五十根。两手拿蓍草,在香炉上熏,(此后所用的蓍草的数量,这种说法同时可以参看《易学启蒙》)。某官姓甚名谁,今天因为有一些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理,就把疑惑的事情向神灵求告,吉凶得失,悔恨忧虑,如果你有灵,请明确告诉我。于是用右手取一根蓍草,放回椟中,而后用左右手把四十九根蓍草分成两部分,即所谓“分二”,把分成两部分的蓍草,放在木格的左右两大刻中,(这是第一营,所谓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也。)接下来用左手取左大刻的蓍草拿在手中,用右手取右大刻中的一根蓍草,挂在左手的小指尖,即所谓挂一(这是第二营,所谓挂一以象三者也。)接下来用右手4根4根地从左手中将蓍草数出, 即所谓“揲四”。(这是第三营之半。所谓揲之以四,以向四时者也。)接下来把所余的蓍草归在一起,或余一,或余二,或余三,或余四,把所余的蓍草夹在左手的无名指间。(此第四营之半。所谓归奇于仂以象闰者也。)接下来用右手把揲过数出的蓍草放回左大刻。再取右大刻的蓍草拿在右手中,用左手4根4根地从左手中将蓍草数出(此第三营之半)然后,像前面一样把揲过的蓍草放回右大刻,而把所余的蓍草夹在左手中指间,(此第四营之半。所谓再仂以象再闰者也。第一次变易剩余的蓍草数,左边余1,右边必余3,左边余2,右边必余2,左边余3,右边必余1,左边余4,那么右边也余4。同挂起的1根蓍草合在一起,总数不是5就是9,5因为是4的1倍而为奇,9因为是4的2倍而为偶。得奇的情况有三种而得偶的情况有一种。)接下来用右手把揲过数出的蓍草放回右大刻,然后把两手所余的蓍草连同挂起的1根蓍草归在一起,放在木格中的第一小刻。(以东为上,后放此。)这就是第一次变易。用两手取左右两大刻的蓍草合在一起。(总数或者是44根,或者是40根。)接下来用同第一次变易相同的四营方法进行第二次变易,即分二、挂一、揲四、归仂四个步骤。把揲过剩余的蓍草和挂起的1根蓍草归在一起,放在第二小刻中,这是第二次变易。(第二次变易剩余的蓍草数,左边余1,右边必余2,左边余2,右边必余1,左边余3,右边必余4,左边余4,那么右边余3。同挂起的1根蓍草合在一起,总数不是4就是8,4因为是4的一倍而为奇,8因为是4的2倍而为偶。得奇得偶的情况各占一半。)再取左右两大刻的蓍草合在一起,(总数或者是44根,或者是36根。或者是32根)再按第二次变易的方法进行第三次变易。(第三次变易所余蓍草的数与第二次变易的相同)三次变易都完成后,将剩下的蓍草揲四,根据所得的数,在黄漆板上画一爻符。(三小刻中蓍草的数量,五、四为奇,九、八为偶。如果三小刻的挂仂数都是奇,归在一起共13根蓍草,那么剩余的蓍草数就是49-13=36根,揲四得九,为老阳,爻符画为□,所谓重也。如果是两奇一偶归在一起共17根蓍草,那么剩余的蓍草数就是49-17=32根,揲四得八,为少阴,爻符化为 — —,所谓拆也。如果是两偶一奇,归在一起共21根蓍草,那么剩余的蓍草数就是49-21=28根,揲四得七,为少阳,爻符画为— ,所谓单也。如果是三偶,归在一起共25根蓍草,那么剩余的蓍草数就是49-25=24根,揲四得六,为老阴,爻符画为 × ,所谓交也。)像这样通过每三次变易而成为一爻。(如果第一、第四、第七、第十、第十三、第十六这六变相同,那么第三变以下就不需要进行了,是因为用49根蓍草的原因罢了。第二、第五、第八、第十、第十四、第十七这六变也相同,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第十五、第十八这六变也相同。)每三变成一爻,一卦六爻,要成一卦,需要18次变易。然后观察卦象的变化,来事情的吉凶(卦辨另有图说,可以参见《易学启蒙》)。礼毕,用浅绛色的帛包束好蓍草,装入囊中,再放入椟中,盖上盖子,收起笔、砚、墨、黄漆板,再一次烧香致敬退下。(如果是让别人代替,那么问卜人烧香,向者作揖,然后退下。)

什么是蓍草,如何用蓍草

古时候的一种草,蓍草用的是大衍之数,比较麻烦

关于易经中用的蓍草。

蓍草這個東西只是的一個道具,並不對的結果有影響。的時候主要是抓一把,去看奇偶,在去看合什麼卦象,然後推斷吉凶。 所以銅錢起卦也好,用竹籤子,牙籤代替都可以的,最重要的是你掌握的方法。至於靈,所謂心誠則靈。

易经中用蓍草中怎么卜卦 上面说 取五十跟蓍草 用余下的四十九跟蓍(取一...

取五十根蓍草,先拿出一根来横放到前面,这一根就相当与太极,整个演卦过程中这一根是不动的。把其他四十九根放到一起,然后任意的分为左右两摞,是为太极生两仪。取左边一摞的一根蓍草夹在左手指间,然后把左边的蓍草按照四根一组依次分开,是为两仪生四象,把最后剩下的不足四根的蓍草拿出来,也夹在手指中间,如最后刚好剩四根,就把这四根全拿出来。然后把右边的蓍草也按四根一组依次分开,(右边不用先取一根出来),取出最后剩余的蓍草,不余则取四根,连同左手上的蓍草斜放于旁边,在之后的演卦中这些蓍草就不用了。然后把桌子上分好的四根一组的蓍草全部和在一起,再任意分为左右两摞,取一根左边的蓍草夹在左手,之后的步骤和前面的一样,左右按四根一组分好后,把剩余的蓍草也斜放于旁边不用,然后再把分好的四根一组的蓍草和在一起,再重复一边前面的过程,取完剩余的蓍草后,就看桌子上有几组四根一组蓍草,经过这三次的演卦,如果过程中没有出错的话,分好组的蓍草只会出现六组、七组、八组、九组这四种情况,这就是六爻卦中初爻的爻象。六组代表老阴,七组代表少阳,八组代表少阴,九组代表老阳。老阴和老阳就是动爻。得到初爻的爻象后,把除了代表太极的那一根蓍草以外的其他四十九根蓍草全部和在一起,按照前面的步骤再操作一边,就得到了二爻的爻象,如此继续反复,分别得出三爻、四爻、五爻和上爻的爻象后,卦象就出来了。例如:六次分别得出的组数是778869,爻象就是少阳、少阳、少阴、少阴、老阴和老阳,这就是“山泽损”之“水泽节”卦。

中国古人如何用蓍草进行?

先用两手将参与演卦的四十九根蓍草茎任意一分为二,其中左手一份象“天”,右手一份象“地”。接着,从右手任取一根蓍草茎,置于左手小指间,用以象“人”。这样就形成天、地、人“三才”的格局。然后,以四根为一组,先用右手分数左手中的蓍草茎,再以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茎。一组一组地分数完后,两手中的蓍草茎余数必有一定规律:左余一,则右余三;左余两,则右亦余两;左余三,则右余一;左余四,则右亦余四。这时,将左手所余蓍草茎置于左手中指与无名指间,右手所余蓍草茎置于左手食指与中指间。这样,左手指缝间的蓍草茎余数(包括一开始置于无名指与小指间象征“人”的那一根)非五即九,故去除余数后的蓍草茎数必为四十四或四十。到此为止,完成了蓍草演算的第一步,古称“第一变”。

“一变”之后,去除左手指缝间的余数,又将两手所持的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按“一变”的同样方法和顺序进行演算,即先将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合在一起,然后任意一分为二,并从右手中取出一根蓍草茎置于左手无名指与小指间,再用右手四四一组分数左手中的蓍草茎,然后用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茎……。“二变”的结果,左余一右必余两,左余两右必余一,左余三右必余四,左余四右必余三,故两手余数之和非四即八,而两手所持蓍草总数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如法炮制,“三变”的结果,两手所持的蓍草茎总数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然后以四相除,一爻的商数便显现出来:

36÷4=9

32÷4=8

28÷4=7

24÷4=6

根据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如果商数是“9”则是老阳之数即得阳爻“”;如果商数是“8”则是少阴之数即得阴爻“”;如果商数是“7”则是少阳之数即得阳爻“”;如果商数是“6”则是老阴之数即得阴爻“”。这样,经过三次演变,终于得到一个爻。一个卦共有六个爻,所以总共需要经过十八次的演算变化,将每爻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排列,才能得到一个卦。但是,“三变”之后得到一个爻,有时还要发生变化,即“变爻”。这就是:当商数为“9”或为“6”而成老阳或老阴,根据物极必反的规律,老阳变为阴爻,老阴变为阳爻,这样就会得到另一卦,称之为“之卦”。未变爻的原卦称为“本卦”。如果没有“变爻”出现,即六个爻的商数中没有“9”和“6”,那么就没有“之卦”。

这样,推演过程就全部结束,得到一个六爻“本卦”或加上一个“之卦”。以上介绍的这种占筮取卦方法即为后人所称“文王卦”或“六爻大课”。

然后,根据相应的推论规则对推演所成的卦进行推论(推理解释)。

羑里的羑里-蓍草

蓍草,周易中用以的一种植物,有点像蒿草,是易学家必备的工具,只生产于羑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