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1535

易经爻辞,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详解

兴仁信息网2024-04-10 21:33:510

易经怎么

很多种,易经是很多种方式的源头,六十四卦

很多人都知道《周易》,《周易》中有没有关于的理论?

说起,很多人会联想到易经,也有很多人想到文王、圣经、塔罗牌等等。是的,文化从古至今都有很多记载,也有很多大家圣贤君王在里边,我们今天来看看周易中的文化,其中还是有很多谜未解开。

先说一下什么是。,意指以小明大、以微见著,通过微观与宏观的联系为原理,用龟壳、铜钱、竹签、纸牌或占星等手段和征兆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为咨客分析问题、指点迷津的方法。它源于原始民族。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借由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动。但自然征兆并不常见,必须以人为的方式加以考验,的方法便随之应运而生。

在周易中有记载,《易经.系辞》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周易》始作于伏羲,当时仅有其象,尚未有文字。周文王演变为六十四卦, 又把它称为《彖辞》。周公赋予爻象《爻辞》,最后孔子作《十翼》。史称“易经四圣”,其中一道,当然也是《周易》,万变不离其宗。不过更严格来说,卜筮之道起源早甚于《周易》。

通常人们把《周易》与联系进来,并认为《周易》就是。如果说《周易》中没有的理论和方法,人们当然不能理解了。但是如果说《周易》中有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确实也是无从谈起。很多人也认为《易经》的卦爻辞是之辞。那么《易经》是不是之辞?

人们说它是之辞,大多就是把《周易》看成是毫无逻辑关系的凌乱文字。易学如果是有什么理论的话,就是学易的人常说的易三论:简易、变易、不易。然而我们发现,古今易学家们都还没有读通《周易》。《周易》何以成了千古之谜?对于一个未知的领域,往往喜欢引向神秘,对于《周易》卦爻辞的解析是正确认识《周易》的关键。

周易是怎么卜卦的?

三枚铜钱,手摇洒落,看正反面。

正面为阴,反面为阳。因为农民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重复六次,记下正反面情况,阳爻为—,阴爻为--.

三枚全为正,则为老阴,是变爻;全为反,亦变,老阴。

老阳作阴,老阴作阳,是物极必反之理。

若无变爻,则取卦辞之解;

变一爻,解变爻之爻辞;

变二爻,解二爻辞,以上爻为主;

变三爻,解之卦卦辞;(之卦就是阴阳与此卦全部相反的

那一卦)

变四爻,解不变之二爻辞,以下爻为主;

变五爻,解不变之爻辞;

全变,解之卦卦辞。

易经中卜卦的方法和动爻的断法

1:先找50跟短木棍(应该是蓍草<古人认为蓍草具有灵性>现在蓍草不大好找所以我说木棍)50是“大衍之数”,算之前,先拿给被算的人,让他默念要求得事物。 2:然后拿出一根,放在一边(A),只用七七49根来算。一卦共分六爻,从下到上是 初二三四五上,每一爻须算三次,所以算一卦要算三六一十八次。 3:从49跟木棍中拿出一根,放在一边(B,不要和A那一根混在一起,这表示这是第一算)。把手上余下的木棍随机分堆。拿出其中一堆,四根为一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注意不要和A,B混起来。然后那剩下一堆同样四根一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这就完成了一算。第二算开始,把所有排成四根一组的木棍合到一起,不要碰A B C的。拿出一根放入B(B有两根了,表示第二算)剩下的如法炮制。 4:三算之后,两排木棍的组数有四种可能:六,七,八,九。具体意义之后讨论。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单数用“--”(阳)来表示,双数用“- -”(阴)来表示。然后在旁边写汉字,如果最后是9堆,就写“初九”,一定要写汉字!! 5:算完一爻(三算),把49跟木棍合成一堆,开始算第二爻。注意,最开始算的爻是最下面的,从下到上。 到六爻算毕,就成了一卦。 以上介绍的是蓍草法.但太过于烦琐.现在用这种方法起卦的人已经很少了.从汉朝开始.人们开始用铜钱(当时是五株钱,现在五珠钱不好找.就算有要买也很贵的.所以一般用乾隆钱代替) 具体方法:取3个大小一样的乾隆钱放在手中.双手卧实铜钱,心里静静的想着自己要预测的事情.(这时候自己的心情一定要静.脑子里专心想自己要预测的事情!!)时间大约1分钟或自己有感觉的时候.再把铜钱抛出.看其正反.记录下来.一共抛6次.第一次为初爻.最后一次为上六爻起卦.具体记录方法是:一个背为阳爻,记作

易经中的彖辞、象辞、爻辞各指什么

彖辞,彖辞是《易经》中论卦义的文字,也叫“卦辞”。

象辞,乃是周文王引用商代《坤乾易》(象辞易)做为佐证的部分辞句。

爻辞,《易经》中六十四卦每卦爻题下所系文辞。爻 辞是组成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

扩展资料: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周代的易书《周易》,并称为“三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易经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的爻辞都代表的什么意思

萌七七0504 :你好。

【爻辞】:.指说明《易》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辞】。如"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就是《乾》卦初爻的爻辞。 【坤】卦,初爻爻辞,履霜,坚冰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