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4216

地司太岁殷大天君,太岁大将军的由来

兴仁信息网2023-05-26 23:24:350

玄天上帝的护法神分别是

明代《北游记》的描述,三十六官将成为玄天上帝的护法神玄天上帝三十六神将:水火龟蛇二将、赵公明、关羽、雷开、苟毕、广泽、张健、谢仕荣、华光、朱彦夫、党归籍、康席、庞乔、高原、雨田、雷琼(封为瘟元帅,故有作温琼)、石成、王铁、高铜、李伏龙、副应、殷高、铁头、朱佩娘、韦元帅、朱孛娘、王忠、杨彪、刘俊、商伟、师旷、任无别、宁世夸、邓成、辛江、张安。详见如下:1.万法教主神功妙济许真君 2.洞玄教主辛真君 3.龟蛇封为水火二将 (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4.新兴王田黄封为笋毕二元帅 5.纠察副元帅副应 6.催卢二将军 7.邓成 辛江 张安封为邓辛张元帅 8.威灵瘟元帅萧琼 9.火德元帅谢天荣 10.隆生元帅高员 九州豁落元帅王忠 12.地祇元帅杨彪 13.雷部电母朱佩娘 14.角琼白真君 15.清微教主魏元君 16.都掌金轮如意赵元帅17.尽忠元帅张健 18.正一灵官马元帅 19.先锋元帅李伏龙 20.任无 别齐二太保 21.神雷元帅石神 22.离娄 师旷聪明二贤 23.酆都元帅孟山 24.九天霹雳大将军酆都元帅章雷公 25.地司太岁殷高元帅 26.月孛元君朱孚娘 27.果严教主清微传祖元君 28.混元教主路真君 29.显灵元帅关羽 30.混天元帅庞乔 31.管打不信道朱元帅 32.降妖避邪元帅两田 33.玉府天君刘俊 34.风轮元帅周广泽 35.仁圣元帅康广席 36.王铁 高铜虎丘二元帅

玄天上帝就是真武大帝,真武即北方之神玄武,北方七宿,其形如龟蛇,龟蛇即玄武。宋时避讳改玄为真,称真武帝。玄天上帝又为主持兵事的剑仙之主,地位仅次于剑仙之祖广成剑仙。真武兴盛于宋代,至元代又被晋升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时地位更加显赫。有关真武的传说中,又皆称龟蛇乃六天魔王以坎离二气所化,然被真武神力蹑于足下,成为其部将。后世称之为龟蛇二将。玄天上帝与广成剑仙、纯阳真人合称道教密宗三大剑仙。玄天上帝每每斩妖锄魔都御剑出行,就因为御剑天遁比腾云驾雾来的快。

道教神仙体系是什么样子?

1.三清为首的主神三清: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太上大道君又称灵宝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其中为首的是元始天尊,系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尊神与道和由道推动的宇宙演化紧密相关。据道书记载,整个世界由一气所生,那一气就是道,所以有时又称为道气。由原始的一气化生三元,即三个联续的、无限悠远的时代。第一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也就是元始天尊;第二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太上大道君或称灵宝天尊;第三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太上老君。三宝君各治理天上最高的境界,天宝君即元始天并非尊治理玉清境,玉清境又名清微天;灵宝君即太上大道君治理上清境,其境又称禹余天;神宝君治理太清境,其境又名大赤天。三清中以元始天尊为最终极的神。他在最元初的时代即已存在,当太上大道君出现时,他授道予灵宝君。以后又由灵宝君授道予神宝君即太上老君。这样三清之间又依次是师徒关系。

三清作为道教的最高尊神,既是大道的化身,同时又是授道的主脑,亦即教主。道教的基本教义和根本性的经书,都认为是由三清传授下来的。道教的基本经书分为三洞:洞真、洞玄和洞神。其中天宝君即元始天尊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书,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书,为洞神教主。这三十六部经是道教教义、学说的根本。

作为道教信仰的主要尊神,三清受到普遍的供奉。一般在大型宫观中常有三清殿或者三清阁,塑三清神像供奉之。依常例,玉清元始天尊居中,手持混元珠;灵宝天尊居其左,手持如意;太上老君居其右,手持宝扇。 玉皇:在三清以下有一位天庭主宰,号称玉皇大帝。玉皇的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至尊玉皇大天帝。一般称他为玉皇大帝。在道教中他是仅次于三清的尊神,由于相信他掌管天庭,所有的得道神仙都要经他封赠仙职,而宇宙间治理各类职事的神灵全属他主管,所以在民众心目中,他是事实上的宇宙主宰。

玉皇大帝居弥罗天宫,所以玉皇殿常称弥罗宝阁、弥罗玉殿。除了专门供奉玉皇的宫观之外,他也常在大型的宫观中享受香火。玉皇之像通常如同人间帝皇装束。 四御:在玉皇之下,则另有四位重要的神灵,皆列于帝、后之尊,故号称四御。

其一是勾陈天皇大帝,其二是北极紫微大帝,其三是后土皇地祗,其四是南极长生大帝,合称四御(有时去南极长生大帝,加上玉皇,合称四御,但现在多将玉皇置于四御之上)。 其他重要尊神:除了三清玉皇四御之外,还些有一些地位崇高的天尊、帝君。其中常见的有三官大帝,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其职司是上元赐福,中元赦罪,下元解厄。据说人仙功过善恶都由三官掌管,每到三官的生辰即要集中考校人的功过,所以常在该日举行仪式祈求免罪赐福。太乙天尊,掌管幽冥的仙真,据说能寻声救苦,帮助地狱中的灵魂出离幽冥,所以甚受重视,常被供奉在救苦殿中,道教有关度亡破幽的科仪中也常请他临坛。东王公,又称扶桑大帝,为男仙之首。西王母,西方金气化身,为女仙之首。据说,凡男仙上天,先要见过东王公,女仙则先要见过西王母,然后由他们奏明太上,才能正式委以仙职。王母女像,以其属金,称金母;居于瑶池,称瑶池金母。玄天上帝。本来是玄武神,后来与龟蛇相纠的玄武原型相分离,被奉为北极玄天上帝。传说他在武当山修行得道,所以武当山全山的道观都依其修仙故事建成纪念性的建筑。玄天上帝在明代崇拜最盛,永乐皇帝称他为玉清师相三教祖师,其尊号有一百个字之多。玄帝像常作披发坦胸持剑,脚踩龟蛇。 2.星君雷神和山川神灵东南西北中五斗星君:在星君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五斗,尤其是其中的北斗星君。中国古代的天象模型以北极为天极,北斗随时运转,似乎是指挥着整个天象的运行。一般将北极和邻近天宇的大星列为至尊的星也是至尊的神,如勾陈、紫微、太一都被尊为大帝、天帝。与北斗地位类似的还有南斗、东斗、西斗和中斗,合称五斗。汉代流传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说法,即认为人什么时候死,由北斗管辖,能活多久则由南斗决定,因此要想延长寿命便要向北斗和南斗祈求,形成的仪式便称为拜斗、礼斗。道教吸收了对于五方星斗的信仰,称五方星斗各有星君。北斗有七弓,主管解厄诞生。一曰天枢,阳明贪狼星君;二曰天璇,阴精巨门星君;三曰天机,真人禄存星君;四曰天权,玄明文曲星君;五曰天衡,丹元廉贞星君;六曰闓阳,北极武曲星君;七曰瑶光,天冲破军星君。南斗有六宫,主管延寿度人。一曰天府司命星君;二曰天枢司禄星君;三曰天梁延寿星君;四曰天同益算星君;五曰天枢度厄星君;六曰天机上生星君。东斗有五宫,主管计算护命。一曰苍陵延生星君,二曰陵延护命星君,三曰开天集福星君,四曰大明和阳星君,五曰尾极总监星君。西斗有四宫,主管记名护身。一宫白标星君,二府高元星君,三典皇灵星君,四将巨威星君。中斗称大魁,有三宫,主管保命。第一赫灵度世星君,第二干化上圣星君,第三冲和至德星君。

日君和月君:太阳神和月亮神,前者又称太阳星君,后者又称太阴星君。

五星:即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太阳和太阴(月亮)。因皆能照耀光明,故称七曜,亦称七政。《云笈七签·日月星辰部· 总说星》称,五星者,是日月之灵根,天胎之五脏,天地赖以综气,日月系之而明。因此它们在星君中地位皆甚重要。道士在做仪式中也常要向五星吸取正气,然后布于坛或其它对象,以作镇邪。

二十八宿:原是古代天文学家对太阳和月亮所经区域恒星分成的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东方七宿,组成龙形,计有角、亢、氐、房、心、尾、 等七星君;西方七宿,组成虎形,计有奎、娄、胃、昂、毕、 参等七星君;南方七宿,组成雀形,计有井、鬼、柳、星、张、翼、 等七星君;北方七宿,组成龟形,亦称龟蛇合体形,计有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星君。

四灵:上述二十八宿分成四个区域,以其星座之形为名,称为青龙(东方)、白虎(西方)、朱雀(南方)、玄武(北方),又成为四个重要的神灵,称为四灵。《三辅黄图》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四灵君的名讳:青龙帝君孟章,白虎帝君监兵,朱雀帝君灵光,玄武帝君执明。他们在道教中常作为护卫神将出现。但后来其中的玄武渐渐与原形分离,演变出玄天上帝,而龟蛇相缠的形象则分成龟、蛇二将。

太岁、值年太岁:太岁君,指岁神。岁星原指木星,因它环太阳运行一周正好是十二年,但是古代天文学中又假定在地中有一个与岁星运动速度相同、但运行方向相反的星,称为太岁。其职在于总管年岁。因此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为适应天干支纪时的需要而设想出来的。同时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记年,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天干十二年为一循环,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地支相配,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世称六十甲子。道书称六十甲子各有岁神,每岁轮值,掌握本岁的人间祸福,称值年太岁,俗称岁君,各有姓名,如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之类。太岁君由都雷太岁殷元帅所统管。殷元帅,名殷郊。古代有太岁行地中的说法,认为太岁方即正对木星的方向不能动土(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所以太岁又称地司,其神即是最大(殷,意为大)之土(郊即土),道教中有一种地司法,就是以殷郊为主帅的法,其中谈到元帅是古帝后。以后民间有人整理神谱,形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其中说到殷郊是商纣王之子,母姜氏,生下他后,遭妲己害死。殷郊则蒙申真人收养,授以道法,后乃得道,亲手杀了妲己。玉帝闻其孝义,又有斩妖之勇,于是封他为地司九天游奕使、至德太岁、杀伐威权殷元帅。六十甲子值年太岁,即归其统辖。民间重视本命年,所以也重视请自己的本命星君即该年的值年太岁佑护。

雷部神将:雷部神将是随着民间对雷电之神的崇拜而发展起来的,但随着宋代五雷正法出现才形成庞大的系统。“雷公”是民间对司雷之神的普遍称呼。之所以雷公为男性神,是因为震为雷,为长男阳也。而雷出天之阳气,故云公。与之配合,又有电母,俗称闪电娘娘。到五雷正法兴起,雷部被赋予代天行令的威权,也出现了一大批雷部元帅,其中最重要的的雷部主帅邓燮、使者张珏和判官辛汉臣。其他又有如姚天君、陶天君等,也是重要的雷部元帅。原来的雷公、电母则作了他们手下的属将。在雷部神将之上则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据《天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雷祖即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一说是黄帝的封号。居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时,天尊亲击本部雷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也。雷公即入雷泽而为神者也。三十六雷,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雷祖的职能是“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风伯雨师:风伯是司风之神,雨师是掌管下雨的神。出现很早,在《周礼》中就有风伯和雨师,汉代人解释,风伯就是二十八宿中的箕星,雨师则是毕宿。他们一般都进入各皇朝的祀典。道教吸引他们入神谱,当五雷正法兴起后,又将他们归入雷部属将,在祈求雨晴的道场中,他们常被视做雷部元帅的手下去执行任务。

龙王:被视做水族之首,也是掌管江河大海的神灵。中国古代素来有对龙的崇拜。龙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图腾,同时又是司雨水的神灵。汉代的诉雨仪式中,要造土龙,就是当它是管理雨水的。汉以后从印度传进了佛教,也带进了印度的龙王。本来印度的“龙王”音译是“那伽”,是一种住在大海里的大蛇,意译为龙王。大海中的龙宫藏着各种宝贝。后来在民间中印两种龙王合而为一。《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五载四海龙王的名号为:东海沧宁德王敖广;南海赤安洪圣济王敖润;西海素清润王敖钦;北海浣旬泽王敖顺。除大海之外,江、河、溪乃至于井中都认为有龙居住,但其龙王名位各有等级,总的都低于四海龙王。

五岳:中国人普遍认为山有山神,但依山的重要性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等级,众山之尊莫过于五岳。五岳是古代天子才有资格祭祀的山神。其内容有过几次变化,唐以后固定为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唐代在各岳山麓立庙祭祀。宋真宗时加上东岳为天齐仁圣帝,南岳为司天昭圣帝,西岳为金天顺圣帝,北岳为安天元圣帝,中岳为中天崇圣帝。其中东岳泰山地位比较独特。汉代即有泰山治鬼之说,所以后世都认为泰山是掌管幽冥世界的,人死之后都要魂归泰山,故尔东岳受到民间普遍的崇拜,取得了五岳独尊的地位,而且其祠庙建于全国各处,不象其它四岳祠庙基本上只建于其本山。

四渎:古代中国人相信河的河神,大河之神地位更为重要。依周礼规定,天子所祭的名山大川中,最重要的当数五岳,祭礼相当于三公,其次是四渎,相当于诸侯。四渎,就是四条直接通往大海的四条大河,它们是长江、黄河、济河和淮河。唐宋时它们都各有封号。现在一般以宋代之号为称:江渎为广源王,河渎为显圣灵源王,淮渎为长源王,济渎为清源王。

四渎神中,后来在民间也有某些演变,有的还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其中长江神又被称为杨泗将军,黄河神又被称为金龙四大王,后者且被清朝列入祀典。 3.得道仙真张天师

张天师之名,本来是指正一盟威道的创立者张陵,后来也成为天师道嗣法者的泛称。张陵是第一代天师,教内称祖天师。其子张衡继承父业,称为嗣天师,张衡子张鲁则称系天师,祖孙三代和各自的夫人一起合称三师三夫人。他们都被视作神仙在天师系统中,最有影响的当然要推祖天师张道陵。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他也占有着要地位。教中称他为六极高明大帝,为玉帝御前四大天师之首。

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为兄弟三人,长名茅盈,次名茅固,季为茅衷。据说成道后乘白鹤分止于茅山三峰各一峰。人称大者所处为大茅峰,次者所处为中茅峰,季者所居为三茅峰,并称太上老君封茅盈为司命真君,固为定录真君,衷为保生真君,合称三茅真君。茅山各道院普遍奉礼祀三茅真君。因为茅山在道教界间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三茅真君的殿宇也建于茅山以外的地区。

许真君

许真君名逊,传说为晋时江东句容人,因做过四川旌阳县令,所以世称许旌阳。曾师事吴猛,得道后转为昊猛之师,于东晋太康二年于洪州(今江西南昌)白日飞升。被符录道派净明派尊为祖师,在仙界号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他飞升之后,里人立祠祭祀。宋徽宗时赐庙额为“玉隆万寿”,现庙仍存,当地也常举办庙会。宋明以后,许真君的名声日隆,被视为玉帝御前的四大天师之一。

八仙

民间最熟悉的仙人群体。八位得道高仙张果老、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八仙具有老幼男女贫富贵贱等不同特征,因此现实生活中不同有都可以从中得到成仙的鼓励,因此对不同的人皆有亲切感。道教宫观常塑有他们的形象,西安八仙宫等则是他们的专庙。

萨守坚

南宋时人。据说他曾得到并宋末极负盛名的五雷正法大师林灵素、王文卿和张继先的传授,从而通晓五雷正法。同时因为戒行严整无瑕可击,感动原想找他报仇的恶神,反而皈依他为徒,后成为著名的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也使得萨守坚在仙界的地位更高。萨守坚曾创有一个行五雷正法为特征的道派西河派,所以他在道门中称为“萨祖”,有多种道法挂在他的名下。在民间,他在宋元时便被尊称为萨天师。明清以后,萨守坚与张陵、葛玄和许逊一起被当作玉皇大帝御前四大天师。

五祖七真

指全真道的五位祖师和七位最重要的嗣法者。

五祖是东华帝君王玄甫、阳子钟离权、纯阳子吕洞宾、海蟾子刘操和重阳子王喆。当年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据说其法传自钟、吕和刘操一系,而其法的大源则是东华帝君,所以后世将他们与王重阳一起合称全真五祖。因为全真教开始时主要在北方传播,所以又称北五祖,而与在南方传播的金丹南宗的五祖相区别。

七真指王重阳的七大弟子马珏、谭处瑞、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及孙不二。 他们七位各传全真的一个支派,也就是七派各自的开山祖师。化去后也都被视为得道高真。在全真教的各个祖庭中,五祖七真常常聚在一处接受祭祀,也常各列自己的专殿或者专庙。

南五祖

金丹派南宗的五位祖师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和白玉蟾。北宋时张伯端受异人指点,修成内丹,写下内丹名著《悟真篇》,成为继《周易参同契》后最为重要的内丹经典。张伯端道号紫阳,他传下的道派主要在南方传播。盖进入南宋后,南北隔绝,其道传于南方也是时势使然。这支道派以传授内丹修行之术为主,五位祖师各留下著作。同时,从陈楠开始,也传习五雷正法,白玉蟾更负盛名。因此在雷法史上,也将白玉蟾当成重要的祖师之一。

众多的女仙

道教的神谱中,女仙数量之多、地位之高,比起其它宗教,显得十分突出。它曲折地反映了,早期道教的妇女观中有较多的尊重妇女的倾向。道教承认妇女有与一男子一样的修仙条件,功德相当,也可以仙界担任地位与男仙相当的仙职,所以女仙的级别也可以很高。因为认为女仙得道,先要去拜见西王母,所以一些记载女仙的书,总是以西王母为中心,五代道士杜光庭编的《墉城集仙录》便是如此。金墉城传说为王母所居之处。书中记王母、玄女以下女仙37人。后世的道书中,也有专记女仙的。

在民间影响比较大的女仙,除西王母外,还有:麻姑。魏夫人,即魏华存,在仙界的名号称为南岳夫人。谢自然,是属于上清派的道姑。据说她得道后白日升天,居屋周围云缭绕,久久不散。

此外,如前面提到的正一盟威道的三夫人、全真派七真之一的孙不二,等,也都是著名的女仙。 4.冥府诸神酆都大帝;酆都,又称罗酆山,据说在北方。本来在灵宝派系统的《元始上真众仙记》中提到有五方鬼帝,酆都在北方,由正一盟威道的第二代天师张衡和杨云为鬼帝。后来除酆都外,其它四方鬼帝名号不显。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第七中位为酆都北阴大帝,说他原为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一替换。《真诰》则说酆都有六宫,第一宫为纣绝阴天宫,依次向东行,第二宫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名敢司连宛屡天宫。后来,在民间传说中,将酆都搬到四川的酆都城。

十殿阎王:阎罗王,原是印度人信仰的地狱主者。进入中国后完全中国化,形成中国式的十位阴间大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酆都王。

东岳七十二司:前面提到过,东岳本为山神,但在汉以后渐渐演变成治理阴间的主管神灵。其下属有七十二司,(一说有七十六司),即七十二(六)个专职衙门。大型的东岳庙中往往塑有其像,道教颁发的秘录中也常出现七十二司之名。其中有掌生天、掌催生、掌不公、掌索命,以及掌定局职、掌福、掌财帛等。这些专司本来是老百姓针对人生中的幸福和灾难、社会上的公正与不平等、善良与邪恶等矛盾形成的,所以历代会有一些不同的变化。同时,民间也常将自己的愿望,自己对社会现象或历史人物的评价放到对鬼神世界的构想中去。七十六司系统中有速报司,是掌对害人致死者追究的衙门。宋、元之交时,人们认为包公最耿直无私,所以担任着速报司的掌司职务。后世又认为岳飞本来忠义却被秦桧等害死,最能体恤冤案的苦楚,所以北京东岳庙速报司中供奉的便是岳飞。 5.道门护法神执役神将仙吏功曹、玉女:为仙吏中最重要者。功曹,原指衙门中掌管文案、刑事的吏,道法中所称则是指诸仙府的仙吏,一般上章奏时都要请他们转达或收录,所以在道法仪式中必不可少,法师上殿举行仪式开始时都的一个“出官”的环节,即召出各类仙官神吏,其中便要召功曹。玉女,在仙界充传言、散花等职,因近在尊神身侧,所以在举行仪式时也常械请她出来供职。

马元帅 :名马胜。原是南斗斗口一星叫胜星,于是以之称呼其星君。因其居南方,五行属火,方位居南方当正午,午为马,故以马为姓。是道法中常召的一位天将。有时也塑像于殿前,充护法。 王灵官:王灵官是护法神中最常见的一位。他面目狰狞,红面赤须,三目怒睁 ,手执钢鞭,脚踩风火轮。被玉帝封为雷部副元帅,号三五火车灵官,做了道教护法神。一般道观进山门即是灵官殿,内供王灵官。 岳元帅:即岳飞。生前为抗金名将,殁后成神,道门中称岳帅,常被塑成手执金枪的神将,站在殿前做护法。

温元帅:名温琼。传说原是阳间官差,后被东岳收录,坐化于东岳殿前,即充为东岳太保。道门中的专门召役他的道法,同时他也常被供于殿前充当护法。

殷元帅:名殷郊。原是太岁神,道门中称他为地司殷元帅,有专门的地司法召役他,同时也常被供于殿前做护法。

其他如关公、张巡等英烈,也常被召为神将。 6.地方和家族保护神城隍神:城隍是地方神的一种。如同人间的地方官吏,省城隍即为一省之主,县城隍为一县之主,分管天下地下一省一县之事。其神往往是地方生前有功德劳绩之人充任。例如:苏州城隍为春申君,上海城隍为秦裕伯等等。唐时文人张说、许远、张九龄、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均有祭城隍文,大多为祈雨、求晴、禳灾,诸为本地谋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而作。五代后唐康泰年间,始封城隍为王爵,宋时将城隍神列入祀典,于是其祀遍于天下。据《明史 礼志》,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封京都城隍为乘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等府城隍为王;其余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州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县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四品。洪武三年,去封号,但称某府某州某县城隍神。二十年(1387)改建城隍庙宇如公廨,设座判事,如人间衙门状。清代循明旧制,仍将祀奉城隍列入祀典。清代和民国初年,各地城隍在清明节及阴历七月十五日等节日,均有城隍更衣和出巡之会,俨然如同人间长吏出巡一般。其目的当是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福德正神”。可以说,在旧中国的土地上,凡是有人烟、村落的,都祀奉土地神。土地之神古称社神。道教科仪中常要召当境土地,视其为有职任保护土方、效力道法的正神。灶神:灶神是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俗称,又称灶君、灶王。灶神之祭,古已有之。现世所供奉灶神纸马,往往是一对老夫妇的画像,即为灶君及其夫人。汉代以前,灶神所主仅为饮食。汉代起灶神即掌握一家的寿夭祸福。

门神:门神,即守卫门户之神。人居室之门有神,古已有传说,并加祀奉。汉代的门神指神荼(shu)、郁垒(lu )。唐以后的门神所指略有变化,秦琼和尉迟敬德为门神,秦为白脸,尉迟为黑脸。 7.其他由祀典与民间信仰进入的神灵关圣帝君:关圣帝君就是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字云长。他生前以忠勇著称,殁后被立祠祭祀。他很早就被道教吸收为神将。关帝庙祀极盛,几乎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他的祠庙,而且其庙的规格都很高,关帝一般塑成红脸的武将,因其已是帝君,所以头上常加冕琉。他身旁经常立着手捧官印的义子关平,以及帮他持着青龙偃月刀的部将周仓。

妈祖:妈祖,亦称天妃、天后,又称天上圣母。航海保护神,主要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以及东南亚华人社会之中。

财神:中国的财神有多位才。一般在道观中常建有财神殿,奉祀武财神关羽和赵公明,以及文财神比干。 福禄寿三星:他们本来是星君,但民间对其崇拜很少去指认哪一颗星宿。一般将福星描绘成天官赐福模样。寿星本来是南极老人星,很古就受到民间崇拜。一般将他塑成长须、高额的老者形象。禄星管人间功名,一般长官打扮。送子娘娘:又称为子孙娘娘,专司人间子嗣的女神。月下老人:专管人间婚姻的神。据说,人间姻缘由月下老人掌管,刚出生时,便将男女双方脚上各系上红线,从此便千里姻缘一线牵,即使天各一方,也终成配偶。

施相公:盛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市和浙江北边部一带。刘猛将:捕蝗神。一般称为猛将神,说姓刘,故又称刘猛将。

道教中华光大帝和玄天上帝谁大?

玄天上帝。

道教神仙体系是什么样子?

1.三清为首的主神三清: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太上大道君又称灵宝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其中为首的是元始天尊,系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尊神与道和由道推动的宇宙演化紧密相关。据道书记载,整个世界由一气所生,那一气就是道,所以有时又称为道气。由原始的一气化生三元,即三个联续的、无限悠远的时代。第一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也就是元始天尊;第二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太上大道君或称灵宝天尊;第三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太上老君。三宝君各治理天上最高的境界,天宝君即元始天并非尊治理玉清境,玉清境又名清微天;灵宝君即太上大道君治理上清境,其境又称禹余天;神宝君治理太清境,其境又名大赤天。三清中以元始天尊为最终极的神。他在最元初的时代即已存在,当太上大道君出现时,他授道予灵宝君。以后又由灵宝君授道予神宝君即太上老君。这样三清之间又依次是师徒关系。

三清作为道教的最高尊神,既是大道的化身,同时又是授道的主脑,亦即教主。道教的基本教义和根本性的经书,都认为是由三清传授下来的。道教的基本经书分为三洞:洞真、洞玄和洞神。其中天宝君即元始天尊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书,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书,为洞神教主。这三十六部经是道教教义、学说的根本。

作为道教信仰的主要尊神,三清受到普遍的供奉。一般在大型宫观中常有三清殿或者三清阁,塑三清神像供奉之。依常例,玉清元始天尊居中,手持混元珠;灵宝天尊居其左,手持如意;太上老君居其右,手持宝扇。 玉皇:在三清以下有一位天庭主宰,号称玉皇大帝。玉皇的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至尊玉皇大天帝。一般称他为玉皇大帝。在道教中他是仅次于三清的尊神,由于相信他掌管天庭,所有的得道神仙都要经他封赠仙职,而宇宙间治理各类职事的神灵全属他主管,所以在民众心目中,他是事实上的宇宙主宰。

玉皇大帝居弥罗天宫,所以玉皇殿常称弥罗宝阁、弥罗玉殿。除了专门供奉玉皇的宫观之外,他也常在大型的宫观中享受香火。玉皇之像通常如同人间帝皇装束。 四御:在玉皇之下,则另有四位重要的神灵,皆列于帝、后之尊,故号称四御。

其一是勾陈天皇大帝,其二是北极紫微大帝,其三是后土皇地祗,其四是南极长生大帝,合称四御(有时去南极长生大帝,加上玉皇,合称四御,但现在多将玉皇置于四御之上)。 其他重要尊神:除了三清玉皇四御之外,还些有一些地位崇高的天尊、帝君。其中常见的有三官大帝,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其职司是上元赐福,中元赦罪,下元解厄。据说人仙功过善恶都由三官掌管,每到三官的生辰即要集中考校人的功过,所以常在该日举行仪式祈求免罪赐福。太乙天尊,掌管幽冥的仙真,据说能寻声救苦,帮助地狱中的灵魂出离幽冥,所以甚受重视,常被供奉在救苦殿中,道教有关度亡破幽的科仪中也常请他临坛。东王公,又称扶桑大帝,为男仙之首。西王母,西方金气化身,为女仙之首。据说,凡男仙上天,先要见过东王公,女仙则先要见过西王母,然后由他们奏明太上,才能正式委以仙职。王母女像,以其属金,称金母;居于瑶池,称瑶池金母。玄天上帝。本来是玄武神,后来与龟蛇相纠的玄武原型相分离,被奉为北极玄天上帝。传说他在武当山修行得道,所以武当山全山的道观都依其修仙故事建成纪念性的建筑。玄天上帝在明代崇拜最盛,永乐皇帝称他为玉清师相三教祖师,其尊号有一百个字之多。玄帝像常作披发坦胸持剑,脚踩龟蛇。 2.星君雷神和山川神灵东南西北中五斗星君:在星君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五斗,尤其是其中的北斗星君。中国古代的天象模型以北极为天极,北斗随时运转,似乎是指挥着整个天象的运行。一般将北极和邻近天宇的大星列为至尊的星也是至尊的神,如勾陈、紫微、太一都被尊为大帝、天帝。与北斗地位类似的还有南斗、东斗、西斗和中斗,合称五斗。汉代流传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说法,即认为人什么时候死,由北斗管辖,能活多久则由南斗决定,因此要想延长寿命便要向北斗和南斗祈求,形成的仪式便称为拜斗、礼斗。道教吸收了对于五方星斗的信仰,称五方星斗各有星君。北斗有七弓,主管解厄诞生。一曰天枢,阳明贪狼星君;二曰天璇,阴精巨门星君;三曰天机,真人禄存星君;四曰天权,玄明文曲星君;五曰天衡,丹元廉贞星君;六曰闓阳,北极武曲星君;七曰瑶光,天冲破军星君。南斗有六宫,主管延寿度人。一曰天府司命星君;二曰天枢司禄星君;三曰天梁延寿星君;四曰天同益算星君;五曰天枢度厄星君;六曰天机上生星君。东斗有五宫,主管计算护命。一曰苍陵延生星君,二曰陵延护命星君,三曰开天集福星君,四曰大明和阳星君,五曰尾极总监星君。西斗有四宫,主管记名护身。一宫白标星君,二府高元星君,三典皇灵星君,四将巨威星君。中斗称大魁,有三宫,主管保命。第一赫灵度世星君,第二干化上圣星君,第三冲和至德星君。

日君和月君:太阳神和月亮神,前者又称太阳星君,后者又称太阴星君。

五星:即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太阳和太阴(月亮)。因皆能照耀光明,故称七曜,亦称七政。《云笈七签·日月星辰部· 总说星》称,五星者,是日月之灵根,天胎之五脏,天地赖以综气,日月系之而明。因此它们在星君中地位皆甚重要。道士在做仪式中也常要向五星吸取正气,然后布于坛或其它对象,以作镇邪。

二十八宿:原是古代天文学家对太阳和月亮所经区域恒星分成的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东方七宿,组成龙形,计有角、亢、氐、房、心、尾、 等七星君;西方七宿,组成虎形,计有奎、娄、胃、昂、毕、 参等七星君;南方七宿,组成雀形,计有井、鬼、柳、星、张、翼、 等七星君;北方七宿,组成龟形,亦称龟蛇合体形,计有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星君。

四灵:上述二十八宿分成四个区域,以其星座之形为名,称为青龙(东方)、白虎(西方)、朱雀(南方)、玄武(北方),又成为四个重要的神灵,称为四灵。《三辅黄图》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四灵君的名讳:青龙帝君孟章,白虎帝君监兵,朱雀帝君灵光,玄武帝君执明。他们在道教中常作为护卫神将出现。但后来其中的玄武渐渐与原形分离,演变出玄天上帝,而龟蛇相缠的形象则分成龟、蛇二将。

太岁、值年太岁:太岁君,指岁神。岁星原指木星,因它环太阳运行一周正好是十二年,但是古代天文学中又假定在地中有一个与岁星运动速度相同、但运行方向相反的星,称为太岁。其职在于总管年岁。因此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为适应天干支纪时的需要而设想出来的。同时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记年,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天干十二年为一循环,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地支相配,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世称六十甲子。道书称六十甲子各有岁神,每岁轮值,掌握本岁的人间祸福,称值年太岁,俗称岁君,各有姓名,如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之类。太岁君由都雷太岁殷元帅所统管。殷元帅,名殷郊。古代有太岁行地中的说法,认为太岁方即正对木星的方向不能动土(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所以太岁又称地司,其神即是最大(殷,意为大)之土(郊即土),道教中有一种地司法,就是以殷郊为主帅的法,其中谈到元帅是古帝后。以后民间有人整理神谱,形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其中说到殷郊是商纣王之子,母姜氏,生下他后,遭妲己害死。殷郊则蒙申真人收养,授以道法,后乃得道,亲手杀了妲己。玉帝闻其孝义,又有斩妖之勇,于是封他为地司九天游奕使、至德太岁、杀伐威权殷元帅。六十甲子值年太岁,即归其统辖。民间重视本命年,所以也重视请自己的本命星君即该年的值年太岁佑护。

雷部神将:雷部神将是随着民间对雷电之神的崇拜而发展起来的,但随着宋代五雷正法出现才形成庞大的系统。“雷公”是民间对司雷之神的普遍称呼。之所以雷公为男性神,是因为震为雷,为长男阳也。而雷出天之阳气,故云公。与之配合,又有电母,俗称闪电娘娘。到五雷正法兴起,雷部被赋予代天行令的威权,也出现了一大批雷部元帅,其中最重要的的雷部主帅邓燮、使者张珏和判官辛汉臣。其他又有如姚天君、陶天君等,也是重要的雷部元帅。原来的雷公、电母则作了他们手下的属将。在雷部神将之上则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据《天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雷祖即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一说是黄帝的封号。居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时,天尊亲击本部雷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也。雷公即入雷泽而为神者也。三十六雷,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雷祖的职能是“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风伯雨师:风伯是司风之神,雨师是掌管下雨的神。出现很早,在《周礼》中就有风伯和雨师,汉代人解释,风伯就是二十八宿中的箕星,雨师则是毕宿。他们一般都进入各皇朝的祀典。道教吸引他们入神谱,当五雷正法兴起后,又将他们归入雷部属将,在祈求雨晴的道场中,他们常被视做雷部元帅的手下去执行任务。

龙王:被视做水族之首,也是掌管江河大海的神灵。中国古代素来有对龙的崇拜。龙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图腾,同时又是司雨水的神灵。汉代的诉雨仪式中,要造土龙,就是当它是管理雨水的。汉以后从印度传进了佛教,也带进了印度的龙王。本来印度的“龙王”音译是“那伽”,是一种住在大海里的大蛇,意译为龙王。大海中的龙宫藏着各种宝贝。后来在民间中印两种龙王合而为一。《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五载四海龙王的名号为:东海沧宁德王敖广;南海赤安洪圣济王敖润;西海素清润王敖钦;北海浣旬泽王敖顺。除大海之外,江、河、溪乃至于井中都认为有龙居住,但其龙王名位各有等级,总的都低于四海龙王。

五岳:中国人普遍认为山有山神,但依山的重要性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等级,众山之尊莫过于五岳。五岳是古代天子才有资格祭祀的山神。其内容有过几次变化,唐以后固定为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唐代在各岳山麓立庙祭祀。宋真宗时加上东岳为天齐仁圣帝,南岳为司天昭圣帝,西岳为金天顺圣帝,北岳为安天元圣帝,中岳为中天崇圣帝。其中东岳泰山地位比较独特。汉代即有泰山治鬼之说,所以后世都认为泰山是掌管幽冥世界的,人死之后都要魂归泰山,故尔东岳受到民间普遍的崇拜,取得了五岳独尊的地位,而且其祠庙建于全国各处,不象其它四岳祠庙基本上只建于其本山。

四渎:古代中国人相信河的河神,大河之神地位更为重要。依周礼规定,天子所祭的名山大川中,最重要的当数五岳,祭礼相当于三公,其次是四渎,相当于诸侯。四渎,就是四条直接通往大海的四条大河,它们是长江、黄河、济河和淮河。唐宋时它们都各有封号。现在一般以宋代之号为称:江渎为广源王,河渎为显圣灵源王,淮渎为长源王,济渎为清源王。

四渎神中,后来在民间也有某些演变,有的还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其中长江神又被称为杨泗将军,黄河神又被称为金龙四大王,后者且被清朝列入祀典。 3.得道仙真张天师

张天师之名,本来是指正一盟威道的创立者张陵,后来也成为天师道嗣法者的泛称。张陵是第一代天师,教内称祖天师。其子张衡继承父业,称为嗣天师,张衡子张鲁则称系天师,祖孙三代和各自的夫人一起合称三师三夫人。他们都被视作神仙在天师系统中,最有影响的当然要推祖天师张道陵。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他也占有着要地位。教中称他为六极高明大帝,为玉帝御前四大天师之首。

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为兄弟三人,长名茅盈,次名茅固,季为茅衷。据说成道后乘白鹤分止于茅山三峰各一峰。人称大者所处为大茅峰,次者所处为中茅峰,季者所居为三茅峰,并称太上老君封茅盈为司命真君,固为定录真君,衷为保生真君,合称三茅真君。茅山各道院普遍奉礼祀三茅真君。因为茅山在道教界间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三茅真君的殿宇也建于茅山以外的地区。

许真君

许真君名逊,传说为晋时江东句容人,因做过四川旌阳县令,所以世称许旌阳。曾师事吴猛,得道后转为昊猛之师,于东晋太康二年于洪州(今江西南昌)白日飞升。被符录道派净明派尊为祖师,在仙界号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他飞升之后,里人立祠祭祀。宋徽宗时赐庙额为“玉隆万寿”,现庙仍存,当地也常举办庙会。宋明以后,许真君的名声日隆,被视为玉帝御前的四大天师之一。

八仙

民间最熟悉的仙人群体。八位得道高仙张果老、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八仙具有老幼男女贫富贵贱等不同特征,因此现实生活中不同有都可以从中得到成仙的鼓励,因此对不同的人皆有亲切感。道教宫观常塑有他们的形象,西安八仙宫等则是他们的专庙。

萨守坚

南宋时人。据说他曾得到并宋末极负盛名的五雷正法大师林灵素、王文卿和张继先的传授,从而通晓五雷正法。同时因为戒行严整无瑕可击,感动原想找他报仇的恶神,反而皈依他为徒,后成为著名的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也使得萨守坚在仙界的地位更高。萨守坚曾创有一个行五雷正法为特征的道派西河派,所以他在道门中称为“萨祖”,有多种道法挂在他的名下。在民间,他在宋元时便被尊称为萨天师。明清以后,萨守坚与张陵、葛玄和许逊一起被当作玉皇大帝御前四大天师。

五祖七真

指全真道的五位祖师和七位最重要的嗣法者。

五祖是东华帝君王玄甫、阳子钟离权、纯阳子吕洞宾、海蟾子刘操和重阳子王喆。当年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据说其法传自钟、吕和刘操一系,而其法的大源则是东华帝君,所以后世将他们与王重阳一起合称全真五祖。因为全真教开始时主要在北方传播,所以又称北五祖,而与在南方传播的金丹南宗的五祖相区别。

七真指王重阳的七大弟子马珏、谭处瑞、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及孙不二。 他们七位各传全真的一个支派,也就是七派各自的开山祖师。化去后也都被视为得道高真。在全真教的各个祖庭中,五祖七真常常聚在一处接受祭祀,也常各列自己的专殿或者专庙。

南五祖

金丹派南宗的五位祖师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和白玉蟾。北宋时张伯端受异人指点,修成内丹,写下内丹名著《悟真篇》,成为继《周易参同契》后最为重要的内丹经典。张伯端道号紫阳,他传下的道派主要在南方传播。盖进入南宋后,南北隔绝,其道传于南方也是时势使然。这支道派以传授内丹修行之术为主,五位祖师各留下著作。同时,从陈楠开始,也传习五雷正法,白玉蟾更负盛名。因此在雷法史上,也将白玉蟾当成重要的祖师之一。

众多的女仙

道教的神谱中,女仙数量之多、地位之高,比起其它宗教,显得十分突出。它曲折地反映了,早期道教的妇女观中有较多的尊重妇女的倾向。道教承认妇女有与一男子一样的修仙条件,功德相当,也可以仙界担任地位与男仙相当的仙职,所以女仙的级别也可以很高。因为认为女仙得道,先要去拜见西王母,所以一些记载女仙的书,总是以西王母为中心,五代道士杜光庭编的《墉城集仙录》便是如此。金墉城传说为王母所居之处。书中记王母、玄女以下女仙37人。后世的道书中,也有专记女仙的。

在民间影响比较大的女仙,除西王母外,还有:麻姑。魏夫人,即魏华存,在仙界的名号称为南岳夫人。谢自然,是属于上清派的道姑。据说她得道后白日升天,居屋周围云缭绕,久久不散。

此外,如前面提到的正一盟威道的三夫人、全真派七真之一的孙不二,等,也都是著名的女仙。 4.冥府诸神酆都大帝;酆都,又称罗酆山,据说在北方。本来在灵宝派系统的《元始上真众仙记》中提到有五方鬼帝,酆都在北方,由正一盟威道的第二代天师张衡和杨云为鬼帝。后来除酆都外,其它四方鬼帝名号不显。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第七中位为酆都北阴大帝,说他原为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一替换。《真诰》则说酆都有六宫,第一宫为纣绝阴天宫,依次向东行,第二宫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名敢司连宛屡天宫。后来,在民间传说中,将酆都搬到四川的酆都城。

十殿阎王:阎罗王,原是印度人信仰的地狱主者。进入中国后完全中国化,形成中国式的十位阴间大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酆都王。

东岳七十二司:前面提到过,东岳本为山神,但在汉以后渐渐演变成治理阴间的主管神灵。其下属有七十二司,(一说有七十六司),即七十二(六)个专职衙门。大型的东岳庙中往往塑有其像,道教颁发的秘录中也常出现七十二司之名。其中有掌生天、掌催生、掌不公、掌索命,以及掌定局职、掌福、掌财帛等。这些专司本来是老百姓针对人生中的幸福和灾难、社会上的公正与不平等、善良与邪恶等矛盾形成的,所以历代会有一些不同的变化。同时,民间也常将自己的愿望,自己对社会现象或历史人物的评价放到对鬼神世界的构想中去。七十六司系统中有速报司,是掌对害人致死者追究的衙门。宋、元之交时,人们认为包公最耿直无私,所以担任着速报司的掌司职务。后世又认为岳飞本来忠义却被秦桧等害死,最能体恤冤案的苦楚,所以北京东岳庙速报司中供奉的便是岳飞。 5.道门护法神执役神将仙吏功曹、玉女:为仙吏中最重要者。功曹,原指衙门中掌管文案、刑事的吏,道法中所称则是指诸仙府的仙吏,一般上章奏时都要请他们转达或收录,所以在道法仪式中必不可少,法师上殿举行仪式开始时都的一个“出官”的环节,即召出各类仙官神吏,其中便要召功曹。玉女,在仙界充传言、散花等职,因近在尊神身侧,所以在举行仪式时也常械请她出来供职。

马元帅 :名马胜。原是南斗斗口一星叫胜星,于是以之称呼其星君。因其居南方,五行属火,方位居南方当正午,午为马,故以马为姓。是道法中常召的一位天将。有时也塑像于殿前,充护法。 王灵官:王灵官是护法神中最常见的一位。他面目狰狞,红面赤须,三目怒睁 ,手执钢鞭,脚踩风火轮。被玉帝封为雷部副元帅,号三五火车灵官,做了道教护法神。一般道观进山门即是灵官殿,内供王灵官。 岳元帅:即岳飞。生前为抗金名将,殁后成神,道门中称岳帅,常被塑成手执金枪的神将,站在殿前做护法。

温元帅:名温琼。传说原是阳间官差,后被东岳收录,坐化于东岳殿前,即充为东岳太保。道门中的专门召役他的道法,同时他也常被供于殿前充当护法。

殷元帅:名殷郊。原是太岁神,道门中称他为地司殷元帅,有专门的地司法召役他,同时也常被供于殿前做护法。

其他如关公、张巡等英烈,也常被召为神将。 6.地方和家族保护神城隍神:城隍是地方神的一种。如同人间的地方官吏,省城隍即为一省之主,县城隍为一县之主,分管天下地下一省一县之事。其神往往是地方生前有功德劳绩之人充任。例如:苏州城隍为春申君,上海城隍为秦裕伯等等。唐时文人张说、许远、张九龄、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均有祭城隍文,大多为祈雨、求晴、禳灾,诸为本地谋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而作。五代后唐康泰年间,始封城隍为王爵,宋时将城隍神列入祀典,于是其祀遍于天下。据《明史 礼志》,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封京都城隍为乘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等府城隍为王;其余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州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县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四品。洪武三年,去封号,但称某府某州某县城隍神。二十年(1387)改建城隍庙宇如公廨,设座判事,如人间衙门状。清代循明旧制,仍将祀奉城隍列入祀典。清代和民国初年,各地城隍在清明节及阴历七月十五日等节日,均有城隍更衣和出巡之会,俨然如同人间长吏出巡一般。其目的当是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福德正神”。可以说,在旧中国的土地上,凡是有人烟、村落的,都祀奉土地神。土地之神古称社神。道教科仪中常要召当境土地,视其为有职任保护土方、效力道法的正神。灶神:灶神是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俗称,又称灶君、灶王。灶神之祭,古已有之。现世所供奉灶神纸马,往往是一对老夫妇的画像,即为灶君及其夫人。汉代以前,灶神所主仅为饮食。汉代起灶神即掌握一家的寿夭祸福。

门神:门神,即守卫门户之神。人居室之门有神,古已有传说,并加祀奉。汉代的门神指神荼(shu)、郁垒(lu )。唐以后的门神所指略有变化,秦琼和尉迟敬德为门神,秦为白脸,尉迟为黑脸。 7.其他由祀典与民间信仰进入的神灵关圣帝君:关圣帝君就是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字云长。他生前以忠勇著称,殁后被立祠祭祀。他很早就被道教吸收为神将。关帝庙祀极盛,几乎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他的祠庙,而且其庙的规格都很高,关帝一般塑成红脸的武将,因其已是帝君,所以头上常加冕琉。他身旁经常立着手捧官印的义子关平,以及帮他持着青龙偃月刀的部将周仓。

妈祖:妈祖,亦称天妃、天后,又称天上圣母。航海保护神,主要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以及东南亚华人社会之中。

财神:中国的财神有多位才。一般在道观中常建有财神殿,奉祀武财神关羽和赵公明,以及文财神比干。 福禄寿三星:他们本来是星君,但民间对其崇拜很少去指认哪一颗星宿。一般将福星描绘成天官赐福模样。寿星本来是南极老人星,很古就受到民间崇拜。一般将他塑成长须、高额的老者形象。禄星管人间功名,一般长官打扮。送子娘娘:又称为子孙娘娘,专司人间子嗣的女神。月下老人:专管人间婚姻的神。据说,人间姻缘由月下老人掌管,刚出生时,便将男女双方脚上各系上红线,从此便千里姻缘一线牵,即使天各一方,也终成配偶。

施相公:盛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市和浙江北边部一带。刘猛将:捕蝗神。一般称为猛将神,说姓刘,故又称刘猛将。

真武大帝庙里十二元帅图案

武大帝是谁?

在最初,真武大帝愿为普通的一员护法神将,后来,由于当时帝王的推崇而一跃成为帝君的。

真武大帝的全称是: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虚师相金阙化身荡魔永镇终劫济苦天尊,通称北极玄天上帝。简称为玄天大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等,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在道教中,他的地位十分显赫,现今武当山还将其信奉为主神。传其为玉帝退位后继任的第三代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师从于如来,另又为龙身,故被后世视为中华之祖龙。

真武大帝的来历起源

关于他的崇拜,也是源于我国古代的星辰崇拜。古人将黄道星宿划分为二十八星宿,并按照方位又分为四组,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玄武便为北方七宿的总称,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其排列的图形宛如龟蛇,于是人们便把龟蛇当做玄武的象征。玄武主司风雨,按照五行学说,北方属水,其色黑,“玄”就是黑的意思。龟有甲,能抵御侵害,故称之为“武”

在最初的星辰崇拜中,玄武只是作为四方守护神之一的形象出现,和青龙、白虎、朱雀并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帝王的尊崇,玄武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隋唐时,道教出现了四圣真君:天蓬元帅、天猷元帅,真武(玄武)将军、黑煞将军,此真武将军就是真武大帝的前身。

到了唐宋两朝,因帝王上下都极为信奉道教,而真武也屡次受到敕封,因此真武大帝在帝王的极力推崇下,成为神仙谱系中最为重要的大神,并得到了广大人们的尊崇,各地也陆续兴建了许多供奉其的庙宇、宫观。

唐宋之后,道教根据“北方黑帝,体为玄武”这说,将真武大帝尊为掌管北方天界的重要神祇,号曰“佑圣真武天尊”、“荡魔天尊”、“祖师北极真武玄天仁威上帝”。

明朝初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赶走侄子建文帝,做了皇位。据说,在燕王从北方起兵往南攻打的时候,那许多的胜利战役,都曾得真武大帝显灵相助。所 以,所以朱棣登基成为永乐帝之后,当即下诏敕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永乐十年,朱棣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民二十余万人大规模修缮武当山宫观群, 并在天柱峰顶修建了一座专门供奉真武大帝神像的“金殿”。至此,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人们对其的信仰也达到了顶峰,随之而来的,就是宫廷和民 间都修建大量的真武庙。真武大帝由此成为北方极其重要的大神,北方壬癸水,皇宫内院均以建真武庙来示防火之意。

真武成为北方大神后,人们对他奉祀规格也相应地提高了。真武大帝的侍从除龟蛇二将、金童玉女,增加至三十六神将、五百灵官等。这三十六神将多为神话或历史人 物,比如关公、王灵官、温琼等。不过,那些灵官的来历则庞杂了许多,在五百灵官中除了王灵官、温、赵、马元帅,雷部的邓、辛、张、陶、庞、刘、毕,外,道 教还将一些老百姓熟悉的名将收归其中,比如岳飞为精忠报国岳元帅,关公为水宫降魔关元帅,薛仁贵为征辽护国薛元帅,尉迟恭为西天门下尉迟元帅,张巡为忠义 配享天王,吕布为虎牢威武元帅,赵云为常用将军等。

真武大帝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慑,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

铜雕贴金道教神像——真武大帝/玄天上帝

真武大帝的身世传说——王子

道经如是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园,乃国王之子。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 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并将他命名为“太玄”。太玄很小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至过目不忘。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喜欢道术,且一心向道,并发誓要扫尽妖魔。

太玄十四岁那年,净乐国国泰民,举国欢庆上元节。太玄玩心大盛,在侍从的陪伴下也出宫观赏花灯。上元之夜,街道热闹非凡,各色人等将世间百态淋漓尽致地悉数展现。尤其 是那些官宦富贵,其纵情声色的丑态,让太玄顿觉红尘万丈之感。然而,世人皆醉仍怡然自得其中。太玄目睹这一切后,便生了出世之念头。

自此后,太玄求师访道,一心修炼成仙。有一次,他在山中巧遇紫虚元君。紫虚元君见他性好清虚,仙缘颇深,又有除妖降魔之志,便把“无极上道”传给了他。可是在锦衣玉食的王宫中又岂能修炼成正果呢?

有一天,太玄正在静室苦修,紫虚元君突然出现,并对他说:“这皇宫内院,是为温柔富贵乡,难以修炼有成啊!”

太玄听了,毅然决然地对紫虚元君道:“师父,弟子知在宫中修炼并非长久之计,早有归隐之心。今弟子已满十五岁,尽可向父王母后说明,云游四方,寻访仙山。”

紫虚元君见其归道之心果然似磐石般坚韧,大感欣慰,于是指点其说:“西方为金,与你心性不合,你应越海东游,寻访一座大山,那山自乾兑起,水出震宫,山势广阔,自有太极,是你修炼的最佳去处。

顿了一下,紫虚元君接着又说:“你若找到此山,要毫不犹豫地隐居于此,择众峰之中高耸入云者而居,如此便可上得天河。”说罢,紫虚元君飘然而去。太玄按照紫虚元君的吩咐越海东游,果然有一座祥云笼罩的大山。细细打量下,于绵延起伏的群峰中,也果然有一座山峰高耸入云。太玄于是遵师嘱隐居于此处修炼。 此地果然地灵人杰,太玄在山中苦修了四十二年后,终修成了道法。玉帝令他镇守北方,统摄玄武之位,镇妖降魔,济世度人,并将此山命名为武当山。这也是为何 武当派一直尊奉其为第一主神的缘由。

在道教的神祇中,真武大帝担负着除妖降魔之职。据说,当年丰都六洞天的魔鬼作恶,致使瘟疫横行,百姓深受荼毒。天帝便敕命虚、危二宿托精变化为真武之神,统领天兵天将在丰都山收服群魔,为民除害。荡平群魔之后,真武受封为“北极总统玄天大将”。

真武大帝的身世传说——屠夫

传说真武大帝原是一个屠夫,观音菩萨为了劝其归善,于是化身为一个老太婆在溪边洗衣服。屠夫见老婆婆年迈力衰还在漂洗,非常同情她,便过去帮老婆婆洗,谁知 他越洗衣服越脏。老婆婆在一旁笑道:“你这一双手沾满血腥,怎能洗净衣服呢?”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他顿时醒悟过来,明白自己杀生太多,罪孽深重,决心悔 罪,于是,拿起那把杀生无数的屠刀割开了自己的肚皮,取出五脏六腑抛向大海。观音见屠夫放下屠刀,一心向善,便度他上天。成仙之后,他即被玉帝封为“玄灭 上帝”。

谁知,屠夫剖腹后抛掷到海里的五脏六腑又化身为龟蛇二妖,兴 风作浪,为害四方。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真武大帝便被委派到凡间降妖。真武大帝降伏了龟蛇二妖后,将他们收为水火二将。所以,真武大帝的神像多为脚踩龟 蛇的造型。民间把真武大帝奉为屠宰行业的祖师爷,大概也是典出于此吧!

农历三月初三是真武大帝的诞辰,各地真武庙均有奉祀祝诞祭典,尤以武当山进香朝拜者最为盛。

真武大帝(也叫玄天上帝)御前三十六将官

1.万法教主神功妙济许真君

2.洞玄教主辛真君

3.龟蛇封为水火二将 (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4.新兴王田黄封为笋毕二元帅

5.纠察副元帅副应

6.催卢二将军 7.邓成 辛江 张安封为邓辛张元帅

8.威灵瘟元帅萧琼 9.火德元帅谢天荣

10.隆生元帅高员 九州豁落元帅王忠

12.地祇元帅杨彪

13.雷部电母朱佩娘

14.角琼白真君

15.清微教主魏元君

16.都掌金轮如意赵元帅

17.尽忠元帅张健

18.正一灵官马元帅

19.先锋元帅李伏龙

20.任无 别齐二太保

21.神雷元帅石神

22.离娄 师旷聪明二贤

23.酆都元帅孟山

24.九天霹雳大将军酆都元帅章雷公

25.地司太岁殷高元帅

26.月孛元君朱孚娘

27.果严教主清微传祖元君

28.混元教主路真君

29.显灵元帅关羽

30.混天元帅庞乔

31.管打不信道朱元帅

32.降妖避邪元帅两田

33.玉府天君刘俊

34.风轮元帅周广泽

35.仁圣元帅康广席

36.王铁 高铜虎丘二元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