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550

五行讲的是什么,给我讲一讲五行相克

兴仁信息网2023-07-29 23:23:400

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各代表什么

五行:指木、火、土、水、金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五行的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它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木、火和金、水分列于土地上下,前两者属阳,后两者属阴,火比木更活跃属至阳,水比金位置更下,属至阴,土地处中间属于中性,因水为树木生长所必需,故水又与木相互依存,这样就构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然而木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我国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列入这五大类的范畴,并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内容如下: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3.五行制化

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

4.五行相乘

即过度克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5.五行相侮

即反向克制,次序为: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6.五行的母子相及

即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

母病及子:母行虚弱→子行虚弱→母子俱虚。

中医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归纳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种功能活动,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进而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建立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并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分析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以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因此,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行是什么生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什么是五行?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由来:

六经论五行者,始见于《尚书�6�4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大禹谟》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其源起于河图、洛书之数。益图书之一六水也,二七火也,三八木也,四九金也,五十土也。在图则左旋而相生,在书则右转而相克也。然土于图书为五十中宫之数,无定位,无专体者也。惟《吕氏春秋》则以土直季夏之月,以顺相生之序。《白虎通》又以土直辰戍丑未之四季而分旺于四时。文王后天图象坤艮二土独居夏秋冬春之交,则以火必得土而后能成金,水必得土而后能生木也相生相克黑色箭头指向相生之物,粉红色箭头指向克制之物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五行在中医里五行有着特殊的含义。“木曰曲直”,代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功能,在人体为肝。 “金曰从革”,代表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为肺。 “水曰润下”,代表了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性质,在人体为肾。 “土曰稼樯”,代表了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在人体为脾。 “火曰炎上”,代表了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

五行是指的什么?它和人体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吗?

五行,也叫五行学说,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土(代表融合)。 中医里属木的器官有肝、胆、眼睛,属火的器官有心、小肠、舌头,属土的器官有脾、胃、口,属金的器官有肺、大肠、鼻,属水的器官有肾、膀胱、耳。

什么是五行

五行概念的产生之源

关于五行概念的产生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五方说

一般认为,五行的概念滥觞于殷商时期的“五方”观念。殷商时期的先民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已经意识到农耕畜牧与从不同方位来的风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产生在祭祀中对不同方位风雨的祈求。如在当时的甲骨文中已有“癸卯,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的卜辞。殷人将商朝的领域称为“中商”,并以此为基点分辨东西南北四方,从而建立起“五方”观念。如甲骨文中又有“东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南土受年”及“王贞受中商年”等卜辞(《卜辞通纂·天象门》)。

2、五材说和六府三事说

春秋时期出现了“五材说”和“六府三事说”。古人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的功用,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五材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水、火、金、木、土五种基本物质,如《尚书·周书·洪范》疏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

“六府三事说”先见于《尚书》,后见于《左传》。其具体内容与“五材说”大致一样,也指水、火、金、木、土五种物质,但另加了“谷”。如《尚书·虞书·大禹谟》说:“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左传·文公七年》说:“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以上两说中的水、火、金、木、土,皆指实体的物质本身,并非为哲学的抽象概念。

3、五星说

古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仅认识到方位风雨对农牧业的影响,而且进一步认识到时间、季节、天体的运行变化对农耕稼穑的作用。在观察四时气候的变化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的基础上,将天气的运行分为五个时节,即所谓“天之五行”。如《左传·昭公元年》说:“分为四时,序为五节。”《管子·五行》说:“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白虎通·五行篇》说:“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又说:“四时为时,五行为节。”古人在观察天体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水、金、火、木、土五星,因其运动,故曰行星。此五星乃九大行星中用肉眼可观察到者,依次又称为辰星、太白星、荧惑星、岁星和镇星(或填星)。五星在宇宙中的运行有一定规律,并与四时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故称之为五行。《史记·历书》说:“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汉书·天文志》说:“五星不失行,则年谷丰昌。”由此可见,五行是古人观星定律的产物,反映了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是四时气候特点和生化特点的抽象,已不再是具体的五大行星。3.2.1.4五种元素说随着观察的不断深入,古人逐渐认识到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不但为人们生活和生产所必需,而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此五种基本元素自身的运动变化,形成了缤纷多彩的物质世界,如《国语·郑语》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此“元素说”是由五种“自然物质”的概念抽象而来,已是具有哲学意味的概念了。

《尚书》始明确提出“五行”一词。如该书《夏书·甘誓》说:“有扈氏威侮五行。”该书《周书·洪范》说:“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此五行虽可能仍指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物质或元素,但其内涵中已具有“行”,即运动、变化和联系的涵义,比“五材说”等有了很大发展,可以说这标志着五行概念的基本内涵已大致确立。

参考资料:http://whgx.library.sh.cn/datalib/2003/Opus/DL/DL-20031201112023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