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4640

土地公掌管姻缘吗,拜土地公求姻缘

兴仁信息网2023-08-30 14:17:220

听过土地公牵姻缘吗?

我们那边有传闻,土地庙,树灵神。信则有,疑则无。

土地爷的典故

“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是天上人。”

在江西萍乡一带,农历岁首要举行参拜土地神的庆贺活动。这天黄昏,锣鼓喧腾,爆竹声声,以一人假装成土地神,按上线胡须,翻穿皮马褂,左手持杖,右手执扇,摇头摆尾,自乐自赞说:“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来天上人。”这句话道出了土地神的“家底”。

土地神的前身是社神,神可不像土地神,这样官微言轻,而是地位显赫,在神界数一数二的大神。社神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土地生长的万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故人类感激它、崇拜它。对社神的祭祀,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礼经·郊特牲》中说:“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为什么要祭祀社神?《孝经援神契》中说得更清楚:“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祭天与祭社(地)是古代两项最重要、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可见社神的地位非同小可。

进入封建社会后,原属自然崇拜的社神逐渐人格化、社会化,社神的地位不断跌落。社神就像一位仕途失意的官宦,逐级降职。虽然由皇帝专祀的国家的社神祭祀不断,但失却了民众的参与,名存实亡。倒是那些遍布各个角落的小社神(俗称土地神),充任了地方保护神的角色,香火颇旺。唐代城隍信仰盛行后,土地神的辖区更加缩小,成了城隍的下属。至明代,土地神已遍及全国每个乡村,甚至“仓库、草场中皆有土地祠”(《水东日记》),桥头土地、栏头土地、灶头土地、田头土地、山神土地……名目繁多,凡是有土地的地方皆有土地神的存在。

多少有点神气,大小是个官儿

——独霸一方(横批)

这是旧时常书写于土地庙的一副对联。这副绝妙的对联形象地勾画出了土地神的“神格”和特征。如果与另一副对联“黄酒白酒都不论,公鸡母鸡总要肥——尽管端来”联系起来,更是生动地说明土地神的地位卑微,供品要求不高,但毕竟是“独霸一方”的“神”,不可怠慢,像人世间的保长、甲长一样得罪不起,所以又有副妙联曰:“莫笑我老朽无能,许个愿试试;哪怕你多财善贾,不烧香瞧瞧!”因此,汉族民间凡举行祈福禳灾的重要祭祀活动,供桌上都要设土地神,请土地神到场。如浙江海盐、海宁一带的“赕佛”(祈祷神灵护佑,祝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丁平安)的活动中,要请中界云仙官使者请来三界土地:龙天土地、桥神土地、随身土地、店舍土地、住居土地、山神土地、当坊土地、田公地婆、栏前土地。平时外出做事,也要祭土地求平安,如浙江龙泉的菇(种香菇)民到了种菇的山上,要向当地土地庙燃香点烛,供上一刀肉等,下跪膜拜,恳请神灵保佑外乡来客平安无事、香菇丰收;浙江缙云山区的炭农,进深山烧炭时,临睡前都要在炭铺不远处为山神土地设置的屋前,恭恭敬敬地烧上一炷香,请过山神土地后,才能回铺睡觉。土地神专管土地,因此旧时要动土前必须祭土地,征得他老人家的同意。如浙江奉化一带汉族民间认为:土地菩萨专管辖下的地盘安宁,但如果人不事先打招呼,给他一定的报酬,他会不闻不问,任鬼胡来。所以人们从事与土地有关的工程前,必须先祭土地。祭法是“备五碗素菜(豆腐、芋艿、青菜、萝卜、笋片等)、一副蜡烛香、两杯黄酒,将这些供品摆在地中间,然后主人叩拜祝念:“土地菩萨,人要在这里造猪厩、牛厩,请帮忙移一移,保佑我家养猪像牛、养牛像马。”祭毕才可破土动工。

“乡里鼓儿乡里打,当坊土地当坊灵。”

土地神虽然官不大,但管的事却不少。辖区内凡婚丧喜事、天灾人祸、鸡鸣狗盗之事都要插一手,而且土地神一副慈祥老翁的模样,与人较为亲近,所以人们喜欢向他吐露心声,向他祈愿。如《集说诠真》中所说:“今之土地祠,几遍城乡镇市,其中塑像,或如鹤发鸡皮之老叟。或如苍髯赤面之武夫……但俱称土地公公。或祈年丰,或祷时雨,供香炷,焚楮帛,纷纷膜拜,必敬必诚。”所以,小小的土地庙往往香火很旺。因为汉族民间相信“县官不如现管”,“土地不松口,毛狗不敢咬鸡,”“土产无多,生一物载培一物;地方不大,住几家保佑几家。”

旧时有些地方,生下孩子的第一件事是提着酒到土地庙“报户口”。死了人的第一件事是到土地庙“报丧”,因为死的鬼魂要由土地神送往城隍府。如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三记载江苏高邮地区“凡人始死之时,家人必以芦席稻草,圈于土地祠旁,为魂灵栖留之所,谓之铺堂。铺堂之后,家人则按中晚两餐,备具饭一盂、菜两盘,送至祠旁所设之鬼寓,多则三天,少迹两天,谓之送饭。”其意显然是指人刚死,鬼魂暂留土地祠,尚需家人送饭菜。土地还管人间的婚姻大事,《天仙配》中的土地就促成了董永与七仙女的姻缘,有些地区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贴压在土地庙的香案下,以此判断两人的命是否相和。至于村中发生瘟疫之灾、虎狼之患,祈求土地消灾除患;发生盗窃之事、斗讼之争,祈求土地指点迷津、主持公道,在旧时的农村也是经常举行的事。

在厦门仙岳山土地公求了支姻缘签:弥陀会里演真机,般苦经中自在时,千...

这支签大义是说: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或修学般若智慧自度或度众生,都能取得一定的成就。若对学佛人来说,这是一支上好的签。而对姻缘来说呢,除非男女双方均学佛,否则就不太理想。

厦门塘边半山土地公:求姻缘、灵吗?怎么求

想多了!

中国神话中有很多关于月老的传说,你是怎么看月老这个角色的?

在中国每一个神话中都有关于月老的传说,也可以看到月老就是家喻户晓的存在,而小编觉得月老就是给有情人牵桥搭线,并且让两个人走到最后的存在。在神话中月老又叫做月下老人,掌管着婚姻大事,和西方神话中的丘比特是一样的性质。而且传说月老手上拿着一本书,书里记着全天下男女的姻缘。并且他身上随时都记着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着的是红线,是为了系住别人的脚,然后也被大家称作是千里姻缘一线牵。

月老等于媒人

而现在的月老也成为了媒人的代名词,也正是因为月老的存在与时俱进,所以大家也越来越相信,这个世界也许真的有月老的存在。而月老最为神奇的一个传说就是很久之前人间一派祥和,但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好。所以为了能够让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玉帝就派神仙来处理这些事情。

一生一世的夫妇

但是在商量之后决定由月亮上的一个老人来管理这些事情,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月下老人。老人在看到人世间的男人和女人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就联想,如果用绳子系在一起,是不是就会成为一生一世的夫妇。于是他就用绳子将这些男人女人们绑在一起,让他们永远都不能分开。并且月老知道人家在结婚的时候喜欢用红色,所以老人用红绳去绑两个人。

月老牵线

因此在把男人女人绑在一起之后,关系就得到了缓和,使得男人女人成为了一生一世的夫妻。从此之后男女之间的关系慢慢的平和了起来,不再那么乱。所以在解决了这个事情之后,月老牵线的传说也慢慢传播了开来,世代的流传,也让大家在对爱情有渴望的时候都会去拜一拜月老。

为男女牵红线的神仙为什么叫月老?

月老是传说中主管人间婚嫁之事的神仙。典故出自唐朝李复言的《续幽怪录。定婚店》

唐朝时有个名叫韦固的人,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一天晚上,韦固走出南店,看到斜月下有 月下老人一个老人靠着一个布袋,坐在阶梯上,借着月色看书,韦固便好奇地走近。老人告诉韦固,那书记载着天下男女的姻缘,布袋里的红绳,是用来系住有缘男女的脚,将来会结成夫妻。老人还告诉韦固,他的妻子是市场卖菜盲妇怀里的三岁小女孩。韦固听了很不高兴,觉得盲妇的小女孩根本配不上自己。韦固气得找人刺杀小女孩,但那人一时失手,只在小女孩眉心划了一刀。转眼过了十四年,韦固娶了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美,只是眉间常贴着一片花子,连沐浴时都不曾拿掉。韦固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逼问妻子,妻子说:“小时候保母抱着我去市场时,被一个狂贼刺杀,留下一个刀痕,所以用花子遮盖。”韦固听了,突然想到十四年前的往事,便紧张地问说:“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妇人?”妻子答说:“是啊!”韦固惊讶不已,想到当年月下老人说的话,深觉男女的姻缘,果真是上天注定,没有人可以改变。此事传到宋城,宋城的地方官即将南店题为“定婚店”。因为故事中的月下老人正是掌管人间姻缘的人,所以后来“月下老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主管男女婚姻的神。亦借指媒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