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8143

古代出土的周易爻,周易中六爻中的动爻怎么确定

兴仁信息网2023-09-11 05:09:360

周易的出处,在历史上地位的变迁?

《周易》成书时代及作者

按照传统的说法,《周易》成书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也就是《周易》成书经历了上占、中古、下古三个时代(即所谓“三古”),是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的(即所谓人更三圣)。

伏羲,又名宓羲、包牺、庖牺等,是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兄妹相婚而产生。又说他教民织网狩猎,并发明了八卦。根据许多学者研究考证,他是原始社会中的部落首领。从考古出土文物看,伏羲像多是人头蛇身,这可能是后人对自己祖先加以崇拜的结果,是一种图腾崇拜。

文王,周族首领,姬姓,名昌。商朝末年,纣王残暴,不断遭到人民反对,而作为商统治之下的周国在文王治理之下日益强大,文王也大得民心。这就构成了对商的威胁。在此条件之下,商王纣将文王囚禁在羑里(河南汤阴县内),文王在遭难之时而演出六十四卦和卦爻辞,故史书称文王作《周易》。

孔子,是春秋时鲁国(山东曲阜)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曾作过鲁国司寇,一生不得志,主要致力于教育,并对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献加以整理,按照史书说法,《易传》是他晚年创作。

根据“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周易》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人的作品,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但也有许多问题,如伏羲画八卦只是一种传说,没有更多的实物去证明它,同时也没有更多的证据去反驳这一论断。而关于文王重八卦、作卦爻辞的说法,也有问题。因为在《周易》卦爻辞中记载了文王以后的史实,如有的学者认为“箕子之明夷”“康侯用锡马蕃庶”等辞反映了文王以后的史实。由此卦爻辞不是文王所作,也有人认为重卦也不是文王,如王弼认为伏羲重卦,郑玄认为神农重卦,孙盛认为夏禹重卦。

孔子作《易传》说法也有分歧,有说是孔子所作,也有说是孔子学生所为,传统说法是孔子作《易传》,但是,在《易传》中有“子曰”之称,“子曰”在古代是指学生对老师尊称,孔子不可能称自己为“子曰”。

根据现代学界研究的情况看,一般认为,《周易》(指64卦及卦爻辞)成书于殷末周初,反映了殷末周初文王与纣之事,其重卦出自文王之手。而卦爻辞是周公所作。

关于《易传》,大多学者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作者不是孔子,是孔子后学者作品,但体现了孔子的精神,反映了孔子儒家的思想,可能有许多话是孔子传授《易》时所说。孔子的学生根据孔子讲《易》时的记录,加以整理、补充、润色而编纂成《易传》。据刘大钧先生《周易概论》考证,《易传》为思孟学派(孔子后代子思和后学孟子)所为。(见《周易概论》P27—37)当然也有人提出孔子不仅没有作《易传》,也没有读过《周易》,但这一看法是不正确的。理由是:在《论语》中,孔子明确地说过“五十以学《易》”,也引用过《周易》恒卦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司马迁、班固在史书中肯定过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所谓“韦编三绝”,是说孔子在反复读《易》时,其中串书的牛皮断过三次,说明读易之勤,功夫之深。韦:牛皮。韦编:用牛皮串竹简。三绝:断了三次。春秋时没有纸,将字写(或刻)在竹简上,用牛皮串起来成册。由此可见,孔子读过《周易》。(孔子与《周易》关系见《周易概论》P145)。

一、《周易》释名

古代对“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的译文就是取此义。具体地说,“周”字,有二义:①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②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易”字也有二义:①是指变化,从文字学看,有说“易”字的构成是“日”、“月”。“易”上为“日”,下为“月”象征日月阴阳变化;有说“易”的甲骨文为 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从《周易》内容看,包含着变化的思想:如卦爻辞中,《乾》卦从初爻到上爻“龙”由“潜”、“见”、“飞”、“亢”的变化,《泰》卦中大小、往来、平陂、往复的变化。行筮时运算而显示出数的变化,等等。《周易》中这种变化被注释《周易》的《易传》深刻地、明确地阐发出来。《易传》所谓的阴阳交感、天地变化的思想成为中国先秦辩证哲学中的精粹。故“易”有变化之义。②是指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按照古书记载,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是筮书专有名词。(见刘大钧《周易概论》Pl-4)。

二、《周易》书名辨异

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

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到今天,仍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孔子儒家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为《周易大传》。

三、《周易》性质

《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学界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筮书,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历史书,也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哲学书等。我们认为:《周易》性质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能以偏概全,应当客观地、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周易》随着变迁,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地位变化,其性质也有所不同。

(1)从《周易》产生以及早期应用看,《周易》是一部筮书。在中国早期的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就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帝和(或)神的存在,它支配着世界上的一切。当人们屡遭意外的天灾人祸打击后,就萌发出借助于神意预知这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基于此,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故《周易》纯是满足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预测需要而产生。

《周易》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主要用于占筮,在《春秋左传》和《国语》中就记载了 22个运用《周易》占筮的事例。如在《春秋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棠公死,崔武子吊丧,看其遗霜美貌,想纳为妾,但心中没有底,故用《周易》占了一卦,得《困》,有人根据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断定,此女人不可娶,而崔武子不相信,认为一个无夫之妇有何害,若有害早已让先夫带走。故取之为妾。我们可以看到在春秋时期,《周易》主要用于筮占,为人们行为提供指南。

(2)从《易传》对《周易》解说看,《易传》注重《周易》的筮占功能,反复强调学好《周易》可以知死生之说、幽明之故、鬼神之情,可以断天下之疑、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并且明确地告诉人们《周易》是使人们顺从天意,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系辞》)同时,在《易经》中包含了比较完整的《周易》筮占的方法一一大衍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周易》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主要功能是筮占,为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

但是,到了汉以后,《周易》的性质有所变化,它一方面还是保留了原有占筮的性质,并且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易学家们克服了大衍法的种种局限,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新筮法。焦延寿作《易林》创立焦氏筮法。其弟子京房则更胜其老师一筹,对筮法进行了彻底变革,创立了纳甲法。因而在汉代筮法趋向完备。另一方面,《周易》也有了新的功能,因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也正是这个原因,《周易》得到了汉代统治者的青睐,由原来卜筮之书,而成为官方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之书,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思想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变成了统治者治国的理论根据。自此以后,《周易》包含了二重性,一方面在历代统治者加封之下,其理论指导作用日益显露和光大;另一方面,民间术士不断更新,完善筮法体系。一直到今天,《周易》二重性还是十分明显。

《周易》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是根据数的阴阳和随机性,推断事物凶吉的书.

一般人看不懂,但也没有必要去钻研它.我也曾经看过(老师推荐的),但是看了2遍还是不能领悟.简直不知所云.周易严格的说是一本主观唯物主义哲学书籍,它集天文、数学、兵法、治国方略、做人处世、道德修养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一体,是一本锻炼人思维的好书。许多诺贝尔获奖者都是借助它成功的。我想当年的马克、恩克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前也看过它。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把周易的内容高度概括而已。

在古时,科学很落后,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解析,为此就出了<周易>学说.

简单地说,

1.易本是算命的,

2.但到了周易,孔子基本上是从哲理方面解释易,虽然此解释同样也可适用于占卜,但周易列为经书,只因其包含全面的哲理.

3.周易不能作为占卜的书,因孔子只从哲理理解易,基本没有关于占卜的论述.后世的占卜,是从易中的最基本定理重新创造的,基本与周易无联系.

4.哲理适用于任何人,但以周易用于占却不会有实践意义,

5.占卜者依然把周易列为占经是因周易还没有把易的基本原理抛弃,而其他易经已失传了.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一、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二、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三、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四、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五、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周易的周易内容

《易经》由本文的“经”和解说的“传”构成。“经”由六十四个用象征符号(即卦画)的卦组成,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

一:爻,卦画的基本单位为“爻”,爻分奇画与偶画,奇画由一条长的横线而成“—”,俗称“阳爻”;偶画是以两条断开的横线而成“--”,俗称“阴爻”。每一卦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六爻以不同的奇画偶画配搭,形成八八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按易天地人三才观,初、二爻代表地,奇画为刚偶画为柔,三、四爻代表人,奇画为义偶画为仁,五、上爻代表天,奇画为阳偶画为阴。所以用“阳爻”“阴爻”称谓奇画与偶画,是泛阴阳论的表现。

二:卦画(卦的符号),即由六条“—”“--”奇偶画爻组成。

三:卦名,顾名思义即前面卦画之名,如“坤”“复”“既济”等。

四:卦辞,在卦名后,对六爻的综合总结,如“元亨利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等。

五:爻题,即爻位名称,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的具体位置及奇偶画性质,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数起,分别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为九,“--”为六。如“初六”“九三”“六五”“上九”等。

六:爻辞,指单条爻的说明、描述文辞,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如“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同一卦六条爻辞间相对独立、相对静止但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表示不同时间、阶段事物的发展状态,以构成完整的发展、发生过程即全卦六爻整体内容总结—卦辞。

七:上卦与下卦和内卦与外卦,因六十四卦最初由三爻八经卦重之演变而成:“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所以六爻卦亦可以分解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四、五、上为(上卦)或“外卦”,初、二、三为“下卦”或“内卦”。如“复”卦,上“地”下“震”,内“震”外“地”,“谦”卦为“坤”上“艮”下,内“艮”外“坤”。 一:古经分篇

《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二:卦的构成1.卦符构成《周易》每一卦有六爻,即六个符号组成,六个符号由两部分组成,即上卦和下卦,上卦和下卦分别取八卦中的某一卦。何为八卦?八卦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为了记住这八卦的符号,古人总结了顺口溜:

乾三连()坤三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符号两两相重,构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卦画,8×8=64。为了区分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古人称八卦为“经卦”。称六十四卦为“别卦”。因此,任意两个经卦相重叠可以得一别卦。六十四卦是由八经卦相重而成。故从卦画看,一别卦由两经卦组成:居下部分称内卦(又称下体),另一部称外卦(又称上体)。由于八卦相重成六十四卦,故往往用八卦卦象称呼六十四别卦。八卦最基本的象是八种自然物: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为了记住六十四卦卦象,以两个经卦卦象称呼一别卦。如天地否即看成由天地组成的卦画称为否卦。天山遁可看成由天山组成的卦画可称为遁卦。

2.《周易》每一卦的组成《周易》中每一卦除了卦画(符号)外,还有卦名、卦爻辞,按照先后次序,《周易》每一卦有四部分组成。①卦画(卦的符号),即六条符号组成,如坤。

②卦名,所在卦画后面的叫卦名,如乾,乾就是卦名,卦名是对卦画最简要的说明,它是这个卦的主题。③卦辞,在卦名后面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叫卦辞,卦辞是对一卦六爻总的说明。④爻辞,一卦共六爻,即由六个符号组成,每爻都有一个意思,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叫做爻辞。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在卦辞下,六条爻辞有“九”、“六”作为爻题,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若为阳爻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为阴爻依次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3.卦爻辞的结构《周易》卦爻辞,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取象,说明事理;另一部分是断语。所谓取象,就是叙述一件事,或描述某一自然现象,以此说明一个道理。所谓断语,就是下结论,多用吉、凶、悔、吝等辞。《周易》卦爻辞之所以要由两部分组成,原因就是为了占问。在占问时,遇到某一卦或某一卦中的某一爻,先看卦爻辞取象部分,表示占问者处境,然后看判断结果。卦爻辞两部分是一种因果关系,有其前因必有其后果,但是这种因果性不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也就是说从其前因中推不出其后果,而且有许多事是偶然发生的,不具有普遍性,而《周易》作者将这些不具有真实性,不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加以整理,作为《周易》的卦爻辞。以隐语形式普遍应用于占卜之中来预测未来。

《周易》卦爻辞并不是每一条都是有两部分组成,情况比较复杂,有时没有取象部分,直接下断语。如《恒》九二“悔亡”。或者没有断语,如《大畜》九二“舆说輹”(车子与车轴脱节,指车子坏了)。也有的断语很长,如《坤》“利牝马之贞”(此占适合乘雌马)。《周易》卦爻辞断语常用辞及含义:吉(善,福祥)利(顺利,适合)吝(很难)厉(危险)悔(悔恨,穷困)咎(灾患)凶(祸殃,大的灾难) 一:卦序指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内在的根据,按照古人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乾坤为首,象征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象征着事物刚刚开始,处于蒙味时期。……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之义,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

下经以咸恒为始,象征天地生成万物之后,出现人、家庭、社会,咸为交感之义。指男女交感,进行婚配。恒,恒久,指夫妇白头到老。社会形成以后,充满矛盾,一直到最后为既济、未济。既济,指成功,完成。未济表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没有终止。《周易》作者力图使《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世界进化过程。但是这种排列并不是唯一的。1973年在湖南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写在帛上的《易经》叫帛书《易经》,帛书《易经》排列完全不同于今本《周易》,它是按照八卦相重的原则,把《周易》六十四卦分成八组,叫八宫,六十四卦分属于八宫。二:六十四卦卦画排列的特点唐人孔颖达曾用“二二相偶,非覆即变”来概括六十四卦卦画排列的特点。所谓“二二相偶”,是指《周易》六十四卦两两为对,共三十二对,如乾坤为一对,屯蒙为一对,按顺序依次为对。所谓“非覆即变”,是指《周易》三十二对每一对的卦画不是颠倒,就是相反。覆,颠倒;变,相反,如(屯)倒置为(蒙),(需)倒置为(讼),这是覆。(乾)与(坤)相反,乾六爻全为阳爻,坤六爻全为阴爻,(颐)与(大过)相反,颐上下为阳爻中间四爻为阴爻,大过上下为阴爻,而中间四爻为阳爻,二者卦画完全相反,这就是变。

《周易》六十四卦三十二对,有二十八对为“覆”,有四对为“变”,即除了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变卦外,其它与对皆为覆卦。 一:爻含有三才之道。八卦由三画组成,如乾坤三画象征着天地人,天地人即“三才”,其中下爻代表地,中爻代表人,上爻代表天。六十四卦由八卦相重而成,故六十四卦中也含有三才之道。一卦六爻,初二爻为地,三四爻为人,五上爻为天。二:爻所处位置代表事物不同阶段初爻:代表事物开始;二爻:代表事物崭露头角;三爻:代表事物大成;四爻:代表事物进入更高层次;五爻:代表事物成功;上爻:代表事物终极。乾卦比较典型。

三:爻所处位置代表人的身体不同的部分

初爻:代表脚趾(因脚趾在最下);二爻:代表小腿;三爻:代表腰(三爻居中,腰也居中)四爻:代表上身;五爻:代表脸;上爻:头。咸卦、艮卦比较典型。

四:爻所处的位置代表社会不同等级按照汉人对《周易》的注释,情况如下:初爻在下,代表民;二爻居中,代表君子、卿大夫;三爻在二爻之上,代表诸侯;四爻近五,为近臣;五爻在上居中,为天子;上爻在最上,为宗庙(或太上皇)。五:爻所处的位置代表不同性质事类一般说来,二爻五爻居中,以示行中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古人称为大德),故多荣誉,多有功绩。也就是说,《周易》二五两爻辞多是吉利的。三爻居内卦之上,过中。故多凶险。四爻近五爻,五爻为天子,故近天子之人,多恐惧,即所谓伴君如伴虎。初爻代表事未成,上爻以示事已过。

六:爻位爻所居的位置叫爻位。爻位有一定的规律:初为阳位,二为阴位,三为阳位,四为阴位,五为阳位,上为阴位,即奇为阳位,偶为阴位,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在《周易》中,阴阳位与阴阳爻并非一一对应,即阴爻并非居阴位,阳爻亦并非居阳位。而多为阴阳杂居,如阳居阴位,阴居阳位,故《周易》中有当位、不当位(或得位、失位)问题。一般说来,阳居阳位,阴居阴位为当位。阳居阴位,阴居阳位为失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全当位者为既济卦,全失位者为未济卦。 《周易大传》,或称《易传》,因共十篇,又称“十翼”。传,有解说之义。在古代,凡解说、阐发经典著作意义的书和文字,皆可称为“传”。如《春秋左传》,是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注释。《诗经毛传》是毛亨为《诗经》所作的注释。翼,本指鸟虫之翅膀,此是指《周易》不可缺少的,与《周易》相辅相成的,注释解说《周易》的著作。

《易传》十篇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一:《易传》的贡献

《易传》是现存最早、最系统的注释《周易》的著作。它的成书对《周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学习、研究《周易》的必读之书。1.从抽象意义上对《周易》作了注释,即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概括说明和解释。如《易传》从宇宙宏观角度探讨《周易》起源,它认为《周易》是古代圣人仰观俯察,对大自然进行模拟、效法的结果,因而《周易》中八卦及六十四卦体现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经过这样一解说,使《周易》理论变得博大精深。在注释《周易》卦爻辞时联系卦爻画注释,《周易》卦爻辞多是记录和叙述某一件事和某一现象。而《易传》把具体的卦爻辞上升到抽象的阴阳关系,从卦的含义及爻所处的位置进行解释,从理论水平看,远超《周易》古经。2.《易传》从整体上对《周易》六十四卦加以排列和说解,揭示了卦与卦之间、卦象与卦辞之间、爻象与爻辞之间、卦与爻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周易》六十四卦由原来散乱不堪,变成了一个有机的,具有一定逻辑性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3.《易传》对《易》的体例(如卦象、爻象、爻位等)作了详细说明,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原始的古筮方法——大衍法,在《易传》产生之前的春秋时代,虽然用《周易》占问非常盛行,但对《周易》体例、筮法都没有说明,而《易传》在这一方面作了说明。对研究《周易》体例、筮法的起源有很大意义,若无《易传》,今人将不知古代《周易》体例和占筮的方法。

二:《易大传》的内容1.《彖传》(或称《彖》)彖,即材,通“裁”,有裁断之义。裁断一卦之义的文辞,叫彖辞。彖辞也叫卦辞。对彖辞(卦辞)的解释称为“彖传”。《易传》以“彖”作篇名,实指“彖传”。《彖传》共64条,按照六十四卦分为上下经的分法,《彖传》分为上、下,即《彖传》上,《彖传》下。《彖传》专释《周易》卦辞,其方法如下:①以八卦之象释卦辞。八卦最基本的象是八种自然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以八卦之象解释卦名卦辞。如《泰·彖》即《彖》释《泰》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所谓天地交,是指泰上坤下乾,坤为地,乾为天,天本在上,而今在下,地本在下,而今在上,以示天阳之气下降,入地气之中,地阴之气上升而入天气之中,二气交感,故有“天地交”之义。由于阴阳二气交感,万物生生不已,故为通达,即是“万物通”。

所谓上下交,是指泰上坤下乾,乾为天阳本在上而今在下,坤为地阴本在下而今在上,故有上下交感之义,就社会而言,乾象征君,坤象征民众,在泰卦,君在下,众在上,以示君民上下交感,志向相通。自然界的阴阳二气交感,万物通达生长;社会中君臣上下交感,志向一致,故天下泰平和谐,因而称此卦为《泰》卦。泰。就是泰平,通达。②取义理释卦辞。八卦皆含有义理,如乾为刚,坤为柔,震为动,巽为入为风,坎为险,离为丽,艮为止,兑为说(悦)。《彖传》以八卦所含义理释卦辞,如《讼·彖》,即《彖》释《讼》曰:“上刚下险,险而健,讼。”所谓上刚下险,是指《讼》上乾下坎,乾为刚在上,坎为险在下,故有“上刚下险”。所谓险而健,是指《讼》内卦坎为险,外卦乾为刚,刚即健,故称“险而健”。因此卦乾阳刚健在上,坎水阴险在下,上下争讼,故为讼卦。③取爻位说释卦辞。所谓爻位说,是指爻所处的位置。它主要有这样几方面内容:中位、乘、得位、失位、应位。《彖传》以爻位说释卦辞,如:A.以中位说释之:《蒙·彖》:“‘初筮告’,以刚中也。”所谓以刚中,是释“初筮告”,蒙卦有九二爻为阳爻,并居内卦中位,故称“刚中”。

B.以得位、应位释之:《小畜·彖》:“柔得位而上下应之。”(小畜一阴五阳,六四爻以阴居阴位,故称“柔得位”,五阳爻分居六四上下,故称“上下应”。C.以乘释之:《彖传》所谓乘,是指阴爻居阳爻之上。乘,有乘凌之义。《彖传》以乘释卦辞,如《夬·彖》:“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夬一阴五阳,阴为柔,阳为刚,此卦有一阴柔乘凌五刚之象,故柔乘五刚。④以卦变释卦辞:卦变,是指由于阴阳爻的变动,而使一卦变成另一卦,它反映了卦与卦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变化的关系。《彖传》运用这种卦与卦之间的关系注释卦辞。如《损·彖》曰:“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所谓损下益上,是指《损》来自《泰》卦,即泰九三爻与上六爻交换位置而成,从上下卦看,是减损泰卦下体一阳爻而增益到其上体来。其道上行,是说减损下一阳而增加到上,阳通行在上。而《益·彖》所说“损上益下”与《损·彖》相反,它是指《益》来自《否》,是减损《否》上一阳爻而增益到下,即《否》九四爻与初六爻互易而成。

2.象(又称《象传》)卦象取法自然之象,自然之象是指自然界事物所呈现的容貌、形态,如日月星辰所呈现的象称为天象,山川草木所呈现的象叫地象。《周易》中的象是对自然界中的物象加以概括整理,并通过卦表现出来的。《易传》中作为篇名的“象”是指《象传》,从上下经来看,它分为《象》上、《象》下两篇,从释一卦来看,又可分为两部分:大象、小象。大象是释卦象,小象是释爻象。大象释卦的方法,是先用八卦之象解释卦,然后比拟人事,说明根据此卦象当如何去行动。如《比·象》:“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比上坎下坤,坎为水,坤为地,坎在坤上,故地上有水。水性下,水行地上,没有间隙,有亲比之义,故此卦为比。比:亲比。先王效法此卦象当建立许多诸侯国,并以仁爱的态度去对待诸侯。从卦画看,比卦九五居上中为王,上下全为阴爻,故称万国、诸侯。

《小象》释辞的方法:

①取爻位说如释《屯》六二曰:“六二之难,乘刚也。”这是说,《屯》六二有“难”之文辞,是在于:《屯》六二之阴乘凌初九之阳刚。又如释《否》九五爻辞:“‘大人’之吉,位正当也。”这就是说,《否》九五有“大人吉”之辞,在于此爻是以阳爻而居阳位,且居外卦之中位,即所谓“位正当”。②《小象》有只从爻辞自身来解释爻辞,也就是说辞不明确,小象换一种说法表达这个意思。如《屯》六三曰:“即鹿无虞。”《象》释之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这是说,在没有虞人作向导的前提下去追鹿,这只有被动地跟从禽兽。禽是释鹿。

③从义理方面释爻辞如《恒》六五云:“贞妇人吉,夫子凶。”《小象》解释说:“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这是说妇道人家守正则有吉。所谓守正就是妇人在婚姻方面从一夫而终,即一辈子只能嫁一夫,夫死不能再嫁,只有这样,才能有吉祥,而作为男子有绝对的权利只宜妇人从他,若他从妇人则有凶。《象》在这里很显然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注释爻辞,这是《恒》辞中所没有的,《恒》六五爻辞是说,占问遇此爻,妇人则有吉,而男人则有凶。3.《文言》“文言”之辞,古者多解,有说以文饰乾坤的,有说依文言理,有说卦爻辞为文王所作,故曰文言,也有说乾坤德大,持以文饰而为文言。

本篇以“文言”为名,是指《文言传》。《文言》文字不多,专门释《乾》《坤》两卦卦爻辞。《文言》通过注释《乾坤》卦辞,阐发了天地阴阳变化之理,君臣上下、安邦治国、修心养性之道,它的注释,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理论深度,远远超过了《乾》《坤》卦爻辞。

4.《系辞》系,系属;辞,文辞。系辞,指系属在卦爻之下的文辞,即卦爻辞。《易传》以系辞为篇名,专指《系辞传》,其含义为系附在《周易》后面关于《周易》通论的文辞。《系辞》分为上、下两篇,称《系辞》上,《系辞》下。《系辞》分章,古代不统一,一般说来,多采用两种分法。其一,分上篇为13章,分下篇为11章;其二,分上篇为12章,分下篇为12章。《系辞》是对《周易》总的说明,内容博大精深,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是学易必读之篇,阐述了乾坤在《周易》中的地位以及内在的根据,追述了《周易》起源、形成、作者、成书年代,揭示了《周易》的作用为认识事物规律、预知未来、道德修养、安邦治国、观卦象制作器具;解释了十六卦十八辞,以补充《彖》《象》之不足,说明了《周易》体例,包括卦位、作用、爻位、爻德等;保留了古代原始的占筮方法——大衍筮法,并对其客观根据作了说明。

5.《说卦》

又称《说卦传》,是系统地解说八卦的专著。《说卦》一般被分为十一章,主要说明八卦产生、性质、功用、方位,以及八卦所代表的卦象。其中八卦的性质、基本卦象是分析《周易》卦象,进行筮占的基础。6.《序卦》对六十四卦排列及排列的客观根据进行总的说明,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说明乾坤居《周易》之首,又以因果联系、物极必反、相生相成观点,解释卦与卦之间的关系。以物不可以终穷解释《周易》未济为最后一卦。《序卦》的解释多牵强附会。

7.《杂卦》杂揉六十四卦,分六十四卦为三十二对,简要地说明卦名之义。之所以称“杂”,是因为它打乱了《序卦》六十四卦的排列,错综六十四卦而进行解说卦义。 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源自《说卦第二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按乾坤、兑艮、离坎、震巽相错排列,所谓“乾坤纵而六子横”。

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亦称文王八卦,其出现远比先天八卦早。后天八卦源自《说卦第五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所谓“震兑横六卦纵”。

歌诀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多种,如“今传本”卦序、京房易传的八宫卦序、邵氏易卦序、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卦序等。

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八卦五行: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古代《周易八卦》从何演变而来?

《周易》这本书是周文王写的,而“八卦”据说是上古的伏羲发明的。

六爻预测中,摇得主卦后如何判断动爻?

请别怪我在回答之前先问你一句:那书,你是怎么看的?或者,教你的那个人,他是怎么教的?

动爻就是老阴老阳的信息出现,也就是你摇卦的时候出现三个“背”或者三个“字”的情况(起卦方式不一,规定方法另论)。书有吉凶生乎动爻一说,动爻在断卦里是必须要留意的。当然,世爻和应爻和用神的作用是不能取代的。动爻往往对六爻内部和外部各爻的力量火候,关系作用,迟速应期有关系。动爻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说,仅仅次于日月。当然,我只是简单回答你一下,如果具体运用起来,那无法有法是层层变化的,易者,其中之一就是:变易。

当然,也许你问的是关于梅花易的卜法,那么动爻也是如此,预测的时候就把有动爻的卦当“用”,没有动的卦为“体”,体用卦性五行生克节令旺衰深浅配合,就大致可以查事了。

最后希望你不是浅尝辄止的那个人。希望你能步入这所瑰丽的殿堂。祝福你。

六爻是什么,动爻是什么?

六爻是什么意思?看来楼住正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部分玄学一脉在上心。我回答您几句。

一,六爻是我国传统预测方法的一种,往往和八字等同论。叫六爻基本是民间普及的叫法,它的别名还有“火珠林预测”“纳甲预测”“周易预测”等,书本上多称之为周易预测。

二,六爻所以叫六爻基本上是从形上叫来的。卦成后,它有六个爻位,由于动静不同的原因,变化也就很多了。易有六十四卦,一卦有六爻。卦因为爻动又分主和变等,所以六爻的演化的繁复是不逊于八字的。

三,六爻成卦的方法也交多,在高手处更是随意而为。如:金钱起卦,以蓍草起卦,声音起卦,名字起卦,方位起卦等等,凡成有数,尽皆可为。起了卦能做什么?我们依照成卦的显示,从象理数占上入手,依爻与爻间的生克制化就能推算天地人间任何事物了(信否在您)。

好了,就简单回答这些,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动爻标志:

一个卦中的动爻标志,大家都很清楚,是阳爻发动就画一个“○”,是阴爻发动就画一个“×”,平时,我们都只把它作为一种标记看待,而没有注意它所包涵的信息,没有拓宽它在断事中所包涵的与事物相关的物象。

其实,阳爻阴爻发动的“○”与“×”这两个标记,也包涵着许多物象或意象。如果我们在断事时,能够合理的把握和应用它,则又可以增加不少的事物信息。

阳爻“○”的信息大约为:窗户、通风口、井盖、水井、孔洞、穿孔、球类、镜子、手镯、项链、环形路、圆型物品、车胎、酒杯、饭碗、绕圈子、很圆满、开口说话、口袋、张嘴求人、事情已经结束、到此为止等。

阴爻“×”的信息大约为:电视天线、交通关卡、道路收费站、此路不通、有毒物品、被查封、伤口上了绷带、被人绑架、被束缚、不能动弹、物体的支架、袖手旁观、闭口不谈、拒绝接见、十字路口等。

当然,阴阳爻发动的标志,其信息还远远不止这些,这就要*我们在实际应用之中,去发掘与发现更多的物象与意象,来为预测服务。

例一:二00四年闰二月二十七日晚上,一位姓陈的小姐,说是手机丢失了,请我预测看能否还可以找回,是何人捡了,摇得卦象为《天雷无妄》之《泽地萃》卦。

戊辰月乙丑日(戌亥空)

天雷无妄泽地萃

妻财戌土○ 妻财未土: 玄武

官鬼申金、 官鬼酉金、应 白虎

子孙午火、世 父母亥水、 螣蛇

妻财辰土: 兄弟卯木: 勾陈

兄弟寅木: 子孙巳火:世 朱雀

父母子水○应 妻财未土: 朱雀

手机丢失还是要以财为用神,因为丢失手机就意味着失财了,而不只是丢失的通讯工具,以父母爻作为用神。卦中妻财爻两现,以动爻妻财戌土为用神,用神被月建相冲为破,又动而化退,化出的妻财未土又被日辰之冲。原神子孙午火日月休囚,又安静不动,故可以断定,丢失的手机难以找回。

妻财戌土动而临玄武,玄武主滑落,主流动,财持四库,为口袋,阳爻发动之标志“○”,象征口袋的袋口张开了。故手机是从自己口袋里滑落在地下的。

初爻父母子水发动化妻财未土回头相克临朱雀,朱雀为说话,父母爻为通讯,阳爻发动之标志“○”,为张口说话。现被回头克,说明手机现在已经关机了,没有了说话声,不能通话了。

“你的手机是自己丢失的,而不是别人偷的。好象是从口袋里掉出来了,对不对?”

“对,是自己在别人的门面里玩,后来回去一找就没有了,很可能是掉在这家门面里了。”

“现在已经关机,你根本就打不通了,我看难以找回。”

“是关机了。你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捡了?”陈小姐证实了以上分析之后又问。

根据妻财爻与官鬼爻相生的原理,我见官鬼申金与用神妻财戌土紧贴,且财爻又与之相生,断定捡走手机的人应该就是官鬼申金。官鬼申金与世子孙午火的地支属性同属为阳,陈小姐是女性,那么,此官鬼爻也必是女性。官鬼爻居于乾卦,主高,为五官端正,人材较好,皮肤白净。官鬼爻静化帝旺,为年龄正在三十岁以上,入墓于日辰,说明现在不露声色,根本就觉察不出来,或者说根本就不承认捡了手机。

当我把官鬼爻所包涵的信息讲给陈小姐听了之后,陈小姐说,她现在正是怀疑这个女的,但没有证据,又不好问,看来只有自认倒霉了。

【提示】

注意两个动爻的“○”,一个动而化退,为手机滑落,一个动而化回头克,为手机现在已经关机,不能通话了。同样都是“○”,而反应的事物不一样,这就是灵活把握卦中之象的具体应用,希望大家用心体悟。

例二:二00四年五月三日上午,一刘姓老太太因孙子昨天外出,不知去向,心中着急,特来预测孙子在外吉凶以及何时能回,摇得卦象为《雷风恒》之《坎为水》卦。

庚午月庚午日(戌亥空)

雷风恒 坎为水

妻财戌土:应 父母子水:世 螣蛇

官鬼申金× 妻财戌土、 勾陈

子孙午火○ 官鬼申金: 朱雀

官鬼酉金○世 子孙午火:应 青龙

父母亥水、 妻财辰土、 玄武

妻财丑土: 兄弟寅木: 白虎

祖母预测孙子外出吉凶,以子孙爻为用神,卦中子孙午火临日月旺地,忌神父母亥水为旬空之爻,安静不动不克用神,人在外安全,没有危险。

三爻与五爻两重官鬼爻发动,又子孙午火发动亦化出官鬼爻,看似两鬼夹世,动而化鬼,好象有凶,但子孙午火临旺,不作凶看,此官鬼爻只能作为是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看待。因此,这位老太太的孙子此次外出肯定不只一人,应该还有三个以上的狐朋狗党在一起。

用神发动,以变出之爻为所去之地,现卦中子孙午火动而化出官鬼申金,申为西南,坐下坎宫,因此,这个孩子现在应该在住家的西南方临水之处。

用神临于本宫外卦,一般来讲,应该去了外地,但该卦五爻官鬼申金发动临阴爻,其动爻标志为“×”,申金临五爻为道路,道路上临“×”,此“×”有阻止,行不通,不可能超出这个范围的意思。故这孩子没有走多远,应还在本县城之内。

子孙午火发动与世爻相克,书云:“用神克世人即回。”又用神临于三、四爻,三、四为门户,说明已近门户,很快就会到家。动而逢合为应期,未时,子孙午火被合,人一定能归。

卦中官鬼酉金动而化子孙午火回头克,又被主卦也是子孙午火动而相克,三爻为腹部,子孙爻与官鬼酉金临朱雀与青龙,有吃吃喝喝的意象,从这里可以推断,这孩子些次回来,肚肠肯定有问题。

断完卦之后,我特地叮嘱刘老太太,如果孙子回来之后,一定打个电话告知。

十一点三十三分钟的时候,电话响了,是刘老太太来的电话,说是孙子回来了,是在西南方大桥下面玩。后又由这孩子自己接电话,我问他一共有几个人,他说一共有八个同学在一起。我说他现在肚子不舒服,他也说确实肚子不好。

【提示】

这里还有两个阳爻发动,这两个“○”又意味着什么?由朱雀与青龙可以推测,这里是张口之象,是吃东西的意思。

例三:这是二00四年五月二日晚上,我与福建一名易友汤先生在网上共同研究一个男士预测婚姻的卦

庚午月己巳日(戌亥空)

泽风大过 泽天夬

妻财未土: 妻财未土: 朱雀

官鬼酉金、 官鬼酉金、世 青龙

子孙午火 父母亥水、世 父母亥水、 玄武

官鬼酉金、 妻财辰土、 白虎

父母亥水、 兄弟寅木、应 滕蛇

妻财丑土×应 父母子水、 勾陈

该卦两官两财,有各立门户各成家之象。父母爻是代表结婚证书的,卦中父母亥水休囚旬空又被日辰相冲,为日破之爻,有结婚证书破碎之意。而且世应双方都有一个父母亥水,都是空破之爻,这里有双方各自拿着一张婚姻破裂的离婚证书之意,信息说明此人现在婚姻已经不复存在,离了婚。

世爻空破已经就是倒霉之象,再看官鬼酉金,受日月之克,又入初爻妻财丑土之动墓,这里有因与妻子离婚而倒霉的意思,叫做栽倒在妻子手中了。

妻财丑土为官鬼酉金的墓地,为官鬼爻的归宿之地,依托之所。现在发动化破,说明没有了栖身之所。另外,妻财爻临阴爻发动,其标志为“×”,为阻止,为封闭,为关门等,可以理解为妻子已经将其拒之门外了,或者说妻子贴了封条,而再不是他的妻子了。

子孙爻不上卦,子孙午火伏于世爻之下,可以断定,离婚后,子女由男方带着。子孙午火与世爻父母亥水地支阴阳属性相异,所以,现在在身边的这个孩子应该是一个女儿。

何时可以再婚?当时我断为戌年以后可以成婚,其原因为戌亥为旬空之爻,世爻出空在亥年,但有时在戌年就有提前出空的信息。另外,戌年妻财爻旺相,官鬼爻得生,为财官旺相之年,也是可以再婚的标志。

后汤先生说,此人说二00二年发生过一次骨折的事情,问在这个卦中能否看出。我根据五爻官鬼酉金临青龙,又鬼化鬼,为伤灾的信息推断,酉金有酒象,五爻为道路,青龙主饮食,也为喝酒之象,故断此人这年应该是酒后在路上发生的骨折之事。

当时汤反馈,此人确实离婚好长时间了,身边有一女儿由他带着,至于发生骨折是否是酒后造成,因没有问求测之人,不太清楚。

摘自江南隐士面授资料《形意法窍》一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