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3512

四柱清册的平衡关系是指,八字四柱不平衡怎么找平衡

兴仁信息网2023-09-11 21:44:140

四柱清册的“四柱结算法”原理及其发展历程

根据专家的研究考证,在中国唐代中期的官厅会计核算中,已有了“四柱”基本名目的运用,开始由“三柱结算法”向“四柱结算法”过渡。从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及长兴二年(公元931年)沙州净土寺编制的年终会计结算账单中已可以看出“四柱结算法”在唐代后期业已创立,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运用。沙州净土寺为唐代传下来的古老寺院之一,后唐同光三年距李唐王朝灭亡仅十八年,后唐长兴二年亦仅隔二十四年,故该寺后唐年间的会计水平及对“四柱结算法”的运用,可以说与唐代后期的水平基本一致。

由于晚唐时期皇帝对佛教的,当时寺院的规模一般较大。寺院的收入来源复杂,如庄田收入、园税收入、放债收入,交易收入,以及散施收入等。另外,支出也比较复杂。在唐代的寺院中,每到年终结算之前,一般由寺院的最高领导者——方丈主持全院的会计核算年终工作会议——“算会”,对“直岁”(即寺院里的主管会计)一年来经手的账目进行全面的审核,并由直岁编制收支会计结算报告,即“钱物账”。在旧历年正月寺院众僧聚会之时,由直岁将其所编账单在全体僧众面前当众宣读,以解除直岁当年的责任。在考古发现的一份后唐长兴二年沙州净土寺直岁愿达所编的会计报告中,已经可以发现运用“四柱结算法”核算财物的基本思想萌芽。该份会计报告内容总体上分为六个方面:

1.本年(公元930年至931年)寺院财物总况。在报告人本年度经手的全部收入中,包括“承前帐”(即旧管)及“自年新附入”(即新收)两部分。两项合计数为1803.005硕,合计数之下依次排列各项实物的“旧管 新收”的数量。

2.“承前帐(旧)”(即旧管)部分。依次排列“旧管”各项财物的数量,本项合计数为1549.765硕。

3.“自年新附入”(即新收)部分。这一部分除依次排列各类实物的新收总数之外,还抄录有各项实物收入的明细数目,并逐项说明本年各项收入之来源,本项合计数为253.24硕。以上“旧管” “新收”=1803.005硕。

4.破用(即开除)部分。开除之数的排列顺序与新收部分相同,亦先总数,后明细数目,各项支出一一交待其开支原因,本项合计数为324.751硕。

5.本年财物结存(即见在)部分。根据以上三柱之间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按照“四柱结算法”的处理方法,对寺院一年来经济活动结果进行总的结算。其结算公式实际运用情况如下:

“承前账(旧管)” “新附入”(新收)-破用(开除)=实在

即: 1549.765 253.24-324.715=1478.29硕

“见在”各类实物的数量,亦按照“四柱结算法”公式逐项计算之后,依次排列。

6.会计报告的结尾。按照当时官方、民间大体通行的报告格式,说明以上账目已经过“算会”审核无误,现将其结果公诸于众,以待批准核销。

这份会计报告以“四柱”为基本格式,以“四柱结算法”为基本方法,系统地反映了寺院一年来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既有总括反映,也有明细反映,且以总合控制明细。收入有源,支出有因,且计算结果正确,条理比较分明。可以说这已是一份比较完善的四柱式会计报告清单。

不过,从“四柱”的名目方面考察,在唐末和后唐时期,“四柱”的名称还比较凌乱,除“见在”一柱外,其余三柱尚无统一的名称。说明这一时期的“四柱结算法”尚处于创立、运用的初期阶段,还显得比较粗陋,还有待于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加以改进。

“四柱结算法”在宋代得到了普遍运用,并走向成熟。目前所见到的关于宋代“四柱”记载的最早文献记录源于《文献通考》卷二十三《国用一》:“止斋陈氏[5]曰……淳化五年十二月,初置诸州应在司,具元管、新收、已支、见在钱物申省。”淳化是宋太宗的年号,淳化五年即公元994年,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早在10世纪末“四柱结算法”就在宋代官厅会计核算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而且名目划一,简明扼要,在实践中“四柱结算法”不断得到发展,逐步趋于完善。止斋陈氏所讲淳化五年编制“四柱”式会计报告呈送中央,并非第一次,而是“四柱结算法”运用的继续。止斋陈氏所讲“元管”、“已支”、“见在”为我国“四柱”名目由不定称到定称的过渡阶段的提法。根据现有史料考察,到宋哲宗统治时期,“四柱”的名目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元管”改作“旧管”,“已支”改为“开除”,四柱名目划一,也基本上成为后来通用的“四柱”名目。

“旧管 新收-开除=见在”的公式在宋代开始定型,并得到普遍运用。由于这一公式自“四柱结算法”产生之日起便在官厅与民间会计中得到普遍运用,人们通过它计算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的结果——见在结存数,故后世之人把这一公式称之为“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公式,或基本方程式。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出于管理经济的实际需要,人们在“四柱结算法”基本公式运用的基础上,逐步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了比较财政收支,掌握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当时的人们逐渐学会运用“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作为考核和检查的手段,在“四柱结算法”基本平衡公式的基础上,通过移项又产生了以下两个平衡公式:

四柱平衡公式:旧管 新收=开除 见在

四柱差额平衡公式:新收-开除=见在-旧管

上列公式的运用,标志着我国“四柱结算法”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也代表了宋代会计核算的最高水平。

宋代要求各级官吏按照 “四柱”格式向中央和皇帝编制会计报告,包括年报、季报和月报,分别反映各种物资的“原”(元),“入”、“出”、“存”情况。南宋时,对各部门所编制的“四柱”式会计报告,还统一颁行了专门的格式,要求各部门必须遵照格式编报,不得违反章法。如各仓申报钱帛、粮草的会计报告一律采用“四柱”式,各转运司所编制的会计报告,亦须采用“四柱”式;负责饲养官马的部门,每季所编会计报告,必须按“旧管若干”、新收若干”、“死失若干”(即“开除若干”)和“见管若干”列示各类马匹数目。更有意思的是,当时呈报的各种名籍,也规定用“四柱”式,如关于各州和尚、道士的名籍,也必须用“旧管若干”、“新收若干”、“开除若干”和“见在若干”的格式编报。宋代这种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编报格式、编报内容和明确提出编报要求的作法,不仅体现了在“四柱结算法”运用方面的显著进步,而且体现了我国官厅会计编报制度、会计报告方法的显著进步。这也是前所未有的进步。

到元、明、清时代,不仅“四柱结算法”的运用和影响扩大到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而且出现了对这种专门方法的总结,人们开始把会计核算方法方面的问题上升到理论上加以认识。在元代,手工业者、商业经营者在结算账簿时,各会计科目须按“四柱”列示数据,并按“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公式求计本期余额。年报、月报也必须按“四柱”归类。明代从账簿到各种会计、统计报表,以及各种名籍的编制,均以“四柱”为基本格式。清代时“四柱”法已普及到凭证、盘点清单等各个方面;光绪年间,出现了会计报告的最新格式——“四柱报告表”。在官厅会计中,凡考核财政收支是否平衡,必然采用四柱平衡公式和四柱差额平衡公式。

会计中的四柱清册是指什么?

唐宋时期,生产力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记账、算账的古代会计结算法,即“四柱结算法”,亦称“四柱清册”。所谓“四柱”是指旧管(相当于“上期结存”)、新收(相当于“本期收入”)、开除(相当于“本期支出”)、实在(相当于“本期结存”)四个部分。“四柱结算法”把一定时期内财物收支记录,通过“旧管十新收=开除十实在”(即上期结存十本期收人=本期支出十本期结存)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账的正确性,又可系统、全面和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这是我国古代会计的一个杰出成就,即使在现代会计中,仍然运用这一平衡关系。

四柱清册和龙门帐都是为账户提供计算平衡式对吗?

是的,我国古代的四柱清册和龙门账都是为账户提供会计理论基础和计算平衡公式的。

四柱清册是指我国古代以“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个要素构成的“四柱结算法”。“旧管”的基本含义即“期初余额(或上期结存)”,“新收”的基本含义即“本期增加额”,“开除”的基本含义即“本期减少额”,而“实在”的基本含义则为“期末余额”。四柱结算的基本公式为“旧管 新收-开除=实在”。因此用现代的话来讲,“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就是进行会计核算及会计结算的四大要素,把它们比喻为支撑大厦的四根支柱,缺一而不可。

龙门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明末清初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缴”、“存”、“该”四个部分,以“进-缴=存-该”作为会计平衡等式,“进”相当于各类收入,“缴”相当于各种费用,“存”相当于各种资产,“该”相当于负债和资本。

四柱清册中的四柱相当于现在账簿中的什么?

四柱清册是

旧管(相当于“上期结存”)、

新收(相当于“本期收入”)、

开除(相当于“本期支出”)、

实在(相当于“本期结存”)四个部分。

通过“旧管十新收=开除十实在”(即上期结存十本期收人=本期支出十本期结存)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账的正确性,又可系统、全面和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这是我国古代会计的一个杰出成就,即使在现代会计中,仍然运用这一平衡关系。

生辰八字又叫四柱,有着怎样的意义

命理学也称四柱又称八字,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午月、辛丑日、壬寅时等,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四柱预测又称"批八字"、"测八字"、也叫四柱推命。依照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吉凶祸福。如果你搞明白了其中的奥秘,那么自己批八字也完全是可能的。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者顺序配合可以产生六十个单位,叫六十甲子。那生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用天干、地支配合来表示,正好有八个字,因此叫生辰八字,又叫它是人的四柱。

具体介绍如下:

一、排年柱

年柱,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如某人阳历2000年2月4日22点17分生,由于阴历2000年交立春是阳历2000年2月4日20点32分,因此此人的年柱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已卯。

二、排月柱

月柱,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阴历以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一月为寅月,以下依次为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戍月、十月亥月。但相者所说的十二月有所不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志的。

这样,只要知道了生日是阴历几月,就知道了生月的地支。

三、排日柱

日柱,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另外,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即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生日的天干地支的推算是非常复杂的。它是由古代相者定下了某一天的干支,然后依次推下来的。要知道生日的干支,只能查万年历,而且是阴阳历对照的万年历。如果不知道生日是阴历多少,都可以查万年历。

四、排时柱

时柱,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

子时:23点--凌晨1

丑时:1点--凌晨3

寅时:3点--凌晨5

卯时:5点--凌晨7

辰时:7点--上午9

巳时:9点--上午11

午时:11点--上午13

未时:13点--下午15

申时:15点--上午17

酉时:17点--下午19

戌时:19点--晚上21

亥时:21点--晚上23

生时的干支可以由生日的干支推出来。古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正好现在的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深夜23点至凌晨1点是子时,1点至3点是丑时,3点至5点是寅时,11点至13点是午时,13点至15点是未时,15点至17点是申时,17点至19点是酉时,19点至21点是戍时,21点至23点是亥时。这些是生时的地支。生时的天干是由生日的天干推算出来的。

五、从生辰八字看五行是否缺

知道了生辰八字,就可以推断五行的情况了。总的来说,只要八字中五行均匀,都是好命。如果日主的天干太小或克它的太多,则不好,但如果日主太多,生它的又很多,盛极而衰,也不好。那么判断八字中五行缺什么、多了什么或是用什么克制,都需要仔细分析生辰八字里的五行。

在十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戍、丑、未属土。这样一来,根据生辰八字,就可以推算出你命里缺什么。只有五行俱全,命运才会兴旺。

1.日主天干为木(甲、乙)时:

生于春季:必须有火助,有水更好,但忌水太多,也忌土太多。

生于夏季:必须有水相助,忌土太多,也忌木太多。

生于秋季:必须有金相助,但忌金太多,须有土、火才好,但忌水多。

生于冬季:必须有火相助,最好有土、水。

2.日主天干为火(丙、丁)时:

生于春季:此时必为丙火或丁火,大都不错,但忌木多、土多。

生于夏季:必须有水相助,最喜有金。

生于秋季:喜有木,忌水、土多。

生于冬季:必须有木相助,忌有水与金多,喜有土、水、木。

3.日主天干为土(戊、戊)时:

生于春季:喜有火、木,喜有金而少,忌金多、木多。

生于夏季:喜有水、金,忌有木。

生于秋季:喜有火,有木,忌金、水多。

生于冬季:喜有火,更喜有火又有金,喜有土、木。

4.日主天干为金(庚、辛)时:

生于春季:喜有土、火,最忌没有土、金。

生于夏季:必须有水相助,忌木多。

生于秋季:喜有木、火,忌土多。

生于冬季:必须有火、土相助,忌无火、土反而有金、水,忌木多而无火。

5.日主天干为水(壬、癸)时:

生于春季:必须有土相助,若有火,金,但忌金多。

生于夏季:必须有金相助,忌木多。

生于秋季:必须有金相助,忌土、金、水多,喜木、火。

生于冬季:必须有火相助,喜水多,但忌金多。

举例:

比如某人生于丁丑年、癸丑月、丙午日、丁酉时,则此人的生辰八字是:丁丑、癸丑、丙午、丁酉。根据前面说过的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丁属火,丑属土,癸属水,丑属土,丙属火,午属火,丁属火,酉属金,八字为四火二土一水一金,日主天干为丙火,生于丑月即冬季十二月,则根据上表,最缺的就是木,但此八字是四火,日主天干很旺,缺木不多。如年、月、日一样,而生于戊子时,则八字为三火三土二水,缺木缺金。

有人说,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本质上看,这话是对的,但必须以预知自己命运如何为前提。若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却要掌握自己的命运,那只是一句空话,是自欺欺人。自己批八字的本质是以阴阳变化为原理、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以人的出生时间为依据而进行命运预测的,是教人趋吉避凶的一门学科。

古代用八字算命主要是在分析一个人的五行「金水木火土」在命盘的平衡。当五行不平衡时,五行之间的冲克力量较大,因而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作息,使一些不顺利之事发生。反之,五行较平衡时,诸事也会较顺利。

不过很多朋友一听到生辰八字就哈哈大笑:“都什么年代了,还相信这个?”不过很遗憾的是,生辰八字确实在影响你的命运,我还是坚持有极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秋冬季出生的小孩的健康度从概率上要好于春夏季出生的小孩,原理很简单,因为秋冬季室内室外的细菌要远远少于春夏季,而一个人一生的健康根基基本就是在出生后的1-3个月(后天的因素我们暂时不讨论),带过小孩的朋友一定知道,1-3个月的小孩基本就几天一个样子,身体变化非常快,这个时候患病的话,对未来一生的影响都很大。

那么时辰有关系没呢?会影响到什么?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婴儿听觉形成的时间是在母体里的第七个月,虽然听觉已经形成,但是因为母体的保护,其实他还听不到什么声音,而且任何声音在他耳朵里,他依然没有办法分辨,这样的影响其实是类似植物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所以音乐胎教基本是无效的)。其次我们要了解到的是:人对背景音是有依赖感的。比如修铁路的工人长期习惯了在工地生活后,在非常安静的环境里面他是很难入睡的;同样一个普通人在铁路工地睡觉也很难睡好。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婴儿出身后,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中只有听觉是第一个开始工作,空白的大脑中写入的第一组数据就是环境音,而这种环境音是伴随一生的记忆,只是我们想不起来而已。除了大人们的声音外,其他的就是外界的声音。有人喜欢安静,也有人喜欢热闹,这种情况难道是没有原因的吗?其实这个就是人在无意中趋向自己内心深处最隐秘的记忆。所以,夜晚出生的人更喜欢安静,性格也就更内敛一点,白天出生的人却喜欢热闹,性格也外向许多,于是夜晚出生的人性格内向一些,白天出生的人更外向一些,而那些傍晚出身的人则外向一点内心趋向安静,早上出生的人则内向内心趋向热闹。当然,这只是概率上的,不是绝对的。

然而性格决定命运,虽然性格后天可以培养,但是总归来说,基础不一样当然效果也就不一样。那是不是生辰八字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呢?

有些算法还得结合出生地,又有朋友要问了,难道出生地也有关系?当然有。

整个中国地区常年只有两种风,西北风和东南风,西北风居多的地方的人性格更刚毅一点,东南风居多的地方的人性格更阴柔一点。细心的朋友会有疑问了,北风是阴风,南风是阳风,为何会有西北风却就变阳,而东南风就变阴了?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社会现象:如果一个家庭中只有两个男人,那么这两个男人内心其实是很敏感脆弱的;而一个家庭中如果只有两个女人,却发现这两个女人的内心往往是非常刚毅坚强的;如果一个家庭中一男一女的话,男的更加阳刚,女的更加阴柔(是概率,不是一定,请注意)。再看药剂,是药三分毒,既可救人,过量就可杀人,这也是一种平衡关系。东,南为阳;西,北为阴,而恰恰重叠起来的东南风和西北风就会把特质给转换过来,不得不感慨这个自然界一些神奇的规律。

如果在西北部冬季白天出生的人,上天就赐予了你坚韧的,豪迈热情的性格,再加上一副好身体,如果后天再经过良好的培养,不难成为金庸笔下乔峰式的人物。如果要往艺术文学等方面发展的话,难度就大了很多。

如果在东南方夏季夜晚出生人,也未必不能成为南唐后主李煜式的文学大家。

文可安邦,武可定国,任何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谁好谁不好我不讨论。

当然,我说的都只是概率上的问题,虽然后天的因素非常大,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第一起点的问题,所以是不是现在明白了生辰八字对人的影响?

生辰八字绝对没有我上面说的那么简单,它太精妙了,我解释的部分连皮毛都算不上,因为其他的原理太深奥,目前我没有办法解释,只能用上述的例子来说明生辰八字不一定是蒙人的,它还是有它的科学原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时期的财政收支分成四个部分称谓什么?其平衡关系是什么

“四柱清册”方法,把一定时期内财物收支记录,通过“旧管 新收=开除 实在”这一平衡关系是古代的会计核算方法“四柱清册”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