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0455

湖北黄冈嫁娶礼节,古人嫁娶的礼节

兴仁信息网2023-12-04 00:44:090

湖北黄冈地区结婚风俗

在湖北黄冈英山,嫁女娶亲的婚嫁习俗由来受到重视,主要的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

1)姑娘出嫁前须哭嫁。

2)结婚前须起媒(接女方女客,一般为女方姨娘、婶娘、舅娘等)

3)结婚前须过路(接女方男客、一般为女方姨父、叔、舅等),此次接客一般可敲定婚期,代表女方家长同意,同时答应将女儿嫁给男方。

4)婚嫁前因母女即将分离,故母女一般提前3天哭嫁。旧社会有甚者提前一个月开始哭嫁都不为奇,但新潮流哭者甚少。

5)女方出嫁前须准备嫁妆,如家用品、电器等,但男方宽裕者可给予补贴。

6)出嫁当天或前几天,男方须向岳父给喜钱。此时给多点为好,因人家女儿都给你了,还考虑什幺?

7)出嫁当天男方不用再接上亲,因为英山习俗中已有起媒过路规矩,故可减轻结婚当天宾客数量。

当然新社会一切朝文明迈进,可引入适当先进习俗,开放的英山人也不会指指点点,而是点头称先赞羡慕不已。

关于湖北蕲春谈朋友结婚等一些风俗礼仪>。

其实吧,蕲春的婚俗也蛮普通的。从见家长到结婚差不多都是以下几个步骤:

1、见面礼:就是得给女方一些钱,这就叫见面礼了。通常是在见家长的时候,至于是在见男方家长还是女方家长的时候给就看各人的了,过程没所谓,反正结果都一样。以2010年的经济嘛,差不多得给1W,讲究点的给个1W零1块,寓意“万里挑一”,很久以前流行“千里挑一”,不过女方家里好说话的话,给个六千八千也就行了;

关于见面礼,我一直觉得有点像封建社会的做法,可能也是由老一辈传下来的习惯。古代都是相亲认识的嘛,第一次见面如果男方对女方满意的话,就留下一笔钱,意思是看上了,相当于聘礼啊什么的。现在这年代都恋爱自由,但是过场还是要走的,这样娘家会很有面子。

2、认亲、定亲:其实认亲和定亲基本上是一回事儿,就是说在结婚的前一年吧得定下来,就相当于订婚了,订婚要的东西就得看女方家里的意思了,可大可小的一件事,也有人为了省事或者根本就来不及,所以给点钱算是走个过场了。订婚的当年年底得去女方家里辞年(辞旧迎新的意思),关于辞年呢就是在过年前带着礼品什么的去拜见,和年后的拜年是相呼应的。而且这个辞年还满讲究的,是为了女方家里的面子,具体女方家里会告诉你怎么做。按要求来就行。(基本上就是女方家里的叔叔啊什么的近亲你都得准备礼品,当然都是老规矩,不会太过分的。主要还是面子问题)——————认亲在蕲春还是蛮看重的一个事情。

现在一般都流行前一年年底订婚,第二天开年就结婚的。

3、结婚:这就不用说了,你给女方家里红钱(不懂也没关系,反正给钱就对了,多少嘛你岳父会告诉你的),然后女方家里会给嫁妆(如果嫁去外地的话,嫁妆一般就是了,基本上是在红钱的基础上加一些给女儿随身带着。这笔钱除非她主动拿出来,否则不可以主动问或者管她要,后果很严重。。。)如果在本地,嫁妆就得商量着办了,岳父除了给一笔钱还得给你们添置小家里的家具家用电器等。

总之呢,钱一定是要花的,但是大头最终还是会转到小两口手里的。

关键是现在的家长都很开明,不会故意为难,基本上都有人从中指点的,什么时候该怎么做,该注意些什么。特别是对外地人,会格外的关照,你有做的不周的地方他们也不会说什么的,最多来句“风俗不一样”。

湖北黄冈红安地区,婚嫁习俗?

你好!

男方给多少礼金给女方,看女方父母的要求,一般是3~5万。

女方会带家电和日用品到男方,一般会带4套被子,以及衣柜等。

婚前,双方父母沟通清楚就可以了。

一要提亲,由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还有备足礼品

二要定亲,这个是要喝定亲酒的,必须有酒席。

三要求婚,商定结婚的日子,广而告之,给亲戚发请帖。

可以多问问月父母的意见。

礼节至上,祝你好运!

有关蕲春县的风俗人情

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

2.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

3.特指贪食者。

4.比喻贪婪;贪残。

5.贪婪地吞食。

6.相传为尧舜时的四凶之一。

7.复姓。南朝梁世祖赐武陵王纪姓饕餮氏。见《梁书.武陵王纪传》。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古代婚姻的六礼之规是什么

六礼是旧时汉族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它们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之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娶亲程序,这种婚姻程序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传统文化。

古代婚姻的六礼之规是什么

古代的六礼程序复杂,一般百姓没时间也没有财力承担,一般只有官员贵族才这样严格遵守。但民间风俗也是以此做为参考,把一些程序一起办。

古代的六礼一般会配合三书进行,三书即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一般在纳吉时使用,礼书在纳征时用,迎亲书在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古代婚姻还有三朝回门的习俗,一般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上礼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源远流长、纵横千年的华夏古国,婚礼仪俗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底蕴。

一、三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

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

及红包。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二、新娘礼服

颜色: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

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其上

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

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讲究的就是个“红”字。

头饰: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

红头盖: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婚礼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三、中国的婚纱历史

我国婚纱礼服行业起步比较晚,国人真正开始接触白色婚纱还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一直秉承红色凤冠霞帔的传统将近3 000年之久。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婚纱变成了婚礼服饰的代名词。

但凡是读童话书长大的女孩,谁不曾幻想自己就是童话故事里的公主,穿着华美的礼服与王子翩翩起舞,然后以一个完美的婚礼作为整个童话的美丽结尾。而婚纱实现了女孩们儿时那最美丽的公主梦。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20世纪80年代的人们还没有形成婚纱的消费观念,社会的意识滞后,以至于当时青年人对婚纱的强烈渴望以及追逐新时尚的美好愿望不能被完全满足。最早期的中国婚纱礼服样式死板,且可选择性狭窄,人们只能遥望电视里的明星、上流社会的名媛淑女阶层。

到后来,通过婚纱礼服企业以及设计师等诸方的共同努力,婚纱的款式风格越来越多样化。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消费者在对婚纱的选购上存在着盲目性,选择的往往都不是适合自己的款式。

2001年之前,结婚的新人大多数还是选择租赁婚纱礼服,而订制购买礼服尚未在中国形成气候。据统计,2005年中国有1000万对新人喜结连理,而其中至少有60%的新娘选择穿白色婚纱礼服举行典礼。我们来想象一下,600万个穿婚纱的新娘,那景象将是多么壮观 啊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