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9248

泗阳三庄有个老太太算命准的,我亲身经历的算命高手

兴仁信息网2023-12-08 01:25:470

泗阳南刘集沈老太算命怎么样,在哪?

还不错,反正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

我家这边有个算命的,是个中年妇女,算命特别准。我也算过,简直不敢相信...

他能知道过去,未来不可能知道的,你也不要太了,该干嘛就干嘛

西三庄算命老太太

聪明,有才能,气度高。

弱点:有时容易急躁,盛气凌人,主观固执,约显争强好胜,不服输。

石家庄西三庄有个胡同有个老太太算命很准吗?有知道具体地址电话吗...

不是有本改变命数的书,叫了凡四训,你看下网上有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有人知道江苏徐州的云龙子道长的吗?他算命看相到底准不准?而且听说他的...

这孙子就是一骗子,骗了我2500元说做了家里就好了,一场十分钟就做完了催我给钱,说几个月后就好了,结果还是那样

朱三太子案的事件过程

1644年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从西安经山西直捣北京,走投无路的明崇祯皇帝逼周皇后在坤宁宫自缢后,又用剑砍了袁贵妃和女儿长平公主,并对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五子朱慈焕作了吩咐,让他们投奔外祖周奎家,然后“混迹民间,见老者称之曰翁,壮者称之曰伯叔,幸而不死,为父母报仇。”安排完毕后,在煤山东麓的一棵古槐树上自缢而死。当时太子慈烺16岁,定王慈灿13岁,永王慈焕12岁。李自成进北京后,没有杀死这三个孩子,反而还把太子封为“宋王”,让一个姓杜的将军予以照管。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李自成率农民军和吴兵、清兵大战于山海关,打了败仗,然后迅速撤离北京。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杀死崇祯帝这三个皇子。清兵占领北京后,太子慈烺被其外祖父周奎献于清廷,清廷借口说太子是假冒的,杀死了太子。并且把证明太子不是假冒的15个人也全部杀死,而说太子是假冒的人都活了下来。1644年6月明朝在南京的官员拥立了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年号为弘光,这时也有一个太子投奔南京,引起了南京政权的内讧。这个太子据说才是假的,是清朝派去的“谍者”,借以引起南京内讧,使弘光政权早日垮台。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撤离北京后,五子慈焕被李自成部下一个姓毛的将军带着逃到河南,他们卖了战马,买了耕地,准备种地为生,但是由于清朝查捕起义军风声很紧,毛将军自顾不暇,只好扔下慈焕又南逃了。慈焕当时只有13岁,自己便从河南往东南流浪到他祖先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凤阳有一个姓王的乡绅,在明朝时作过谏官,了解到永王的身世,收留了他,并且让他冒充自己的孩子改名叫王士元,和自己的孩子同窗读书,慈焕十八九岁时,王乡绅病故了,他就又离了凤阳,流落到江南,因无所依靠,便到一座小庙里落发为僧,苟延岁月,偷生度日。后来又流浪到浙江余姚的一座古庙里安身。有一日一个姓胡的乡绅来到此庙,和慈焕的闲谈中,发现慈焕知书识字,颇有才学,便说:“子有如此才学,何为流于空门?”于是把他带到自己家中,改换衣帽,边耕边读,后来又把女儿嫁给了他,慈焕便在这里住下来,主要靠教书维持生计。过了些年,又通过朋友的介绍到山东张岱霖等人家中教书,到山东后改名叫张用观,他小心谨慎,唯恐暴露,所以在山东时,和李方远等人认识了二十余年,李家只知道他是浙东名士张老先生,连他在浙江时名叫王士元也不知道,当然更不知道他叫朱慈焕,是先朝的皇子了。

清朝在北京定都后,明朝抗清的南方政权相继有弘光、隆武、鲁监国、绍武、永历等政权。明朝的遗民有这些政权作为抗清的旗帜,自然不必再去寻找遁迹民间的皇子。直到1661年南明最后一个抗清政权永历政权被吴三桂消灭,清朝也进入了康熙时代,思念明朝的人才打出“朱三太子”的旗帜,所谓朱三太子仅是清康熙年间的人怀念明朝后代的一种通称,不一定确指是谁,称朱三太子乃是因为崇祯末年见存的皇子有太子、定王、永王三人。根据《清实录》、《东华录》等书记载,康熙朝破获和朱三太子有关的案件就有多次。例如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杨起隆以“朱三太子”名义在京城纠众反清,并建广德年号,但旋即失败。失败后,杨潜逃。直到康熙十九年在陕西汉中、兴安一带又有一个自称朱三太子的人,秘密进行反清活动。但清廷并未能将该人捕获。

康熙十六年三月二十日夜,漳州人蔡寅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率“白头军”数万人起事,然后活动于南靖、长泰、同安等县山谷间。

康熙十六年六月河南柘城有人诈称明皇子起事。

康熙十八年八月受命平定三藩的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在湖南武冈州枫木岭俘获了传说中的明太子,十二月岳乐奉旨将明太子解送京师,加以杀害。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巡从杭州归途经过南京谒明孝陵后,谕大学士等:“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这是公开物色明后裔,授一官职的开始。顺治年间,清兵全力对付南明诸政权,无暇顾及逃匿民间的皇子,康熙年间,南明政权已相继灭亡,遗民归心明代皇子,不断以“朱三太子”名义起事,清廷也开始加紧物色。所以当时康熙这样的上谕,无非是使海内闻风,或有自投罗网的明裔,诱之以利翦除。因此诸臣奉谕后,隔五个月才复奏:“明亡已久,子孙湮没无闻,今虽查访,亦难得实。”后来康熙三次南巡,皆祭明孝陵,但再也不提访察和授职一事了。

康熙四十四年前后,江苏太仓一念和尚和浙江大岚山张念一、张念二等又以“朱三太子”名义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起事,分别活动于江苏太仓 康熙十八年(1678),陕西汉中、兴安一带有人自称“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后被抚远大将军图海击败逮捕。此人自称杨起隆,经杨起隆家人及其同伙辨认,得知此人曾是杨起隆部下,知道事情原由,因此借“朱三太子”之名谋划造反。康熙十九年(1690),假杨起隆被押往北京处死。

杨起隆本人虽然销声匿迹,不知所终,但“朱三太子”的名号却作为一种有力的号召,更为许多起事者所借用。康熙三十八年(1698),江南金和尚拥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为“朱三太子”,聚众太湖,密谋在康熙南巡时将其劫持,关键时刻由于发炮不鸣,最后双双被捕伏诛。

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一月,江苏太仓州与浙江四明山几乎同时暴动,且首领都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因此引起了康熙的特别重视。他一边亲自批阅奏折,部署追捕方案;一边派人乔装打扮,细访贼人老巢;并特别强调一定要立即缉捕所有涉案人员,与现获贼犯一并审结。

对康熙来说,“朱三太子”本人并不可怕,但“朱三太子”这面大旗的感召力却不可轻视。所以,每次爆发以“朱三太子”为名号的起义,都会让康熙感觉犹如芒刺在背;而每次只抓到伪“朱三太子”,却让康熙大失所望、寝食难安。那么,真正的朱三太子究竟身在何方?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