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7405

林则徐八字命理分析,林徽因的八字命理分析

兴仁信息网2024-01-02 14:13:300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吗?

林则徐是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是着名历史学家、近代史专家范文澜的看法,此观点一经问世,更被简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被后人沿用。其实,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期,对于林则徐的评价还是多元的,但发展到后来,便只剩下褒扬、赞美与歌颂。

应当指出,就焚烧鸦片、抵抗英军而言,林则徐当然是民族英雄。唯将其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则不无可议。当然,林则徐在作为钦差大臣受命查禁鸦片后,无论出于夷夏大防,还是出于了解对手,他的确做过一些了解外部世界的工作,比如“刺探夷事,翻译夷书”,于是就有了辑录与翻译《华事夷言》《四洲志》《各国律例》等事迹,就此而言,不能说林则徐没有“开眼看世界”,只能说他的视野极其有限--即使他看到了世界的巨大变化,但在应对上,仍然停留在封闭的园囿里。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民国时期的史学界对林则徐是如何评价的。着名历史学家、近代史专家陈恭禄认为:“林则徐……虽在交通便易之城,而亦不知外国之情况……其失败之主因,多由于对外知识之浅陋,以为英国毫不足畏,欲以武力恫吓解决,乃不辨明有罪无罪,一律围困之于商馆,使其饿而缴鸦片。”

(《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另一位着名历史学家、近代史专家郭廷以则指出:“林文忠公则徐之为鸦片战争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中外所公认的。但是就外国人的眼光来看,总以为他太自大,太强横,他对外的态度完全是传统的东方式的,不若和他同时同在此幕剧中占同样重要地位的满洲人琦善、耆英等具有外交家的风度与知识。”

(《近代中国史》,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即使是范文澜,在赞颂林则徐的同时,也还保持了当时历史学界的部分共识:“林则徐的才能在当时虽然是第一流,但闭关时代的封建知识限制了他,使他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的世界,茫然无知。他起初和一般士人一样,抱着天朝声威可以慑服夷人',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绝市闭关,尔各国生计从此休矣一类自高自大不识时务的旧见解。”(《中国近代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只不过,这些话在现实对林则徐的选择性利用方面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来自外界的评价,当然是考察历史人物的重要维度,然而,从历史人物自身的言行来考察该历史人物本身,同样不失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方面。

【林则徐眼中的“西洋景”】

在此,笔者想通过几个侧面分析一下林则徐是如何“开眼看世界”的,或者说他看到了外部世界的什么“西洋景”.(此处运用的资料全部出自林则徐个人的着述和文字)关于国际关系。在林则徐之前的时代,中央王国的士大夫们,不论朝廷以何名号、皇帝姓甚名谁,无不充斥着“华夏上国,怀柔万方”的“天朝”心理。天朝居于天下之中心,周围不外乎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而已。

在林则徐眼里,仍然是夷夏大防,除了“藩属之邦”,就是“八荒岛夷”,如此而已。在清朝士大夫笔下或口中,对于不知来自何方、长相迥异于炎黄子孙的蛮夷,往往充满了丑化、矮化或妖魔化。1839年8月3日,林则徐代皇上起草的《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据说被英人看到后,曾经腾笑外邦,甚至为船上的水手、医生所嗤笑。

林则徐笔下的清朝皇上以“天下共主”“全球上帝”“世界救星”自居,俯视众生;而林则徐则以上级责备下属的口吻教训英国女王:“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

毕竟是天朝上国的钦差大臣,林则徐按照批评与表扬相结合的原则,对英国国王说,“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林则徐全集》卷五,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因为林则徐已经“开眼看世界”,他已不同于古代中央政权将“化外蛮夷”当作动物世界的“猃狁”与“犬戎”,也确实有进步、有发展,在他起草的文件中,不时出现将“英吉利”称为“ 咭唎 ”、把美利坚称为“咪唎 ”等为今人不明所以的文字,这与当时中国民间将西方人称为“红毛番”实在异曲同工--当然这并非林则徐的发明。

关于国际贸易。既然中英是天朝与蛮夷的关系,当然不存在平等的国际贸易,只能是天朝的赐予与施舍,或者是藩属的朝贡与沾恩。

林则徐在檄书中道:“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称着,赖有此也。”“至夷商来至内地,饮食起居无非天朝之恩膏,积聚丰盈无非天朝之乐利……”意为因为英国国王恭顺满清天朝,感激上国天恩,所以天朝才对这些蛮夷破格优待,让你们享受了200年的贸易之利。英国之所以能成为富庶的现代国家,不是因为你们工业革命的成功,而是全靠我们天朝的恩典。

被官方史家负面评价的清朝大臣琦善,曾给道光帝上过一则《尊旨覆奏禁烟折》,其中言:“内地实有可制外夷之权……则大黄、茶叶是也……盖(西洋各国)地土坚刚,风日燥烈,又日以牛羊肉磨粉为粮,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此为通肠之圣药。

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亦惟茶叶是急,英吉利较近,皆不能离此。”在琦善看来,英国人之所以强烈要求与中国通商,是因为他们离开中国的茶叶、大黄,会因大便不通而憋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琦善的看法,也是林则徐的看法。1839年3月,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恩莫大焉!”他在代皇上起草的致英国女王的檄书中也说道:“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

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又外国之呢羽哔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若中国亦靳其利,夷人何利可图?”言外之意是,中英贸易的实质是,中国无求于英国,英国却离不开中国,比如中国的茶叶和大黄,如果天朝不向英国出口,这些野蛮人就一天也无法活下去。即使英国的纺织品,也全靠天朝提供原料;如果天朝控制出口,英人也就无利可图。

关于敌我局势。中国早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古训。然而,林则徐作为受命于朝廷处理重大涉外事务的钦差大臣,尽管搜集了一些敌国情报,翻译了一些外国法条,但在制订重大涉外战略时,仍体现了相当程度的封闭与盲目,以致在对敌我态势的分析判断中出现了重大失误。1839年9月1日,他在《请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向中央报告:

“臣等细察夷情,略窥底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而其胠箧奸谋,总以鸦片为浸淫之渐。”事实证明,这只是林则徐的妄自尊大、自欺欺人。林则徐昧于情势,根本不了解英国对禁烟事件的反应。

后来的发展证明,英国不仅在1840年之初就派出了由16艘军舰组成的侵华远征军舰队,而且向中国正式发出了外交照会(巴麦尊照会),照会称:“本文件签名人、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谨照会中国宰相:因中国官员伤害侨居中国的英国臣民,并侮辱英国女王,故女王陛下特派遣一支海军兼陆军前往中国海岸,向中国皇帝要求赔偿及匡正。”(《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中华书局1964年版)

外交语言足够婉转,作战计划却相当完备。然而,这一切林则徐都懵然不知,他认为英国至多不过是“私约夷阜一二兵船”,“未奉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奕,虚张声势”.在近代史上,谈到中国的丧权辱国,一些爱国人士往往归结为列强的船坚炮利,那么,林则徐眼里的英国海军是怎样的呢? 1839年9月,林则徐在奏折中断定英船只适合外洋作战,一进入内河将无计可施。

1840年7月3日,林则徐颁发的《英人鸱张安民告示》,几乎可以视为战争动员令,他对英国炮舰的看法一仍旧惯,“彼若敢来内河,一则潮退水浅,船胶臌裂,再则伙食尽罄,三则军火不继,如鱼处涸河,自来送死,安能生全?”1840年7月,此时定海已被英军攻陷,林则徐却一无所知,他在给皇上的奏折中仍坚持认为:“夷船所恃,专在外洋空旷之外,其船尚可转掉自如。若使竟进口内,直是鱼游釜底,立可就擒,剿办正有把握。”

此外,林则徐对英军陆战能力的判断也是典型的误判。1840年7月,林则徐在《英人鸱张安民告示》中,将英军视为不同于人类的“异类”,“一跌不能复起”的英军像没有膝盖的木偶。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舰队北上攻占定海,林则徐在上报的奏折中认为:“第彼之所恃,只在炮利船坚……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足以制其死命。”

关于外国印象。1840年1月号的《中国丛报》刊登了英船“杉达号”医生喜尔与林则徐的接触经过,“提到土耳其的名字时,他问是否属于美国,或是美国的一部分。我们告诉他土耳其距离中国几乎需要一个月的航程。他似乎很惊奇。”(《鸦片战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而此时的林则徐已到任广东一年有余。

1839年9月3日,林则徐视察澳门归来,在日记中记下了他对欧洲人的印象:“惜夷服太觉不类:其男浑身包裹紧密,短褐长腿,如演剧扮作狐、兔等兽之形。其帽圆而长,颇似皂役……其发多卷,又剪去长者,仅留数寸。须本多髯,乃或薙其半,而留一道卷毛,骤见能令人骇,粤人呼为鬼子,良非丑诋。更有一种鬼奴,谓之黑鬼,乃谟鲁国人,皆供夷人使用者,其黑有过于漆,天生使然也。”这就是林则徐眼中的欧洲人的形象,大抵畜类、丑类而已。

如果说林则徐将从事不法鸦片贸易的欧洲人称为“西洋鬼子”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他把其中的黑人称为“鬼奴”,则属于鄙视或蔑称了。在另一份材料中,他对黑人的观念则明显地带有种族歧视的性质,他在《英人鸱张安民告示》中言:“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尔人人持刀痛杀,凡杀有白鬼一名,赏洋一百元,杀死黑鬼一名,赏洋五十元。”在世界近代史上,非洲大陆的黑色人种,长期遭受欧洲殖民者的欺压与侮辱。

林则徐笔下所谓黑人只是“供夷人使用者”,大抵也属此类性质。就此而言,他们的命运与近代史上同样遭受列强欺凌的中国民众是一样的。可见,林则徐对黑人的侮辱与鄙夷,由此体现出来的对世界不同种族的文明视角,并不比欧洲白人更文明。

关于爱国节操。尽管1839年9月1日,林则徐曾向朝廷作出了英军不敢对我侵犯(“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的误判,然而,三年之后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上旬,他在发配伊犁途中的私人信件里,竟然以“马后炮”的形式,为自己当初的错误判断而导致的战争失败进行开脱与辩解:“英夷兵船之来,本在意中。徐在都时所面陈者,姑置勿论,即到粤后,奏请敕下沿海严防之,亦已五次。”

对于林则徐这样的朝廷高官,我们应当相信他对皇上事前的报告呢?还是应当相信他对友人事后的辩解?1842年8月,林则徐被朝廷贬谪伊犁路经西安,在与家人告别时赋诗两首,其一即《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曾被今人反复引用的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即出之这首诗。然而,几天后,他从西安走到兰州,在《致姚椿、王柏心》的私人信件中,他清醒而客观地分析了敌胜我败的原因:“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军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觌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徐尝谓剿夷有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

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指南宋名将岳飞、韩世忠)束手,奈何,奈何!”作为鸦片战争的当事者与指挥者,他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国家都是弥足珍贵的,都应成为国家防范与抵御外部侵略的极其重要的鉴戒与财富。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随后写下的几句话:“两先生非亲军旅者,徐之覙缕此事,亦正为局外人,乃不妨言之,幸勿以示他人,祷切,祷切。”

此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深意荡然无存。他既没有向皇上报告敌国真相,也没有向国家提出改革建议;他眼见朝廷睡在梦中,国家日趋衰弱,却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奋斗。在林则徐看来,个人的名誉重于国家危亡。

着名历史学家、外交家、曾任国民驻联合国常任代表的蒋廷黻就指出:“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真可谓入木三分!与外国人的交往。“开眼看世界”即今日之“放眼世界”,而身边的外国人,正是最方便的媒介。那么,两广总督林则徐是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如何处理涉外事务的?林则徐与美国医生伯驾的交往恰为一例。

伯驾是一位在广州行医的美国人。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因患疝气而间接托人请其开方诊疗。当年7月,林还请伯驾翻译《各国律例》若干段落。伯驾虽说是林则徐的医生,却从未见过林则徐。林则徐作为清廷的封疆大吏,也没有平等地接见过其他外国人。有史料称,伯驾打算送林则徐三样礼物:一本《各国地图集》、一部地理书、一架地球仪,林则徐却要伯驾先填“请愿书”,意思是:给我送礼是你的荣幸,要先请示,我答应了才行。伯驾一气之下便拒绝再送。其实,早在鸦片战争开始前,伯驾就看出林则徐“不了解西方法律和国际惯例”的弱点。

1839年7月,伯驾给林则徐写信,详细阐述了他对中英局势的看法,并指出了林则徐禁烟运动的一些缺憾:“钦差大臣由于不了解各国的法律,不晓得他们的强大,无意识地采取了与友好国家惯例相抵触的措施,已经程度不轻地得罪了英国。”他表示:“鄙人愿不惜个人生命的安危,采取任何手段帮助大国之间恢复和好。”

“我还要进而向阁下建议,最好能预见到战争的害处,撇开强硬的语言,采取和平的解决办法……英国已经在世界各地占领了许多国家,我担心英国也希望占领中国……”(《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有种种迹象证明,林则徐当年收到了伯驾的信,但他并未答复--于是,清廷失去了避免战争的最后机遇。1840年4月,伯驾给美国的亲属写信说:“中国和大不列颠的战争看来是无法避免了,而且在不远的日子就会爆发。我已经施加了我一点小小的影响,让中国能预见和避免这次不幸,但是他们太骄傲,不肯屈从,而且是深深地陷在无知之中,对已经被他们从兽穴中弄醒的狮子(英国)的力量,仍然毫无感觉。”

两个月后,鸦片战争爆发了。三个月后,林则徐被革职。1842年8月,这场战争最终以清朝的割地赔款而告结束。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无疑是一位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或者爱国者。但若称其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难免失之偏颇。

只能说他比同时代的封建士大夫多看了“有限的”几眼。妨碍他视野的正是专制王朝、传统文化以及囿于自身的种种局限。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忘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一个历史人物,往往一好百好,以致一俊遮百丑,影响了人们对历史人物客观的、全面的、立体的看法。

这样的历史教育,是应该改革了。

姓林的男宝宝起名最后个字是徐 - 百度宝宝知道

填八字成语或名言,急~急~

请问一下是1.谁打死蛇?

2.是哪些家人?

3.您怎么知道是毒蛇/

若是您自己打死蛇表示自己可以征服困难敌人.但是蛇又

缠身表示困难敌人死灰复燃,您曾经的征服方法治标不治本

所以您要斩草除根

但是蛇咬你表示好运将至

-------

当然因为您还未解答我的问题,所以我的分析不是很准确

只能当参考,您在问题补充中回答后 我会重新修改答案为您解答

最后祝您大吉大利^_^

想了解林则徐、曾国藩、左宗堂、李鸿章等人的那段历史和他们之间的恩...

林则徐(1785——1850),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家,进步思想家、诗人。少年时聪明好学,27岁中进士,对官场腐败多有不满,有改革现状想法,多次上书道光帝提出“缉查烟贩,收缴烟具,禁止吸服。”1839年3月在广州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率领广州军民,取得了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胜利。后被充军伊犁,1850年被征为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天地会起义,中途病死。

1785年8月30日子夜,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左营习巷一个穷秀才家里。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因眼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靠教书谋生,家境非常清贫,有时甚至断炊。但林宾日却刚直不阿,里中有一个土豪曾想以重金贿赂林宾日,保举其子为童生,被林宾日拒绝,父亲正直的品格对林则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则徐自幼开始读书,少年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志向。13岁中考秀才,到福建有名的鳌峰书院读书。主持书院的老师郑光策是一位忠正刚直的人,在他的教育下,使林则徐有了济苍生的思想。27岁,林则徐考中了进士,开始做官,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官场的黑暗腐败。他对官场的腐败很不满,有改革现状的想法。曾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湖北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主持疏浚三江、淮河筑堤、黄河防修工程,不顾自身疟疾缠身,奔波于工地上,雨天也不例外,民工深受感动。他为官力图兴利除弊,进行一些“利国便民”的改革,深受百姓称颂。

1837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这时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全国有二百万以上的人吸食鸦片,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生产力和城市工商业,造成大量白银外流,严重影响了清的国防和财政收入。广大人民强烈地反对鸦片输入,要求清禁烟。清廷中一些有识之士也力主禁烟。林则徐三次上书,力陈鸦片的毒害。“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银。”1838年11月9日道光帝宣林则徐进京,12月26日,林则徐抵京,得到了道光帝特殊的恩宠,12月31日,道光帝颁布圣旨,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且节制该省水师。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了广州,受到了热烈欢迎。�

广州是中国南疆门户,从唐以来就是繁华的都市,如今已成为鸦片集散地,洋面上长年停泊着匣形的趸船,那是洋商烟船和中国烟贩的“快蟹艇”进行毒品交易的浮动码头。广州城里城外,广东各府各县,到处是烟馆,处处毒雾弥漫,许多人烟瘾缠身如同行尸走肉,为了满足烟瘾,多少人典房卖儿卖女,家破人亡。广东人民恨透烟贩子,常常自发起来与烟贩子斗争。1838年曾发生广州市民驱赶英美烟贩的示威,还发生了渔民纵火烧毁“快蟹艇”进行毒品交易的浮动码头,广州城里城外,各府各县,到处是烟馆,处处毒物弥漫,许多人烟瘾缠身,如同行尸走肉,为了满足烟瘾,多少人的事,人民群众的禁烟斗争使林则徐受到了鼓舞,增加了禁烟的决心。

在去广州途中,林则徐就广泛地进行调查,到了广州,又进行了六、七天的实地调查,在3月18日下令让十三行行首到行辕听讯。十三行是清特许的经营对外贸易的十三家商行,垄断了荼叶、丝绸交易和大宗交易,他们有外贸特权,是官商,为首的是恰和行的伍绍荣、广州行的卢继光。十三商与外国商人共同勾结,包庇、保护鸦片走私,是外商代理人。十三行行首到来,林则徐指出他们贩买鸦片的罪行,并传下谕令要“十三立即逐一据实供明,以凭按律核办!”街道上伍绍荣想用重金收买林则徐,遭到了林则徐厉声喝斥:“本大人不要钱,只要你脑袋!”伍绍荣还从来没有见过不要钱的官,十三行行首个个惊慌失措。同时颁布谕令要各国商人将趸船所有鸦片尽数缴出,并写下保证书:“如再有夹带,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为了防备有些人存有侥幸心理,在谕令中宣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鸦片贩子妄想用拖延办法拒交鸦片,林则徐又下了口谕:如不交出,明天早上10点,本大人亲自到十三行公所,采取措施,斩杀与鸦片贩子有关的首要的人一、二个。外商召开会议,勉强捎凑1073箱鸦片,以图蒙混过关。英国商人颠地拒不交,第二天林则徐让邓廷祯出面驳回烟贩子的呈报,并下令,传讯颠地。颠地干走私鸦片买卖已20多年,在广州建立了颠地洋行,作为走私的据点。他接到谕令,不敢不去,又不敢去。这时,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从澳门赶往广州,企图带引全体英商“撤退”。24日,义律乘“路易莎”号舰抵达广州,直奔颠地商馆,其他外商与纷纷赶来。百姓知道外商要逃走,围住了商馆,大批民众截断通往舰艇的道路。义律、颠地和外商们急忙转到十三行公所,愤怒的人群把商馆公所团团围住,林则徐果断地下令:封舱、围馆,对停要黄浦港口所有外国货轮全部暂行封舱,一切贸易都暂时停止。命水师封锁江面,所有船只不得接近洋人商船。十三洋行商馆中所有买办、管店、工役、厨师及其他被雇华工全部撤出,这些商人不得不自己扫地铺床,挑水做饭,又失去了与商船的联系,一些商人动摇了,递禀表示愿意“详细陈明”一切。林则徐又发布告示,从天理、国法、人情、事势四方申论中国禁烟的充分理由,敦促外商缴烟。经过几个回合的斗争,28日义律等商贩交出了鸦片。义律答应交烟,并不是真正屈服,是借机先逃离广州,林则徐传令,鸦片一天不缴清,义律就一天不能离商馆。外商在交烟的过程中,故意拖延,有的把烟转到别处,林则徐针锋相对:暂停收烟。这一决定,击中侵略者的要害,暂停收烟,拖延时间越长,义律一伙被困在广州商馆时间越长,义律无法,只好如数缴烟,共交20283箱。5月23日,颠地等16名鸦片贩子遵令出具“永不夹带鸦片”的甘结后,驱逐出境。5月24日,义律带着在广州的全体英商灰溜溜地搬到澳门。缴烟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

1839年6月3日中外瞩目的虎门销烟开始,采用浸化法即挖土为水池,在池内撒盐成盐水,放进鸦片浸泡,再投入石灰。在虎门镇口村旁海潍上挖了两个长宽各15丈即50米左右的大池,池底铺石板,池后通水沟,池前有个涵洞通海,鸦片浸化后,用水把渣沫冲进大海,午后2点林则徐在巡抚怡良、海关监督豫坤陪同下,登上观礼台,礼炮响过,销烟开始,围观群众兵将欢声雀跃,第一天销毁了170箱鸦片。6月13日,林则徐又发出告示,允许外国人来观看,有许多人不相信林则徐会把这么值钱的东西毁掉。6月17日,在澳门的美国奥立芬公司股东带着他的妻子,美国《中国丛报》主编裨治文,商船马利逊号舰长弁逊等人赶到虎门,亲眼目睹了销烟全过程,深情表示了对林则徐的佩服和尊敬。

从6月3日到6月23日,共20天,共销毁鸦片237万6千多斤,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禁绝鸦片的坚定决心。

在销烟同时,林则徐下令扫荡广东的鸦片流毒,制定了《禁烟章程十条》。在这个禁烟的纲领性文件中,充分表现了林则徐禁烟扫毒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他一贯的爱民思想和才干。章程规定,吸食者要主动把烟土和烟具交官,不追究缴者姓名,如本不人不敢来交,可让别人代交。设立官办的收缴总局,又在城中几处设立分局,收缴烟土烟具,劝说戒除毒瘾。又严厉进行查禁、查抄“窖口”。反两个月,就捕获毒品罪犯1600名,收缴烟土46万两,烟枪4万杆,烟锅200多口。

在一些正义的读书人的支持下,林则徐查出了一部分水师受贿纵容走私,铁面无私地进行处理。正当广东禁烟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各地禁烟运动也纷纷展开,但朝中反禁烟的顽固也在加紧进行活动。林则徐禁烟是从朝廷安危出发,从国家长远利益和受害百姓出发,而道光皇帝禁烟是为了巩固他的统治,还要考虑他周围贵族、官僚集团的利益,而百姓的利益,只置于极轻的地位。在顽固派的怂恿下,6月,皇帝颁布了《严禁鸦片章程》39条,这39条实际上是保护官府人员吸毒和受贿。

虎门销烟后,外商来货贸易如有夹带鸦片者,林则徐绝不留情,坚定地维护了国家尊严和主权。义律等英国人向中国水师挑衅,中国水师都给予严厉地还击,取得了三战三捷的战绩。道光皇帝被禁烟的成绩和胜利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竟然下旨:“将英吉利国贸易停止,所有该国船只,尽行驱逐出口,不必取具甘结。并严词斥责了林则徐,无知的皇帝破坏了林则徐的斗争计划,造成了严重后果。

停止贸易严重影响了大英的利益,也体现了道光皇帝对资本主义本性不了解,他不知道对外扩张是资本主义本性,开拓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国家不惜使用武力。1840年2月,英国任命义律的堂兄、海军少将乔治·懿律为东方远征军总司令和谈判全权公使,义律为副公使。远征军有48艘轮船,540门大炮,4000多名士兵。4月,向中国海进发。林则徐早接到英国舰船要来的密报,林则徐带领水师进行了积极的准备,首先加强各海口、内河、山梁要隘的防御工事,购买西方大炮,配备于虎门各炮台,加强远攻火力,在海口设置了木排铁链,设暗桩,防阻英舰闯入,制造战船,组织各庄百姓训练,号召人民“如英夷兵船进入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大大鼓舞了广州人民抗敌热情。在广州军民的铜墙铁壁面前,英国军舰无法攻入广州。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英军舰只好沿海北上,进犯福建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败,英舰又继续北上,8月,占领了天津海口。英船的坚船利炮吓坏了顽固派的大臣们,诬蔑英军进攻是林则徐闯的祸,道光皇帝也吓得惊慌失措,六神无主,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接替林则徐的是投降派琦善。

林则徐没被敌人的坚船利炮打败,却败在了顽固派的手里。琦善到广州谈判、议和。向侵略者摇尾乞怜,并以撤防、减船、解散渔民丁勇来讨好敌人,葬送了广州抗英大好形势。英军舰步步紧逼,关天培等将士与英军浴血奋战,琦善却一再推行投降议和政策,在投降派主持下,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签定了,把中华民族带入了屈辱的近代。

林则徐被革职后充军伊犁,在那里发动百姓开垦荒地,种植树木,整饬水利,做了许多对人民有益的事。1845年,清府又起用他为陕西巡抚,后又调任云贵总督。1849年7月,因病回老家。1850年,清又派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去镇压农民起义,走到潮州时,病死。死前,他的三儿林聪彝和幕客刘存仁一直伺侯在病榻前,他的最后时候,抬起手一指说:“星斗南……”就溘然长逝了。林氏后裔说:“星斗南”是“新豆栏”的意思,“新豆栏”在广州十三洋行附近。林则徐禁烟时曾严惩十三行行商。他们对林则徐恨之入骨,怕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对他们不利,就用重金收买了林则徐的厨师,把林则徐喝的粥中放了巴豆,林则徐由于年岁已高,又腹泄不止,再加上长途跋涉劳累而死,他对十三行行商的所为,已有发觉,因此临死时才用手指南方,说:“新豆栏”。�

林则徐自27岁中进士到66岁逝世,宦海40年,忠君思想使他一直为朝廷奔波效力,但在那黑暗污秽的官场上,他一生始终保持了正直廉洁,同情人民疾苦,为减轻百姓负担作了不少工作。他的轰轰烈烈禁烟工作,捍卫了民族尊严,他提出的学习西方技术,大胆地迈出了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第一步。他是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他的英名将永垂不朽。

具体小说:历史长篇《林则徐》�

曾国藩(1811~1872),

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从倭仁等习程朱理学,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曾两次上疏,为清廷出“教诲、甄别、保举、超擢”之策,为朝延赏识。道光三十年,署工部左侍郎。咸丰元年(19851),署刑部右侍郎,咸丰二年,署史部左侍郎。是年四月,出任江西乡试正考官,忽报母丧,告假回家守孝。

其时,太平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围长沙,克武昌,轻取沿江州县,江南大震,咸丰二年十二月,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曾以罗泽南的乡勇为基础,“别树一帜,改弦更张”。创办以“忠义之气为主”的湘勇,将办团与办练分开,着重练勇,网罗罗泽南、彭玉麟等一批程朱理学信徒,以及同乡、同学、亲友为骨干将领, 知识分子为营官,招募身强力壮的农民为士兵,组成一支地主阶级武装。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维系湘勇的链条,士兵由营官招募。每营士兵只服人营官一人,整个湘勇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形成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较绿营兵战斗力强。他驻衡州,造战船,劝捐助饷,大事训练。咸丰四年(1854),湘勇练成水陆两军17000多人,成为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支柱。

曾国藩治学严谨,崇尚儒学,其学术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体,把中国封建文化归纳为“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门学问,有独特见解,对当时和以后均有一定影响。他提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反映了曾“修身、齐家”的封建道学思想。所为古文,卓然成家。文秉桐城派之衣钵,为一时所宗。其家书、日记,人颇称道。其著述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计128卷;今辑有《曾国藩全集》。

左宗棠

生性颖悟,少负大志。5岁时,他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1827年(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地则是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1830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次年又入湖南巡抚吴荣光在长沙设立的湘水校经堂。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这年的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1832年,他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但此后的6年中,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

科场失意,使左宗棠不能沿着“正途”进入社会上层,进而实现他的志向。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干,得到了当时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重。早在1830年,仅18岁的左宗棠拜访长沙的著名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时,贺氏即“以国士见待”。其弟贸熙龄则是左宗棠在城南书院读书时的老师,对自己的这位弟子,贺氏非常喜爱,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后来师生还结成了儿女亲家。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陶渤也以一代名臣之尊主动提议将他唯一的儿子与左宗棠的长女定婚。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名满天下的林则徐对左宗棠十分器重,两人曾在长沙彻夜长谈,对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特别是关于西北军政的见解不谋而合。林则徐认定将来“西定”,舍左君莫属,特地将自己在整理的宝贵资料全部交付给左宗棠。后来,林则徐还多次与人谈起这次会见,极口称赞左宗棠是“非凡之才”、“绝世奇才”,临终前还命次子代写遗疏,一再推荐左宗棠人才难得。

自尊心极强的左宗棠三试不第,本打算“长为农夫没世”,但以他从小所受的儒家文化教育,满腹的“经世致用”学问以及他刚正清高的性格和他最敬重的伟人林则徐对他的重托,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危急存亡之际,左宗棠是不可能长期退隐深山,不闻世事的。1852年(咸丰二年),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终于经不住老朋友郭嵩焘等人的劝勉,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左宗棠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缝城而入,张亮基大喜过望,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各种建议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长沙3月不下,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1854年3月,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长达6年之久。其时,清王朝在湖南的统治已炭发可危,太平军驰骋湘北,长沙周围城池多被占领,而湘东、湘南、湘西广大贫苦农民,连连举事,此起伏彼起。左宗棠焦思竭虑,日夜策划,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苦力支撑大局。同时,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大力筹措军购:军械、船只。骆秉章对他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由于左宗棠的悉心辅佐和筹划,不但湖南军政形势转危为安,出省作战连连奏捷,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

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峥嵘,引起朝野关注,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一些高官显贵在皇帝面前竞相举荐,咸丰皇帝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也因此而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和诽谤,特别是湖南水州镇总兵樊燮的构陷,险些使左宗棠性命不保,幸得好友胡林翼、郭篙焘等人的仗义执言,潘祖荫、肃顺等大臣的披沥上陈,才使一场轩然大波得以平息。

1861年初,清廷发下谕旨,授予左宗棠四品卿衔,命其袭办曾国藩军事务。左宗棠一生的飞黄腾达从此开始。

这年夏季,左宗棠回到长沙,募得5千兵勇,在金盆岭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严格训练,开始独领一军,号称“楚军”。左宗棠由长沙出征,转战江西、安徽、浙江,与太平军死战。接着又前往福建、广东追击太平军余部李世贤、汪海洋等。1866年初,左宗棠在广东嘉应州指挥各军发起总攻,汪海洋部全军覆没。至此,湘军与太平军长达14年的战争,在左宗棠手中宣告结束。左宗棠因保卫大清江山有功,坐到了闽浙总督的高位,成为名重一时的封疆大吏。

左宗棠任闽浙总督后,怀着“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于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为晚清中国海军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后来,他又在陕西办了机器制造局,在兰州办了机器织呢局。左宗棠因此而成为晚清洋务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

正当左宗棠着手福州船政局的紧张筹备工作的时候,西北回民起义声势大张,陕甘局势危急,清廷急调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前往镇压北方捻军和陕首回民义军。1866年12月16日,他离开福州,赴陕甘,制定了“先灭捻再图回,先定秦再安陇”的方针,经过长达7年的苦战,将捻军和陕甘回民义军镇压下去。左宗棠又一次为清王朝统治的延续立下汗马功劳。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严重危机。在俄英两国的支持下,浩罕国阿古柏匪帮侵占我国长达10余年之久。1875年(光绪元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左宗棠临危受命,于1876年指挥清军分3路进军,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正确方针,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先后收复天山南北两路,粉碎了英俄侵略者妄图利用阿古相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接着又配合曾纪泽(曾国藩长子)与沙俄谈判收回伊犁的外交斗争,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在前往哈密的途中,左宗棠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由于有左宗棠的强大军队作后盾,沙俄被迫将伊犁归还给中国。

西北战事方休,西南战事又起。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年已古稀的左宗棠仍雄心勃勃,派出了由王德榜率领的”洛靖定边军”开赴西南前线。马尾海战后,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1884年12月14日,左宗棠抵达福州后,整顿防务,加强战备;同时派清军“扮作渔人,黑夜偷渡”,援救。由于左宗棠等主战将领的努力,战局大有发展,但清却下令停战,与法国签订了和约。1885年9月5日,这位杰出的爱国将领左宗棠带着无限的遗恨,在福州逝世。1886年12月10日归葬于长沙八都杨梅河相竹塘(今长沙县跳马区)。

日坐财库 财星就是正财或偏财吗

日坐财库的八字有很多,例如生在戊辰日(辰为日元正偏财水之库)、壬戌日(戌为日元正偏财火之库)、丁丑日(丑为日元正偏财金之库)、辛未日(未为日元正偏财木之库)等日子的人,都是日坐财库的八字命格。中国每天出生的人口是2.08万,如果咱再继续精确到秒,中国平均每4.15秒就出生一个小公民,在这四日出生的人,一年一共约有50多万人都是日坐财库的八字,但不可能都是富人,所以许多具有“日坐财库”八字命格的人,往往具备成为巨富的先天可能性,而不一定能富。

为什么“日坐财库”的人就具备了成为巨富的先天基础?这是中国古代贤哲总结的命理经验。如果我们从现代管理学和成功学的角度也可以解释其中所蕴藏的命运规律。

你的八字命格中蕴藏“日坐财库”的特殊标志,下半生会好运不断是...

顾涵树 顾淇树 顾潇树 顾澜树 顾津树 顾汝树

***************************************************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